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懶惰,否則于工作影響個人進步,于生活影響個人生活質量,于交友影響他人感情。
春天來了,農民就要及時播種;秋天到了,農民就要及時收割,不能錯過節(jié)氣。趕火車、趕飛機、參加重要考試就要提前一些到,否則會誤點誤事。古語亦有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边@些都是要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要因為懶惰而虛度年華、荒廢光陰。人生就是這樣,要及時學習一些東西,不能等到要用時才臨時抱佛腳,這樣匆忙行事可能會造成一些紕漏,卻不能及時發(fā)現并加以改正。
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萬丈高樓都是一塊一塊磚壘起來的;毛衣是人一針一針用毛線織出來的:一副好的書畫作品是專業(yè)人士一筆筆寫畫出來的,集腋成裘、聚沙成丘。古今中外,凡是成功者都是非常勤奮的,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是在千萬次試驗失敗基礎上取得成功的;居里夫人發(fā)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和釙,被人稱為“鐳的母親”,亦是經過夜以繼日辛苦工作取得成功的: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是我國古代人民通過長期勞動實踐總結出的認識結果;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的詩句,為我們展現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景象,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也是經過他們豐富的游歷與深厚的文學造詣淬煉而成的:對于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軍人,更講究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老話講的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也有“聞雞起舞”、“頭懸梁,錐刺骨”這樣的成語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不經過努力奮斗,不能成就事業(yè)。
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講過寒號鳥得過且過的故事,最后,它沒能混過寒冷的冬天,終于凍死在巖石縫里。那些只顧眼前,得過且過,沒有長遠打算,不愿辛勤勞動去創(chuàng)造生活的人,跟寒號鳥也沒多大區(qū)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懶惰,表現在工作上就是馬馬虎虎,不認真完成,總有理由對付,甚至還頂撞領導,工作困難重重,整天精神萎靡,這樣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更不用說當先進。
懶惰的根源在哪里,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形成的?筆者認為,會有一定的天生形成的因素,有的人性格天生就“慢”,但這與懶惰沒有必然聯系;而后天形成的因素較多、情況較多樣化,這與一個人的信仰、興趣愛好、責任心、進取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聯系。上進的人,每當遇到困難問題時,是積極向上、向前的,惰性意識很少:不上進的人,每當遇到困難問題時,是消極躲避、退卻的,惰性意識較多。當然,即使再懶惰的人,對于感興趣的事物也是不懶惰的,卻大多只是“三分鐘熱度”罷了。所以,要想取得事業(yè)的成功、獲得精彩人生,就要改掉我們懶惰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