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辭賦名家司馬相如的故里何在?因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有“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的明白記載,再有班固《漢書》、常璩《華陽國志》輔翼其說,后世或有異議,而多以為不爭。近年來,這個問題有了深廣的探究,并成為司馬相如生平研究的熱點。其熾熱度足以從2007年10月在四川蓬安縣舉行的“紀(jì)念相如縣建縣一千五百周年暨國際相如文化研討會”感受到。蓬安縣,南朝蕭梁相如縣,至明、清稱蓬州,民國初年改州為縣,是為蓬安縣。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六《劍南東道·果州》說:“梁天監(jiān)六年置相如縣,兼立梓潼郡于此?!比缡怯^之,相如縣的存在已近九百年。在這次盛會上,“司馬相如故里在蓬安”成了眾多專家學(xué)者的一個特耀眼的考史結(jié)論,據(jù)稱在2004年舉行的“司馬相如與巴蜀文化研討會”上已基本達(dá)成共識。司馬相如故里果真在蓬安嗎?在我看來,還待進(jìn)一步的商榷。
我們且從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六年(507年)析安漢縣(今四川南充市)置相如縣說起。
南北朝時期的南梁(502—557年)是梁武帝蕭衍乘南齊內(nèi)亂,率軍入主建康(今江蘇南京市)稱帝建國的,又稱蕭梁。蕭梁統(tǒng)治下的巴蜀一直動蕩難安,州、郡、縣的變革紛繁,梁初曾被北魏占有四年(505—508年),后來又被西魏占有過,郡、縣分建,得名之由五花八門。至于相如縣的得名之由,顧名思義是以司馬相如的大名命名的;后人不滿足于此,難免有歧見。如果把問題放在“相如文化”現(xiàn)象這個層面上看,就容易明白真相了。
就說以文人名縣吧。梁武帝以相如名縣,蓋吾國歷史上一大驚世之舉,就其歷史文化意義而言,可謂典型的“相如文化”現(xiàn)象。其走向挺有意思。先是,在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關(guān)注相如籍貫者有之,總是不見相如故里就在相如縣的文獻(xiàn)記載,難以立異。但是“相如文化”的多樣性總是有的。典型的例子是,后人從北周的地理書《周地圖記》里見到了司馬相如“故宅”在蓬州的痕跡。明末曹學(xué)佺的《蜀中名勝記·順慶府二·蓬州》說:“舊縣以相如名,嘉陵江繞之?!吨艿貓D記》云‘司馬相如故宅在縣南二里。本地有相如坪,相傳云相如別業(yè)在此,西濱漢水,叢薄郁然,其基亦名琴臺,高六尺,周四十四步?!薄吨艿貓D記》、《隋書·經(jīng)籍志》中有著錄。其實,所謂“別業(yè)”,后人也是可以稱為“故宅”的。司馬相如的“故宅”究竟為何時所建?并未引起應(yīng)有的注意。北周以來,漸漸有了因相如故宅名縣之說,如后晉官修史書《舊唐書·地理志》云:“相如,漢安漢縣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縣,以縣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北宋歐陽忞《輿地廣記》卷三十一《梓州路》稱:“相如縣,漢安漢縣地。梁置梓潼郡。西魏廢郡置相如縣。縣南二十里有司馬相如故宅,因以名焉?!彪m然其中說法不一,但都說到以相如故宅名縣的。地?zé)o分南北,都是跟追慕“辭宗”司馬相如有直接關(guān)系,自然也是一種“相如文化”現(xiàn)象了。到了明、清,便有了徑直以司馬相如故里得名一說。曹學(xué)佺在他的《蜀中廣記》卷五十四《蜀郡縣古今通釋·蓬州》中就曾斷言:“相如縣,長卿桑梓也?!卑?,司馬相如字長卿。桑梓者,故里也,出生地也。眾所周知,故宅猶言舊居,未必就是出生地,未必就在故里、桑梓地面。但又不可忽視的是,從“相如文化”在蓬州的歷史走向看,畢竟出現(xiàn)了相如故里明明白白在蓬州的新說了。
這一新說的出現(xiàn)是與當(dāng)?shù)毓偌潥v來的推動分不開的。從文獻(xiàn)上看,唐太宗時候,相如縣令陳子良的《祭司馬長卿文》(《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已極成功地將祭祀文化嫁接到“相如文化”上并與民俗文化接軌了。因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有“相如既學(xué),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奔牢谋阌辛恕昂峦ι教A斯在”、“厥跡猶存”以及仰慕、追思的諸多感動鄉(xiāng)邑士民的話語,以父母官的名義輕易地就把司馬相如列入當(dāng)?shù)亍班l(xiāng)賢”。這恐怕與科舉的需求有關(guān)。到了明朗,祭祀之風(fēng)愈熾。明代正德《蓬州志·學(xué)?!份d,蓬州學(xué)正徐奉的《景賢堂記》稱,當(dāng)?shù)厝耸空J(rèn)為以西漢文豪司馬相如之名名縣已久,祭祀已久,而“士人慕之已非一世”,宜以“鄉(xiāng)賢”入祀景賢堂,讓后人景慕與崇奉。其結(jié)果,列為入祀“鄉(xiāng)賢”之首位。曹學(xué)佺應(yīng)該是看到過正德《蓬州志》的,難怪要成人之美,斷言相如故里就在蓬州了。這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相如文化”在蓬州的歷史走向,固然有它的合理性和積極的社會作用,如促進(jìn)該地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增進(jìn)人們對鄉(xiāng)土的熱愛與自豪。不過,若要放在考史層面上說司馬相如的故里就在蓬州,至少還為時尚早。道理很簡單:至今還未見論者有何過得硬的論據(jù),哪怕是蕭梁時已見相如故宅云云。有名的,譬如清人王培荀在他的《聽雨樓隨筆》中寫道:“人皆以相如為成都人,實今之蓬州人,后遷成都,又居臨邛,二處皆有琴臺。蓬州,隋之相如縣,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此中說法能支撐曹氏所稱相如故里在蓬州嗎?況且,他所見的至多也是北周以來的地理、方志類書,未見以更早的并堪稱足以正《史記》、《漢書》之“訛”的文獻(xiàn)記載立論。今人當(dāng)明察焉。
尤需注意的是,明代正德《蓬州志·祠廟》亦有關(guān)于司馬相如為蓬州“鄉(xiāng)賢”的記載,說是有人據(jù)《三國志·蜀書·秦宓傳》所載,引秦宓給蜀郡(治成都)太守王商寫信事,為“鄉(xiāng)賢”司馬相如享祠作成例。按,蜀漢時候尚無相如縣。如前所述,相如縣是梁武帝析漢之安漢縣而新置的,今為蓬安縣。如果秦宓亦以司馬相如為安漢人,幸許就是相如故里在今蓬安說的好兆頭。有這回事嗎?且看秦宓是怎么說的。史稱蜀學(xué)大家秦宓與王商同系廣漢郡名士。劉璋時用王商主政蜀郡,業(yè)績甚佳,因只給蜀郡先賢嚴(yán)君平、李弘立祠,落掉同郡揚雄、司馬相如,引起秦宓的不快?!度龂尽非劐当緜鬏d有秦宓寫給王商的信,其大意說,你給嚴(yán)、李立祠,可說是“厚黨勤類”(厚待同鄉(xiāng),盡心同類)了,怎么竟落掉了揚雄、司馬相如?他們與嚴(yán)、李同是輝耀成都乃至整個鄉(xiāng)邦的文人??!要知道,李弘遠(yuǎn)不及揚雄呢,他是多虧了揚雄的揚譽而享有(德行)盛名的。又說,至于司馬相如,因“蜀(郡)本無學(xué)士”,而他應(yīng)是蜀郡第一個大文人!雖有與卓氏女私奔一事,應(yīng)從大處看;而我特景仰司馬長卿為蜀郡文化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貢獻(xiàn),“宜立祠堂,速定其銘”。在這里,安漢縣人陳壽筆下的秦宓卻是把上述四人看成蜀郡先賢的。秦宓是譙周的老師。陳壽是譙周的高足。在蜀學(xué)史上陳壽是秦宓的再傳弟子,薪火相傳,由來有自。本文開篇說道,司馬遷、班固、常璩都是持司馬相如成都說的,再有了魏晉安漢陳壽的加盟,若要繼續(xù)走清人王培荀的路子,能輕易跨過這四道坎嗎?
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序志》中有這樣的話:“漢晉方隆,官司星列,提封圖簿,歲集司空。”由此可見,當(dāng)漢晉隆盛的時候,朝廷是掌握并保存有完善的各類檔案、郡縣圖冊的,不止司空府。以司馬遷、班固修史的優(yōu)越地位,當(dāng)不乏見司馬相如生平資料;怎會相繼失誤?細(xì)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漢書·司馬相如傳》里的相如生平與《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里的相如生平是有同有異,有刪有改,另有所據(jù),并未盲從。至于安漢陳壽,本是一位極留心鄉(xiāng)邦古史及耆舊名宿的蜀學(xué)大家,占有先賢資料甚豐。若有前輩(如多位著有巴蜀地區(qū)耆舊傳者之一)或鄉(xiāng)里故老說到司馬相如是安漢人,他一定會存其異說并斷以己意的,如《三國志·吳志·陸凱傳》例。要說史學(xué)大師們有悖常理,必須有可征信的考論才能令人信服。
然而,若是從民俗文化層面上看,自梁朝置相如縣起,相如既已“落籍”于該地,于情于理,蓬州地面也算是“相如之鄉(xiāng)”了。多年以后直說是“相如故里”正好道出了人們可予接受的潛在的心理內(nèi)容。位居嘉陵江中游極秀美之地的蓬安,民俗醇美,崇文之風(fēng)由來已久,地靈人杰,豐厚的司馬相如文化積淀是它的一大特色。諸如相如故宅故墅、相如琴臺、洗筆池、相如坪、慕藺山、相如井、長卿祠,老早就是雅俗共賞的相如文化景點了,在今天的巴蜀大地上具有發(fā)展相如旅游文化的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盡可與時俱進(jìn),做強做大。既然蓬安老早已是民俗意義上的“司馬相如故里”了,韻味淵厚,麗質(zhì)日新,自是富有魅力的名片,不必藉司馬相如故里一定在蓬安做底氣。至于“司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考史結(jié)論,顯然下得太早。做學(xué)問由不得一廂情愿。倘要推翻司馬遷的識見,一定要有過硬的實據(jù)方可。
作者單位:南充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