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方式,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作文本應順其自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悉心體味,“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本來最富有個性的作文,變成虛假的、機械的應用練習。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如何挖掘學生的寫作源泉,使學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講真話、寫真事、抒真性,這里談談我從教三十年來的看法。
一、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边@就告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深刻,寫起作文來就能左右逢源、觸類旁通。
比如說,六一兒童節(jié),我會讓學生記住活動的過程,然后及時寫出日記,下課時孩子們玩游戲,我會及時讓學生記日記,不會寫的地方及時指導。學生過生日、父母過生日等等,我都讓學生抓住這些素材,久而久之,學生就有話可說了。在學校、在家里、在社會上,這些都是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助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悟、所想隨時記錄下來。因此老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用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吸取多種營養(yǎng),豐富知識,從根本上說,就是開啟學生的寫作源泉。
二、學習語文,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兼美典范強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該背的文章讓學生背熟,該記的文章要記熟。如在教學寫景文章后,讓學生學習作者動、靜結合的方法,寫自己的校園。
總之,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觀察方法、表達方式,積累詞匯、積累素材,提高語文表達能力。
三、課外閱讀,擴充素材
廣泛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苯處煶艘龑W生認真學習課文外,還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紙雜志,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
四、勤寫多練,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寫出好文章,勤能補拙,素材豐富了就要引導學生用好素材,提高寫作水平。指導學生寫日記,讓學生每周寫兩篇日記,一周寫一篇作文。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想寫愛寫,這樣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習慣就成自然了。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不光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觀察方法、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篇中吸取營養(yǎng),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讓寫作真正放飛學生的心靈。
?。ㄗ髡邌挝?吉林省大安市叉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