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聰明,更出類拔萃,都很注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fā)。而要想使孩子更聰明,從小就讓孩子喜歡讀書,掌握讀書的好方法,至關重要。書是知識的源泉,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倉庫,你讀的書越多,大腦里裝進的東西也就越多。你的腦子就會越聰明。
對嬰幼兒來講,多讀書有更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和智商的開發(fā)。這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舉個例子來講,孩子生下來開始學說話,所有的孩子基本上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孩子看的書多,念的故事多,在同齡孩子中,他的表達能力比較強,懂的東西也比別人多,這是因為在讀書講故事的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種種能力。
所以聰明的家長,有遠見的的家長,都會從小就注意讓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有許多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會在課外請老師來輔導,可以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相當于請一位很棒的老師給自己的孩子上一次課。
選擇書籍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
這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選擇對了,孩子就會對讀書感興趣。選擇錯了,尤其是孩子初次接觸圖書,選得不對,很可能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一件很難受的事,從此不愛讀書。
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圖書時,一定要適合孩子的閱讀程度,孩子只有讀得懂,才有可能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享受到閱讀的快樂,也才能對讀書感興趣,我們有的家長人云亦云,聽別人說,應該多讀名著,就盲目地給孩子買來文學名著。
經典名著當然好,但還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找適合他這種年齡閱讀的名著,才能達到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
這里要提一提《嬰兒畫報》《幼兒畫報》。對于什么樣的故事,適合什么樣的年齡段的孩子閱讀,用怎樣的語言文字表達,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他們把我的非常準確。因為在這方面,他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刊物里的每一個故事在和廣大小讀者見面之前,都要先到幼兒園征求小朋友和老師的意見,看一看,什么樣的故事,最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最能吸引他們,他們最愛接受。用什么樣的語言小孩最容易模仿,最感到親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