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油畫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寫生入手,多從西方大師的作品中學習創(chuàng)作經驗和靈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為依托,尋找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情感的題材,以個人擅長的表現手法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從而培養(yǎng)出獨特的藝術語言。
關鍵詞: 高校美術教學 油畫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教學 指導
油畫創(chuàng)作在高校美術教學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為學生將來藝術風貌的形成確立正確的努力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教師在創(chuàng)作教學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多年創(chuàng)作教學的經驗,我以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有益的指導。
一、寫生是藝術創(chuàng)作之源
現代社會各種信息傳媒高科技產品都很發(fā)達,以至現在很多從事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都已經習慣于借助數碼相機和電腦,忽視了寫生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陳丹青指出,這些年來,寫生與臨摹有可能被當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輕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生更是逐漸貶值,大家就對著照片畫畫,寫生已經在畫家實踐中全面退場,“30年來,全國院校師生的寫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實上第一代的寫生仍沒有過關”。事實上也是如此,面對照片和對著實景寫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寫生是面對實景當場完成作品。常進行寫生可以破一破自己舊有的套路,熟中求生,刺激麻木的神經。要注意,寫生是個積極的、進取的、探索的狀態(tài),不能變成鉆套套、進框框,如果變成一面下筆一面追憶偉大的畫家是怎么畫的,一面仰慕前人總結的規(guī)律是如何不朽,寫生過程就變成了復習功課,寫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習慣的用色、習慣的構圖都是壞東西,又是隨時都在滋生的、十分頑固的壞東西,它們把活生生的藝術家拖進因循守舊的死水,扼殺感受,窒息創(chuàng)造力。寫生還可以讓藝術家和生生不息、永不重復的生活對話,去感受前所未見的陽光,去體驗那些奧妙無窮的境界。尤為重要的是,經常寫生能激發(fā)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熱情。據說蘇里科夫在冬天的雪地上看見一只低垂的烏鴉,便激發(fā)了《女貴族莫洛卓娃》的創(chuàng)作靈感。
二、研摹大師,品味經典
西方油畫在經歷了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義、表現主義、野獸派、抽象派、超現實主義及其他眾多的流派演變直到現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繪畫藝術語言。同時,歐洲各國在各個時代都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畫家,產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品,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借鑒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們學習西方繪畫的寶貴財富。西方美術史上,如提香,文藝復興畫家達·芬奇、安格爾、米開朗基羅,新古典主義畫家大衛(wèi),無不是從前輩藝術家那里汲取了大量的繪畫技巧和寶貴經驗,而后成為各個時期的藝術巨匠。近代的譬如分析立體主義代表畫家畢加索早期學習階段也是通過大量觀摩塞尚、凡·高、高更、勞特累特等藝術家的作品,從中領悟到油畫的獨特魅力,并由此創(chuàng)作出大量個性鮮明風格獨特的藝術作品。中國油畫百年亦產生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如徐悲鴻、林風眠都是先虔誠地學習和借鑒了西方繪畫的不同風格和流派,然后結合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從而奠定了各自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離開西方繪畫本身的傳統(tǒng)談論油畫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高校美術專業(yè)的學生更應該多從西方藝術大師作品的學習中磨礪繪畫技巧,汲取營養(yǎng)。
三、油畫創(chuàng)作教學中個性化語言的培養(yǎng)
選擇何種藝術手法和載體已經有了非同以往的自由。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和先輩們成就的樣式已變成資源,給大家提供參照。繪畫必須用自己的繪畫語言,田克盛說:“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意思?!闭嬉龅竭@樣并不容易,自己的語言和意思究竟是對是錯,沒有人會隨時為我們準備好可以鑒別的標準和答案,要靠自己在藝術實踐中去體驗,提高審識能力,從而實現自我表現選擇的目標。
對于繪畫者來說,首先是選什么樣的題材作畫,決定于他被什么感動。印象派大師畢沙羅說:“要在大自然中選擇最適合于你自己氣質的主題。”只有表現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尋找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是決定一幅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大師列賓在青年時期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當時列賓在完成畢業(yè)創(chuàng)作《睚魯女兒的復活》后便在俄羅斯產生了巨大的反響,也為他贏了不小的聲譽,同時他也獲得了為期三年出國進修的機會。但當他把在法國學習三年期間完成的作品帶回俄羅斯展出時,并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這位當時在俄羅斯已經享有盛名的天才畫家從“藝術之都”巴黎學習回來的作品竟沒引起什么反響多少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后來,列賓回國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譽為批判現實主義的泰斗。列賓在后來回憶道,法國的這段學習創(chuàng)作經歷,只是讓他在繪畫技巧上取得了進步,很難有真實情感的流露,俄羅斯才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
其次,無論是什么樣的藝術,它最終都要傳遞某種精神,藝術品才具有精神性。在一件油畫作品完成之前的整個藝術實踐過程,是充盈這位藝術家的全部人格精神和藝術品格。從畫面來說,沒有藝術家精神因素的滲入與導引,就不會有形式、色彩的有效組合。油畫語言的“個性化”這一問題正是現代油畫討論的一個方向。不少人認為是獨特的筆觸,或有人物的變異,或是色彩的獨創(chuàng),這些所謂的“表現主義”就是個性。其實不然,刻意的“表現主義”只是表面的現象,并不是實質。畫面表現力來源于畫家最根本的情感和表現欲望,而不同的形象則能體現出畫家不同的審美個性和藝術品位,這才是一種“個性化”的藝術語言,一件藝術品是由藝術家的人格精神、技術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融于一起打造而成的。因此我認為“個性化”語言的培養(yǎng)必須建立在自身的真實情感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
最后,要勤于寫生,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素描還是色彩,寫生才是我們進行創(chuàng)作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泉;研摹西方大師的經典巨作是學生快速取得繪畫技巧和創(chuàng)作經驗的捷徑;恰當的題材選擇和個人真實情感的表達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證。不可急于刻意追求所謂“個性化”語言,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的個人天賦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絕不會與別人完全雷同,換句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情感在生活中是抒發(fā)內心精神的一種沖動。每個人的經歷、對事物的認識看法均有所不同,因此對于表現對象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必然也不同,由此創(chuàng)作出的藝術作品當然會各有不同。適合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并能貼切地表達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就是體現出了自己最好的藝術個性,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H.H.阿納森著.鄒德儂等譯.西方現代藝術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王宏建.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皮道堅.美術創(chuàng)作與論文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唐華.油畫創(chuàng)作中個性化語言的解讀.美術界,2011,(3).
?。?]陳丹青.退步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