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近幾年歷史高考試題,筆者認為材料解析題主要有三種類型,即識記型、歸納型和分析型。下面筆者結合高考實例來談談這幾類材料解析題的基本解題方法。
一、識記型
1.考查方式:主要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或措施,重要歷史現象的成就、表現等。
2.解題方法:熟讀教材,記牢重要知識點。
3.典型例題示范:
?。?010年高考山東文綜卷)33.【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節(jié)選)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不在于學。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材料二體現了王安石怎樣的教育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舉考試的?
解析:王安石改革科舉考試的措施在所給的材料中沒有顯示,需要學生再現教材上的主體知識。目前的高考比較注重考查學生歸納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因此很多學生不太注重對教材知識點的記憶,一些老師也在這方面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事實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條件,否則提高解題能力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參考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實用。措施: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廢除詩賦取士,注重經義策論。
二、歸納型
1.考查方式:通過閱讀材料,概括或歸納歷史現象的“特點”、“特征”、“狀況”、“表現”或某人的“觀點”等。
2.解題方法:這類問題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和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答案全在材料中,只需我們在明確設問對象的前提下,對材料中相關內容進行逐一的提煉羅列。具體做法是:認真閱讀材料,先將材料分解成若干個并列部分,再找出每一部分的關鍵詞句,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3.典型例題示范:
(2010年高考寧夏文綜卷)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節(jié)選)。
材料一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zhèn)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zhèn)中“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于史籍。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yè)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織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 400張?!凹诣梯S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
——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
解析:概括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主要應依據材料一提供的相關信息組織答案。第一步,按照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將材料一分為四個部分,然后找出每一部分的關鍵詞句,如第一部分的“官營作坊……受到沖擊”,第二部分的“農戶不事農耕”,第三部分的“私營機房的職工……是官局的兩三倍”,第四部分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等。最后對這些關鍵詞句進行適當的變通重組(注意絕不可照抄材料)。這一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和概括能力,需要平時加大相應的訓練力度,做到熟能生巧。
參考答案:官營手工業(yè)衰落;家庭手工業(yè)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或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
三、分析型
1.考查方式:依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內容,分析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或影響。
2.解題方法:這類試題以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為目標。通過設問可以看出,這類題的答案來源為兩種:一為材料信息,二為所學課本知識。因此在整理答案時,我們應首先認真回顧課本當中相關的內容,并將其一一列出;然后認真歸納材料中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信息,也逐一列在稿紙上;最后再進行整合,即可得出所問答案。即結合教材內容和依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
3.典型例題示范:
?。?010年高考福建文綜卷)41.A【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節(jié)選)。
材料一 《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夫關中土沃物豐……帝王之都每以為居,未聞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tài),不與華同……戎晉不雜,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敘之義,下為盛世永久之規(guī)??v有猾夏之心,風塵之警,則絕遠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害不廣。
——摘自[西晉]江統(tǒng)《徙戎論》
材料二 自晉宋以來,視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
材料三 北朝的強盛來自體制的力量……變替的“胡化”和“漢化”
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
——摘自昊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進步作用綜合近幾年歷史高考試題,筆者認為材料解析題主要有三種類型,即識記型、歸納型和分析型。下面筆者結合高考實例來談談這幾類材料解析題的基本解題方法。
一、識記型
1.考查方式:主要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或措施,重要歷史現象的成就、表現等。
2.解題方法:熟讀教材,記牢重要知識點。
3.典型例題示范:
?。?010年高考山東文綜卷)33.【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節(jié)選)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不在于學。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材料二體現了王安石怎樣的教育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舉考試的?
解析:王安石改革科舉考試的措施在所給的材料中沒有顯示,需要學生再現教材上的主體知識。目前的高考比較注重考查學生歸納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因此很多學生不太注重對教材知識點的記憶,一些老師也在這方面放松了對學生的要求。事實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條件,否則提高解題能力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參考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實用。措施: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廢除詩賦取士,注重經義策論。
二、歸納型
1.考查方式:通過閱讀材料,概括或歸納歷史現象的“特點”、“特征”、“狀況”、“表現”或某人的“觀點”等。
2.解題方法:這類問題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和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答案全在材料中,只需我們在明確設問對象的前提下,對材料中相關內容進行逐一的提煉羅列。具體做法是:認真閱讀材料,先將材料分解成若干個并列部分,再找出每一部分的關鍵詞句,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3.典型例題示范:
?。?010年高考寧夏文綜卷)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節(jié)選)。
材料一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zhèn)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zhèn)中“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于史籍。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yè)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織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 400張?!凹诣梯S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br/> ——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
解析:概括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主要應依據材料一提供的相關信息組織答案。第一步,按照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將材料一分為四個部分,然后找出每一部分的關鍵詞句,如第一部分的“官營作坊……受到沖擊”,第二部分的“農戶不事農耕”,第三部分的“私營機房的職工……是官局的兩三倍”,第四部分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等。最后對這些關鍵詞句進行適當的變通重組(注意絕不可照抄材料)。這一類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和概括能力,需要平時加大相應的訓練力度,做到熟能生巧。
參考答案:官營手工業(yè)衰落;家庭手工業(yè)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或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
三、分析型
1.考查方式:依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內容,分析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或影響。
2.解題方法:這類試題以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為目標。通過設問可以看出,這類題的答案來源為兩種:一為材料信息,二為所學課本知識。因此在整理答案時,我們應首先認真回顧課本當中相關的內容,并將其一一列出;然后認真歸納材料中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信息,也逐一列在稿紙上;最后再進行整合,即可得出所問答案。即結合教材內容和依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
3.典型例題示范:
?。?010年高考福建文綜卷)41.A【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節(jié)選)。
材料一 《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夫關中土沃物豐……帝王之都每以為居,未聞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tài),不與華同……戎晉不雜,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敘之義,下為盛世永久之規(guī)??v有猾夏之心,風塵之警,則絕遠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害不廣。
——摘自[西晉]江統(tǒng)《徙戎論》
材料二 自晉宋以來,視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
材料三 北朝的強盛來自體制的力量……變替的“胡化”和“漢化”
……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HVXmcBdzcDSkriNWPnBeMg==、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
——摘自昊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進步作用。
解析: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教材用一課的篇幅進行講述,內容很多,概括起來就是促進經濟的復蘇和繁榮,加速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加強民族交流與融合。這些當然可以成為答案的組成部分,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因為這不是問答題,而是材料解析題,材料的內容也必須體現出來。所給三段材料,分別論述了改革前民族隔閡的現象、改革對洛陽的正面影響、改革對民族融合及隋唐的影響。將這兩方面的答案進行整合,即可得出正確結論。這一類題目既要求學生對教材知識牢固掌握,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閱讀和歸納材料的能力,這都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進行滲透和訓練。
參考答案:作用:促進洛陽的繁盛;推動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促進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
材料解析題強調基于證據的邏輯探究思維,與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非常吻合。在復習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基于證據的歷史學習策略,對材料解析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提高解題能力。。
解析: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教材用一課的篇幅進行講述,內容很多,概括起來就是促進經濟的復蘇和繁榮,加速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加強民族交流與融合。這些當然可以成為答案的組成部分,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因為這不是問答題,而是材料解析題,材料的內容也必須體現出來。所給三段材料,分別論述了改革前民族隔閡的現象、改革對洛陽的正面影響、改革對民族融合及隋唐的影響。將這兩方面的答案進行整合,即可得出正確結論。這一類題目既要求學生對教材知識牢固掌握,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閱讀和歸納材料的能力,這都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進行滲透和訓練。
參考答案:作用:促進洛陽的繁盛;推動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促進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
材料解析題強調基于證據的邏輯探究思維,與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非常吻合。在復習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基于證據的歷史學習策略,對材料解析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