分級閱讀需要政府、企業(yè)、民間各種社會力量合力來引導和推動。出版社的積極介入,絕對利大于弊。
有無必要對兒童閱讀進行分級,這是近年來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我的看法很明確。分級閱讀有必要,但不是萬能的,理由如下。
其一,分級閱讀是符合兒童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F(xiàn)代兒童心理學研究顯示:兒童的認知水平與成人的認知水平是有明顯差別的。即使在兒童階段,不同年齡段,其認知的水平也是由低向高漸進發(fā)展的。分級閱讀與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是吻合的。
其二,兒童閱讀是需要引導的。與成人相比,兒童缺乏辨識、甄別對象的能力,他們不太容易很快挑選出適合自己閱讀的東西。而且,年齡越小,越是這樣。引導分兩類,一類是兒童讀物品質的好和壞、優(yōu)和劣,一類是兒童讀物接受度上的深和淺、適宜和不適宜。分級閱讀當然兩者都要考慮,但首先考慮的是后者。
其三,分級閱讀是相對于未分級閱讀而言的。在中國內地,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分級閱讀這個概念。這顯然不符合實際的閱讀情形。給學齡兒童看的讀物當然不適合給嬰幼兒看。因此,分級是為了方便不同年齡段兒童閱讀而設置的。它可以避免不同年齡段兒童錯位閱讀。
不過,分級閱讀不是萬能的,分級也不能解決所有閱讀的問題。兒童讀物中,特別是文學作品一類的讀物,因其飽滿的藝術個性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往往具有解讀上的多義性。有的作品不要說可以給不同年齡段兒童閱讀,就是同時給兒童和成人閱讀也是可以的。而有的作品,即使閱讀對象相對明確,你也很難斷然認定某篇作品只適合小學三年級兒童閱讀而不適合小學四年級兒童閱讀。
還有,按照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界定,0-18歲者皆為兒童。所以,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區(qū)別是相當大的。越小的兒童心智變化越快。從理論上講,青少年的分級不宜過細,而嬰幼兒的分級則可細到年細到月甚至細到周,但如果是這樣,與之相應的讀物該如何提供呢。如果能提供,會不會形成新的錯位呢。
所以我說,分級是相對于未分級的。分級只是一種手段,分級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兒童熱愛閱讀。
分級與市場
如果關注目前分級閱讀的情況,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大家都在打公益牌。打公益牌,很好。這表明分級閱讀具有非功利的社會屬性。但分級閱讀畢竟是通過圖書這一具體的載體傳遞給兒童讀者的,因而它又具有明顯的商品屬性。
毫無疑問,假如有由政府牽頭或由具公信力的基金會、慈善組織、民間機構牽頭,由各方面權威人士組成的純粹公益性質的分級閱讀研究推廣中心,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只是,從目前情形看,這樣的分級似乎一時還難以做到。畢竟,要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完整的、為大家所認可的分級閱讀標準,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也正因為如此,出版社的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為出版社的介入可以將理論研究直接轉化為具體的圖書產品,可以將具體的圖書產品直接訴諸特定的讀者,可以就此直接聽取分級閱讀終端接受者的反饋意見。從而反過來,完善、充實、校正、豐富分級閱讀的涵蓋面和針對性。
不必諱言,出版社介入分級閱讀不可能不考慮自身的商業(yè)利益。但我以為,如果這個商業(yè)利益是在正常的贏利范圍(微利而非暴利)之內,那這個商業(yè)利益是無可厚非的。出版社介入分級閱讀,圖書創(chuàng)作者作家的權益得到了維護,圖書制作者出版社再生產的能力得到了保障,圖書消費者讀者得到了點對點的回饋,分級閱讀理念又得到推廣??芍^多羸。
當然,出版介入分級閱讀除了把握正常的贏利范圍,還必須力求圖書的高質量和高品位。
所以,公益投入固然可貴,但保證圖書高質量高品位、把握正常贏利范圍的非公益出版參與也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既是事實,就沒必要回避。當留意的不是正常的出版社非公益參與,而是打著公益旗號的非公益參與。
說到底,如果圖書質量不高,再怎么吆喝,也于事無補。分級作為一個有待具體化、明晰化、完善化的閱讀概念,其圖書產品更需要精益求精打磨,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所以,我也不太擔心一些純屬跑來撈一票、分一杯羹的出版商。因為,如果抱著這樣的投機心態(tài),他們多半得不償失。一旦他們匆匆趕制的、僅僅貼上“分級”標簽實則大雜燴一點也不“分級”的產品得不到特定讀者的認可,他們自然也就撤出了。
分級閱讀作為提升全民閱讀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需要政府、企業(yè)、民間各種社會力量合力來引導和推動。出版社的積極介入,絕對利大于弊。
?。ㄗ髡邌挝唬赫憬賰撼霭嫔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