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gòu)寫作”是《人民文學》自2010年第二期開始推出的一種新寫作模式。到底什么是非虛構(gòu)寫作?非虛構(gòu)作品與其他文學形式有什么不同?對于此點,《人民文學》也沒給出明確的釋義,只是在開始推出非虛構(gòu)欄目的2010年第二期的留言欄中宣稱:“它肯定不等于一般所說的報告文學或紀實文學”。大概“作家和非作家、普通人拿起筆來,寫你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傳記。還有諾曼·梅勒、杜魯門·波特所寫的那種非虛構(gòu)小說,還有深入翔實、具有鮮明個人觀點和情感的社會調(diào)查,大概都是‘非虛構(gòu)’”。
不管《人民文學》給出的解釋是否精到,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非虛構(gòu)作品已經(jīng)大批量地出現(xiàn)在中國的文壇上?!度嗣裎膶W》更是首當其沖,率先集中推出“非虛構(gòu)”作品欄目,自2010年第二期開始成批量地發(fā)表“非虛構(gòu)作品”。尤其2010年第九期,竟然在頭題重要位置,集中發(fā)表三篇非虛構(gòu)作品——梁鴻的《梁莊》、劉亮程的《飛機配件門市部》和李晏的《當戲已成往事》,仿佛一束集束炸彈,在文壇掀起一陣強烈的沖擊波。
這三篇非虛構(gòu)作品,何以能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沖擊波?首先在于它們對閱讀者心靈所產(chǎn)生的強烈震撼以及所透現(xiàn)出來的強大魔力。《梁莊》的作者梁鴻不很有名,《人民文學》說“梁鴻是一位評論家,她也是中原大地上一個名叫‘梁莊’的村莊的女兒。她從那兒走出來,現(xiàn)在,她強烈地意識到她應該回去,重新認識她的家鄉(xiāng)?!庇谑?,在她從梁莊走出來二十多年之后,又回到了生她養(yǎng)她的家鄉(xiāng)。她是一個故鄉(xiāng)的游子,是滿懷著對故鄉(xiāng)、親人的眷眷深情回去的。二十多年的時間空間,又是改革開放的大好時光,她想象家鄉(xiāng)一定變化很大,變得讓她不敢相認了。家鄉(xiāng)的確已經(jīng)變得讓她認不出來了:道路寬了,人有錢了,農(nóng)戶的平房變成了樓房,汽車、拖拉機代替了原來的毛驢、牛車……然而與此相對應的卻是河流干了,水鳥飛了,不少田地荒蕪了。年輕人大都出外打工、進城掙錢了,村里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殘和留守兒童。這些老弱病殘盡管老了弱了病了殘了,但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衰老、疲憊和病痛,還得為他們已經(jīng)結(jié)婚并出外打工掙錢的兒子、媳婦、姑娘們照護孩子。這些孩子的生活照應、上學接送,簡直讓這些老人們疲于奔命痛苦不堪,盡管竭盡所能,但是孩子的生活、學習仍然照護不好,于是經(jīng)常受到兒子、媳婦、姑娘們的埋怨甚至謾罵……還有發(fā)展企業(yè)造成生態(tài)嚴重破壞;夫妻長期分離造成性關系混亂和性病泛濫;欲望膨脹追金逐利造成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貧富差距的拉大使偷盜、賭博甚至搶劫、殺人等惡性案件不斷發(fā)生……我們跟著梁鴻走進她的家鄉(xiāng),所看到和聽到的這一切,怎能不讓人心痛心悸和滿含憂慮呢?當你聽到五奶奶那“把我的命給孩子吧”的絕望的哭聲,當你看到美麗的小媳婦春梅服毒之后,嘴里喊著“我不想死,我想活,我不想死呀……”,卻仍然悸動抽搐、慢慢僵硬、死去的情景時,你能不心痛顫栗眼含熱淚嗎?我想梁鴻寫作這篇非虛構(gòu)作品的目的還不僅僅在于此,她還有更深的寓意,那就是引起和社會的關注與震撼,進而產(chǎn)生出應對、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吧!
劉亮程是一位散文家。他的非虛構(gòu)作品《飛機配件門市部》,依然充盈著他的散文作品那種沉雄、厚重、詩性和理想主義色彩。作品有點個人自傳史的味道,說的是我、金子、旦江和帕麗等人年輕時候為了生存、艱苦創(chuàng)業(yè)、苦中求樂、思緒飄飛的浪漫生活:在鄉(xiāng)農(nóng)機管理站當管理員的“我”不好好上班,私自開了一個農(nóng)機配件門市部?!拔摇钡钠拮咏鹱拥耐瑢W加朋友帕麗找了個飛行員男朋友旦江,旦江如果要從鄉(xiāng)鎮(zhèn)飛過,就會事先打電話告訴帕麗,于是“我”跟金子、帕麗就會等在那里,看旦江開著飛機從天上飛過,忘情地歡呼、喊叫、招手、揮舞紗巾……“我”在銷售農(nóng)機配件的過程中,突然異想天開地想到:如果飛機在天上壞了怎么辦?于是他想法設法,弄了許多農(nóng)機用不上但是飛機可能用得上的“大零件”,并在“農(nóng)機配件門市部”的屋頂上,用鐵皮涂上紅顏色,制作了很大的招牌字“飛機配件門市部”,夢想著有出了毛病的飛機看見了,就降落下來讓他修理……當然,他這個美麗的夢想沒能實現(xiàn),但最后他自己卻變成了一架飛機:關閉了門市部,四處漂流打工,一直到有了現(xiàn)在的生存狀態(tài)……劉亮程的作品,自始至終充盈著灰色幽默和浪漫主義色彩,將過去那段艱難的生活寫得充滿激情風生水起,讓人充分感受到了理想與激情對于人生的巨大影響力和推動力,不管你的人生充滿苦難還是寬裕富足,我想都是如此。
《當戲已成往事》的作者李晏名字生疏,不是很有名氣的作家。但是他這篇非虛構(gòu)作品《當戲已成往事》卻寫得相當?shù)暮茫屓丝催^之后,頓生一種悲愴的感動,并且很長時間難以忘懷。為什么會產(chǎn)生如此的感覺與效果?這大概與他敘寫的事件有關?!懂攽蛞殉赏隆穼懙氖菓騽。ㄖ饕窃拕『透鑴。┰谥袊暝?、探索、求變的艱難史。文中描摹了一大群激情澎湃、熱愛戲劇事業(yè)、并為之傾情奮斗的年輕人,但最濃烈厚重的筆墨卻集中在兩個人——孟京輝和牟森的身上。兩人都是中國戲劇界的名人,他們譯、編、導、演集一身,為給中國的話劇和歌劇注入活力,謀求新生。他們在無人、無錢、無場地、無觀眾的艱難境況下,四處糾集同道者,八方籌集演出費,因陋就簡,眾志成城,利用教室、倉庫、小廣場、小劇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場地,在戲劇愛好者和青年觀眾中堅持演出……他們創(chuàng)作、移植、演出了不少中國的戲劇:《思凡》、《零檔案》、《與艾滋有關》、《我愛XXX》……他們移植、演出了大量地外國名劇:《陽臺》、《犀牛》、《等待戈多》、《培爾·金特》……他們不甘媚俗,志在創(chuàng)新,“我們是寫給十年后的觀眾們看的,”……他們對中國戲劇的發(fā)展充滿樂觀與希望,“我們歷史上見!”……然而在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兩人終于分道揚鑣了:牟森轉(zhuǎn)向了更有利于生存的主流戲劇創(chuàng)作;而孟京輝卻像永不醒悟的堂吉歌德一樣,依然在極其艱難的環(huán)境下,在戲劇創(chuàng)新、改造、求變、拓展的歧路上,一如既往地往前走……孟京輝他們的故事已成往事,但是他們?yōu)橹袊鴳騽?chuàng)新、發(fā)展所作出的努力,是否應該載入歷史的史冊?他們那種為了事業(yè)不懼任何艱難困苦的堅韌精神,我們是否應該傳承發(fā)揚?我想此兩點都應該是肯定的吧!
非虛構(gòu)作品的寫作,雖然不能像詩歌那般思緒飄飛才華畢現(xiàn),不能似散文那般集知識、文化與智慧于一身,不能如小說那樣恣肆汪洋無拘無束一覽無余任意揮灑,但它卻有著其他文學形式所無有的真實、激情、震撼與感人的魔力,同時也兼具了其他文學形式所共有的東西:才華、智慧、思想、靈魂……沒有這樣的綜合素質(zhì),相信他的非虛構(gòu)作品也寫不好的。
不管如何,一個毋容置疑的事實是:非虛構(gòu)寫作還是為我們寫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寫作路子。尤其在今天這種劇烈變革、社會越來越多樣化、人們的欣賞口味也趨向多變多樣的境遇下,一個作家不能老是沿著前人創(chuàng)下的寫作套路往前走,而是應該創(chuàng)出自己的新路。也許如此,你的成功的到來是否就會快一點?相信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