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宣布的撤軍時間的臨近,有關各方的動向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美國的撤軍步驟如何,其后的阿富汗局勢能否穩(wěn)定,目前并不明朗。但有一點人們已經(jīng)看到,大國在這一地區(qū)更加激烈的博弈,正在展開。
奧巴馬上臺后,迅速調整美國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實施戰(zhàn)略重心東移,將美軍戰(zhàn)斗部隊撤出伊拉克,宣布其“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戰(zhàn)略”,隨后公布了2011年7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lián)軍在阿富汗駐扎有15萬軍隊,其中大約10萬是美軍。
隨著美國宣布的撤軍時間的臨近,有關各方的動向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擊斃本·拉登被認為是美國長達10年的反恐戰(zhàn)爭的“重大勝利”和“標志性結局”。也有人認為此舉將有利于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并且對奧巴馬明年的競選連任意義重大。但各種跡象表明,由于問題錯綜復雜,而且在美國國內意見不一,美國的撤軍步驟如何,其后的阿富汗局勢能否穩(wěn)定,目前并不明朗。但有一點人們已經(jīng)看到,大國在這一地區(qū)更加激烈的博弈,正在展開。
圍繞撤軍辯論激烈
自從奧巴馬宣布撤軍以來,美國內對這一決定便充滿分歧和爭論。去年秋天,白宮內部爆發(fā)是否向阿巴增兵大辯論,國防部長蓋茨、美駐阿富汗前線總指揮彼得雷烏斯等軍方將領提出的“打擊叛亂者”路線和副總統(tǒng)拜登提出的“打擊恐怖主義”路線對峙,國務卿希拉里支持軍方主張,并勸說傾向于拜登立場的奧巴馬回到軍方立場。由于近年白宮更多是“以地面情況”決策,因此彼得雷烏斯的意見更多地受到尊重。
本·拉登被擊斃令支持撤軍者備受鼓舞,也使美國民眾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經(jīng)濟方面。一些白宮官員、國會議員都要求加快從阿富汗撤軍。6月8日,美參議院外委會公布一項報告,批評美國10年的阿富汗戰(zhàn)爭代價巨大,使國際社會花費了巨額資金,卻沒有什么成效,反而助長了卡爾扎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