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在睡覺前,我都要瀏覽一遍《班級日記》,常常被孩子們的某一件事或某一句話所觸動,下面是部分日記的摘錄:
2010年9月25日
雖是扶貧移民學校,我們卻覺得身為一班的學生是幸運的。語文老師是海南中學來我校支教的李亮老師,她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也是海南中學的優(yōu)秀班主任;數(shù)學老師來自湖南,去年他教出了全縣第一名的學生;物理老師是畢業(yè)于安徽大學的特崗教師;化學老師來自湖南,是一名特級教師,既是我們的班主任,也是我們學校的校長;英語教師也是湖南人,畢業(yè)于海南大學的特崗教師。哈哈,多厲害的陣容啊,成績不會不好吧!
——符泰民
2010年10月20日
有句話:降落并不意味著失敗,雖然這次我的英語考得很不理想,但我并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我得抓緊每天的英語閱讀時間和每節(jié)英語課堂。
——符善海
2010年10月25日
也許我們基礎不是很好,也許我們經(jīng)常面臨失敗,但我們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陳麗老師
2011年1月9日
這封信是我爸爸寫的,里面充滿了在外打工掙錢的艱辛和對我的期望,現(xiàn)在我把信夾在班級日記里,希望同學們能認真看看,也許會有些感觸。
——賴聲道
2011年1月9日
賴聲道同學,我是含著淚看完了你爸爸寫給你的信。二十六年前,是父親送我上的大學。到了學校宿舍,父親從木箱子里摸出一雙皮鞋(這是我平生第一雙皮鞋),用手抹了抹,憨笑地對我說:“公社里就出了你一個大學生,從今天起你就是城里人了!”望著穿皮草鞋(用馬車廢輪胎做的)的父親,我的心里也是一陣酸痛。每每想起這情景,我就被帶回到充滿憧憬的學生時代,充滿了對父親的懷念,可如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父親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楊錫平老師
一
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中,不可單純地講授和灌輸,而應積極地就共同關心的話題,以各自的視角和經(jīng)驗展開平等對話。沒有對話交流的德育,必然缺乏主體的自發(fā)和自覺。結合傳統(tǒng)日記和現(xiàn)代博客(BLOG),我們創(chuàng)建了班級日記,試圖共同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從而獲得精神的交流,意義和價值的分享。
1.班級日記,應做到真誠平等。
長期以來,教師始終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自居,學生如“傀儡” 一般服從?!岸隆?有余而“疏”不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兩敗俱傷。筆者是六十年代出生的,是握著語錄本,看著樣板戲,聽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聲長大的,與“90后”有較大的代溝。五年前,筆者因很不喜歡“超女”之類的電視節(jié)目,在《班級日記》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快熱評如潮,追星者有之,厭惡者有之,甚至有的同學從電視美學的視覺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又如本學期初,針對學校該不該嚴禁學生下河游泳的問題,全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權衡利弊,見仁見智,雖沒有一致的結果,但讓我們耳目一新:新生代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自主意識強。在班級日記中,教師應該放棄“師道尊嚴”的霸權架子,“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平等、恬淡的心態(tài)和語言,進行真誠平等的交流,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可信的、可接近的朋友,是和他們一樣平凡的人。心靈的閘門打開了,對話就涌動出生命的靈性、情感的波瀾。教師只有聽到學生真實的心聲,才能真正為學生的人生之路把好脈,導好航。
2.班級日記,應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道德價值”比“能力價值”更優(yōu)先,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和學者認可,諸多成功人士成長的歷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怎樣做人,如何選擇未來,什么是真、善、美等都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做指導。但正確的價值觀也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靠空洞說教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就是常說的“潤物細無聲”。班級日記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就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習、生活等內(nèi)容展開對話,緩解焦慮,拋卻困惑,宣泄感情、消除對抗。以正確價值觀為導向,以提升生命價值為目標,感受責任,內(nèi)外兼修。
3.班級日記,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作為重點。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優(yōu)生,但未必都得到了優(yōu)育。父母的厚望、性愛的困惑、考試的壓力、超強度的作業(yè)以及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等,讓不少學生煩惱、焦慮,甚至有的學生患上“青春期強迫癥”或“心理自閉癥”。用嚴厲的校紀班規(guī)懲罰屢犯者往往會使關系更僵。兩年前,筆者班上有一位男生因為暗戀外班的一位女生遭拒絕后曾一度想輕生,筆者在《班級日記》里對他說,我?guī)闳W洲“旅游”一周,或許能減輕你的悲傷,但你最好在看到這則日記后的當天,到我的辦公桌最下面的抽屜里取一本《行者無疆》,每天“走”一個地方,“走”完后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崩潰了,連“走”一周后,如果仍然沒有崩潰,就找我談談感受。一周后,這個學生如約而來找我,我告訴他,我一直相信他會挺過來。后來我又用同樣的方式要這位同學看完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借我一生》等著作,這一次,我要求他寫讀后感。兩年后,當他被湖南師范大學錄取時,在最后一篇班級日記中揮筆寫道“結得桃李,以報師恩”。
情商教育就是要塑造個體的完美人格,老師應在學生的情緒體驗和調(diào)控、釋讀別人的心理、人際技巧等方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
二
1.班級日記,倡導德育評價的多元性和發(fā)展性。
一般德育評價往往是老師作為評價的主題,因此,評價的動機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評價的過程是學生消極應對,評價的結果是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班級日記中,評價主體、對象、內(nèi)容的多元性與評價過程的發(fā)展性大大地豐富了德育評價,學生樂于接受并能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改造,這就為學生的自育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2.班級日記,凸顯德育個性化。
班級日記,讓學生的思想躍然于紙上,凸顯德育之個性,同時展現(xiàn)班級成長的心路歷程。
但是,班級日記應注意“三要三忌”:要鼓舞斗志,“忌”過分渲染悲情;要將心比心,“忌”空洞說教;要有的放矢,“忌”虛假做作。
3.班級日記,促使教師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一句鼓勵三冬暖,半句奚落六月寒。忠言逆耳更利于行。班級日記,猶如一面鏡子,既映照學生也映照教師,既映照校園也映照社會,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或“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試想,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如果學識淵博、正直豁達、思想開放、善解人意、率先垂范,加上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和良好的文學功底,具有一手漂亮的文字書寫技能,這怎么會不讓學生心悅誠服?怎會帶不出一個好的班集體?
學校生活對每個學生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文化修養(yǎng)、情感意志等無不被打上學校的烙印,而學校教育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過班級工作進行的。焦慮與快樂并存、幸福與煩惱共生、希望與迷惘交疊、愛與憎并有,這就是所謂的“成長的煩惱”。多年來,我們創(chuàng)建班級日記,試圖尋找“德育對話”的平臺,了解和接納學生真實的感受,拓展和延伸學生自由的思想,指點迷津,春風化雨,用真情和智慧、用信任和鼓勵引領學生揚善、自強、向上,讓孩子們在和諧中體驗成長進步的尊嚴和快樂。
在學生畢業(yè)離開學校的時候,如果班主任將所有的班級日記交給班長,那該是多么隆重的典禮?。∥蚁胝f,若干年后,當同學們聚會時再來重溫當年的日記,該是多么的親切而珍貴啊!多少往事由模糊變成了影像回放。同學情,師生情便會油然而生。筆者近二十年的《班級日記》的付出與實踐,也是自己成為特級教師的一個重要素材和收獲。
班級日記,記錄道德長跑;
班級日記,實現(xiàn)平等對話;
班級日記,書寫春天的故事。
【楊錫平,海南省白沙思源實驗學校校長,湖南省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