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熱證可灸的研究進展及思考

2011-12-29 00:00:00王馨悅黃培冬袁愷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1年3期


  關鍵詞:熱證;灸法;綜述
  中圖分類號:R245.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3-0074-03
  灸法是用艾絨或藥物為主要灸材,點燃后放置腧穴或病變部位,進行燒灼和薰熨,借其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鹅`樞?官能》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它是針灸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灸法用于熱證的治療,早在《內(nèi)經(jīng)》中就有記載,然秦漢以降,遵仲景之言,一些醫(yī)家認為灸法屬熱,對于邪熱壅盛和陰虛陽亢的熱證疾病,恐有傷陰液、助火勢之誤,故對灸療熱證采取審慎甚至否定的態(tài)度。據(jù)此,筆者引用大量文獻資料表明,熱證施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上千年的臨床基礎。
  1文獻研究
  有關灸治熱證的論述在歷代文獻中均有記載?!秲?nèi)經(jīng)》雖有“熱證忌灸”的原則,但更有大量“熱證用灸”的記載。如《素問?骨空論》中就有“灸寒熱之法,二十九灸”之論述;《素問?至真要大論》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辈⒂小盎鹩舭l(fā)之”、“以熱治熱”的理論。因此《內(nèi)經(jīng)》是“熱證可灸”的萌芽。而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傷寒論》書中則反復提出“火逆”、“劫”等危害的告誡,謂:“微數(shù)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nèi)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又:“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功,必咽噪吐血”[1],認為灸法只能用于陰盛陽虛的陰證,而忌用于陰虛陽盛的陽證,尤其是“火逆”觀對后世灸療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深的影響,后沈括、張從正、汪機、陸以湉皆推崇此說。事實上,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及疾病有很大的關系。也有學者認為[2]《傷寒論》是一部熱病專書,在該書中十分強調(diào)顧護津液,因而不主張熱證用灸,恐助火傷津。艾灸雖有傷津之嫌,在灸治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大便干結、口干等癥,但這并不影響其治療作用,張仲景只是借此突出顧護津液的重要性。
  后世醫(yī)家葛洪、孫思邈、王燾、許叔微、劉完素、朱丹溪、薛已、周楣聲等則提倡“熱證可灸”[3~10]。如葛洪《肘后備急方》言:“一切毒腫,疼痛不可忍者,搜面團腫如錢大,滿中安椒,以面餅子蓋頭上,灸令徹痛,即立止?!碧?孫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不僅從理論和臨床上確立了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而且把灸法的適應證擴大至治未病、急癥、熱證等。元?朱丹溪完善了“熱證可灸”的理論,《丹溪心法》云:“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生則陰長也?!闭J為熱證包括實熱與虛熱兩方面,而灸法有攻有補。并把灸法用于熱證的作用,歸納為“泄引熱下”、“散火祛痰”、“養(yǎng)陰清熱”三方面。金?劉守真認為灸法有“引熱外出”和“引熱下行”的作用,主張熱證用灸。明代李梴的《醫(yī)學入門》則闡明熱證用灸的機制:“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及至近代,許多醫(yī)家仍竭力主張灸法可用于邪熱內(nèi)盛的實熱證及陰虛陽亢的虛熱證,其中以魏稼、周楣聲為代表。如周楣聲先生發(fā)出“熱證可灸”的倡議,后又提出“熱證貴灸”的獨家見解,且早在他的《灸繩》著作中便就此作了專門的闡述。
  2機理研究
  楊氏等[11]認為熱證有虛實真假之分,灸法能以熱引熱,通過刺激體表而起作用,對機體功能狀態(tài)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使機體內(nèi)部的陰陽狀態(tài)達到平衡,起到內(nèi)病外治的作用,從而達到散邪通絡的目的。魏稼等[3]認為艾灸是通過“通經(jīng)絡”的作用來實現(xiàn)補瀉的,因而與一般用藥準則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應把“通經(jīng)絡”與“火”分別開來,通經(jīng)絡是艾葉的作用,火只是將這種作用施加給人體的一種手段,所以不能將艾灸作為一種溫熱性的物理刺激或溫法來理解。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艾灸的治療作用并不單純是溫熱效應,而是光譜輻射、生物熱效應及非熱生物效應等作用的疊加[12],眾多研究表明其具有:①抗炎、抗感染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與釋放[13~14];②艾灸輻射能具有近紅外輻射作用,而近紅外線可直接滲透到人體較深部位,其通過毛細血管網(wǎng)將熱傳遞到更廣泛更深的部位,可為人體組織所吸收,從而進一步調(diào)整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神經(jīng)功能[13~15];③可抑制金葡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16];④糾正自由基代謝紊亂;改善微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水平、促進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等[13]。
  3臨床研究
  如今,艾灸已經(jīng)廣泛用于帶狀皰疹、痤瘡、痔瘡、褥瘡、乳癰、失眠、痄腮、潮熱等癥[17~20]。如黃迪君教授經(jīng)常使用灸法治療一些有明顯熱象的皮膚病,如用鋪棉灸配合小艾炷灸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21],用艾條灸配合中藥治療帶狀皰疹[22],臨床均取得較好療效。李劍松等[23]用灸法治療痛風36例,與口服西藥的秋水仙堿24例對照,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許文輝[24]用溫和灸以患者感微燙為度治療單純性未潰癤腫136例,其中87例未成膿癤腫中有58例在灸治2次后腫痛消除,癤腫消散;其余29例灸治3次后癤腫消散;49例膿初成癤腫經(jīng)灸治3次后,有20例腫痛消除,其余29例雖疼痛減輕,但波動感明顯,切開排膿后均再灸1~2次而愈。米建平等[25]將94例囊腫型痤瘡患者予體針配合火針的基礎治療,觀察組再給予艾炷灸關元、氣海、脾俞,對照1組口服異維A酸膠囊,對照2組未予其他治療,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4.4%,對照1組總有效率為71.0%,對照2組總有效率為51.6%,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2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皮損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2組(P<0.05),且與對照1組皮損改善相當(P>0.05),認為溫灸可提高體針、火針治療囊腫型痤瘡的療效,與異維A酸膠囊療效相當。還有用燈火灸治療腮腺炎;直接灸角孫、內(nèi)關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直接灸療治高血壓??;灸少商治鼻衄;灸涌泉治支氣管擴張咯血等[18],以隔姜灸治療浸潤肺結核、肺結核咯血[26];灸足三里等穴治療菌痢、急性闌尾炎[22]等,都是灸治熱證的例癥。
  4小結
  可見,運用灸法治療熱證不僅在古代文獻中有明確記載,且已被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所證實,“熱證可灸”毋庸置疑。然在臨床實際應用時,發(fā)現(xiàn)其療效的評價標準不一,此類臨床報道仍偏少,多數(shù)為針灸結合或者灸藥結合,且其中一部分沒有設對照組,其結果或許存在偏頗。因此,如何正確辨析各種熱證,正確把握適當?shù)木姆ê途牧浚?7],再根據(jù)量學要素與病種及患者具體情況,在臨床中注意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出灸法的量學方案尤為重要[28]。而如何改良艾灸耗時長、易傷皮膚、灸法規(guī)范化等,也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參考文獻:
 ?。?]魏稼.熱證忌灸論[J].中醫(yī)雜志,1980,(2):45.
 ?。?]金遠林,周利.艾灸治療熱證的機理探討[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9,9(3):7.
 ?。?]魏稼.各家針灸學說[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37.
 ?。?]周飛雄,柴鐵劬.《肘后備急方》灸法學術思想探析[J].上海針灸雜志,2005,24(12):46.
 ?。?]孫思邈原著,劉清國等校注.千金方[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46.
 ?。?]王謙,符文彬.試論孫思邈的“熱證可灸"思想[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2):119.
  [7]王富春.灸法捷要[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009:34.
 ?。?]卓緣圓,張家維.朱丹溪艾灸治療熱證的機理及臨床運用[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8):3.
 ?。?]李梴.醫(yī)學入門[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7:56.
 ?。?0]周楣聲.灸繩[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164.
 ?。?1]楊玉紅,呂云霞.“熱證可灸”臨床經(jīng)驗探討[J].甘肅中醫(yī),2005,18(12):36.
 ?。?2]楊華元,胡追成.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J].中國針灸,2009,29(11):40.
 ?。?3]唐照亮,宋小鴿,夏曉紅,等.“‘熱證’可灸與‘貴灸’”機制研究[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27(1):29.
  [14]吳煥生.針灸治療大鼠潰瘍性結腸炎的分子機制[J].上海針灸雜志,1998.17(6):30.
 ?。?5]楊華元.艾灸療法的生物物理機制初探[J].中國針灸,1990,10(10):17.
 ?。?6]呂榮.艾熏治療指(趾)頭炎300例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J].中國針灸,1987,7(4):48.
 ?。?7]周秉真.艾灸在熱證中的應用[J].針灸臨床雜志,2001,17(11):34.
 ?。?8]王家驁.熱證可灸探析[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3,24(6):41.
  [19]史彥鳳.灸法在實熱證中的應用[J].中國民間療法,2004,12(8):27.
 ?。?0]昊付花.淺談灸法在瘡瘍治療中的運用[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18(2):46.
 ?。?1]武平,黃迪君.灸法為主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39例[J].中國針灸,2003,23(3):142.
  [22]武平,黃迪君.黃迪君教授“熱證用灸”經(jīng)驗[J].甘肅中醫(yī),2009,22(3):20.
 ?。?3]李劍松,郭粉蓮,俞劍虹,等.灸法治痛風—熱證用灸的臨床觀察[J].中華現(xiàn)代中醫(yī)學雜志,2006,2(2):97.
 ?。?4]許文輝.溫和灸治療癤腫136例臨床療效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6,28(6):176.
 ?。?5]米建平,余焯燊.溫灸法治療囊腫型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0,30(4):482.
  [26]陳青青,林旭.論熱證可灸[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0,27(6):273.
 ?。?7]湯曉云,姜云武.灸法的量效關系[J].針灸臨床雜志,2004,20(10):2.
 ?。?8]闞麗娜,孫曌.灸法量學要素初探[J].光明中醫(yī),2009,24(8):1504.
 ?。ㄊ崭迦掌冢?011-01-05)

慈溪市| 西盟| 黑河市| 潢川县| 上虞市| 弥渡县| 鄢陵县| 新巴尔虎左旗| 肥西县| 瓮安县| 科尔| 湖口县| 东明县| 浏阳市| 长寿区| 专栏| 河北区| 阳原县| 中阳县| 新绛县| 阜新市| 怀来县| 南涧| 陆良县| 洪湖市| 兴安盟| 合阳县| 眉山市| 潜江市| 讷河市| 陇西县| 佛山市| 博野县| 万宁市| 定远县| 八宿县| 武清区| 无锡市| 竹溪县| 内黄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