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高人馮驥才,他的小說《三寸金蓮》、《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雕花煙斗》等在上世紀80年代廣為流傳,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神鞭》、《炮打雙燈》也為觀眾熟知。他的散文《維也納情感》、《珍珠鳥》入選小學語文教材,成為一代人美文學習的典范。這位成名于文壇,以小說和散文著稱的作家同時還是一位大畫家。
馮驥才自幼習畫,二十歲已在報刊發(fā)表畫作,并寫畫評畫論。1960年代初,報考中央美院國畫系,初試考取,但因當時政治氣候漸緊,強調(diào)家庭出身而最終未被錄取,從此到一家“國畫生產(chǎn)組”,以復制古畫為生。1975年調(diào)入一所美術學校任教,教授中國畫和美術理論?!拔母铩苯Y(jié)束后,他以文為民代言,轉(zhuǎn)向文壇。1990年初,馮驥才放慢寫作,重拾畫筆,陸續(xù)出版了多冊大型畫集,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行個人畫展,反響極大,被評論界稱為“現(xiàn)代文人畫的代表”,一些作品被收藏家與美術館收藏。這位“經(jīng)常往返在文學與繪畫之間”的“兩棲”大家,近年足跡遍及海內(nèi)外,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眾多游記散文。迄今,在馮驥才出版的多部散文集中,以法國、奧地利為描寫對象的“域外游記”《巴黎,藝術至上》和《維也納情感》最具藝術品味。其繪畫的眼光和手法深刻地影響著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短小精悍,雋永別致,寫得有情、有趣、有味、有見解,而且視野開闊,胸襟博大。雖不是詩,也不是畫,但給人以詩畫兼俱之感?!?br/> 理論上,馮驥才認為文學與繪畫有互通之處,繪畫創(chuàng)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形象思維,文學是用文字作畫,繪畫是用筆墨寫作。“文學是連綿不斷的畫面,繪畫是片段靜止的文學。文學是用文字作畫,所有文字都是色彩?!彼€指出,唐代詩人、畫家王維把詩情注入繪畫是深層的、高超的做法。為此,馮驥才十分推崇散文與繪畫的高度融合,追求散文的畫面感、氣氛感和抒情性。這種注重形象美,重視形象的詩意創(chuàng)造,重視通過形象思維醞釀完美的藝術畫面,融詩情于畫筆之間,以形象訴之于人的靈魂,無疑是一種以“文字作畫”的藝術。
色彩
“以文作畫”自然離不開色彩。文學作為語言藝術,作家不可能像畫家那樣直接用色彩寫生,他必須借助語言的色彩功能,訴諸人們的想像,使畫面充滿鮮明而生動的色彩。這就要求作家運用語言的繪畫功能描繪出可視、可感的藝術圖景,圖景不但歷歷如畫,而且充滿生命力與作家的真摯情感。馮驥才深諳此中奧妙,他指出,作家必須“通過文字的描寫或描述,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使讀者想像出形象來。這樣,作家的文字必須要有形象性、可觀性、可感性,甚至是可觸性,文學形象才有生命感?!瘪T驥才散文之所以饒有畫意,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大量運用了有“形象性”、“可觀性”“可感性”、“可觸性”的色彩語言,構(gòu)筑具有空間感的色彩美和畫面美,使讀者獲得身臨其境的審美享受。
在馮驥才散文中,雖然,他沒有把色彩因素置于形象描寫的焦點地位,卻很重視通過色彩的調(diào)配來加強視覺形象,以充實散文的詩意內(nèi)涵,誘人感受色彩之美?!段谈ダ諣枴肥且黄枥L他離開巴黎,專程探訪位于大西洋邊的、“曾使印象派的畫家十分著迷”的古城翁弗勒爾的游記。文中馮驥才應物敷彩,隨形著色,極力渲染翁城美的景致,顯示出他對色彩非凡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
我忽然發(fā)現(xiàn)天空的色彩豐富無比。崢嶸云團堆積在東邊天空,好似重山疊嶂。有的深黑如墨,有的白得耀眼,仿佛陽光下的積雪,它們后邊的天空,由于霞光的浸入,純藍的天色微微泛紫,一種很美很美的紫羅蘭色。這紫色的深處又凝聚著一種橄欖的綠色。綠色上有幾條極亮的橘色的云,正在行走。這些顏色全都映入海水中。海無倒影,映入海中的景物全是色彩。海水晃動,所有色彩又混在一起。這種美得不可思議的顏色怎么能畫得出來呢?
寥寥幾筆,作者自上而下,從空間到平面,從靜到動,一筆筆、一層層寫來,勾勒了一幅美麗而廣闊的“大海云霞圖”。黑、白、藍、紫、綠、橘,在短短篇幅里竟抹上如許顏色,五彩繽紛,鮮活而美麗。黑、白、藍、綠是冷色,橘色和紫色是暖色,冷暖色調(diào)配對撞擊;海的上空,黑與白形成的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藍色、紫色自然和諧地交融,霞光的映照又增添幾分活潑與靈動;水平面,綠色與橘色相互對比襯托,展現(xiàn)出悅目的艷麗。整個畫面看似隨手涂抹,但色彩的組合既調(diào)和,又富于變化而得到了統(tǒng)一。在這個色彩大會聚中,美的形象——云彩、霞光、海水,可觀、可感、可觸,呼之欲出,令人神思飛躍,神魂蕩漾!馮驥才用迷人的色彩語言勾勒了大自然的生機和千變?nèi)f化的美麗。
馮驥才還常常利用色彩的調(diào)配,表現(xiàn)事物形貌,再現(xiàn)環(huán)境景致,編織感情羅網(wǎng),使人易于感知。《如夢的瓦豪》描寫了他與妻子游覽奧地利的美景圣地瓦豪。當驅(qū)車進入瓦蒙“延綿四十公里、優(yōu)美出奇的多瑙河峽谷”時,馮驥才以一顆詩心一雙畫眼這樣寫道——
你的右邊是綠茵草地,野花爛漫,一片鮮黃,一片艷紅,一片紫夾白,不停地變換顏色,繽紛地掃過你的眼簾。隔過這彩色地帶便是多瑙河。你看那河水真的那么藍,比天空的顏色還深還純,而且光亮、充沛、溢滿,仿佛與公路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時,倘若你車頭一轉(zhuǎn),穿過花地,保準會化為多瑙河上一只凌波弄浪的輕舟……當然,你仍然驅(qū)車前行,河對岸與你左側(cè)都是濃林覆蓋的群山。大大小小,紅白尖頂?shù)木尚巧⒙淦溟g……
這是一幅速寫。馮驥才依從時空的位移描寫色彩的變化:綠草地—鮮黃的、艷紅的、紫白的野花—藍色的河水—紅白尖頂?shù)男?,多變的色彩語言勾畫出多瑙河兩岸如詩如畫的風姿。整個畫面用色明亮而顯熱烈,這正是馮驥才陶醉于大自然的歡樂之情的體現(xiàn),他用明快、響亮的色彩表現(xiàn)歡樂的主題,歡樂之情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得益彰。驅(qū)車的動感與快節(jié)奏的敘述,更是增強了這種抒情氣氛?!笆澜缟线€有哪個地方比瓦豪更美、更像畫、更詩意、更迷人?”這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使景中有詩、有畫,更有情,達到了景、畫、情三者高度合一的境界。俄國畫家列賓認為,色彩就是思想。如此看來,馮驥才的思想感情就依存在色彩的變化組合之中,他賦色彩以生命,以此裝點自己的感情世界。抽象的情愫通過色彩語言構(gòu)成具象化了,色彩印象實際上是他內(nèi)心世界豐富微妙的表現(xiàn)。
顯然,馮驥才以其散文表明他對色彩感受的敏銳,其色彩調(diào)色板就是他感情的調(diào)色板。色彩在他的散文里絕非孤立存在,而是和思想感情摻和在一起。馮驥才散文融情入畫,借色傳情,在充滿畫意的色彩世界里,實際上是滿儲著詩情的動人世界。
光影
在自然界中,光是神奇的物質(zhì),它造就了宇宙萬物。沒有光,就沒有絢麗多彩的世界,萬物也失去了生存基礎。而且,光刺激人的眼睛,為視覺揭示出客觀世界的時空變化,使宇宙一切物象有了可視性——有光,才有體積、形狀、色彩、明暗。在西方繪畫史上,從古希臘羅馬開始,到文藝復興直至19世紀的法國印象派,喬治·拉圖爾、達·芬奇、卡拉瓦喬、倫勃朗、莫奈……畫家們熱愛光影,從忠實的模仿到主觀的追求,從依賴光影到運用光影,光影形象貫穿其中,并且成為繪畫的靈魂——光影不僅可以塑造形體,還能渲染氣氛、營造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畫家獨特的情感與情調(diào)。
作為畫家,馮驥才本能地愛光,光給他靈感和沖動,“白天光線從窗射入后,先穿過層層綠葉。明明暗暗的光影,給我無限繪畫的啟發(fā)”,因此,馮驥才的繪畫作品特別醉心于表現(xiàn)光影,柴門似乎被微風推開一條縫,寥無人影,但陽光的長腳已經(jīng)通過疏疏的籬笆邁進來……一切都在靜靜地期待著(《期待》)。黃昏中,一人弄舟穿行于窄窄河中。夕陽逆光而照,光線刺目,人搖船動,光影錯雜(《夕照迷離》)。雪地上的陽光很涼,沒有一點暖意,但異樣的清澈而明亮,照得眼上發(fā)疼,而這中間到處是美麗的樹影(《雪地上的陽光》)。如《照透生命》、《樹后邊是太陽》、《黃昏都是詩》、《雨之光》、《林之光》、《躺在雪岸上的樹影》、《初照》、《夜泊》、《落日最輝煌》等都是馮驥才著意表現(xiàn)光,成功處理光的繪畫佳作。馮驥才不但愛光,畫光,也喜歡寫光,光的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的場景描繪之中,馮驥才把畫家的專業(yè)視角帶進散文創(chuàng)作而獨具風采。
《高山上的海蒂和她的父親》是一篇關于奧地利的游記,馮驥才以簡約、流暢的筆觸描繪薩爾茨堡山中森林之景——斜射光下的雪玫瑰——
在一片古老而晦暗的森林里,我們發(fā)現(xiàn)一叢雪玫瑰。它生長在枯枝腐葉中間。一縷陽光從樹隙中間斜射下來,恰好照在它淡淡的花朵上,花瓣上的一層被照得熒熒發(fā)明亮,好似放光,在密林深處,愈顯嬌嫩奪目。
宛如一幅靜物畫。光線自上而下地灑落,雪玫瑰沐浴在一片柔和的光芒之中,馮驥才熟練地用光來強化、凸現(xiàn)花的質(zhì)感和光感,營造出浪漫的抒情氛圍。很顯然,馮驥才把光表現(xiàn)為一種單純的形象,又是最動人的因素。光映亮了花,花因光而神秘、奇幻、美麗。整個畫面寧靜、幽遠,同時又潛藏著音樂般的律動。馮驥才筆下的光,不僅是他眼中之光,也是靜謐氣氛的制造者,更是花的生命之光,這里,他要謳歌的,是美、是生命、是大自然。馮驥才也曾坦言,“陽光給萬物以生命,萬物在光線中最有生氣也最美麗?!?br/> 馮驥才偏愛逆光,也擅長表現(xiàn)逆光?!赌婀饫锏奈缪纭访鑼懰诎屠璩鱿囊淮务v法大使招待宴會——
毛磊大使是一位情調(diào)主義者。他在法國大使館為我們擺設的送行午宴,沒有在餐廳,而是將一張不大的圓桌放在客廳的落地窗前。秋天的光線從長長垂落的紗簾透進來,柔和地籠罩著我們這一桌人。毛磊大使背著光,他的發(fā)絲很亮,儒雅的面孔卻很朦朧……毛磊在虛幻的光線里露出笑容。
馮驥才有極強的觀察和捕捉本領,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畫面中,大使是視覺的中心和刻畫的焦點,馮驥才把他安置在逆光的背景之中,用心勾勒他的發(fā)絲、面孔和笑容,突出他在特定環(huán)境中美的風采,從而進一步展現(xiàn)他的親切、友好和作為“情調(diào)主義者”優(yōu)雅的生活情趣和知性的藝術品味。逆光統(tǒng)治下的這個午宴,溫馨而浪漫,彌散著詩意與夢幻,給人一種恍惚迷離又令人怦然心動的感覺。正如他指出:“逆光中,事物的一多半變得模糊,光影重重,有種生命的神秘美。在各種光線的照射中,只有逆光有這種美,它使萬物頃刻間變得超凡脫俗?!?br/> 關于中國繪畫,馮驥才有深刻的見解。他指出:“中國畫最多只表現(xiàn)四季和日月晨昏,沒有具體的時間性,也沒有表現(xiàn)光的技法?!彼苫?,“為什么我們中國人的繪圖從來不畫天空,不畫光線?”“不管現(xiàn)代山水畫如何發(fā)展,至今沒有一個中國畫家畫天上的云彩?!边@是中國繪畫的“軟肋”。事實上,中國散文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的缺失,從古至今,文學史上沒有以天空、光影、云彩作為表現(xiàn)中心的寫景文。而馮驥才以他的《巴黎的天空》填補了這一空白,他把目光對準天空,著意表現(xiàn)天空之美,在他看來,“在大自然中,只有天空純屬自然,最富于靈性”。馮驥才用光影變化證明了“天空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無邊的生命”。
盡管那些古老的建筑永遠是老樣子,但在不同的光線里,畫面會時時變得大大不同。一次,由于天上一塊巨大的云彩的移動,我看到了一個奇觀。先是整條塞納河被陰影覆蓋,然后遠處——亞歷山大三世橋那邊云彩挪開,陽光射下去,河里的水與橋上鍍金的雕像閃耀出奪目的光芒。跟著,隨著云彩往我這邊移動,陽光一路照射過來。云行的速度真不慢,眼看著塞納河上的一座座橋亮了起來,河水由遠到近地亮起來,同時兩岸的建筑也一座座放出光彩。這感覺好像天空有一盞巨大無比的燈由西向東移動。當陽光照亮我的肩頭和手臂,整條塞納河已經(jīng)像一條寬闊的金燦燦的帶子了。然后,云彩與陽光越過我的頭頂,向東而去。最后烏云堆積在河的東端。從云端射下的一道強烈的光正好投照在巴黎圣母院上。在接近黑色的崢嶸的云天的映襯下,古老的圣母院顯得極白,白得異樣而圣潔……可是就在我發(fā)癡發(fā)呆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忽變,云彩重新遮住太陽。一盞巨燈滅了。圣母院頓時變得一片昏暗……
馮驥才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記錄下瞬間的感覺印象,譜寫了一曲光的贊歌。他細致入微地描繪陽光與云彩的配合,使巴黎出現(xiàn)了奇跡。云彩與光影時常地變幻莫測,而在太陽光的直射下,塞納河兩岸風光更是美麗如畫,景物明暗對比強烈,陰影清晰,色彩則表現(xiàn)為光源色與固有色的混合,整個畫面秩序井然又極富流動感、立體感和層次性。而畫面意境正是對法國印象派繪畫精髓的闡釋。印象派最明顯的特點是,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xiāng)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客觀地描繪視覺現(xiàn)實中的瞬息片刻,表現(xiàn)變化中光與色的效果,以一種更直接的方法來描繪燦爛的光和色。代表性畫家莫奈曾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創(chuàng)作多幅畫作。而此時此處,馮驥才固定站在塞納河畔的景觀描述與莫奈技法就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見,在馮驥才散文中,光影直接參與了創(chuàng)作構(gòu)思、形象塑造、氣氛烘托等藝術過程。馮驥才根據(jù)散文的特點,純熟地運用光線,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光影,引導讀者進入“情節(jié)”,以喚起讀者對畫面中所表達的意境的聯(lián)想,“文學的使命是千方百計喚起讀者形象的聯(lián)想,喚起讀者的畫面感,”這種創(chuàng)造使馮驥才自然地進入“以文作畫”的世界,從而營構(gòu)出詩意而唯美的藝術空間。
“畫非畫,文非文,畫亦文,文亦畫,”馮驥才道出散文與繪畫之間的密切關系。在這種藝術觀念的支配下,他自覺地以“文字作畫”,刻意追求詩情畫意,努力使散文成為有形的畫,無形的詩,充滿詩情與畫意。概之,馮驥才以丹青妙筆,在色彩的描述、光影的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構(gòu)思創(chuàng)意,多角度、多方面地顯示畫面,創(chuàng)造意境。顯然,“以文作畫”分明是他借鑒、融會中國古代詩論、文論、畫論中有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原理以及西洋繪畫技法予以化用、活用,創(chuàng)造出迥異于傳統(tǒng)模式的新的散文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