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岳陽市公安機關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查清了全國首例瘦肉精新品種的來源。目前,警方已對這一案件犯罪嫌疑人全部實施控制。媒體在報道這條消息時,特別突出了一個看點,并醒目地指出:浙大一教授因瘦肉精案被刑拘。
不知是出于為尊者諱,抑或是因為查處策略,消息中沒有點出這位浙大教授的姓名,只是以一句話一帶而過:“警方順藤摸瓜,從浙江大學教授鄒某處查獲含苯乙醇胺A的飼料1500公斤,并對其實施刑事拘留。”然而,有好事者在網(wǎng)上“人肉搜索”,很快就將這位“鄒教授”的底兒都刨了出來,甚至將與這位“鄒教授”一起搭伙研制“毒飼料”的另外一位教授也給抖摟出來。
媒體何以特別點出這位“浙江大學教授鄒某”,并以之為標題吸引讀者?無疑還是因為在國內(nèi)名牌大學的教授處查獲“毒飼料”,特符合流行的新聞數(shù)學公式:不平常人+不平常事=大新聞。
名牌大學教授,當?shù)闷稹安黄匠H恕??!按髮W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贝髮W教授,理當是“道德文章,堪為師表”的“不平常人”。作為“不平常人”,固然要有超越一般的學術(shù)成就,也當有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出眾的人格力量、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蛇@位“鄒教授”做的事情實在讓人驚詫,不但私藏數(shù)量頗觀的毒飼料,而且據(jù)網(wǎng)上“人肉”信息分析極有可能是毒飼料的禍首。“鄒教授”如此身份與社會期待反差極大的作為,不也完全符合“不平常人”的定義嗎?
從瘦肉精事件,我們看到的是專家、學者精神的墮落:為了金錢利益,不惜出賣良心,將社會責任拋到一邊,利用自己擁有的知識和掌握的儀器設備,研究制造明知有毒的瘦肉精,甚至在被曝光后還私藏毒飼料。這就讓人感到特別震驚:這就是我們的名牌大學教授!
專家、學者、教授作為知識分子,應當是社會知識和道德良知的載體,公共利益的“守望人”。瘦肉精事件中名牌大學教授的無良行為,不能不促使我們深思:當神圣的學術(shù)殿堂與科研前沿中,德行、境界、操守、原則和責任漸漸淪喪,任唯利是圖、制毒販毒、弄虛作假、褻瀆學術(shù)等行為無所顧忌地成為“流行”之時,我們還能指望他們教出品學兼優(yōu)的社會棟梁之才嗎?
社會價值體系的構(gòu)建,尤其需要知識分子的良心和良知來引領。公眾愿意相信,每一次操守的缺失與良知淪喪都必然會呼喚道德鳳凰的涅槃,這不僅是因為精神的墮落是全社會的痛,一些知識分子操守的缺失與淪喪正如網(wǎng)民痛斥的那樣:枉有知識,不講良心,是為賊!更因為無論社會價值觀怎樣遭受沖擊,多數(shù)知識分子恪守著“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信仰,不愿不能也不甘做被千夫所指的“賊”!
編輯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