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個作家眼中的印度(下)

2011-12-29 00:00:00葉永烈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11年11期


  錫克教金寺
  在新德里走訪了蓮花廟之后,我前去錫克教金寺訪問。
  自從錫克教徒曼莫漢·辛格成為印度總理,纏著藍色頭巾、長著絡腮白胡子的他活躍在國際舞臺上,使錫克教引起廣泛的關注。
  當然,1993年10月31日,尼赫魯?shù)呐畠?、英迪拉·甘地總理被兩名錫克族衛(wèi)兵槍殺,也曾使錫克教成為媒體焦點。
  我問烏瑪桑戈,錫克男子長長的頭巾,是每天纏上去的呢,還是像帽子那樣戴上去的?烏瑪桑戈告訴我,是每天纏上去。頭巾很長,頭發(fā)又很長,纏頭巾相當費時費事,或者是自己纏,或者是家人幫助纏。錫克男子由于裹頭巾,蓄長須,顯得形象很鮮明,令人一眼就認出是錫克族,而錫克女子的打扮沒有特色,無非是披一塊頭巾而已,所以錫克女子沒有給人留下特別的印象。
  這一回,我走進錫克人的大本營——錫克教金寺,使我對錫克人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我剛走進大門,就受到兩位錫克族長者的友好接待。他倆見我和妻是外賓,便領著我們進入接待室。在那里,他們給我和妻裹上了黃色的頭巾。原來,按照錫克教規(guī)則,光著頭是不允許進入錫克教金寺的。我在來賓登記本上,寫下我的名字。另外,進入錫克教金寺必須脫鞋。
  錫克教金寺,即錫克教堂、錫克廟,按照錫克教的稱呼,叫“上師之家”。走過一座鋪著綠色地毯的長廊,迎面就是錫克教金寺。兩層的錫克教金寺,外墻用白色大理石貼面,通體雪白,顯得圣潔。最耀眼的是頂上正中的一個大圓頂,用純金包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敖鹚隆敝銇碜杂谶@個巨大的金色大圓頂。在頂上四角,各立有一個小金圓頂,如同眾星拱月,使金色大圓頂更加燦爛。
  錫克教金寺設有東南西北四道大門,表示錫克教歡迎四方信徒及賓客。我從南大門走進,走向鋪著地毯的寬敞的圣堂。圣堂是錫克教舉行宗教活動的中心,是教徒禮拜的地方。圣堂里沒有神像,而是安放著兩個大箱子,箱子里放著錫克教的經典。箱子外面用布蓋起來,有兩個人不時拂塵,箱子干干凈凈,一塵不染。錫克教徒崇拜的是錫克教經典。錫克信徒走近“經典上師”跪拜,前額觸地,非常虔誠。
  另外,圣堂還有誦經者,在那里念念有詞,朗誦著錫克教的經典。
  錫克教是16世紀在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區(qū)創(chuàng)立的。旁遮普語的“錫克”(Sic)一詞,意思是“門徒”。在《錫克教徒生活方式指南》的引言中,錫克教教徒的定義是:“錫克教教徒信奉單一的神、十位上師、錫克教圣典和錫克教其它經書。此外,他們必須相信錫克教洗禮儀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他們基本信念是將個人的私生活與錫克教教徒社會一員的共同生活互相關聯(lián)?!?br/>  錫克教創(chuàng)始人是那納克(1469 -1539),出生印度北部的旁遮普貴族,是一位詩人。據(jù)稱,他在30歲的時候,“蒙召往上帝的宮廷”。從此,他“所跟從的道路,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蘭教,而是來自上帝的道路”。于是他以“上師”的身分,在印度北部說教達20年,創(chuàng)立了錫克教。
  那納克是錫克教的第一位“上師”。他從優(yōu)秀而虔誠的教徒中選定接班人,作為新一代的“上師”。此后一代又一代“上師”不斷傳承。在第十位“上師”戈賓德·辛哈被暗殺后,雖然還有其他人繼任領導,但都不再稱為“上師”。戈賓德·辛哈在去世前指定錫克教的經典《阿底格蘭特》為第十一任“上師”。這樣十位“上師”和《阿底格蘭特》成為錫克教的靈魂。
  錫克教要求男信徒有5條要求,即蓄長發(fā)長須、加發(fā)梳、戴鋼手鐲、佩短劍和穿短衣褲。其中的緣由是:終身不剪發(fā),蓄長須,是表示睿智、博學和大膽、勇猛;加發(fā)梳、纏頭巾,是為了保持頭發(fā)的整潔;戴鋼手鐲象征錫克教兄弟永遠團結;佩短劍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堅強信念;穿短衣褲是為了區(qū)別于印度教教徒穿著的長衫。
  不過時至今日,錫克教男子已經很少穿短衣褲、佩短劍,但是仍普遍蓄發(fā)、加發(fā)梳、戴鋼手鐲。
  在公眾場合,不同于眾的裹頭巾、長髯飄然的錫克教徒,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錫克教要求教徒做到“五戒”,即不偷盜、不奸淫、不抽煙、不吸毒、不叛教。當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種植鴉片時,印度幾乎無人吸鴉片,這與錫克教的“不吸毒”不無關系。而印度迄今抽煙者遠遠少于中國,同樣得益于錫克教的“不吸煙”教規(guī)。
  錫克教強調要勤勞、勇敢,以乞丐為恥。因此乞丐中鮮有錫克教徒,而且錫克教還反對向乞丐施舍。
  錫克教還強調要內部團結,互為兄弟,一家有難,八方幫助。錫克教堂可供教徒休息,而且免費施舍素食。
  新德里的錫克教金寺建筑夠宏偉的了,而最大的錫克教金寺——阿姆利則金寺,坐落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相鄰的邊境城市阿姆利則。那里成了錫克教的圣地,稱之為“神殿”。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錫克教徒前往阿姆利則金寺朝圣。
  錫克教徒最多的是印度旁庶普邦,有1200萬錫克教徒。在旁庶普邦鄰近的克什米爾、拉賈斯坦邦、西孟加拉邦,有300萬錫克教徒。錫克教徒勤勞而善于經商,所以在海外也到處有錫克教徒的蹤跡。光是新加坡,就有8萬錫克教徒。
  我從北門走出錫克教金寺的圣堂,迎面是一個百米見方的方形水池,或者說是一個方形的湖。四周鋪著白色大理石。錫克教徒捧著池水灑在身上,用以洗滌靈魂的污垢。
  我穿著一雙薄襪,緩緩沿著冰涼方形水池邊上的大理石走了一圈,冬日的太陽暖暖地照著,清澈的池水在陽光下泛著星星點點的金波。哦,是錫克教金寺上金色的圓頂,把金光灑在一池清水之上,使池水益發(fā)顯得純凈和透明……
  印度改革的起點:1991
  曼莫漢·辛格能夠成為印度總理,充分體現(xiàn)了錫克教徒的睿智、勤勞和嚴格的教規(guī)約束力。曼莫漢·辛格向來清正廉潔,無緋聞,無貪污。他從不參與國大黨內的派系斗爭,勤勤懇懇做事,不愛出頭露面。
  不過,曼莫漢·辛格于1932年出生在現(xiàn)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當他在2004年出任印度總理的時候,已經年逾古稀,雖然滿頭白發(fā)被錫克教的藍色頭巾所遮蓋,但是滿臉雪白的絡腮長須以及花白的眉毛,再加上走路時步履遲緩,老態(tài)已經畢露無遺。
  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自己放棄總理職位,為什么選擇了這么一位年邁的錫克教徒,挑起印度總理的重擔?
  內中的關鍵,是在于曼莫漢·辛格為印度經濟的改革與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中國人有句掛在嘴邊的話:“自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成為中國經濟的改革、騰飛的起點,這是舉世公認的。
  對于印度來說,印度經濟的改革與騰飛始于1991年。1991年是印度當代歷史的轉折點,是印度崛起的起點。曼莫漢·辛格正是印度1991年經濟大轉折的總設計師。
  對于中國來說,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是出于對十年“文革”閉關自守、經濟倒退的反思,出于對“兩個凡是”的批判與反思。
  印度呢?印度經濟在1991年瀕臨崩潰的邊緣,進行經濟改革是當時形勢逼出來的,已經到了非改革不行的時刻。
  尼赫魯是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在印度開國時制訂的一系列政策,曾經成為印度的國策,沿用多年。尼赫魯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他在政治上崇尚美國的民主制度,而在經濟上崇尚蘇聯(lián)的計劃經濟,也就是他所概括的“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主義。他在印度實行美國式民主制度,力圖把印度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而在經濟上則學習蘇聯(lián),建立國營經濟,限制私有經濟,實行計劃經濟,制訂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
  
  印度在建國之初,從1947年至1951年,經濟曾經有起色。但是很快就呈現(xiàn)出計劃經濟的弊病,從1951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印度經濟在低速增長中徘徊,年均經濟增長率僅為3.5%,被譏笑為跟“印度教徒的增長率”相同!
  在英迪拉·甘地遭到暗殺,英迪拉·甘地之子拉吉夫·甘地1984年10月繼任印度總理之后,由于拉吉夫·甘地出身飛行員,懂得現(xiàn)代科技,提出“用計算機把印度引入21世紀”,重視發(fā)展印度的軟件產業(yè),并對經濟政策進行部分的調整,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一度上升到5.6%。
  1989年11月,國大黨在大選中失敗,拉吉夫·甘地下臺。
  然而新當政的人民陣線政府發(fā)生嚴重內訌,不到一年就宣告垮臺。
  在1990年11月,人民黨社會評議主義派政府上臺才3個月,便因失去議會信任而淪為看守政府,被迫提前舉行大選。
  政局的動蕩,使印度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1990年至1991年的印度國民經濟增長率降到1%!
  印度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只是國民經濟增長率劇降,更為嚴重的是印度陷入外匯拮據(jù)短缺。到1991年5月初,印度的外匯儲備減少至12.13億美元,只夠支持一個多星期的進口費!如果用光這僅有的一點外匯,印度在國際上將成為喪失信用的國家!
  印度處于危急關頭,廣大選民急切盼望在提前舉行的大選中,讓國大黨重新執(zhí)政,讓拉吉夫·甘地重新?lián)慰偫怼?br/>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顆重量級的震撼彈的爆炸,加劇了印度政壇的動蕩:1991年5月21日夜,拉吉夫·甘地在赴南方參加競選集會,遭受泰米爾猛虎組織成員的自殺式襲擊,當場身亡!
  也就是在這一天,看守政府由于外匯用光,在百般無奈之下,悄然從儲備銀行庫存中取出20公噸黃金秘密空運到蘇黎世瑞士銀行,用于抵押硬通貨貸款2.34億美元。
  1991年5月21日,成為印度政治和經濟危機大爆發(fā)的日子。
  盡管看守政府空運黃金是極其秘密的行動,但還是被媒體曝光。于是,看守政府遭到民眾的強烈譴責。
  這時,印度廣大民眾企盼國大黨重新執(zhí)政,而國大黨又因拉吉夫·甘地突然遇刺同樣陷入混亂之中。
  國大黨急推拉吉夫·甘地的夫人索尼婭·甘地出任國大黨主席,正處于喪夫之痛中的索尼婭·甘地當時堅決拒絕,從而使國大黨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tài)之中。然而大選在即,國大黨工作委員會遂于5月29日一致選舉帕·文·納拉辛哈·拉奧接替黨主席職務。這是13年來第一次由一位非尼赫魯家族成員任國大黨主席。
  納拉辛哈·拉奧博學多才、頭腦敏捷、思路開闊、注重務實、勇于開創(chuàng)。他通曉多種語言,其中包括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和德語,被譽為“語言大師”。他還是作家,用印地文、馬拉提文、泰盧固文等寫過許多小說,1974年納拉辛哈·拉奧出任國大黨總書記。此后他在英·甘地和拉·甘地政府中任外交部長、內政部長、國防部長、人才資源開發(fā)和衛(wèi)生部長等職。
  1991年6月,國大黨在印度眾多選民的企望之中贏得大選。1991年6月21日,納拉辛哈·拉奧宣誓就任印度第9任總理。這一天,正是拉吉夫·甘地遇刺整整一個月的日子。
  納拉辛哈·拉奧受命于危難之際。就在他出任印度總理的第5天——6月26日,已經下臺的前看守政府財政部長亞什旺特·辛哈如實說出了當時以納拉辛哈·拉奧為首的新政府的危急狀態(tài):“新政府只有兩周的喘息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它必須制定出應付內外經濟問題的策略。如果新政府做不到這一點,印度將無法支付國際債務,一場經濟滑坡便不可避免?!?br/>  納拉辛哈·拉奧在這關鍵時刻起用資深的經濟學家曼莫漢·辛格出任財政部長。他深信,曼莫漢·辛格能夠使印度走出困境。其實,納拉辛哈·拉奧在新政府尚未組成之前,就派出已經被內定為財政部長的曼莫漢·辛格進駐財政部大樓,與該部常務官員一起擬定對付國際收支、面臨倒賬風險的應急方案。
  曼莫漢·辛格畢業(yè)于美國哈佛大學,1962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美國、英國那樣開放的西方國家,依然保持錫克教徒裹頭巾、蓄長須的傳統(tǒng)。學成歸國后,曼莫漢·辛格曾先后擔任印度財政部首席顧問、儲備銀行行長、計劃委員會副主席、總理經濟事務顧問等職務,對于印度經濟有著深入的研究。
  曼莫漢·辛格像救火隊那樣解決了印度當時的倒賬危機,使新政府終于度過“兩周的喘息時間”。接著曼莫漢·辛格,提出必須對印度的經濟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曼莫漢·辛格以為,解決倒賬危機只是治標,而進行經濟改革才是治本,印度經濟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如果印度不進行經濟改革,經濟危機隨時都可能卷土重來。
  在納拉辛哈·拉奧總理的支持下,曼莫漢·辛格受命制訂一項長期的經濟改革方案。這一方案后來被稱為“拉奧-辛格方案”而載入印度史冊,成為印度經濟騰飛的起點,被譽為印度“第二次獨立”的宣言。
  曼莫漢·辛格認為,印度獨立40多年經濟長期徘徊不前,原因就在于開國時尼赫魯照搬蘇聯(lián)的計劃經濟制度,建立了“半管制經濟體制”,這種體制桎梏著印度經濟。必須徹底改革“半管制經濟體制”。所謂“半管制經濟體制”,就是尼赫魯提出的“l(fā)icense economy”——“許可證經濟”。什么都要政府部門批準,嚴重束縛了生產力。
  曼莫漢·辛格開出的“藥方”是“兩化”,即自由化和全球化。他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鼓勵發(fā)展私營企業(yè),鼓勵引進外資,實現(xiàn)印度經濟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這樣,1991年既是印度政治、經濟陷入危機的一年,也成了印度痛定思痛的一年,成為“經濟改革元年”。
  1991,成為印度當代的歷史坐標。
  “拉奧-辛格方案”迅速見效。在實行經濟改革的第二年(1992—1993年度),印度經濟增長率從原先的1%上升到5.1%,以后逐年上升,1996—1997年度高達8.2%,創(chuàng)造了印度獨立以來從未有過的經濟發(fā)展速度。與此同時,印度的外匯儲備也迅速增加。雖然此后印度政府不斷更迭,但是仍然遵循“拉奧-辛格方案”,使印度經濟始終保持高速度增長。
  正因為這樣,2004年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選擇了這位踏踏實實的經濟學家,挑起印度總理的重擔。曼莫漢·辛格成為印度第一位錫克族總理。無疑,曼莫漢·辛格成了錫克族的光榮。
  曼莫漢·辛格不負重托,在他的任內印度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外界評論說,“辛格總理不像一個政客,而是一位專家型的領導人”。
  異域生活
  奔馳在印度的公路上
  在漫游印度首都新德里之后,我離開了新德里,開始了漫長的印度各地的旅行。我乘坐火車,也乘坐印度的國內飛機,但是最多的還是乘坐轎車在公路上長途奔馳。
  在我看來,乘坐三種不同的交通工具,有著不同的體驗:坐火車可以直接接觸印度民眾;乘飛機可以俯視印度大地;乘坐轎車則可以近距離觀察印度的鄉(xiāng)鎮(zhèn)以及風土人情。
  印度的公路分為國家公路、邦級公路和邊境公路三種。在發(fā)展中國家,印度的公路算是相當發(fā)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公路網(wǎng),把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型城市連為一體。據(jù)統(tǒng)計,印度的公路總長度居世界第三。印度的公路承擔全國客運的80%和貨運的60%。
  此外,印度公路由于采用耐高溫的瀝青鋪設,在夏季氣溫高達48至50攝氏度,柏油公路照常使用,路面上的瀝青并不熔化。
  我從新德里乘坐轎車朝拉迦斯坦省首府——齋浦爾進發(fā)。司機還是那位在新德里為我駕車的小伙子。他熱情開朗,在漫長的旅途中總是跟烏瑪桑戈在前座沒完沒了地聊著。
  
  從新德里到齋浦爾,一路往西,轎車沿著高速公路行駛。這種高速公路,屬于國家公路?!《热珖灿?9條高速公路,從新德里到齋浦爾是“國家8號公路”。印度的高速公路的質量雖然不及中國,但是也還可以,并不是我來印度之前所聽說的印度“沒有像樣的高速公路,印度公路的平均車速僅為每小時32公里”。從新德里到齋浦爾時,由于沿途大貨車太多,常常使轎車不能快速前進,所以從新德里到齋浦爾預計為4.5小時車程的路開了5個多小時。但是從齋浦爾到阿格拉的時候,車少路寬,司機開得飛快。我從后座看見駕駛盤下的速度表,指針顯示每小時的車速達100-120公里!
  印度的高速公路大都是開放式的,這跟中國的高速公路是全封閉式的不同。我??匆娪《热藱M穿高速公路,甚至從中間的隔離柵欄上翻過去,毫不在乎。在印度,設有中間隔離柵欄的高速公路還不多,大部分是在地上畫一根隔離線,行人橫穿時更加“方便”。
  從新德里往西,是印度的工業(yè)區(qū),所以公路上的大貨車特別的多,這種大卡車長達20多米,渾身漆成五顏六色,而且顏色都很鮮艷。印度的載重卡車通常也是這么油漆的,看上去如同兒童玩具的顏色,而中國的大卡車通常是一副嚴肅的面孔,通常渾身上下都是草綠色。
  最特別的是,印度的載重卡車的左后方,總是掛著一個長長的黑布做的穗子。最早發(fā)現(xiàn)這一“秘密”的是坐在后右座的我的妻,問烏瑪桑戈是什么意思?烏瑪桑戈驚佩我們敏銳細致的觀察力。他解釋說,那黑色的穗子是代表神,代表上帝。印度的司機大都是印度教徒。大卡車的司機出門在外,進行禱告時就面朝黑色的穗子,企求一路平安。他說接待過那么多的中國朋友,從來沒有誰向他提出這樣的問題。
  從新德里到齋浦爾,沿途是一大片平原,黃燦燦的油菜花盛開,我仿佛回到了中國江南。如此遼闊的平原,是老天賜予印度的大禮。
  在高速公路上,大約行駛每個把小時,就要遇到一個收費站,這“景象”跟中國差不多。不過,每一次收費,大約20盧比,亦即人民幣4元,比中國的收費低。
  行程近半,司機駕車進入休息站。那里有餐館、廁所,也有賣工藝品的小攤。我發(fā)現(xiàn),印度的廁所標志也很活潑。比如從新德里到齋浦爾的中途休息站的男廁所入口處,貼著一張長胡子的老K的撲克牌,而女廁所的入口處則貼著一張披長發(fā)的Q女神的撲克牌。還有的用一個印度男人或者女人剪影的頭像作為標志。在新德里國際機場,甚至用比人還高的巨幅印度俊男美女的巨幅大頭照,作為男女廁所的標志。據(jù)說這是因為印度的文盲甚多,用這樣的圖像便于他們識別,當然也反映了印度人的風趣。我把這些標新立異的廁所標志,一一攝入鏡頭。
  在印度上廁所,大都要付小費。所以我總是在口袋里準備了多張10盧比的紙鈔,進門時給那里的服務員一張,如同準備了一堆“入場券”似的。這樣的“入場券”用起來很快,我通常到小攤或者賓館服務臺用100盧比的錢兌換零錢。只要他們有零錢,總是樂意給你兌換,即便是你不買他們的商品。
  我還注意到,在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中,不少是國產車,其中尤其是“TATA”汽車。在外國汽車中,以美國和日本生產的汽車居多,內中也有韓國車。
  在駛近齋浦爾的時候,出現(xiàn)一座又一座山,但是山并不很高,也不很大,一座座孤零零的,并不連在一起,依然是以平原為主。
  在游歷齋浦爾之后,我還是乘坐那輛白色的轎車朝亞穆納河南岸的印度古都——阿格拉市進發(fā)。我發(fā)現(xiàn),司機的話明顯減少了。這一段車程預計5小時。由于高速公路上幾乎不見那種龐大的貨車,而且那天是星期天,別的車子也不多,所以司機不再跟烏瑪桑戈聊天,而是聚精會神地駕車高速前進,只用了3個多小時,就到達阿格拉市。沿途都是平原。
  走訪阿格拉市之后,我從阿格拉乘火車前往占西市,那位小伙子就駕車回新德里去了。
  到達占西之后,換了一位中年司機和日本豐田轎車。司機在火車站迎接我和妻。在占西奧查餐廳吃中飯,很豐富的自助餐。餐畢參觀那里的印度教堂,然后去參觀奧查古堡。當天下午乘轎車前往克久拉霍。
  這段公路并非高速公路,也就是所謂的“邦級公路”,路面窄而不平。由于路況差,相當顛簸,幸虧那輛日本豐田轎車座位高而寬敞。這位中年司機是占西本地人,對這里非常熟悉。他言語不多,駕駛認真。由于“邦級公路”遠比“國家公路”差,所以車速不高,行駛了4個多小時,才到達克久拉霍。
  不過,在我看來,“邦級公路”上的所見所聞要比高速公路多得多。這次沿途不時通過一個個小村鎮(zhèn),車窗外的景象如同一幅長長的展現(xiàn)印度底層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在“邦級公路”上,飛駛而過的通常是摩托車,車速往往高于轎車。摩托車東拐西彎,有空就鉆。印度的摩托車,以“HERO HONDA”最多。摩托車往往是“全家車”,前面的駕駛者是丈夫,后座上的“乘客”是妻子,中間“夾”著兩個以至三個孩子。也有的摩托車是“情侶車”,只夫妻兩人。這時后座上的“乘客”往往披著一條長長的色彩非常艷麗的絲巾,從頭披到腳。絲巾或者大紅,或者大綠,或者鮮黃,或者艷藍,有的夾了金絲,在陽光下非常奪目,成為風沙彌漫的“邦級公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除了摩托車之外,三輪的“蹦蹦車”是“邦級公路”上主要的交通工具。不過這里的“蹦蹦車”跟新德里相比,有一不同。新德里的“蹦蹦車”畢竟要照顧首都的面子,充其量坐兩、三個人,這里的“蹦蹦車”竟然像雜技表演似的“塞”進十來個人!在“蹦蹦車”的車尾,特地焊上一條結實的鐵條,那上面往往站著三、四個人。我沿途所見的“蹦蹦車”,幾乎每一輛都是“塞”爆了的,那種超載真叫人見了捏了一把汗,而他們看見我在拍照反而笑逐顏開,樂不可支。在這里,這樣的超員超載,早已經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在“邦級公路”上駛過的公共汽車,沒有一輛是關上車門的。只要車速慢下來,乘客可以隨時上下。即使到了站,公共汽車經常只是放慢了行駛速度,乘客往往是在公共汽車的滑行中上下車,乘客們都練就了跳下車后順著慣性朝前跑幾步的功夫。沒有這種功夫的外國乘客,往往會在下車時摔交。倘若在中國,公共汽車司機在行駛中不關門,早就下崗了??墒牵@已經成了印度的“慣例”,甚至在首都新德里也是如此!我拍到好多輛在行駛中不關門的公共汽車的照片。
  印度的公共汽車后上前下,售票員坐在后門的靠左邊,乘客從后門上車,先買票,然后向前移動,到站時從前門下車。
  最使我驚訝的是,好幾次我遭遇迎面駛來的長途公共汽車頂上,坐著好多乘客!在經過一個小鎮(zhèn)時,我見到好多位乘客正沿著一輛長途公共汽車后面的鐵扶梯往上攀爬,以爬上車頂。據(jù)說印度火車車頂上可以載人,可惜我未能拍到那樣驚人的畫面。
  在經過小鎮(zhèn)的時候,行人亂穿公路,牛在公路上大搖大擺,“目中無車”,司機對著牛猛摁喇叭,照樣“置若罔聞”!騾車、驢車、馬車、牛車、駱駝車、人力車、三輪車以及羊群,同樣在公路上“自由行”,橫沖直撞,熱鬧非凡。
  在從占西到克久拉霍的4個多小時的車程之中,我沒有看見一位交通警察。印度的公路交通的混亂,世所罕見。
   從占西到克久拉霍是“邦級公路”,并非高速公路,可是在進入克久拉霍時,司機下車去交錢。我問司機交什么錢?他說,從一個城市進入另一個城市,按照印度的規(guī)矩要交錢,這錢類似于中國往日的“買路錢”。我問交多少?他說200盧比,遠比高速公路上的收費高!
  公路交通的混亂,使印度“奪得”一個世界第一,成為公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國家。據(jù)統(tǒng)計,在印度每6分半鐘公路上就有一個人因車禍死亡,而死亡者中以行人居多。印度全年的車禍死亡人數(shù)已經超過8萬人。2008年印度的車禍死亡人數(shù)飚升至11.8萬人,被稱為“公路死亡之國”。
  
  眼見為實,我就兩次親眼看見印度的交通事故:
  一次是從新德里前往齋浦爾,車速慢了下來,甚至發(fā)生堵車。當轎車從一輛四輪朝天的大卡車旁邊緩緩駛過時,我明白發(fā)生了交通事故;
  另一次是從占西到克久拉霍,公路之側一輛漂亮的旅游大巴側翻著,車窗玻璃碎了一地……
  印度交通事故頻發(fā),還在于司機駕車速度過快。我有過兩次親身經歷:
  一次是我與妻在齋浦爾的賓館里散步。我們在散步時已經注意靠邊,在路的右側行走。忽然一輛轎車不聲不響從妻的身邊急駛而過,幾乎是擦著她的身子。我和妻都同時驚叫起來。司機剎車,見我們是外國人,連忙下車致歉。須知,人在走路時,不見得都是筆直往前走。那天如果妻在行進中往左一步,那就會被后面的轎車撞上。何況那是在賓館里的馬路,照理轎車都以低速前進,哪有開得那么快的?
  另一次是在瓦格納西,我和妻想出去買瓶礦泉水。馬路上各種車輛飛奔,交通相當混亂。我“識相”地盡量靠邊。在轉彎角,車特別的多,我?guī)缀跏琴N著墻壁走。這時一輛轎車飛速從我身邊呼嘯而過,幾乎擦到我的身體。我大喊了一聲。那輛轎車根本不予理會。這時我身后的一位老人笑道:“India!”意思是說,這就是印度!
  正因為這樣,在印度的街頭,我總是格外地小心。
  在到達克久拉霍的次日,烏瑪桑戈帶著的一位新司機來,也是一輛日本豐田轎車。這位司機穿著類似中山裝的上衣,平頭,一臉嚴肅。我和司機在賓館門口合影。他是我印度之行的第三位司機。昨天的司機家在占西,連夜駕車回占西了,真是夠累的。我不知道他是載客回占西還的空車回占西。如果是空車回占西,他為了送我和妻前往克久拉霍,跑了一個來回,又辛苦又沒有多少收入。正因為這樣,記得昨天我送他一包從中國帶來的上海牌香煙,他顯得那么高興。盡管我不抽煙,但是我?guī)Я税b金閃閃的上海牌香煙,送給每一位為我開車的印度司機,雖然是千里送鵝毛,卻都很受歡迎。
  火車之旅所見所聞
  在印度,我先后兩次乘坐火車。第一次是從阿格拉乘火車前往占西,短途,坐的是空調車廂,相當于中國的軟座車廂;第二次是從瓦拉納西到新德里,長途,乘坐的是臥鋪車廂。
  在英國統(tǒng)治時期,印度很早就有了鐵路,所以印度的鐵路網(wǎng)四通八達。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鐵路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從阿格拉前往占西,乘的是8時多的火車,清早7:10烏瑪桑戈和司機就來賓館接我。轎車大約行駛了20多分鐘,我在曦微的晨光中,看見一座米黃色的建筑物,鑲著紅棕色的橫條,頂上有著一個個紅棕色鐘形小亭,那便是阿格拉火車站。
  轎車剛剛停下,便有兩位搬運工前來搬運行李。很有意思,我?guī)У亩际抢瓧U箱,拖著走就行了,可是搬運工卻要把拉桿箱頂在頭上。在印度,我經??匆婎^頂重物的男人和女人,尤以女人為多,這可能是他們從小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
  不像機場管理很嚴,印度的火車站誰都可以隨便進進出出,行李也無X光安全檢查。進了阿格拉火車站的大門,走過大廳,便是月臺。
  時光尚早,我得以在車站各處走走。
  清早的阿格拉火車站顯得冷清,旅客稀少。月臺很寬,安放著一排排長椅,基本“座無虛席”——上面睡滿過夜的人,身上裹著長長的毯子。我不清楚,這些過夜的人,到底是旅客還是無家可歸的游民。在另一處的大廳里,我看見連地上都睡滿了人。據(jù)說,由于印度的火車站的大門是敞開的,無人看管,所以火車站往往成了游民的免費“旅館”。
  清早,火車站寒氣逼人,我看見火車站辦公室的辦公桌下,一個取暖的電爐正發(fā)出紅色的光芒。
  將近8時,旅客漸漸多了起來。賣小吃的小攤開始忙碌起來。
  一列下白上藍的列車駛了進來。烏瑪桑戈告訴我,這不是我們要乘的那趟車。這是路過阿格拉的列車,車上已經坐滿乘客。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列車上的許多窗戶是沒有玻璃的,只有幾條橫著的鐵條。原來印度的列車等級分明,分為許多等級,諸如沒有空調的座位、臥鋪和有空調的座位、臥鋪。沒有空調的硬座是最差的,但是價格最便宜,普通的印度人大都乘坐在這樣的車廂里。那些車窗沒有玻璃的車廂,一望而知是沒有空調的硬座車廂。在冬日乘坐在這樣的車廂里尚可,到了氣溫在40攝氏度以上的夏天,車廂里就如同蒸籠。
  8:15,駛往占西的列車終于來了。烏瑪桑戈告訴我,我們乘坐的是空調軟座,是短途旅行中最好的車廂。
  上了火車,車里居然開放暖氣。在印度,由于酷暑漫長,賓館、列車往往只有冷氣空調,像這樣的暖空調在印度已經算是很奢侈了。
  車廂里的座位,左2右3,中間是過道,座位是相當寬敞的。椅子上有小桌板,椅下有擱腳的踏板,椅子上方有閱讀燈。椅背可以調節(jié),如同飛機上的航空椅。車窗很大,只是玻璃已經許久未擦了。車窗旁卷軸式窗簾相當不錯。
  我發(fā)現(xiàn),座位的總體排列,卻是少見的:倘若以車廂的1/2為中線,中線兩邊的座位竟然是面對面!這樣的相對而坐,大約使小偷難以下手。小偷不論在什么地方動手,仿佛一直有半個車廂的乘客在注視著。
  空調軟座的乘坐者之中,不少是外國人,或者是衣衫整齊的印度人。
  在中國乘坐動車,以每小時250公里的速度前進,而乘坐高鐵則以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前進,但是印度火車的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我明顯地感到印度的火車太慢。
  車上的廁所很干凈,還免費供應手紙。洗水池的龍頭旁邊裝了一個柚子大小的金屬圓球,我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我試著把圓球轉了一下,當圓球的底部朝上時,下面的出口就流出了洗手液。我一松手,圓球的底部就轉到下面。這樣的設備其實很適用于搖搖晃晃的火車。
  沿途大都是農田,成片的油菜花盛放,但是其中有一段沙土深溝淺槽,地形如同新疆的風城。
  每停靠一個火車站,看到車站很漂亮,紅墻白窗的歐式建筑。遺憾的是,總看見月臺附近的鐵軌上垃圾遍地,各種塑料袋、塑料瓶亂扔一氣。臟亂現(xiàn)象隨處可見。
  不過,空調軟座車廂的服務卻是一流的。雖然我們只乘坐4小時火車,但是火車上免費供應每位旅客一瓶礦泉水,還供應一頓免費餐。列車員服務很熱情,也很周到。
  我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上火車的時候,并沒有人剪票。上車之后,在列車行進途中,身穿西裝、系著領帶的列車長手持一本簿子,逐一查對旅客的姓名。原來印度所實行的是購火車票實名制,購買火車票像買飛機票那樣要登記姓名、性別、年齡,列車長按照登記簿進行核查。印度實行火車票實名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如果你是醫(yī)生,在買火車票時也要加以說明,以便在火車上一旦有人患急癥,列車長可以從登記簿上及時找到你,請你予以幫助。實名制固然給購票帶來一些麻煩,但是由于實行實名制,在印度火車站不見“黃牛”的蹤影。另外倘若發(fā)生事故或者特殊事件,火車站工作人員一下子就能夠從電腦中查到旅客的姓名。
  聽說印度火車晚點是家常便飯,還好,我這一回乘坐的火車準時到達占西。
  另一次乘火車,是在瓦拉納西。
  我乘的是夜車。可是在那天下午,烏瑪桑戈老是在用手機打電話,顯得很著急。我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告訴我,公司尚未把晚上的火車票從新德里寄到。
  原來,我們乘坐的是火車臥鋪,是由公司在新德里訂票,然后寄到瓦拉納西??墒遣恢滥膫€環(huán)節(jié)慢了一拍——印度人向來以性子慢而著稱。烏瑪桑戈說,公司已經告訴他,所乘坐的火車的車次、開車時間以及臥鋪的號碼。
  火車站離賓館不算遠。烏瑪桑戈急急地與當?shù)氐呐阃俗嗆嚽巴疖囌荆?000多盧比的手續(xù)費,補辦了火車票。
  
  我問烏瑪桑戈,為什么不乘坐轎車去火車站?
  烏瑪桑戈告訴我,去火車站屬于額外的事,不能動用轎車。
  補好了火車票之后,烏瑪桑戈就心定了。由于印度的賓館通常要到7:30才開始晚餐,而我們在6:15就要出發(fā),烏瑪桑戈請賓館給我們準備了盒飯。我想,反正上車之后,火車上還會供應晚餐,帶不帶盒飯無所謂。
  我們在6:15上轎車,6:30就來到瓦拉納西火車站。跟阿格拉一樣,轎車剛一停穩(wěn),就有搬運工前來搬行李,而且同樣是把拉桿箱頂在頭上。
  由于是始發(fā)車,列車已經靜候在月臺,我得以早早上車。我們乘坐的是二等臥鋪車廂,6人一小間。臥鋪是雙層的,按照兩橫一豎排列,呈“C”字形。兩張橫放的臥鋪與一張豎放臥鋪的中間是過道,這樣的布局是在中國沒有見到的。每張臥鋪都設有布幔,可以掛起來與外界隔絕,自成一統(tǒng)。這樣的車廂,介乎中國的軟臥和硬臥之間。前面一節(jié)車廂,是頭等車廂。
  我、妻和烏瑪桑戈在1、2、4三個鋪位,處于整節(jié)車廂的入口處。1號是上鋪,烏瑪桑戈把兩個下鋪讓給我和妻,他睡上鋪。
  列車員來了,給我們送來毛毯、被單、枕頭、枕套。我以為,臥鋪車廂會像上次坐的空調軟座車廂一樣,會有免費供應的礦泉水、晚餐、早餐,結果什么都沒有。所幸烏瑪桑戈是老經驗,從賓館帶來了盒飯。
  車上的小販端著一個個紅色的茶壺,說里面是咖啡。我未敢買。因為上車之后,我曾經到前面的頭等艙看了看,路過兩個車廂的連接處,看到那位小販正席地而坐,把眾多的紅色的咖啡壺放在地上,往里裝咖啡……
  我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臥鋪里的印度人隨身帶著鐵鏈和小鎖,上車之后把箱子用鐵鏈鎖在臥鋪的鐵架上。顯然這是提防在熟睡時小偷作案。
  另外,有人提醒在印度乘坐火車、尤其是夜車的外國人,把你在哪一站下車告訴周圍三個以上的印度人,以便能夠及時提醒一下,因為印度火車是到站不報站的!
  由于是在夜間行車,窗外一片黑茫茫,早早睡了。一路上火車車輪發(fā)出咔嚓咔嚓的聲響,意味著印度的鐵路還未升級換代。我跟烏瑪桑戈說,中國的動車、高鐵是沒有咔嚓咔嚓的聲響的,他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印度還沒有動車,也沒有高鐵,所以不知道乘坐動車、高鐵的感覺什么樣。
  鋪位處在門口,旅客進出時開門、關門就帶進一股冷風,而烏瑪桑戈只穿一件薄薄的襯衫睡覺,因此感冒了。早上起來,他的聲音都沙啞了。
  火車上的廁所間相當大,而且干凈。
  印度鐵路相當發(fā)達,但是已經顯得落后,很多線路采用的是人工道岔和機械信號。另外,像公路事故頻發(fā)那樣,印度鐵路每年事故在300起以上。近年來,印度發(fā)生多起火車相撞事故,死傷慘重。
  跟印度相比,中國注重基礎建設。中國大規(guī)模建設高鐵和高速公路,遠遠勝過印度。有人評論說:
  
  中國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現(xiàn)在還在高速建設。中國消耗了世界上54%的水泥產量。中國也有其他龐大的數(shù)據(jù),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出口的,只有這占世界54%的水泥是全部用在國內的基礎設施上的。
  
  這一回火車晚點了。從瓦拉那西到新德里,火車的正常行駛的時間約為10個小時。不過,如果不晚點的話,我們在清早5時多到達新德里,反而顯得太早。由于火車晚點兩個多小時,我們在上午8時終于到達新德里火車站。
  走過火車站的人行天橋,小轎車和司機已經在停車場等候。不過司機不是原先的新德里司機,轎車是一輛白色的印度“TATA”轎車。
  乘坐印度國內飛機
  在印度除了乘坐轎車、乘坐火車之外,我還乘坐了印度的國內客機。
  那是我從克久拉霍飛往瓦拉納西。沒想到,我所乘坐的是印度捷特航空公司的航班。我早就聽說,印度最好、最大的航空公司是捷特航空公司,在2010年6月17日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的第二屆“年度航空公司”頒獎典禮被評選為“世界最佳航空”之一??上Ы萏睾娇展局挥袕纳虾V憋w孟買的航班,沒有從上海直飛新德里的航班,以為無緣乘坐捷特航空公司航班,然而這一回在克久拉霍卻碰上了。
  出人意料的是,捷特航空公司是私營公司,是印度在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之后誕生的。1993年5月5日,捷特航空公司開始運營時只有4架波音737飛機。然而截至2010年12月31日, 捷特航空公司擁有88 架客機,每天有超過525次航班。另外捷特航空公司還訂購了45架新的客機,即將投入運營。
  原本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是國營的印度航空公司,成立于1948年,歷史悠久,如今卻被捷特航空公司后來居上。新興的私營公司超越老舊的國營企業(yè),正是印度1991年以來經濟改革的特色。
  克久拉霍機場不大。一到那里,見到許多印度警察荷槍實彈在值勤。不言而喻,機場是印度防止恐怖襲擊的重中之重。我到達時,正值一班客機到達,大批旅客往外走。我一看,幾乎全是外國人。對于大多數(shù)印度人來說,乘飛機是相當“奢侈”的。烏瑪桑戈告訴我,飛抵克久拉霍的,大都是來自瓦拉納西的航班。瓦拉納西每天有5個航班飛往克久拉霍。
  進入克久拉霍機場,需要出示機票和護照。沒有機票和證件,免進,這里的氣氛跟敞開大門的火車站截然不同。進去之后,辦理登機手續(xù)時,我希望給我靠窗口的座位,對方很幫忙,給了我25E和25F,表明這是一架一排6座的客機。
  我把大的那個拉桿箱托運。其余的手提行李,都要掛上一個小標簽。經過X光檢查之后,檢查員在每一件手提行李的標簽上蓋了個藍色的印。
  接著便是人身安全檢查。候機樓里排起長隊。隊伍慢慢向前蠕動,表明安全檢查的速度很慢。后來,這隊伍分成兩隊,即男女分開。
  我事先把身邊所有金屬物品都放進了雙肩包,輕松地過了安檢門,誰知安檢的男子還是要我高舉雙手,用手動金屬探測器從頭到腳、從正面到背面仔仔細細查了一遍。唯有在掃到我的皮腰帶的金屬扣時,發(fā)出嘟嘟響聲。他要我把金屬扣翻過來,看了一下,這才放我過關。
  緊接著,就是檢查隨身攜帶的行李。我發(fā)現(xiàn),這里安全檢查很慢,就慢在隨身行李的檢查。在中國機場,通常是把隨身行李用X光透視之后,只對有疑點的行李進行人工檢查。這里則是在對隨身行李用X光透視之后,全部打開檢查,而且檢查非常細致。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那個蓋了藍印的小標簽極為重要,有的旅客的一個小包由于沒有那蓋了藍印的小標簽,不得不去補辦X光透視手續(xù),在拿到蓋了藍印的小標簽之后再重新排隊。
  輪到我的時候,檢查員首先注意到我的雙肩包上插著的塑料瓶里,尚有半瓶茶。他要我當場喝幾口,他的目光注視著我的喉部,看見我真的把茶喝下去,這才算檢查通過。
  他打開我的小拉桿箱,把三分之二的物品都拿了出來。他先是檢查我的一個鬧鐘,把鬧鐘的電池也拿出來看。
  接著,反反復復檢查我的一個裝照相機充電器以及電線的小包。再接下去,打開我放數(shù)碼伴侶的小盒子。這次我?guī)Я藬?shù)碼伴侶,為的是把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照片輸入,以留一份拷貝。萬一數(shù)碼相機的儲存卡在旅行中丟失,那么數(shù)碼伴侶里還有一份拷貝。檢查員顯然不認識數(shù)碼伴侶,拿著這個香煙盒大小的黑色小方盒細細端詳。我不由得記起,在朝鮮出境時,這個數(shù)碼伴侶也曾經引起朝鮮檢查人員的注意,弄不清楚是什么東西。印度的安全檢查人員看不出那個小方盒有什么爆炸危險,最終放過了。
  他又開始翻查我的箱子,在箱底看到中文版《葉永烈海外游記》,封面是我的大頭照。我把這本書放在箱子中,是為了在國外發(fā)生什么麻煩的時候,簡捷地說明自己的身份——這本書除了封面印著我的大照片之外,書里印著我在世界各國旅行的照片。果真這時候發(fā)生“效應”,檢查人員拿著書的封面跟我對照了一下。我說:“我是中國作家,這是我寫的書。”印度檢查人員馬上顯得非??蜌猓V沽藱z查,并且?guī)椭野逊榈较渥又獾臇|西放進箱子內——通常檢查人員是不做這事的,要由旅客自己收拾被翻得亂七八糟的箱子。
  
  “OK!”就這樣,我順利過關了。
  這時候,妻仍在被檢查之中,雖然她隨身不過兩個小包而已。
  烏瑪桑戈只一個手提包,而且他是印度人,照理很容易過關。沒想到,正因為他是印度人,所以“恐怖分子嫌疑”更大,對他的檢查更加嚴格。過了好久,他才終于過關。
  印度屢遭恐怖襲擊,對于如此細致的安全檢查,我表示理解。對于印度來說,永遠難忘的是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由加拿大蒙特利爾中途經停英國倫敦前往印度新德里,由于遭受恐怖襲擊,客機于愛爾蘭以南的大西洋上空發(fā)生爆炸,該機搭載307名乘客及22名機員共329人罹難。
  我環(huán)顧四周,乘客之中只有兩、三個是印度人,其他的都是外國人。印度遭恐怖襲擊的重要目標就是外國人,孟買被炸的就是外國游客居住的旅館。正因為這樣,印度把機場作為安全檢查的重點,是理所當然的。
  飛機晚點了半小時。一架機身雪白、翹著深藍色尾巴的捷特航空公司的客機降落在機場跑道上。
  捷特航空公司的客機很新,因為這家航空公司的客機很多是新添置的,平均機齡為4.2年。捷特航空公司的空姐很漂亮,服務也很周到。雖然飛機只飛了半小時,在這樣短暫的飛行中,仍供應一塊三明治和一盒果汁。
  在空中,我俯瞰印度的大地,大都是平原,一片綠色。尤其是大片的油菜花盛開,綠色之中鑲著大片的鮮黃色,顯得生機盎然。
  飛機在下午3:00降落在瓦拉納西。瓦拉納西機場大樓是新建的,遠比克久拉霍候機樓寬敞、漂亮。
  抵達之后,瓦拉納西派出一位當?shù)氐呐阃约耙晃凰緳C前來接機,兩人都是壯碩的印度漢子。我和妻在瓦拉納西竟然有兩位陪同、一位司機,也是少見的。
  體驗印度的賓館
  印度的賓館前,總是站著一位壯碩的門衛(wèi),裹著紅色頭巾,長著濃密的胡子。每當我進門或者出門,他會立即敬禮,并笑容可掬地問候一聲“你好”。
  賓館的大門上,掛著一串串用黃色鮮花做成的花環(huán)。每當有新的賓客入住,門衛(wèi)就給你獻上花環(huán),以印度的禮節(jié)表示歡迎。
  我剛下車,馬上就會有賓館的服務生前來提行李,一直送到我住的房間。所有的服務生都是男性。他會幫助客人打開房門,然后一邊把房間里的燈都打開,一邊告訴我燈的開關在哪里。這時,我立即給他小費,他會連連哈腰,然后倒著走退出客房,關上房門。
  進入賓館,往往給我兩種感覺:
  一是仿佛進入另外一個世界。走過那道門衛(wèi)向你敬禮的大門,迎面是鋪著光滑的大理石的大堂,是綠樹成蔭的花園,是蔚藍色的游泳池,是雪白的床單,一下子把大門外的風沙、垃圾、擁擠、混亂甩得遠遠的。
  二是如同進入了“小聯(lián)合國”。賓館里住的是來自各國的旅客,以西方旅客居多,而亞洲的旅客則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居多。我?guī)缀鯖]有遇見大陸旅客,倒是遇見幾位臺灣朋友。
  西方旅客幾乎全部都是乘坐大巴士入住賓館,是20-40人的旅游團。日本、韓國、新加坡的游客往往是10-20人,乘坐中巴。唯有我和妻是乘坐小轎車。他們往往以驚詫的目光注視著我們這兩個中國人。
  就我的印象,印度的賓館與中國的賓館相比,總體上可以給予這樣的評價:
  就居住質量而言,是一個“降”字。即印度的四星級賓館相當于中國的三星級賓館,而印度的三星級賓館相當于中國的二星級賓館。當然就五星級賓館來說,倒是相差不大。
  就房價而言,則是一個“升”字。印度賓館的價格相當高,有的價格甚至超過了歐洲和美國。正因為這樣,入住高星級賓館的,幾乎都是外國旅客,或者印度企業(yè)的高層人士。
  印度賓館房價高,是由于印度的賓館太少,供不應求。據(jù)統(tǒng)計,印度全國賓館的總客房約為11萬間,只相當于紐約市現(xiàn)有的客房總數(shù)。中國旅館業(yè)客房總數(shù)是印度的10倍,而美國旅館業(yè)客房總數(shù)是印度的40倍。
  正因為印度的賓館少,入住率相當高,往往要事先預訂。我的客房,都是印度的旅行社事先替我預訂的。由于是旅行社訂的,賓館會給予最優(yōu)惠的價格。每到一家賓館,烏瑪桑戈總是拿出一張旅行社的訂單給總臺,總臺核對了我的護照之后,就給我房門鑰匙。退房時把房門鑰匙交還給總臺即可。所有的費用,旅行社已經支付。
  我發(fā)現(xiàn),印度旅行社所安排的賓館,小城市的賓館往往要比大城市的賓館好。顯而易見,大城市的賓館房價貴,旅行社往往安排住三星級賓館,而在小城市則住五星級賓館,因為小城市的賓館房價相對要低一些。
  在齋浦爾,我住在德里路(DELTI ROAD)的五星級的K K ROYAL賓館。在大鐵門之后,是一大片草地,包圍著一幢米黃色的大樓,比在新德里所住的三星級GAUTAM DELUXE HOTEL要好多了。大鐵門以及主樓的大門,都有警察守護。這家賓館的大門、總臺直至信封、信紙上,都有著自己的標志——一只可愛的大象。印度的賓館往往用種種印度風情的圖案、圖畫、工藝品裝飾,帶有濃重的印度風格。
  我住在133房,實際上是在2樓。房間很大,而且正對著花園、游泳池,遠處是山,山上是王宮。賓館每天每人供應1瓶純凈水,而旅行社又每天每人供應1瓶純凈水,這樣我和妻每天有4瓶純凈水,夠用了。我們用電熱壺燒純凈水泡茶。刷牙則用已經燒開的自來水。
  印度的賓館里,都沒有牙刷、牙膏,也沒有拖鞋,我事先知道這里的情況,從中國帶來這些生活用品。這里供應的是肥皂、沐浴液、洗發(fā)液以及護膚液。
  有趣的是,我常在賓館的衛(wèi)生間里看見放著免費贈送的白色粉末。一打聽,才知道是痱子粉。印度的夏日實在太熱,所以賓館向旅客提供痱子粉。
  我在齋浦爾的K K ROYAL賓館住了兩天。賓館的主樓總共4層。樓頂有一個花園。我和妻喜歡在清早或者傍晚在樓頂花園看日出或者日落。齋浦爾四周是山,山上星羅棋布著當年的王宮,在日出或者日落時涂滿金色的陽光,令人賞心悅目。尤其是賓館飼養(yǎng)了上百只鴿子。鴿群以樓頂花園作為“基地”,凌空飛翔,給眼前的美景增添了動感。
  K K ROYAL賓館的四周一片濃綠,寬大的草坪和高高的熱帶樹木如同油畫。我和妻喜歡在那里散步。
  給我印象最好的是克久拉霍的CLARKS GROUP OF HOTEL,那是一座五星級賓館,是這次印度之旅最舒適的賓館。
  這座賓館的布局是主樓在前,花園在后。由于克久拉霍是小城市,土地價格不貴,所以這座賓館非常寬敞。
  賓館的大堂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鋪著大理石。后花園里有碩大的游泳池。賓館的主樓3層,兩翼為客房,兩層,像彎曲的雙臂,擁抱著后花園。主樓第三層為大型會議廳以及娛樂設施。
  我住在202房間,窗口正對游泳池及草地。只是房間里有股怪味,后來發(fā)現(xiàn)怪味是從大衣柜里散發(fā)出來的印度香料味。如同我不習慣印度咖喱一樣,也不喜歡這種印度香料的氣味。
  大約是從阿格拉乘火車到占西那天清早很冷,妻在火車站月臺長椅上等候火車時受了點風寒,從下午起便感到不適。到了克久拉霍的CLARKS GROUP OF HOTEL,就躺在床上了。我只好單獨去晚餐。經向餐廳經理說明妻子身體不適,經理立即派人送熱菜熱飯到客房。后來發(fā)現(xiàn)床頭燈開關故障,我向總臺說明之后,總臺也馬上派電工來。從這些小事可以看出,這家賓館服務態(tài)度相當好。
  經過一夜休息,妻的身體已經好了些。早上妻與我一起到餐廳吃自助餐,能夠吃一點東西。然后我們在賓館的花園里散步。
  印度與中國一樣,賓館以中午12時為結算時間,超過了就算一天。由于上午要外出參觀,不知中午12時之前能否回來,我辦理了退房手續(xù),把行李放到轎車上。
  
  沒想到那天11:00就回到了賓館,吃完中飯才11:45,而下午2:00才從克久拉霍飛往瓦拉納西,賓館離機場不過幾分鐘的車程。
  離出發(fā)尚早,雖然我已經退房,但是我嘗試著問總臺能否再回原來的房間休息一下?令我感動的是,總臺先生馬上拿出鑰匙給我。我打開客房,看到床單整整齊齊,顯然房間已經由服務生整理完畢。我和妻也就格外注意,只坐在沙發(fā)上休息。12:30,我把鑰匙交還給總臺,再三致謝。
  在整個旅行過程中,烏瑪桑戈始終沒有跟我住在同一家賓館。他總是找我所住的賓館附近的小旅館住,為的是節(jié)省費用。烏瑪桑戈告訴我,CLARKS GROUP OF HOTEL的客房,即便是由旅行社出面打了折,也要100美元一天,這房價在印度的五星級賓館里算是很便宜的,通常要250美元或者更貴。他說,普通的印度人是不住星級賓館的。
  也正因為這樣,我在所住的賓館里,見到的幾乎都是外國人。
  順便提一句,前往印度之前,由于聽說印度經常停電,所以我?guī)Я耸蛛娡踩ビ《?,以便在夜間萬一遭遇停電可以派上用場。不知道是因為印度的高星級賓館安裝了備用發(fā)電機,還是我所在的那幾天沒有發(fā)生停電,我的手電筒一直沒有用過。
  不過,印度電力不足,經常停電是不爭的事實。印度煤炭資源不足,水電又建不起來,所以印度城市經常斷電是常事。另外,由于用戶欠費及偷電導致的電力虧損,全國平均為25%!
  電力不足嚴重牽制了印度的經濟發(fā)展。印度火力發(fā)電占總發(fā)電量的 78%,除了大量進口煤炭之外,正在美國的幫助下,努力發(fā)展核電。但是核電站的建設頗費時日,而且用電缺口又很大,所以印度的電力在近期內仍然無法滿足需要,停電依然是經常發(fā)生的事。
  領教咖喱
  在美國舊金山硅谷,我很容易判斷哪家住著印度人:只要從廚房的排煙器里排出一股咖喱味兒,那一家準是印度人。
  咖喱,已經成了印度飲食文化的符號。
  在印度,差不多每一家餐館都飄著一股咖喱味兒,每一道菜都要加一點咖喱,諸如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湯直至咖喱飯。
  在印度,82%的人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12%的人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徒是不吃豬肉的。這么一來,除了素食的印度人之外,能夠被普遍接受的是羊肉。然而羊肉有一股羊臊味。
  怎樣去除羊臊味呢?據(jù)說,佛祖釋迦牟尼發(fā)明了咖喱,用咖喱的辛辣與香味可以“遮掩”羊肉的臊味,這便是咖喱的起源。這一傳說是否可靠,不得而知,因為佛教是不吃葷的,佛祖釋迦牟尼怎么會去發(fā)明咖喱去除羊肉的臊味呢?不過,盡管咖喱的“發(fā)明權”不見得屬于佛祖釋迦牟尼,但是咖喱最初是用來去除羊肉的臊味,這卻應當是可靠的。
  咖喱起源于印度,這一點舉世公認。咖哩(curry)是從“kari”演化而來,在泰米爾語中“kari”是“醬”的意思。印度的咖喱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
  雖說我在中國有時候也吃咖喱土豆或者咖喱雞,可是到了印度卻不敢領教那里的咖喱,主要是印度的咖喱與中國咖喱不同,特別的辣,味道特別重,而平時習慣于清淡口味的我,對辛辣敬而遠之,因此對印度咖喱也敬而遠之。正因為這樣,在從上海飛往新德里時,空姐在送上航空餐的時候,特地問了一句:“要中國咖喱的,還是印度咖喱的?”也就是說,印度咖喱太辣,進入中國之后,中國人進行了“改造”,減少了其中的辣椒等辛辣成分,做成了適合中國人口味的“中國咖喱”。我平時在中國所吃的咖喱土豆、咖喱雞,所加的是“中國咖喱”,所以能夠接受。
  其實除了“中國咖喱”之外,還有“日本咖喱”、“泰國咖喱”、“英國咖喱”、“馬來西亞咖喱”之類,也都是對印度咖喱進行“本土化”之后形成的不同品種。
  不過,我來到印度,我所面對的,只能是印度咖喱,別無選擇。
  據(jù)說,即便是在印度生活了幾十年的許多老華僑,也普遍反映印度菜太香太辣,他們仍不習慣于咖喱。
  大約像我這樣“敬畏”印度咖喱的外國人不在少數(shù),所以印度的星級賓館大都設自助餐——不光是通常的那樣早餐是自助餐,連中餐、晚餐也都是自助餐。自助餐的優(yōu)點是選擇余地大。
  四星、五星級賓館的餐廳很大,可以容納上百人同時用餐。自助餐的菜肴品種很多,為了適合外國人的口味,菜大都不加咖喱。當然,為了體現(xiàn)印度特色,也總有一些印度菜,加了印度咖喱,諸如咖喱土豆、咖喱雞之類。我在選菜時,一看到深黃色、有股咖喱味的菜,就避開了。不過也有的時候不小心,把加了咖喱的菜夾進盤子里,只能硬著頭皮“品嘗”印度風味。
  自助餐的主食有米飯、面條。印度是產糧大國。印度的大米米粒飽滿纖長。印度米飯像蒸出來的,不像煮出來的,一粒一粒清清楚楚。但是質地松軟,沒有嚼勁。印度的面條不錯,但是往往拌以咖喱,由于看上去像拌了醬油,我好幾次中了“埋伏”。
  我最喜歡的主食之一,就是印度圓餅,很香。不過我很奇怪,這圓餅總是很多地方被烤焦成黑炭。印度人說,這樣才好吃。
  在上海,我就吃過好多次印度飛餅。不過,上海的印度飛餅是從東南亞印度移民傳過來的,在平底鍋里攤平時加了許多油,已經不是印度原汁原味。如今來到印度飛餅的故鄉(xiāng),那飛餅薄薄的,有韌性,印度人叫“加巴地”。做飛餅時,先是在平底鍋里攤平,等七分熟的時候,用手抓起來,迅速“飛”到一個只有爐火、沒有鍋子的火爐上,很快就烤熟,
  在自助餐臺上,還放著一種又薄又脆的餅,很好吃,但是覺得太咸。我不知道印度人為什么把這種薄餅做得那樣咸?后來才知道,這種餅叫“帕帕”(PAPAD),是掰碎了和在飯里吃的,所以味道咸。
  印度菜跟中國菜最大的不同,還在于印度菜是打成醬狀,原因印度人很多人吃素,把蔬菜打成醬,便于拌在飯里或者夾在餅里、饅頭里。這種醬狀的菜,如果不看菜牌,簡直不知道是什么菜。我好幾次誤踩“地雷”,也是因為這種醬狀的菜里加了咖喱,看不出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印度人常把土豆打成白色的“泥”,跟綠色的豌豆相拌,做成醬狀的菜。這種菜絕無“地雷”,很適合我的口味,而且?guī)缀趺恳患易灾蛷d都有這道菜。
  在自助餐廳,最多的葷菜是羊肉、雞肉、魚和雞蛋。豬肉幾乎絕跡。偶然有一次在吃自助早餐時,發(fā)現(xiàn)有豬肉的培根,我夾了好幾塊。
  除了河魚之外,很少吃到海鮮。有一回我逛印度超級市場,發(fā)現(xiàn)那里不僅有新鮮的海魚,還有大蝦。可能由于印度人不大吃海鮮,所以自助餐廳里也就難以見到海鮮。
  餐廳里往往有樂手演奏助興。聽到喜歡的音樂,就給點小費。有一回,樂手奏起了《拉茲之歌》,我仿佛回到了中學時代,那時候我會用口琴吹奏《拉茲之歌》。
  自助餐廳里的水果,大都是香蕉、橘子、鳳梨、西瓜、木瓜。
  在齋浦爾的K K ROYAL賓館的自助餐廳,最使我高興的是每頓都供應冰淇淋,而且不斷更換品種,諸如草莓冰淇淋、香蕉冰淇淋等等。
  在阿格拉市的SIRIS 18賓館,餐廳在底層,由于賓館大門前的臺階直接上二樓大堂,所以餐廳看上去像地下室。這里中、晚餐不是自助餐,而是點菜。我點了一個魚,一個肉丸,一碗炒飯(很像揚州炒飯),一碗炒面。菜做得不錯,只是慢了點,不像自助餐廳那樣快捷。
  SIRIS 18賓館早餐是自助餐。我喝熱牛奶,吃面包。在餐廳遇見從新加坡來的5位華人,用漢語交談,感到親切,因為到印度以來,幾乎很少遇見華人。我們所遇見的旅游者,大都是歐洲人、美國人、日本人、泰國人。大約由于來印度的日本人遠比中國人多,所以我和妻常被印度人認作日本人。新加坡的華人說,他們是住在檳城,從那里到吉隆坡飛往新德里。他們說,今天剛從泰姬陵回來,因為昨天從齋浦爾前往阿格拉時遭遇堵車,所以到達阿格拉已經很晚了,不得不當天一早摸黑起床去看泰姬陵。我們慶幸昨天從齋浦爾到阿格拉,一路順暢。
  
  來到印度之后,一直沒有吃過中國餐,因為沒有中國餐館。在印度各地走了一圈之后,又回到新德里。
  由于連日吃自助餐,烏瑪桑戈建議在新德里帶我們去吃一頓正宗的印度餐。我一聽這正宗的印度餐,馬上聯(lián)想到那躲之不及的咖喱。我說:“還是去吃一頓正宗的中國餐吧!”
  烏瑪桑戈抓了抓頭皮說,在新德里,沒有什么正宗的中國餐館,我只能帶你們去印度人開的中國餐館。
  我笑道:“我正想品嘗印度人做的中國餐。至于正宗的中國餐,我一回到上海,就可以吃到了?!?br/>  于是烏瑪桑戈請司機駕車來到一家名叫“RICE BOWL”的中餐館。多日沒有吃中國餐,盡管這家中國餐館是印度人開的,沒有一個中國廚師,做的是印度風格的中國餐。畢竟又拿起筷子,吃蘑菇湯,吃油炸雞腿,青椒炒羊肉,揚州炒飯,港式炒面條。我吃了許多。烏瑪桑戈也難得與我們一起吃飯。那頓飯,我們3個人花了1500盧比,相當于300元人民幣,應當說價格不貴。我們給了服務員100盧比小費,相當于20元人民幣。
  烏瑪桑戈見我對印度風格的中國餐那么有興趣,索性安排我們在離新德里機場不遠的一家印度人開設的中國餐館晚餐。同樣是整個餐館沒有一個中國人,但是四壁掛著中國字畫,努力營造中國氛圍。晚餐也可以,有炸春卷等,但是似乎不如中午那家中國餐館精彩。
  這是我在印度吃的最后一頓飯。餐畢,烏瑪桑戈和司機就陪著我們直奔新德里國際機場。烏瑪桑戈說,機場的免稅商店里,出售印度咖喱,你可以買幾瓶帶回中國,這可是印度的特產。
  我笑道,別的印度特產我都喜歡,唯有印度咖喱,即便是免費送我,我也不要!
  “拉”來“拉”去的拉茶
  走進印度的特產商店,除了看見色彩繽紛的絲綢之外,琳瑯滿目的是各種各樣的茶葉。印度跟中國一樣,既是絲綢之國,也是茶葉之國。
  印度的茶葉之中,有綠茶,更多的是紅茶。我注意到,在印度的特產商店里,放在“頭版頭條”醒目地位的是“INDIAN MASALA CHAI”。CHAI,是印地語中的茶的音譯。“INDIAN MASALA CHAI”,那就是著名的“印度拉茶”,又稱“香料印度茶”。
  印度人跟中國人一樣,喜歡喝茶。印度人最喜歡喝的,就是拉茶。我在印度的時候,在自助餐廳,就像總能吃到咖喱一樣,總能喝到熱的拉茶。
  我對咖喱敬而遠之,對拉茶則很喜歡。我喝慣綠茶,不喜歡紅茶,但是卻喜歡同樣是紅茶的又香又開胃的印度拉茶。
  初聽印度拉茶這名字,覺得陌生,不知道是何等滋味。品嘗之后,恍然大悟,那不就是奶茶!只不過印度拉茶比中國奶茶更加芳香氤氳。
  其實,印度拉茶就是“紅茶+牛奶+ MASALA”。與中國奶茶的不同,就在于加了“MASALA”。
  做印度拉茶并不復雜:在茶壺里放了紅茶,加水煮開幾分鐘之后,加入牛奶,用小火再煮開。最后放進“MASALA”,攪一攪,關火,就可以喝了。
  那“MASALA”(馬薩拉)聽起來有點神秘。其實,“MASALA”就是用丁香、姜、胡椒、荳蔻以及肉桂調成的香料。放了“MASALA”之后,奶茶就很香,而且有著開胃、助消化的功能。
  最“神秘”的,是在于為什么叫“拉”茶?
  印度人說,拉茶是“拉”出來的。
  通常做拉茶的時候,在放進“MASALA”之后,用小棒攪一攪就可以了。可是在印度的茶館或者餐廳,“茶師”(稱廚師似乎不確切,姑且稱之為“茶師”)會上來當眾表演:“茶師”的兩只手,拿著兩只銅茶壺,一只茶壺裝著已經煮好的拉茶,另一只茶壺是空的?!安鑾煛卑牙鑿囊恢徊鑹氐惯M另一只茶壺,來來回回這么“拉”著,這就叫“拉茶”。這樣來來回回倒著,使茶、奶、“MASALA”攪拌均勻,而且在倒來倒去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泡沫,喝起來口感更好。那些“茶師”并不只是把拉茶從一只茶壺倒進另一只茶壺,而是乘機“作秀”,吸引眼球,一只手把裝了拉茶的茶壺舉得高高的,而另一只手把空壺放得低低的。當拉茶全部“拉”進空壺,把兩只手的位置互換一下,又開始“拉”茶。有時候,“茶師”還用雜技般的絕技,以反彈琵琶的姿勢,在身體背后“拉”茶。如此來回“拉”七、八趟,才把茶壺中的拉茶倒進客人的茶杯之中。
  印度的舞蹈家根據(jù)“茶師”拉茶的姿勢,甚至還創(chuàng)作了“拉茶舞”,成為充滿印度風情的經典舞蹈。不過舞臺上的“茶師”,大都改為阿娜多姿的青春靚女,時而正彈琵琶,時而反彈琵琶,楚楚動人。
  據(jù)說,印度正宗的拉茶銅壺上,往往刻有一只豎眼和三道扛,象征印度教的主神濕婆。
  從印度“茶師”拉茶的動作,使我記起重慶的長嘴銅茶壺,那又細又長的嘴足有一米長,“茶師”也像表演雜技似的,遠遠的就把茶水準確地注入你的茶杯,那也是在“作秀”。
  原本只是普通奶茶加點印度香料的飲料,經過這么一番“拉”來“拉”去,成為印度的名茶。所以在印度的特產商店里,以顯著的位置向外國游客推銷拉茶。在每一包拉茶里,放著一小包印度紅茶,一小包奶粉,一小包“MASALA”。把這三小包加水煮沸,如法炮制,就成了拉茶。
  拉茶作為印度的特色茶,走出國門,出現(xiàn)在全世界各地的印度餐館里,與印度飛餅、印度咖喱“齊名”。印度拉茶,也出現(xiàn)在各國的咖啡館、茶樓里,成為頗受歡迎的印度飲料。
  在馬來西亞和中國西藏,拉茶最為流行,成為當?shù)匕傩盏淖類邸?br/>  中國人在談論飲茶時,常常提及“茶文化”。那“拉”來“拉”去的拉茶,就是印度的“茶文化”。
  輕紗下的美麗
  寫了在印度乘轎車、坐火車、乘飛機的見聞,寫了在印度住賓館的經歷,寫了在印度對飲食的體驗,在“衣食住行”之中已經寫了三項,該寫寫印度人的衣著了。
  印度人的衣著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印度婦女的紗麗了。
  印度婦女在街頭行走,一襲鮮艷的紗麗,風飄飄而吹衣,那種動感,那種靚美,爽心悅目,光彩照人,構成鮮明的印度特色。
  印度婦女的穿著是緊身上衣、裙子和從頭到腳裹著的飄逸的紗麗。考古學家從印度古代的壁畫上,就看到婦女如此打扮,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一直沿襲到今日,印度婦女不論貧富都是這樣著裝。
  紗麗其實就是未經任何縫紉加工的衣料,長度約5米至8米,寬度為1.25米,質地從普通棉布到閃光絲綢。人們曾經揶諭道,如果全世界的婦女都披紗麗,裁縫師傅恐怕要失業(yè)了!
  關于紗麗的穿著過程,有人是這樣描述的:
  
  穿上緊身上衣,將雙肩和胸脯緊緊包裹起來,而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褲或襯裙,然后將紗麗披在身上,一直到腳踝處。由于紗麗本身非常輕薄,容易透光,所以襯裙的顏色與紗麗要相配。印度婦女有個習慣,就是肚臍隨便露,但大腿小腿則萬萬不能露。
  穿紗麗必須先到專門做胸衣的店里量身定制與自己的上下胸圍完全符合尺寸的胸衣,另外還需配一條襯裙,然后才可以將紗麗纏繞到身上,穿紗麗需要技巧,紗麗的下擺,不能太露腳趾,但又不能太長。穿紗麗走路,上坡時尤其得提防別被紗麗絆倒,也因如此,穿紗麗走路是十分妖嬈搖曳的。
  
  紗麗最基本的穿著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首先拉住紗麗布左邊一端,塞進右側的襯裙裙頭。
  2. 將紗麗布由右至左環(huán)繞下圍,約三、四圈。
  3. 接著用紗麗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頭。
  4. 然后將剩余布塊,由左后方繞過右邊腋下,披向左邊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將紗麗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頭上。
  
  一般未婚姑娘都把紗麗卷到腰部,而已婚婦女則把紗麗從頭披到腳。紗麗因穿者的貧富也有不同,窮人穿的紗麗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貴婦人則穿的是絲綢或薄紗制的紗麗。
  其實,印度氣候炎熱,輕而薄的紗麗正是適合這樣的氣候。紗麗透氣,在炎熱的夏日不會感到悶熱??梢哉f,紗麗是因地制宜的一種發(fā)明。
  紗麗的顏色,五顏六色,大都非常艷麗,有的還夾著金絲、銀絲。印度婦女的紗麗,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使街頭充滿盎然生機。
  紗麗的質地,大都是輕而薄的絲綢。中國是絲綢之國,印度也是絲綢之國。印度大片的平原地區(qū),盛產蠶絲。我和妻在印度逛特產商店,見到綾羅綢緞琳瑯滿目,仿佛是天上彩虹跌落人間。據(jù)說,在印度富裕家庭的衣柜里,有幾十件不同色彩、不同質地的紗麗是司空見慣的。
  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被稱為“最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態(tài)的服裝”。紗麗與中國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服裝。
  印度婦女除了披紗麗之外,還喜歡戴耳環(huán)、手鐲、項鏈、臂鐲,腰間系一種作裝飾品的腰帶。很多婦女喜歡在頭上結扎鮮花。
  印度婦女還有一特色,是在前額點一紅點,叫做“吉祥痣”。這一紅點有著三重特殊的含義,即:其一,表示這個婦女已婚;其二,表示她的丈夫健在;其三,表示她家庭平安吉祥。
  首次點紅點的時間,是在結婚的當天,由丈夫用朱砂粉在妻子額頭上點上一個紅點。據(jù)說,點紅點是象征吻痕。從此,只要丈夫健在,妻子每天都要自己點上這紅色的吉祥痣。
  至于印度男子的服裝,已經現(xiàn)代化,烏瑪桑戈的穿著跟我沒有什么兩樣,穿襯衫、T恤,也穿茄克衫。
  在正式場合,印度男人穿西裝,系領帶。也有的印度男性官員在正式場合穿“尼赫魯裝”,那是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喜歡穿的,服裝樣式類似于中國的中山裝,也是四個衣袋,只是衣襟比中山裝長,多幾顆鈕扣。
  老一輩的印度人通常的服裝叫“托蒂”,是用一塊三、四米長的白色布料,纏在腰間,下長至膝,有的下長達腳部。上身加一件肥肥大大的襯衣,叫做“古爾達”。天冷時,再加一件披肩。
  感受印度物價
  每到一個國家,總喜歡與中國的物價相比,這叫“比價”。
  我在到達印度時,在一家賓館總臺用美元換印度貨幣,1美元可以換45盧比。我記得,當時拿出1張薄薄的100美元的鈔票,換來的是一大疊的印度盧比,其中特別是換了許多10盧比的印度鈔票,以供上廁所之類付小費之用。
  印度盧比與人民幣的比值大體上是1:7。
  我在跟印度朋友烏瑪桑戈聊天時,問及種種食品的價格。在逛商場,特別是進入超級市場的時候,也注意記錄各種商品的價格。
  食品的價格大致如下:
  羊肉每公斤300盧比,相當于43元人民幣;雞肉每公斤150盧比,相當于21元人民幣;大米每公斤20至50盧比,相當于3至7元人民幣;枕頭面包15盧比一個,相當于2元人民幣;土豆每公斤10盧比,相當于1.4元人民幣;雞蛋每公斤40盧比,相當于5.7元人民幣;純凈水,特大瓶的20盧比,相當于3元人民幣,而普通的每瓶10盧比,相當于1.4元人民幣。
  ……
  從以上的數(shù)字可以看出,印度的物價大體上低于中國的物價。
  印度的蘋果又甜又脆。妻在超級市場花了64盧比買了4個蘋果,相當于1個蘋果2元人民幣。最多、最便宜的印度水果是香蕉。
  當然,也有的中國人來到印度,覺得印度的商品太便宜了!這是他們跟我的視角不同。他們到印度去買名牌服裝、名牌鞋、名牌包,這些商品其實并不是印度生產的,由于印度的進口稅低,所以價格顯得比中國便宜得多。
  我所記錄的是這次旅行時的印度食品價格。我以為,食品價格往往能夠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物價。印度是世界上通貨膨脹率最高的主要發(fā)展中國家之一。這幾年的物價漲幅高達14%,遠遠高于中國、巴西、印尼和俄羅斯。
  漲價最離譜的食品是洋蔥。烏瑪桑戈告訴我,現(xiàn)在的洋蔥價格是一年前的7倍!
  印度人喜歡洋蔥,是做菜必不可缺的佐料。印度每天消耗的洋蔥超過1萬噸。
  印度洋蔥的價格暴漲,主要原因是洋蔥產地遭到了暴雨襲擊,而不法商人趁機囤積居奇。
  反對黨借助于洋蔥暴漲,號召進行“洋蔥革命”,以推翻國大黨的辛格政府。辛格政府為此采取種種措施,包括禁止洋蔥出口,大量從巴基斯坦進口洋蔥,打擊投機倒把,總算把洋蔥暴漲的勢頭壓了下去。
  由于印度通貨膨脹嚴重,印度政府不得不提高工資。多年以來,印度的平均工資增長率為11.5%,是亞太地區(qū)工資增長最快的國家。
  印度物價上漲的最大的受害者是低收入者。印度有45%的人口生活在聯(lián)合國貧困線以下,每天收入不到20盧比,即不到人民幣3元②。物價猛漲使印度眾多的低收入者陷入極度貧困之中。
  一般來說,印度沒有假冒偽劣商品。不過,我偶然遇到過一次。由于印度的自來水很差,通常賓館都在客房里給每位客人每天送一瓶純凈水,那天我來到瓦拉納西,卻發(fā)現(xiàn)這家賓館客房里沒有贈送的純凈水。我是從克久拉霍乘飛機到瓦拉納西的,由于乘飛機不能帶水,所以把一大瓶純凈水扔進廢物箱。到了瓦拉納西,當?shù)氐呐阃o了我兩瓶礦泉水,由于是小瓶的,怕不夠用,我和妻下樓去買水。
  一走出賓館,我和妻馬上被幾位三輪車夫所包圍,問我們要不要去商場,要不要去恒河,雖然我連聲說不要,他們仍然緊盯在我的身后。
  我在賓館附近找不到賣純凈水的商店,只得走向馬路對面的一個小攤,那里擺放著一排純凈水。我正打算買,可是在陽光下我看見瓶子里有許多小水泡,趕緊打退堂鼓。顯然那是用廢棄的礦泉水瓶裝了自來水。這種假貨,令人望而生畏。
  另外,令我感到不解的是,印度對外國人和印度人實行“價格雙軌制”。我在參觀著名的泰姬陵的時候,發(fā)現(xiàn)烏瑪桑戈的入場券跟我的入場券價格明顯不同:我的入場券750盧比,相當于107元人民幣。我和妻兩人,就花了214元人民幣。然而烏瑪桑戈作為本國居民,只要22盧比,即3元多人民幣!
  我問烏瑪桑戈,這是為什么?
  烏瑪桑戈說,這就是“價格雙軌制”。
  不光是景點的門票的價格,我作為外國人要比印度人貴,住酒店也比印度人貴。
  實行這種“價格雙軌制”,是印度政府為了增加一點外匯收入所采取的措施。
  這種“價格雙軌制”引起了前往印度的外國人的普遍不滿。尤其是來自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國家,諸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旅客,也要按照外國人的標準收費。即便是來自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旅客,其中不乏低收入者。
  我記得,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實行過這種“價格雙軌制”。那時候,外國人在中國買飛機票,要比中國居民貴一倍。隨著中國的進步,很快就取消了“價格雙軌制”,對外國旅客和中國居民一視同仁。
  這也表明,印度經濟改革的步伐還落后于中國。相信印度過些日子也會取消這種不合理的“價格雙軌制”。
  走訪印度社區(qū)
  這次印度之行,由于是“兩人團”,所以自由度就很高。一有機會,我就走訪印度的居民社區(qū),得以零距離接觸印度人。
  在齋浦爾的時候,那天下午參觀結束早,我們早早回到賓館,在附近散步。忽然聞見不遠處鼓聲陣陣,歌聲嘹亮,就循聲尋了過去。
  在馬路邊上,透過一座拱形的門,看見一個廣場,里面搭著舞臺,聚集著許多印度人,正坐在臺下的一把把塑料椅上。高音喇叭播放著印度歌曲,舞臺上有人且歌且舞。我猜想那里是一個公眾場合,也就和妻踱了進去。
  
  見到兩個外國人進來,一個10歲模樣的小男孩奔了過來。他穿著簇新的襯衫,系著領帶,那襯衫領子像兩塊硬紙片似的筆挺于他的頭頸兩側。他彬彬有禮,像個小主人,歡迎我們的到來,并領著我們進入人群。一看見兩個外國人加入他們的活動,印度人非常熱情讓出兩張塑料椅給我們坐。
  原來,這里在舉行社區(qū)活動。每一個月,差不多都要挑選一個周末時間舉行社區(qū)活動——正巧,那天是星期六。社區(qū)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席者都是附近的居民。我環(huán)顧四周,看到以婦女為多,也有不少中年、老年男子,但是男青年不多。
  印度人能歌善舞,社區(qū)活動以歌舞為主。我們坐下之后,那位小主人給我們送來糖果。一位長者邀請我和妻上臺跳舞。我說,我要拍攝照片,就讓妻上臺。妻隨著音樂節(jié)拍,學著同臺的兩位印度婦女的動作,跳起印度舞。當妻回到座位坐下,另一場舞蹈開始。新上臺的是一位披著紫羅蘭紗麗的青年女子,舞姿極為精彩,引起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就在這時,一位印度婦女來到妻的面前,手里拿著一只金光閃閃的手表,問妻是不是她掉的?妻一看,正是她的手表。這只表是在瑞士買的。剛才妻在臺上手舞足蹈,不小心,手表掉在臺上。妻連聲向那位印度婦女致謝。這件小事,使我們感受到印度人的真誠和熱情。
  那天晚上,社區(qū)的電視攝像師也在現(xiàn)場拍攝。借著他的燈光,我也拍攝了許多社區(qū)活動的照片。
  印度各種社區(qū)的不同生存狀態(tài),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在12億人口的印度,富豪階層只幾百萬。中產階級大約為2億。其余都是貧民。
  據(jù)統(tǒng)計,在印度6%的富人擁有全國60%的資產,而80%的人口僅僅占有20%的資產。
  所謂中產階級,也就是中國所說的白領。其中包括公務員以及公司職員。他們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每月工資在5000盧比到4萬盧比左右,相當于人民幣1000元到8000元左右。其中公司的高層人士收入更高一些,是介于富豪與中產階級的富人。
  貧民則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其中3億是文盲,文盲之多,居世界之首。
  三種階層,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社區(qū)也全然不同。然而,在印度受宗教意識的影響,很多印度人“認命”,以為自己的命運是由上天決定,所以面對強烈的貧富差別,并不覺得不合理,只怪自己的“命”不好。
  在新德里,我看到富豪們豪華的獨幢別墅。富豪們生活在印度這座金字塔的塔尖。他們的社區(qū)一塵不染,寬敞舒適,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每家都有好幾輛進口的豪華轎車,不僅有傭人、保姆,而且有司機、廚師,甚至還有私人保安。另外還雇有花匠,以打理私家花園。
  在德里以及印度的小鄉(xiāng)村,我看到種種貧民窟——那便是窮人的社區(qū)。密密麻麻的低矮的破房子,垃圾成堆,污水橫流,蚊蠅成群。所謂華麗與臟亂并存,那便是富豪社區(qū)與貧民窟的強烈對比。
  我對印度中產階級的社區(qū)缺乏了解。在瓦格納西,由于一早去了恒河看晨禱,接著又參觀當?shù)氐挠《冉棠笍R,回到賓館之后有一段空余的時間。我和妻便去走訪附近的社區(qū)。
  那是當?shù)氐南喈敳诲e的社區(qū),一幢幢白色或者淡黃色的兩層至四層的公寓樓房,一望而知是中產階級的社區(qū)。這些房屋圍成一個長方形,中間是社區(qū)的公共花園,長著高大的樹木,安放著一張張長椅。
  那里路邊停著許多小轎車。我看了一下,大多數(shù)是印度國產的中、低檔轎車。一個小伙子在用自來水皮管沖洗轎車。我一看,那是一輛“TATA”轎車。他用英語告訴我,今天休息,所以有空洗車。
  社區(qū)里干干凈凈,設有一個個垃圾分類筒。
  孩子們穿著整齊的校服。
  不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對我們都很熱情,高高興興與我們合影。我學會了雙手合十在胸前,向他們致意。他們也雙手合十在胸前,口中念著“納瑪斯堆”,表示祝福。
  這里的年輕人喜歡茄克衫、牛仔褲。只有老人仍穿傳統(tǒng)的印度服裝,戴著頭巾或者絨帽,披著薄毯。由于是冬日,婦女們大都披著棉布紗麗。
  富豪社區(qū)、中產階級社區(qū)和貧民窟,組成了印度的社會畫卷。
  瑜珈的祖國
  在中國,每天清早6:30,床頭的鐘控收音機總是自動打開,開始廣播新聞節(jié)目。我一邊起床,一邊聽新聞。到了印度,我還是保持中國的生活習慣,只是沒有帶鐘控收音機,于是一早就打開電視機收看新聞節(jié)目。我發(fā)現(xiàn),在早上6:30,印度好幾個電視頻道在播瑜珈節(jié)目。長著大胡子的教練在那里一邊解說,一邊做著一個又一個瑜珈動作。在教練臺下,數(shù)以百計的瑜珈晨練者站在各自的瑜珈毯上,跟著教練的動作練習瑜珈。
  在印度的街道上,常看見“Yoga”(瑜珈)學?;蛘哂柧毎嗟恼猩鷱V告。就連我下榻的賓館里,也有瑜珈訓練班。
  瑜珈起源于印度。在印度,瑜珈就像太極拳在中國那樣的普及。
  瑜珈是梵文“Yoga”的譯音,意思是“和諧、統(tǒng)一、相應、結合”。瑜珈是印度歷史悠久的強身術。
  瑜珈,起源6000多年前的印度。據(jù)說,瑜珈最初是這么來的:
  
  6000多年前,一群瑜珈修行者靜坐在印度喜馬拉雅山麓地帶的原始森林中,思索人類的痛苦和煩惱的根源。在冥想中他們明白,由于受到外界的刺激,人心常常紊亂不安,只有當人們醒悟到本來該有的真實的自我,并且體會與宇宙渾然一體的感覺,才會獲得永恒的安寧。一些瑜珈修行者在森林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各種動物患病時能夠不經過任何治療而自然痊愈,因此他們學習模仿各種動物的姿勢,將這些緊張與松弛結合的方法運用于人體時,竟然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體位法”的起源。此外,他們發(fā)現(xiàn):能控制呼吸,就能控制生命。為調整紊亂浮動的氣,“呼吸法”隨之產生。
  
  瑜珈在漫長的歲月之中,不斷發(fā)展,產生有許多不同的流派,諸如哈他瑜珈、艾揚格瑜珈、阿斯湯嘎瑜珈等等。
  “體位法”和“呼吸法”,是瑜珈最基本的兩種練習方法。值得提到的是,練瑜珈時必須用腹部來呼吸。
  按照練習瑜珈的要求,在每次練習之前的一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進食。練習結束之后的十分鐘之內,不能喝水,40分鐘之后方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瑜珈在印度非常普及,所以每天清早隨著電視中教練的口令,有那么多人在做瑜珈。
  瑜珈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如今在美國,每8個人中就有1個在練習瑜珈,平均1萬多人就擁有一家專業(yè)瑜珈館。
  瑜珈在中國也開始流行。就在上海,在我家旁邊,就有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專業(yè)瑜珈館。當我從那里走過時,常會有人把瑜珈廣告塞到我的手中。我的兒媳也熱心于瑜珈,請了瑜珈教練到家中授課。我的小孫女先是在一旁看熱鬧,后來也加入了瑜珈的練習隊伍。
  據(jù)說,在練習瑜珈時要有三個要點:淡泊寧靜是根本;循序漸進是要訣;量力而行是關鍵。
  如今,在中國有著各種各樣的瑜珈,諸如減肥瑜珈、減壓瑜珈、女性瑜珈、塑身瑜珈等等。
  還有的中國人,成了“瑜珈發(fā)燒友”,甚至到瑜珈的發(fā)源地印度求勝探寶,學習最正宗的瑜珈。印度的“瑜珈之都”,是位于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鎮(zhèn)瑞施凱詩。恒河流經那里,把小鎮(zhèn)一分為二。據(jù)說,那里是印度教主神濕婆居住和修煉的地方,是瑜珈的起源之處。如今,那里沿著恒河有一條長約1公里的“瑜珈一條街”,密布著許許多多瑜珈學校,來自世界各國的“瑜珈發(fā)燒友”聚集在那里,學習原汁原味的印度瑜珈。
  很可惜,在我的這次印度之旅的行程中,沒有包括瑞施凱詩。不然的話,我回家之后,可以向兒媳“吹噓”一番印度“瑜珈之都”的所見所聞。
  
  大象的趣事與傳說
  齋浦爾可以說是我遇見大象最多的地方。特別是在從山腳前往山頂琥珀堡的時候,那絡繹不絕的大象,仿佛是一支大象運輸隊。
  中國人稱乘坐出租車為“打的”。乘坐大象也就可以叫做“打象的”。在從山腳前往山頂?shù)溺瓯r,很多外國旅客“打象的”。
  與通常的“打的”不同,“打象的”要到高高的“象的站”上排隊。那“象的站”與大象的高度差不多。輪到你的時候,從“象的站”跨到大象背上的“雅座”。
  大象通??梢暂d客3人,其中1人為“象夫”(對不起,不能叫司機)。“象夫”分開雙腿,屁股下墊著個方形坐墊,騎在大象的頭頸上。乘客的“雅座”是一個長方形的藤椅,用繩索固定在大象的背上,其中三面有護欄,另一面是一根活動的鏈條,在旅客上、下時拉上或者解開。藤椅上放著兩個坐墊,可供兩位乘客乘坐。
  大象身上披紅掛綠,打扮得相當漂亮。出租車有車牌,大象也有編號的“象牌”,只是大象身上無處可掛,就掛在象背的藤椅外側。
  “象的”很穩(wěn)重,從不超速,當然也不會“酒駕”。大象邁著又粗又壯的四條腿,緩慢而又有序地沿著公路前進,從山腳到山頂?shù)溺陮m,大約需要20分鐘。
  由于轎車可以直接開上山頂,我沒有“打象的”,也就沒有機會領略“象的”的與眾不同的“象背風光”。
  轎車在上山的公路,不斷地為“大象的士”讓路。所幸“大象的士”有“象夫”駕馭,不像“神?!蹦菢訖M行霸道。一路上,“大象的士”魚貫而行,比我在任何動物園里見到的大象都多。我算是開眼界了,原來印度在動物園之外,有那么多的大象。
  此后在齋浦爾的大街上,也經??匆姶笙?,或馱重物,或馱客,大象總是那樣勤勞而溫順,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恐龍滅絕之后,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動物。象的棲息地主要是在非洲和亞洲,分別稱為非洲象和亞洲象。
  中國原本有許多大象。中文的“象”字是從甲骨文的象形文字轉換而來的。三國時期著名的故事《曹沖稱象》,那頭大象就是孫權送給曹操的。
  隨著人類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野生大象的棲息地越來越小,數(shù)量急劇減少。在20世紀,野生大象一度從中國境內消失。直至20世紀90年代,由于云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明顯改善,近百頭的野生大象從泰國越過邊境“回國”,擇善而居,來到云南西雙版納。如今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里,已經棲息著300頭左右的野生象。
  據(jù)統(tǒng)計,在20世紀初,地球上還曾經有20多萬頭亞洲象,然而到了今日,亞洲象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附錄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亞洲象只剩下5萬頭左右,其中3萬多頭生活在印度。象的平均體溫高達39.9°C,畏寒,所以印度那樣炎熱的環(huán)境適合它的生活。
  在三百六十行之中,印度的象夫這一行是其他各國所罕見的。象夫把野生象馴化為“工作象”——為人類干活的大象。像齋浦爾的“大象的士”,就屬于“工作象”。大象是非常聰明而且記憶力很強的動物。一頭馴化的“工作象”,至少記得40個來自象夫的指令。正因為這樣,當“大象的士”排隊上山的時候,一頭挨著一頭,很有秩序。大象通常的壽命可以達70至80歲,有的還是百歲壽星。正因為這樣,經過馴化之后,一頭“工作象”可以多年為主人服務。
  成年的大象身高達3米,重量達4至5噸,力氣很大。然而大象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雖說食量很大,只吃嫩葉、野果、野草、野菜、嫩竹之類。大象吃的是草,干的是重活,非那些“游手好閑”的“神牛”們所能相比,而且從不“橫行霸道”。只是到處隨地大小便,這一點跟“神?!辈o二致。
  印度是最早馴養(yǎng)大象的國家,始于3500多年前,而印度的大象又多,所以大象深深地滲入印度人的生活,甚至滲入印度宗教、藝術、文化。
  印度人崇敬的動物有四,即大象、神牛、蛇、猴子。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大象。大象成了印度國家形象的標志。
  中國的象征動物是龍,印度的象征動物是象。人們用“龍象共舞”來形容中國與印度攜手共同發(fā)展?!帮w奔的大象正在緊抓著龍的腳后跟”,則是印度媒體對本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比喻。
  在印度教寺大門口左右,我??匆娏⒅粚Υ笙笫?。在印度的古代宮殿,大象的浮雕如同中國古代宮殿中龍的圖案那樣普遍。走進印度的工藝品商店,最多的是大象形象的工藝品,千姿百態(tài)的大象,不一而足。就連印度年輕人穿的T恤,胸前也印著大象圖案。
  我最常見到的是象頭人身的雕像——象頭神。象頭神是印度教最受崇敬的神之一,是智慧和財富的化身。象頭神是大象常常滲入印度的宗教意識的典型。
  關于象頭神的來歷,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來自《濕婆往世書》:
  
  印度教的主神濕婆沉醉于修行,經常外出修行,多年也不回家一次。他的妻子帕爾瓦蒂在一次濕婆外出修行期間,利用凈身用的姜黃黏土做出一個小男孩并賦予其生命,取名甘尼沙(Ganesh)。22年后,濕婆終于回家了,剛到家門口,就看見一個他不認識的英俊帥氣的男孩兒守在那里,濕婆告知自己是帕爾瓦蒂的丈夫,誰知只聽從母親吩咐的男孩兒就是不肯放其入內。濕婆失去耐性,說話間便與男孩兒開戰(zhàn),不料這個小子力大無窮。這下濕婆急了,使出殺手锏三叉戟,一下子就把男孩兒的頭顱給砍下了。
  待帕爾瓦蒂沐浴完畢后,發(fā)現(xiàn)兒子居然在看家護院時被自己不知情的父親所害,萬分傷心,要求濕婆救活兒子。濕婆只好向創(chuàng)造神梵天求助。梵天告訴濕婆,在他一路尋找過程中所遇到的第一個且頭朝北方的生物,便可將其首級拿來代替做甘尼沙的腦袋。于是濕婆便派遣他的天將四處尋找,最后發(fā)現(xiàn)一只正好頭朝北方的垂死大象,待大象死后便取下其首級裝到了甘尼沙身上,男孩甘尼沙復活了,但是他從此變成了象頭神。
  
  在印度,象頭神甘尼沙家喻戶曉。由于象頭神是智慧之神,所以孩子們在上學前要向他朝拜;由于象頭神還是財富之神,類似于中國的趙公元帥,商人們對他禮拜最勤。
  印度人在寫信的時候,喜歡在開頭寫上:“榮耀歸于甘尼沙……”
  關于象頭神甘尼沙,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象頭神曾為記下印度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而不眠不休地聽其作者廣博仙人口述,并用自己的神筆抄寫下來。但由于這篇史詩的長度有如海量,最后把神筆也寫壞了。象頭神于是把自己的右牙折斷,蘸上墨水,繼續(xù)聽仙人的口述,不斷抄寫,終于把大史詩《摩訶婆羅多》整篇筆錄下來。所以眾多畫像或雕塑中的象頭神只有左牙而沒有右牙。
  
  如此說來,近年來在中國各地興起的口述歷史熱,其“祖師爺”當推象頭神甘尼沙。
  在印度教廟中,正兒八經的象頭神甘尼沙的雕像,左邊有長長的象牙,而右邊沒有象牙。
  不過,這樣少了一顆象牙的象頭神甘尼沙的形象畢竟不對稱,不好看,所以在通常的各種各樣的象頭神甘尼沙的雕像、畫像之中,甘尼沙左右都有象牙。
  每年的9月3日起,前后10天,是印度的“象頭神節(jié)”。象頭神節(jié)是印度重要的宗教節(jié)日之一。在節(jié)日期間,印度教教徒把象頭神的神像“請”(也就是買)回家中,意思是引入智慧、財富和吉祥。在節(jié)日的最后一天,印度教教徒們舉行盛大的儀式,把象頭神的神像“送”(也就是放)入河流和大海,讓它隨波而去,意味著除舊布新。
  大象在印度有這么多趣事和傳說,令我在印度的街上看見邁著穩(wěn)健步伐、干著苦力活的大象們,肅然起敬。
  橫行霸道的神牛
  
  印度有著奇特的“牛文化”。
  在印度,到處可以看見無憂無慮、悠然自得的牛。如果牛在地球上可以選擇“國籍”的話,百分之百要選擇印度。
  在印度,我這才親切體會到“橫行霸道”的含義在印度的馬路上,牛享有高度的自由,不論是亂穿馬路、橫沖直撞、逆行以至躺下來曬太陽,都無所顧忌,旁若無人,甚至還在高速公路上自由自在地散步。人車與牛只交會,只有人讓牛,不可能牛讓人。可以說,印度的牛的“橫行霸道”,真是達到罄竹難書的地步。
  唯一的例外是新德里掛著“神牛止步”的牌子。
  牛在印度享有“刑事豁免權”。牛在印度總是盡其天壽而亡,屠宰場的屠刀從不沾上牛血。那里只是羊的“刑場”,與牛無關。
  在印度人眼里,或者更準確地說,在印度教的教徒眼里,牛不是一般的動物,而是罩著神圣光環(huán)、至高無尚的“神牛”、“圣?!薄?br/>  牛在印度是怎樣戴上“神?!?、“圣?!钡耐豕诘哪兀?br/>  這是因為牛與印度教的主神毗濕奴以及濕婆都有很密切的關系。
  據(jù)傳說,毗濕奴最重要的人間化身黑天在牧區(qū)長大,從小是個放牛娃,與牛親密無間,所以牛也是神。
  又據(jù)傳說,牛是濕婆神的騎乘,也是它的麾下,所以牛是神。
  印度教經典認為,牛還是繁殖的象征,是人類維持生活的基本依靠,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是牛幫助農民耕作供養(yǎng)人類,是牛獻出乳汁哺育人類。因此,與其它動物不同,牛是不可侵犯的,是應該受到人類頂禮膜拜的,是神圣的動物。
  就這樣,傳說加上經典,把牛推上神壇。
  圣雄甘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尊敬、保護牛類,是人類最崇高的行為,這種行為能使人超凡入圣。牛,它代表一切生物,人類經過對牛的尊敬可達萬物化一之圣境。牛為億兆人民的母親,慈愛的化身?!?br/>  就這樣,在印地語中,“奶?!币辉~常和“母親”一詞連用,組成復合詞“奶牛母親”,即如漢語的“祖國母親”,可見牛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印度現(xiàn)在最大的一家牛奶公司的名字就叫“母親奶制品公司”。
  印度教徒以為,牛是神,只能年邁病死,不可宰殺,更不能食其肉,否則會惡有惡報,宰殺牛其罪等同殺害生身父母!
  正因為印度如此“崇?!?,所以我在去印度的時候,只背棉布做的雙肩包,沒有背那個牛皮包,以免給印度教徒太強烈的刺激。
  錫克教徒、佛教徒和耆那教徒等也不食牛肉,與印度教有著相同的看法。在英國統(tǒng)治印度時期,印度教徒多次發(fā)動“護牛運動”。但是伊斯蘭教則無此觀念,成為印度教徒和印度穆斯林之間的重要分歧點之一。有時候,印度教徒和印度穆斯林之間會為牛產生矛盾,原因就在于對牛的看法不同。
  據(jù)統(tǒng)計,印度大約有2億多頭牛,居世界第一。
  在印度,我常??匆娛莨轻揍镜呐?。這些牛大都是年邁的牛。印度的牛由于是神,幾乎不干活,充其量是母牛擔負起生產牛乳的責任。印度的鄉(xiāng)間有馬車、驢車,也有駱駝、大象拉車,唯有牛愜愜意意,懶懶散散,不干活,到處晃蕩。
  牛在印度不僅受到印度教義的保護,有人甚至還要把“禁止宰牛”寫入法律。
  印度的這種“牛文化”,不僅其他國家的人難以理解,就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曾經擔任印度糧食農業(yè)部部長的恰克吉芬·拉姆就明確指出:“現(xiàn)今的印度教教義太狹隘了。古時候的印度人就吃牛肉,圣典《吠陀經》上也有記錄。所以將‘禁止宰?!枰苑苫瘜嵲诓磺‘??!?br/>  恰克吉芬·拉姆的言論遭到了許多印度教徒的猛烈抨擊。
  不過,在印度的五星級飯店,也有供應牛排、牛肉,那是為了迎合外國游客的需要。那里的牛排、牛肉,是從國外進口。殺牛的“劊子手”在國外,印度教徒們也就無從追究了。
  印度這種特殊的“牛文化”,表明了宗教的力量是何等的強大,宗教的意識是何等的深入人心。盡管時間列車已經駛入21世紀,印度也口口聲聲宣稱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然而牛在公路上妨礙交通,牛糞到處都是,印度人依然故我,仍在“尊?!?、“崇?!?,在這一點上絕不與國際接軌。
  與蛇共舞
  印度人崇敬大象,形成了特殊的“象文化”;印度人尊敬牛,形成了不多見的“神牛文化”;印度人又崇拜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蛇文化”。
  在瓦拉納西,當我走出印度教廟,一位耍蛇的印度老人手持一條大腹蛇向我招手。在付了小費之后,他把腹蛇架在我的脖子上,并與我合影。當時這條大腹蛇給我的感覺是又涼又滑。
  在齋浦爾,當我在山頂?shù)溺瓯⒂^時,忽然聽見一陣嘹亮的笛聲。我走向前去,看見兩位耍蛇者正在讓最具毒性的眼鏡蛇在笛聲中翩翩起舞。一位穿著“ARMY”(軍隊)T恤的游客走向前,坐了下來,耍蛇者讓眼鏡蛇從他的頭頂盤至他的脖子。
  在印度,這樣的耍蛇者在街頭比比皆是。
  我不由得記起,在1964年我曾經專程到江蘇南通,采訪季德勝大夫。穿著白大褂的他,原本是一個擺地攤、耍蛇賣藥的流浪漢。季德勝出生在江蘇省宿遷縣鄉(xiāng)村,家境貧窮,歷代依靠耍蛇賣蛇藥為生。季德勝從父親那里學會捕蛇、耍蛇技巧,并繼承祖?zhèn)魃咚幟胤?。因宿遷大旱,他流浪到南京,輾轉來到南通,在當?shù)氐耐恋貜R住了下來。1956年,一輛轎車在破舊的土地廟前停下,南通市衛(wèi)生局派專人接他去南通市中醫(yī)院,擔任蛇毒??漆t(yī)師。他深受感動,獻出了祖?zhèn)魃咚幟胤健D贤ㄊ懈鶕?jù)他的祖?zhèn)魃咚幟胤?,開設了季德勝蛇藥廠,大量生產季德勝蛇藥。由于季德勝蛇藥具有很好的療效,行銷全國。1958年,季德勝出席全國醫(yī)藥衛(wèi)生經驗交流會,被聘為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我采訪季德勝,使我得知,他早先作為一位街頭的耍蛇者,確實有一套捕蛇、耍蛇的本事,而且還能以祖?zhèn)魃咚幹委煴欢旧咭幕颊摺?br/>  正因為這樣,我來到印度,也就格外關注那些街頭的耍蛇者。在我看來,他們能夠耍劇毒的眼鏡蛇于股掌之間,確實有一套真功夫。
  印度的耍蛇者遠比中國多,是因為印度天氣炎熱,蛇的繁殖很快,所以印度的蛇遠比中國多。
  印度蛇多,還因為印度人敬重蛇。印度人把蛇看作是“神”的化身,內中眼鏡蛇特別受到崇敬,被稱為“努拉盤布”,即“善蛇”。印度教徒以為,蛇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所以印度人愿與蛇共舞。
  在印度古代,就有關于“蛇女”那伽的傳說。那伽半人半蛇,下半身是蛇體,上半身是人形。那伽美麗動人,富有性感,既是智慧的化身,又是生殖之神,還是財神的化身。印度人崇拜“蛇女”那伽,相信蛇能夠給他們帶來智慧,多子多孫,財源廣進。
  中國有著家喻戶曉的神話《白蛇傳》,而印度版的《白蛇傳》也很動人,那就是印度古代故事集《五卷書》中所寫的《與蛇結婚的女孩子》:
  
  迦瑪什已經結婚了,但一直沒有與她的丈夫同床,因為她的丈夫每天晚上都與情人在一起,他回到家中時只是默不作聲地吃飯。迦瑪什為贏得丈夫的愛,特制了一種富有魔力的飲料,但她后來又害怕這種飲料會致丈夫于死地,因此她把做好的飲料扔掉了?;▓@里有一條蛇喝了這種飲料,深深地愛上了迦瑪什。他走進迦瑪什的家,迦瑪什在臥室里看到外面有個非常像她丈夫的男人,便走向前去與他說話,他說起話來與他的丈夫一模一樣。她沒有再多問他,而是將他引進了屋里,那天晚上,他使迦瑪什享受到了萬分的快樂。此后,他每天夜里都來到她的身邊,不久她便懷孕了。
  知道這種情況后,那由蛇變成的丈夫想告訴她事情的真相。他說:“迦瑪什,你知道我是誰嗎?我不是你的丈夫,我是蛇王?!比缓笏F(xiàn)出了自己的蛇的面目。她嚇得不敢睜開自己的眼睛。為了不讓她害怕,他又變成她的丈夫的模樣。
  
  她的丈夫發(fā)現(xiàn)她懷孕后,對她的不忠行為進行了譴責,因為他知道自己從來沒有與她睡過覺。但迦瑪什堅持自己是貞潔的,丈夫對她進行考驗時,蛇王幫她渡過了各種難關,證明了她的貞潔,這使她的丈夫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某個時候于無意識之中與妻子同過床。數(shù)個月后,迦瑪什生了個兒子,可愛的兒子使她的丈夫開始對她著迷了,他拋棄了情婦,與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從此以后,蛇王不再與迦瑪什幽會了,后來,蛇王悲傷地死去了。迦瑪什一家為蛇王舉行了葬禮。
  
  跟中國的《白蛇傳》中作為蛇化身的白娘子是無比善良一樣,印度版的《白蛇傳》中作為蛇化身的與迦瑪什幽會的男子同樣心地善良。
  印度不僅有蛇神,有蛇的神話,還有蛇廟、蛇村、蛇舞、蛇船賽,每年甚至還有蛇節(jié)。
  印度雪拉萊市因與蛇共舞了數(shù)百年,被印度人視為蛇節(jié)的發(fā)源地。據(jù)稱,每年8月份當蛇節(jié)到來的時候,雪拉萊的市民是這樣慶賀的:
  
  市民們不分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們把捕來的蛇集中放到一座古老的廟宇里“囤積”。
  吃過晚飯后,他們來到廟宇里,爭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條蛇或數(shù)條蛇,步出廟宇外開始盡情狂歡,與蛇共舞。
  他們幾乎人人手上都揣著一條蛇,有的人將蛇抱在懷里,不停地親吻著。
  有的人將蛇纏繞在身上,大搖大擺地邁著方步,像是借以炫耀自己的膽大無比。
  有許多年輕的女性竟然把蛇系縛在肚臍間,當作美麗的“腰帶”。
  還有一些小孩子,只穿著短褲,赤裸著的身體上倒掛著八九條紅綠斑紋相間的小蛇……
  盡管眾多人會被蛇咬傷、纏傷,但他們卻引以為豪。這些人認為,被蛇咬、纏了預示著今生今世無災無病。
  古印度風情
  來到“圣都”
  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瓦拉納西(VARANASI)則是印度的“圣都”。這座擁有100多萬人口的城市,有著“印度之光”的榮稱,是恒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
  恒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如同中國的黃河。恒河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注入孟加拉灣,全長2580公里,是南亞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西南流入印度后,在德夫普拉亞格附近與阿拉克南達河相匯合,稱之為恒河。恒河流域面積占印度領土的四分之一。恒河平原是印度最富庶的地區(qū),也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搖籃。瓦拉納西位于新德里東南780公里的恒河西岸。
  瓦拉納西既是印度教的圣地,也是佛教的圣地。一連串的“圣”字,使這座城市如同磁石,吸引著眾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到這里求圣探寶,每年前來朝拜和進行圣水浴的信徒就達300多萬人。瓦拉納西也吸引著我這樣的觀光客。我是從克久拉霍乘飛機來到瓦拉納西,同機的幾乎都是西方游客,他們和我一樣既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佛教徒,都是沖著圣都、圣地的大名前來瓦拉納西的。因為印度人常常這么說:“沒有到過瓦拉納西,就等于沒有到過印度?!币簿褪钦f,瓦拉納西是印度的必到之處,是不可不來的地方。
  瓦拉納西不僅有機場,而且是印度北方鐵路、公路與河道的交通樞紐,從四面八方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人們,會聚在這座歷史名城。
  瓦拉納西曾經被稱為“貝拿勒斯”,也曾叫過“加西”,意思是“神光照耀下的地方”。從1957年起,更名為瓦拉納西,因為這座城市地處印度北方邦恒河中游的瓦拉納和阿西兩河之間,以兩條河的名字組合而成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給我的第一印象很不錯。剛下飛機,迎面就是新建的機場大樓,雖說不能跟新德里國際機場新大樓相比,但對于印度的一座中等城市來說,是相當好的了。瓦拉納西新建這么大的機場大樓,也表明前往瓦拉納西的旅客已經越來越多。
  可是出了機場大樓,仿佛立即抹去了瓦拉納西的現(xiàn)代化的光芒。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的,是一座非常陳舊的城市。瓦拉納西市比齋浦爾、占西、克久拉霍都大。從機場到賓館,轎車足足開了45分鐘。我坐在車上,如同對瓦拉納西進行了“檢閱”。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的瓦拉納西,間或有幾座像樣的現(xiàn)代大樓,但是大部分是兩、三層的舊房子。
  街道狹窄,而一些小巷更是窄得容不下兩人并行。我們的轎車與散步的牛以及眾多的摩托車、上黃下綠的三輪“蹦蹦車”、人力三輪車,還有那亂穿馬路的行人,不關門的公共汽車,漫無目的閑逛的野狗、山羊,間或還有亂竄的猴子,滿天飛揚的塵土,一起擁擠在彎彎曲曲的馬路上,組成瓦拉納西交響樂的宏大樂章?!癗OKIA”(諾基亞)、“PHILIPS”(菲利浦)的招牌與混雜于商店、矮屋之中的2000座建于不同朝代的印度教寺廟、伊斯蘭教寺廟并立。
  在瓦拉納西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地雷”——牛糞。牛糞不僅滿街都是,而且被“貼”到墻上,以便曬干之后作為燃料。作為印度教的圣地,除了牛得到理所當然的“敬重”之外,猴子在瓦拉納西也是自由自在。據(jù)說,那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主人公羅摩王子在和惡魔羅婆那作戰(zhàn)時,千鈞一發(fā)之際得到猴軍相助,因而取得最后勝利。從此之后,猴子也就成為諸神之一,也和牛一樣得到敬重。所幸的是猴子除了偷吃居民家中的食物之外,并不像牛那樣到處布下“地雷陣”。
  瓦拉納西的“舊”,正是這里歷史悠久的體現(xiàn)。相傳6000年前,瓦拉納西是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世紀至前6世紀,瓦拉納西已經成為印度的文化和學術中心。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19世紀末第一次來到瓦拉納西時,對于這座老而舊的城市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老

牙克石市| 卫辉市| 临夏县| 当涂县| 饶河县| 南投市| 宜兰县| 郯城县| 涿鹿县| 尼勒克县| 巴青县| 嘉兴市| 海丰县| 洛南县| 石景山区| 高安市| 施甸县| 云龙县| 奇台县| 台北县| 祁连县| 酉阳| 湟中县| 邵阳县| 项城市| 乐平市| 穆棱市| 互助| 宜昌市| 临猗县| 衡阳县| 孟村| 赣州市| 阜新| 神池县| 湛江市| 游戏| 繁峙县| 武安市| 肥乡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