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李笑艾
一字不同,引發(fā)爭議
□ 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李笑艾
2011年3月6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30分”播報了一條文物新聞,將人們熟知的“司母戊鼎”讀成“后母戊鼎”,由于在歷史教科書中,關于這座鼎的說法一直是“司母戊鼎”,因此,在這條新聞播出后,反響很大。立刻有網友發(fā)文對此表示質疑,從而引發(fā)了對這一文物的字音究竟是念“后母戊鼎”還是念“司母戊鼎”的激烈爭論,甚至有人說央視“新聞做得太糙,人員素質有待加強?!倍鄶等苏J為,念“司母戊鼎”是我們幾代人早在小學歷史課本上就熟知的常識,央視主播顯然犯了低級錯誤,當然也有人指出“司母戊”其實也可稱“后母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考古隊的岳洪斌就認為,商代字體較自由,可以正寫也可反寫。所以“司”和“后”字形一樣,而意思上此處更接近“商王之后”。因司母戊鼎就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紀念器物,因而學術界更多人贊同“后”。
中國國家博物館相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這件國寶將正式更名為“后母戊鼎”,展品標牌和解說詞都將改為“后母戊鼎”。
簡單的一個字,就引起如此大的紛爭,這一方面說明播音的巨大傳播作用;另一方面也勉勵播音員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做到字字如金,斟詞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