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教于沿海的一所農村中學,由于受到私立學校的沖擊,我校生源越來越萎縮,借用學生家長的話來說就是“人家有錢,孩子學習又好,都送縣城上學了”。因此到我校的學生大都是家庭貧困、付不起高額學費和學習困難的學生。這樣一來,我們的課堂上總是缺少不了學生的挑釁,老師的喝令和訓斥。對于學生這些不良課堂行為,我們應如何對待呢?
美國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保持他們注意。學生對學習能否專心致志,取決于教師能否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活動,而不取決于能否科學合理地處理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活動和教學內容,加強學生課堂注意的調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減少學生問題的治本手段。
學生的有力注意主要受學習目標和對學習目標的理解的影響,學生對學習目標理解越深刻,就越有助于引起和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的無意注意比較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特別是一些新穎變化的刺激因素很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教師應該做到有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合。根據(jù)有意注和無重注意的特點對學生加以調控,在十幾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初中生都有好奇好勝的特點,新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進行新的探究活動,保持并發(fā)展他們旺盛的求知欲。英語新教材內容豐富,涉及知識面廣,文章新穎,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內容。根據(jù)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根據(jù)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的條件,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如牛津英語每單元的后面都有幾道問答題,其目的就是供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教材的這種編寫是很好的。教師在處理這種課文時,一般是給學生幾分鐘時間進行限時閱讀,然后做問答題,這是一種比較好的閱讀課的做法。但每一課都用同一的教學方法,使之程式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壓抑,這種教法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不斷變化教法。
1.游戲比賽法
好強、好勝是學生的一大特點,利用游戲比賽法教學能激起學生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能讓學生的潛力最大限度地迸發(fā)出來,尤其是注意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它還能令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情境活動法
好動是學生的另一大特點。把學生好動的特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這也是增強學習興趣的好方法。試想,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只照本宣科,要求學生坐得端端正正,教師講課時面無表情,學生會覺得愉快嗎?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慢慢消失,直至沒有,甚至會厭惡學習。教師應該根據(jù)教材內容,適當開展活動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動要常搞常新,精益求精;活動要有魅力,引學生參加;活動要實用,不能搞形式主義。
3.教育現(xiàn)代化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育技術日新月異,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在電腦上制作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的軟件,生動直觀,形象逼真,學生的興趣必定盎然,學習起來也就有滋有味了。這些舉措,深受大部分學生的喜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們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枯燥感。
4.無韁野馬式的聯(lián)想記憶
很多中學生經(jīng)?;煜齭ometime,sometimes和some time,可以這樣聯(lián)想:“s”和“時”音似,有“s”即“有時”,沒“s”即“沒﹙某﹚時”,剩下一個就是“一段時間”了。還有“in time”和“on time”,老是分不清哪一個是“及時”,哪一個是“準時”,在此,你就可以教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到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陰極和陽極,“in time”中有“陰”音,其意是“及時”之意,恰好吻合了“陰極”之音,這樣以后只要想到了“陰極”,就立刻知道“in time”是“及時”之意,另外一個自然就是“準時”之意了。再者,在中學階段d,t,k之前字母組合“oo”通常發(fā)短音[u],但在“food”和“boot”中卻發(fā)長音[u:],我們可不妨聯(lián)想“food”(食物)需要一口一口去吃,自然要費時長些,所以發(fā)長音[u:],“boot”是長筒靴,自然發(fā)長音[u:]了。通過這種聯(lián)想,很容易就記住了在中學階段字母組合“oo”在d,t,k之前的發(fā)音規(guī)律了,即在“food”和“boot”兩個單詞中發(fā)長音[u:],余者皆發(fā)短元音[u]。當然這種例子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很多,只要用心發(fā)現(xiàn),就能輕松記住。這樣,一方面使學生記住了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一種思維方法,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力求做到尊重每個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每一位教師都希望有一個完美的課堂:學生能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老師按計劃完成教學內容并達到預設效果。然而課堂情形根本不是這樣。即使最優(yōu)秀的教師在最優(yōu)秀的班級里上課,也會不斷出現(xiàn)問題。在處理不良課堂行為時,教師要保持理性,尊重學生情感和自尊心 ,用發(fā)展的眼光,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來對待,盡可能地多一些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蘇丹蘭.課堂紀律管理議.http://www.86822cony.jiaoxue/zw-asply=1id=602.
?。?]彭偉莉.淺談語言機智在課堂組織中的運用.http://www.ruiwen.com.
[3]洛克.教育漫話.人民出版社,1957.
?。?]李德顯.重建課堂秩序[J].教學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