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教材由課文系統(tǒng)、圖像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圖像在中學地理教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學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圖像技能。因此,加強地理讀圖學習的指導,提高地理讀圖學習的有效性,是對中學地理教師的客觀要求。
一、讀圖程序的有效指導
掌握讀圖程序是學生學會讀圖的關鍵。學生讀圖時,首先應閱讀圖像中的輔助要素,其目的是為了對圖像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具體又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閱讀圖號、圖名,確定主題。②閱讀圖例、比例尺以及方向。圖例是閱讀地圖的一把“鑰匙”,從圖例中可以了解各種符號的尺寸、圖形、顏色及不同規(guī)格注記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分類指標等詳細內(nèi)容,進而使主題更加突出,閱讀更加省力。③閱讀一些補充材料。如圖旁、圖下的一些文字解釋及重點說明,增強對主題的認識。
其次是對圖像的主體——地理要素的閱讀,這是閱讀圖像的重點所在。應先進行概略性的瀏覽,其目的是為了了解本圖中所包含的一些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如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居民點、交通、城市等一些常規(guī)要素的大概情況。接下來再按照主題內(nèi)容詳細閱讀,重點是讀出圖中主題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變化情況。最后,要對閱讀的結果加以綜合分析,“以圖導因”,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真正讀懂一幅圖,掌握一幅圖,及時總結出一些心得、技巧,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又可以為以后的讀圖奠定基礎,從而做到舉一反三。
如河南洛陽某中學教師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圖1.13“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與年降水量平均超額量的相關性”為例講解讀圖程序,下面是講解詞。
閱讀這幅圖需要分六個步驟。首先是閱讀圖名,確定主題:根據(jù)本圖的圖名“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與年降水量平均超額量的相關性”,可以知道閱讀本圖的目的是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本圖是以黑子對降水的影響為例來說明這一點的。接著,閱讀圖例:從圖中右下角的圖例可以明白,其中藍線代表降水量的變化,紅線代表黑子的數(shù)量變化。第三步,閱讀補充材料:該幅圖下有3個提示性問題,通過對它們的閱讀使主題更加明了,也提示了閱讀時要完成的3個任務。第四步,對該圖內(nèi)容進行一般性的閱讀: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圖中的橫坐標表示時間,左縱坐標表示年降水量平均超額量,右縱坐標表示黑子相對數(shù);3幅小圖分別代表不同經(jīng)緯度的地區(qū),其紅、藍兩線的變化各不相同,代表了黑子和降水二者的變化及關系各不相同。第五步,按照主題內(nèi)容詳細閱讀:根據(jù)第三步中明確的目的,詳細閱讀后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從年降水量平均超額量曲線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平均超額量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呈現(xiàn)波狀起伏的形態(tài);變化的周期大約是11年。從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曲線中可以看出:黑子相對數(shù)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呈現(xiàn)波狀起伏的形態(tài);變化的周期大約是11年。將兩條曲線疊加,可以得出:第一幅小圖中黑子和降水二者的關系成正比,稱為正相關;第二幅小圖中二者的關系成負相關;第三幅小圖中,開始二者是負相關,后來又變成正相關。第六步,綜合分析可以看出,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與年降水量平均超額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太陽活動對地球的氣候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通過上述的程序,很容易把一幅教材插圖分析透徹、清楚,目的突出、結果明了。
二、讀圖順序的有效指導
讀圖還應遵循一定的順序。主要有以下幾種順序:①按地理事物的空間順序讀,這種順序適合閱讀反映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的地圖。通常的做法是從西向東,從北到南,整體—局部—整體觀察。如氣溫分布圖、人口分布示意圖等。②按地理事物的時間順序讀,適合閱讀表達地理事物隨時間發(fā)生變化的地圖,如地球公轉示意圖、人口增長圖等。③按地理事物內(nèi)在因果關系讀,適合閱讀揭示地理事物內(nèi)部聯(lián)系的地圖,如人地關系相關模式圖、氣候形成示意圖等。④按地理事物的內(nèi)容讀,從自然到人文,側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河流、礦產(chǎn)、城市等方面的觀察。按一定的順序讀圖,思路清晰,繁而不亂,不僅使讀圖的內(nèi)容遺漏少,而且能使學生加強記憶,對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圖像判讀技巧的有效指導
各類地理圖像,都有一定的判讀技巧,教師應在歸類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講解。如地理等值線圖的判讀技巧為表1所示。
四、讀圖策略的有效指導
1.直觀分析法
各種地理圖表中,有些圖表的內(nèi)容是淺顯易見的,直觀分析法多適用于學習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如在講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時,可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臺灣的火燒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遜,而后在這兩點間劃一直線,再循著這條線從東南向西北方向觀察顏色的變化,便可知道“我國年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逐漸減少”。
2.比較分析法
地理讀圖學習中可指導學生將幾張不同地理事物現(xiàn)象、區(qū)域的圖像進行對比,有助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地理事物、區(qū)域的特點及成因。如在學習氣旋和反氣旋時,要求學生比較氣旋和反氣旋成因及天氣圖。通過讀圖便知,氣旋的氣壓中心是低壓,水平方向上空氣由四周向中心運動,垂直方向上空氣作上升運動,天氣現(xiàn)象為陰雨;反氣旋則反之。通過觀察、比較,加深對氣旋和反氣旋特點、成因以及形成的天氣的認識。
3.聯(lián)系分析法
同一知識類型圖之間的聯(lián)系:如學習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時,可讓學生聯(lián)系“世界洋流模式圖”閱讀“世界洋流圖”,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世界大部分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不同類型知識圖之間的聯(lián)系:如讓學生將“世界人口分布圖”與“世界氣候類型和洋流”、“世界地形”、“世界主要工業(yè)”、“世界主要農(nóng)業(yè)”等圖聯(lián)系起來,可以尋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與自然、社會、經(jīng)濟等要素之間的關系。又如,學習中國氣候特點時,學生只要在讀好“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中國干濕地區(qū)”和“中國地形圖”的基礎上,把影響氣候的諸因素聯(lián)系起來,便可得出結論:“疆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廣;東西距海遠近差別極大;地勢高低相差懸殊,地形類型齊全,分布錯綜復雜”是造成氣候復雜多樣的主要原因。
五、設計地理問題與活動
對于沒有問題和活動的圖像,教師應設計一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和活動,通過學生觀察、思考讓其慢慢悟出結論。如講述我國地勢,讓學生讀地圖冊上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時,可以設計如下的活動和問題。
?。?)找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2)說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黃土高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間,華北平原的海拔大約多少米?
?。?)說出從青藏高原向東向北,我國的地勢有什么變化?
通過上述讀圖和提問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很容易歸納出我國的地勢特征。
六、引導學生歸納讀圖方法
教師應通過一些讀圖活動的案例,啟發(fā)學生歸納同類圖像的閱讀方法。例如,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讀P18圖6.1和P19圖6.3并回答如下問題。
?。?)北京經(jīng)緯度位置:經(jīng)度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_。
?。?)海陸位置:東臨_______海,距海較_______(遠、近)。
?。?)相對位置:北京地處我國五個溫度帶中的_________,四個干濕地區(qū)中的__________;以及位于_______山脈以東,__________山以南的___________平原北部邊緣地區(qū);地勢開闊平坦,向東出__________關可進入東北地區(qū),從西北出____________關可進入內(nèi)蒙古高原,東南可通___________海,西面是____________高原能源基地和廣袤的大西北。
?。?)交通位置:北京有四通八達呈放射狀的鐵路線,有哪幾條鐵路線在北京交匯:____________;北京公路也很稠密,還有眾多的高速公路。請說出一條高速公路的名稱:____________。
?。?)對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教師指出,這個分析過程在每個區(qū)域都是相同的,尤其是省級區(qū)域,啟發(fā)學生歸納出區(qū)域圖的一般分析過程:先通過對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地形、資源等諸多要素的閱讀來了解這個區(qū)域的自然特征,然后由此分析該區(qū)域的人文地理特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