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旭文
油企哭窮 補貼“犯困”
□ 沈旭文
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一季度財務報表齊集亮相。石化雙雄雙雙狂賺的消息,使前不久中石化高層那一番“因政府調價不到位,每煉制一桶油虧損20美元”而“痛心疾首”的表態(tài),憑添幾分黑色幽默。不過在公眾看來,石化巨頭們大獲其利卻又大肆哭窮的“深情表演”在近些年屢次上演,恰恰折射出我國石油行業(yè)傳統(tǒng)補貼機制深陷困局的尷尬處境。
為避免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給國民經濟帶來沖擊,我國的成品油價格并未與國際油價建立起直接掛鉤的聯動機制。為保證煉油廠的正常運營,國家也會向作為國內汽柴油主要生產者的大型國有煉油企業(yè)提供專項財政補貼。
然而,國際油價上漲對于國有石油企業(yè)的影響,從原先單一導致成本壓力,演變?yōu)榱丝碧介_采和運輸銷售獲利上升而煉油化工遭受虧損的復雜局面。而且隨著相關石油企業(yè)海外業(yè)務拓展及全社會石油消費量提升,國內煉化部門因原油價格上漲而遭遇的損失,已遠遠低于勘探開采以及營銷部門的新增利潤。在此情形下,國有企業(yè)煉化部門的正常運營壓力已經完全可以由企業(yè)內部的利潤分配加以解決,石油補貼機制存在的必要性已不復存在。
不僅如此,石油補貼的存在甚至進一步加大了石油企業(yè)“哭窮”而推動國內油價上調的動力。對于國內石油企業(yè)而言,國內油價始終不可能調至與國際油價持平,因此國內油價上調,則石油補貼依然會存在。而國內油價如果無法上調,石油企業(yè)在“哭窮”之后,也可更理直氣壯地要求國家加大補貼力度。有鑒于此,要杜絕石油企業(yè)的“哭窮”鬧劇,石油補貼機制就應從目前的補貼國有煉化企業(yè),轉變?yōu)橹苯友a貼終端消費者,從而真正使補貼機制達到平抑油價的根本初衷。
□ 編輯 潘 陽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