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上擺著王建明先生的綜合文集《心路的歷程》(黃河出版社2010年8月版),封面上朵朵小花透著一種大地的質(zhì)樸和歲月的滄桑。
《我心中的黑土地》是該書開篇,藝術(shù)上又是壓卷之作,也是我最偏愛的一輯散文。建明只比我大一歲,且都是當年的知青,他所寫的一切對我來說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真切,字字句句都道出我所欲言而未能言的心聲。這些留存在作者記憶最深處、揮之不去的人間至愛的篇章,讀來讓我熱淚盈眶。
時隔40年后,建明在2009年10月重返北大荒,重新踏上那片黑土地。面對曾留有自己青春痕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面對依然生活在那里的老農(nóng)和好友,面對那些永遠留在那里的知青亡魂,他的心靈再次受到?jīng)_擊和震撼,感情的閘門再次被打開,于是又開始了一次追憶如夢年華的青春之旅。重新拾起那些被時光碾碎的生活細節(jié),串起那些觸景生情的歷史碎片,建明在書中為我們講述了那一批具有特殊個性的知青成長的故事。作品既還原了歷史又不失藝術(shù)真實,我個人認為這是真正敘述歷史的文字,略帶激情的敘述和對歷史脈搏的把握展示了作者廣闊的人文視野與深厚情懷。
按理說,回憶起這些事情來,筆調(diào)應(yīng)該是荒涼的、冷峻的,作品的底色應(yīng)該是灰暗的、蒼涼的。但是恰恰相反,我們在這里所看見的是大面積的暖色,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片人間溫情。如《小鄧——我看你來了》、《我又見到了你——三營橋》、《我終于見到了你們——“小哈”》、《我要帶走一捧黑土》、《我珍藏37年的筆記本》、《我那難忘的“知青”歲月》。正因為有了這份暖色,有了這份溫情,作者的記憶一下子就變得美麗起來,歲月中遙遠的故事也變得溫熱起來。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經(jīng)歷,造就了特殊的群體和部落?!袄先龑谩眰兊闹嗌?,是那代人留在大地上的血色詩行,也是鐫刻在共和國金色年輪中的遙遠回聲,凡是經(jīng)歷者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作者以赤子之心,把往事寫得酣暢淋漓,不事雕琢,讀來天然本色,真摯動人,實為一種別致之自傳。
在該書中,不管怎樣變換寫作體裁,作者的感情始終是亢奮的,筆觸始終是雄健的,聲音始終是高昂的。他用詩歌詠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吟性情志趣;以小小說敘悲歡離合,述人世興衰;借雜文諷狡獪鄙吝,譏社會百態(tài);用散文、隨筆剖人生世象,闡義理哲思。建明以充滿真情的筆觸展現(xiàn)自己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感受,其文觀點和見解中肯、透徹,旗幟鮮明,既有思想的張力又不乏行文的優(yōu)美,體現(xiàn)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和強烈責任感。
文集作品時間跨度在十年以上,既展示了他的人生軌跡、心路歷程,也從另一個側(cè)面真實地反映出北京的城市變化與發(fā)展。如在《我愛你,生我養(yǎng)我的北京》系列文章中,《關(guān)于北京大雜院的思考》、《古城墻飛思》、《北京,誰來管管胡同交通》、《老北京的記憶》、《北京,從茶館兒到茶樓》、《北京前門:我們對你充滿希望》、《北京人:應(yīng)該成為城建的主人》等作品,以文學形式對北京進行詮釋和解讀,形象而深刻地展示了北京的地域優(yōu)勢、發(fā)展空間和文化遺產(chǎn),對北京的城市建設(shè)進行了再分析再梳理。文章承載的思想有著極強的撼動力和穿透力,有助于深入理解北京的人文品位和文化內(nèi)涵,將對今后北京的城市建設(shè)有所啟發(fā)。
第三輯是散文、隨筆之作,或敘事、抒情,或?qū)懢啊浥f,都很注意語言的運用,生動洗煉,清新曉暢;有的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頗具藝術(shù)功力。如《老屋,連同妻子的懷念》、《沈毅華,妻子思念的老師》、《家鄉(xiāng)的生意人》、《我不想對女兒說太多》等篇,道身邊事,抒胸中情,用口中語,平易中見雋永,質(zhì)樸而不失靈秀,情真意切,讀來親切感人、催人奮進。這些充滿真善美的性靈之文,不但給人閱讀的愉悅,美感的享受,而且能使人得到情操的陶冶,人生的感悟。
《我的恩師王富仁教授》、《我的詩歌老師常江》二文中,作者通過自己的親歷親見,贊頌了教師的偉大,師生之情誼的彌足珍貴。作品足以使讀者牢牢地記?。骸皩W生對于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痹凇端换?,我更不悔》中,作者深情而細致地回憶了與愛人相識、相戀并相伴的愛的歷程。在時下,他們這份堅貞的感情更顯得珍貴感人。
我很愛讀作者《父母在,多盡孝》、《盡孝——要快,老人不能等》、《孝敬父母,你能舍棄自己嗎》這三篇文章。作者對老一輩赤誠孝敬之心,感人肺腑,讀來為之動容。我更愛讀《母親,帶走一片真情》、《想起了母親》,在人間親情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母子(女)之情了。作者筆下的母親形象親切得就像我們曾繞膝的老媽媽,特別值得贊嘆的是作者大孝至善的情懷,字里行間細膩地勾勒出母愛的質(zhì)樸和無私,也叩開了我乃至更多兒女思念緬懷母親、感恩母愛的心扉,不由讓人想起散文大家朱自清的《背影》。
王建明先生的散文既爛漫,又典麗。他用愛的真情,美的筆觸,以柔美細膩、委婉含蓄的筆意,營造出一種寓意深遠、韻味悠長的藝術(shù)氛圍,葆有純凈的品味和純真的境界。像一道警醒世人的彩虹,展示一種精神思想境界,因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部文集最后一輯收入三篇別開生面的論文:《從蘇曼殊的小說看他的愛情婚姻理想》、《戰(zhàn)友、文友、畏友——蘇曼殊與陳獨秀》、《蘇曼殊與女性》。在《戰(zhàn)友、文友、畏友——蘇曼殊與陳獨秀》一文中,作者論述了蘇曼殊與陳獨秀兩位大才子的成長、留學、為人師以及他們的坎坷磨難,在顛沛流離中,決不放棄追求民主革命的人生歷程,生動展現(xiàn)了陳、蘇二人獨特的人格魅力!作者搜集了一些極為珍貴的資料,以大量史實與生動細節(jié),用娓娓之筆調(diào),勾勒出陳獨秀、蘇曼殊的因緣際會和聚合離散。在被打開的一段隱秘歷史中,我目睹了陳、蘇他們二人之間的琴心劍膽般的人間情誼!這已不是單純的論文,而是讓人印象深刻、拍案稱奇的綜合的作品了。若是沒有作者耗費心神的發(fā)掘整理,這些歷史珍聞,或?qū)⒂罋w湮滅。
也許有人會覺得該文集收入的文章有點駁雜,各種文學樣式都有。但只要細讀,很快就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不在意初上文壇時文章的稚嫩,不在乎體例多樣和字數(shù)多寡,他執(zhí)拗地把昔日的時光和文字立此存照,這是根植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最好的原始記錄,讓人看到作者真實的性靈、成長的歷程。全書一條軌跡下來,勾畫出作者一張完整的人生簡歷,以讀書寫作豐富人生內(nèi)涵,以讀書寫作提升工作質(zhì)量,在自我激勵中超越自我?!缎穆返臍v程》是一部成功的文集,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求索為我輩樹立了可資效法的楷范。
(本文編輯: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