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記者 劉振國
指導科學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
——訪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
● 本刊特約記者 劉振國
記者: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七一”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有很強的理論性、戰(zhàn)略性、指導性。當前,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七一”講話的熱潮,作為長期從事理論研究的專家,您對講話有何總體評價?
李君如:我認為,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講話是一篇指導科學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講話不僅回顧了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偉大歷程,展望了中國繁榮發(fā)展的光明前景,而且有針對性地回答了國內外關于中國改革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于當前和今后的科學發(fā)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這次“七一”講話,內容豐富,邏輯嚴密。如果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九次提到的“同志們、朋友們”,可以把講話分為九個部分。第一部分用高度凝練準確的語言概括了90年前黨的成立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和90年來黨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和民族復興大業(yè)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這是對黨90年的歷史貢獻所作出的一個總的評價。第二部分概括了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歷史性大事。第三部分深切懷念和感謝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作出貢獻的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奮斗在全國各條戰(zhàn)線的廣大人民群眾、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第四部分闡述了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fā)展的三大歷史性成就。第五部分是講黨的建設問題。第六部分是講黨領導的偉大事業(yè)。第七部分是講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八部分表達了黨對青年人的期望和要求。第九部分講黨要牢記使命、奮勇前進。
這九個部分又可以分成三大板塊: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是第一板塊,重點是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0年歷史的回顧;第四部分到第七部分是第二板塊,是對中國共產黨90年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對今后工作的部署;第八部分到第九部分是第三板塊,是激勵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年為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目標繼續(xù)奮斗。不難發(fā)現(xiàn),這次“七一”講話與以往的講話不一樣。以往這樣的講話大多是先講歷史經驗有多少條,然后就未來工作講幾點意見。這次講話在第二板塊中,把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對當前乃至今后工作的部署結合起來講。這篇文章寫得很漂亮。
記者:您認為這次“七一”講話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李君如:什么叫亮點?不少人認為亮點就是新提法。我認為,亮點就是有針對性地回答國內外人士所關心的問題。這次“七一”講話中有很多亮點,不少專家學者都講到了。我這里簡單列舉幾條。
其一,首次提出了“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捌咭弧敝v話指出:“經過90年的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fā)展的成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碧岢鲞@“三大成就”意義重大。我經常講,我們童年、少年時代學革命先烈的那些故事時,時常感嘆和遺憾:為什么我不能生活在那個年代,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也能成為英雄,也能為新中國成立作貢獻,好像自己生的不是時候?,F(xiàn)在,我們沒有必要再有這樣的遺憾了。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通過我們自己艱辛的探索、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形成作了貢獻??偨Y這三大歷史性成就,意義重大。因為從理論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運用,科學社會主義不僅僅是一個學說,而且是工人階級為爭取全人類解放而不斷推進的一場運動,同時它還是工人階級堅持不懈地追求的一種制度??茖W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的不同點之一,就是民主社會主義只提供一種價值觀,而沒有一個制度性的奮斗目標,科學社會主義十分鮮明地強調它的奮斗目標是要建立人類社會最美好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毛澤東思想這樣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就有道路、理論、制度三個形態(tài)。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有三個形態(tài):一是實踐形態(tài),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理論形態(tài),就是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是制度形態(tài),就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因此,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一個科學、深刻而又精辟的概括,這對于我們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二,重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七一”講話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xù)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定不移走科學發(fā)展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一個老話題,今天重提這個問題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近年來,社會上有些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而應該堅持“以社會建設為中心”,即應該把我們黨的工作重點由經濟建設轉到社會建設上來?!捌咭弧敝v話重申“繼續(xù)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這一條,是一個很重要的亮點。而且,為了闡述這一條,總書記講了三個“沒有變”,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體現(xiàn)了黨的清醒,正是在這種清醒認識的基礎上,總書記提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絲毫不能動搖。
其三,提出了今后政治體制改革的努力方向?!捌咭弧敝v話用大量篇幅對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從兩個角度做了解讀:一是講我們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政治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了七大成就;二是提出了當前和今后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系列要求。這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強調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所要堅持的根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二是要根據(jù)民主法制要求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三是黨的行為要“規(guī)范化”;四是政權機構包括人大和政府的行為要“規(guī)范化”;五是司法機關和公民的行為要“規(guī)范化”。這里,實際上是把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作為我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努力方向。
記者:關于黨的建設,“七一”講話中也有很多亮點,比如把人才培養(yǎng)、群眾路線、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等都納入黨建科學化的范疇之內。對于這些內容該如何深入理解呢?
李君如:“七一”講話關于黨的建設的論述,也應該逐段逐句地去領會??倳涥P于90年來我們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用一句話概括了,即:回顧90年中國發(fā)展的經驗,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這一部分,總書記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第二個問題是在今天我們應該怎么樣加強黨的建設?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就是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是要保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來以后,我們就把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作為我們黨的建設的核心。什么叫先進性?這次“七一”講話提出了四條:第一條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終保持黨開拓前進的精神動力;第二條是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第三條是堅持任人唯賢、廣納人才,以事業(yè)感召、培養(yǎng)、造就人才,不斷增加新鮮血液,始終保持黨的蓬勃活力;第四條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正視并及時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黨的肌體健康。這是講話對“黨的先進性”所作的一個新概括。
對于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是黨要保持和發(fā)展先進性,必須根據(jù)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黨所面臨的問題,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是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來的。這次講話對于怎么樣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要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這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如果沒有思想理論建設,理論不創(chuàng)新,沒有正確的科學理論指導,我們將來的事業(yè)發(fā)展會有很大問題;二是要把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聚集到黨的身邊來;三是要處理好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黨群關系問題;四是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五是要進一步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這五點要求,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是前提,把優(yōu)秀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事業(yè)中來是關鍵;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重點;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當前的一個緊迫任務;不斷推進黨的制度建設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是根本要求。所以,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記者:“七一”講話強調,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新時期黨群關系出現(xiàn)了哪些突出的問題?
李君如:近些年,“官本位”實際上重新抬頭,怎么使得真正能干事的人,真心誠意為黨和人民辦事情的人,能夠成為我們黨的干部,這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重大考驗。我們現(xiàn)在的干部隊伍建設和黨的建設碰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有些干部是沒有經驗,有些干部缺乏能力,有些干部本身對群眾缺乏感情,所以黨同群眾的聯(lián)系、黨的群眾工作出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倳洶腰h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作為一個緊迫的任務提出來,對黨的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為什么黨群關系會發(fā)生新變化?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我們黨成為執(zhí)政黨以后,黨同群眾、干部同群眾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和人民群眾、干部和人民群眾有共同的斗爭對象,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或者國民黨反動派,或者抗日戰(zhàn)爭中的日本帝國主義,黨和人民群眾在一個戰(zhàn)壕里面,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在一個戰(zhàn)壕里面。現(xiàn)在,黨成為執(zhí)政黨了,角色成為管理者、領導者,群眾有什么訴求當然是向執(zhí)政黨及其領導的政府來反映、提出。而且,如果領導干部的工作做得不好,脫離群眾,損害群眾利益,也必然會遭到群眾的批評。這個角色的轉換是我們作為執(zhí)政黨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記者:那么,如何應對這個挑戰(zhàn),也就是怎樣才能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呢?
李君如:我認為,除了在思想上要進一步確立黨群關系的正確認識,最重要的就是按照總書記講話中所強調的三條:一是擔負著領導和決策責任的部門的黨員干部,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二是各級黨政機關和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三是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要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同時要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基礎陣地。
記者:在黨群關系方面,“七一”講話中還有一個論斷值得注意,即“全黨同志必須牢記,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其中蘊涵著什么樣的深意?
李君如: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yōu)勢,脫離群眾是我們執(zhí)政以后最大危險。這句話是胡錦濤總書記從十六大以來一直在講的一句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深刻的話。這前半句話是對我們黨歷史經驗的總結。我們黨的性質、指導思想、根本宗旨都要求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所以這是我們黨的最大優(yōu)勢。后半句話是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是執(zhí)政黨,執(zhí)政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容易脫離群眾。這個問題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講“兩個務必”時實際上已經包含了這個意思。黨的八大時,小平同志在修改黨章的報告里面也講了黨執(zhí)政以后面臨的最大問題,一個是官僚主義,一個是脫離群眾。這里面原因很多。
第一,是政權本身或者權力本身有兩重性。一方面,權力可以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另一方面,權力會誘使掌握權力的人從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恩格斯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國家再好也不過是在爭取階級統(tǒng)治的斗爭中獲勝的無產階級所繼承下來的一個禍害?!彼f,權力是一個“禍害”,但是我們不得不繼承,為什么?我們要用這個權力為人民謀利益。但它確實又是“禍害”,是誘使掌握權力的人從社會公仆變?yōu)樯鐣魅?,即脫離群眾,成為官僚的“禍害”。所以,權力的這個兩重性特點是對我們黨的一個挑戰(zhàn),是造成“最大危險”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我們的黨員干部和掌握權力的人,在中國幾千年封建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下,家長制、官僚主義、獨斷專行根深蒂固。所以,一旦具備條件,這樣的惡習就會發(fā)作出來;一旦發(fā)作出來,就會脫離群眾。
第三,在黨的建設中,如果放松了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干部原來很好,也會在權和利的雙重誘惑下走向反面,脫離群眾。既然最大危險是這些原因造成的,那么我們也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李君如:第一,靠制度設計。在制度設計上,要使得任何掌握權力的人都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比如,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相對分開,決策者、執(zhí)行者和監(jiān)督者相互制約,可以從制度上限制權力無限的膨脹。這就可以使權力按照它為人民謀利益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是為自己謀私利的方向發(fā)展。
第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要解決封建主義和小生產的思想影響問題,特別是解決現(xiàn)在由官本位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官僚主義、追求權力等問題。所以,絲毫不能放松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建設廉政文化?,F(xiàn)在的問題,不僅僅是干部或者掌握權力的人會走向腐敗,而且在社會環(huán)境里面也有一種文化為脫離群眾和腐敗推波助瀾??疾煳覀兊纳鐣?,一方面,由于體制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掌握權力的人掌握著很多資源,這是脫離群眾并走向腐敗的制度性根源;另一方面,沒有掌握權力的人為了獲得某一種資源給有權的人送錢,在社會中形成了一種不送錢辦不成事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很糟糕的文化現(xiàn)象,我把它稱為腐敗文化。一旦社會上形成這種文化,它會推動黨員干部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滋生蔓延。所以我們在加強黨的建設的同時,還要在全社會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第四,干部要到基層中去。總書記講要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基礎陣地,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我們現(xiàn)在好多干部從學校門走出來以后,就進入機關門,再從機關一般公務員一步步走到領導崗位。這里面就是沒有基層的鍛煉,沒有和群眾打交道的經驗。所以,現(xiàn)在有些干部走進群眾中去,都不知道怎么同群眾去對話,怎么同群眾去溝通,怎么樣能夠和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地做工作。所以,“七一”講話提出,要把一批年輕干部送到基層去鍛煉,送到群眾中去磨煉,讓他們真正成為和群眾能夠同甘苦、共命運的我們黨理想的干部。
記者:我們還注意到,“七一”講話在講到用人標準時,其中的“五湖四海”、“以德為先”頗為引人注目。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兩條用人標準?
李君如: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因此,選拔干部,用好干部,至關重要。選拔干部首要的一個根本點就是確定什么樣的用人標準。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提出:“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各方面?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yè)中來?!边@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五湖四海”、“以德為先”這兩條都是我們黨的傳統(tǒng),甚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而且,總書記強調這兩點,也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的是我們有些地方有些部門在選人用人問題上存在的“走門路”、“拉關系”、“會說不會干”、“會吹不務實”、“阿諛奉承”、“投機鉆營”的人得利等問題。因此,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怎么樣解決好選人用人的問題。
當然,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制度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決不能簡單地照搬西方的制度。最近,我和一些朋友談到一個問題,即不少人崇尚西方的多黨競選制度,以為這是選人用人的最好制度。實際上,選舉民主只是民主的一種實現(xiàn)形式,協(xié)商民主也是民主的實現(xiàn)形式。對于選舉民主這種形式,可以用這種方式去推進,也可以用那種方式去推進,沒有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特別是這個制度引進到中國來以后,怎么和中國的政治文化相結合,是我們在政治體制改革中要解決的一個難題。因為,西方的多黨競選制度,是以它的政治文化為支撐的。而中國的政治文化,要求我們選拔人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或唯才是舉)。而西方的選舉民主制度只能解決一個合法性的問題,就是多數(shù)人擁護的問題。我可以把他選拔出來,但是多數(shù)人擁護的是不是德才兼?zhèn)涞?,是不是以德為先的,這都是選舉解決不了的。選出來的人可能是德才兼?zhèn)涞?,也可能不是德才兼?zhèn)涞?。特別是競爭性選舉有一個拉票的程序,拉票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手段,當然要合法競選,但是,通過拉票得到的多數(shù)票選出來的人,不一定是德才兼?zhèn)涞?。在這方面,歷史上最典型的就是希特勒。當今世界西方政治家里面,有些總統(tǒng),有些總理,可以鬧這樣那樣的緋聞或丑聞,但只要議會不罷免他,可以繼續(xù)當他的總統(tǒng),繼續(xù)當他的總理。如果在中國哪個領導人有這樣的緋聞或丑聞,早就下臺了,因為東方政治文化認為領導人是一個道德的楷模,是不準有這種緋聞或丑聞的。所以,我們既要學習西方的選舉民主,同時又要考慮這種民主形式如何適合東方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問題,這就要創(chuàng)新。
同樣,要做到“五湖四?!?,也要創(chuàng)新。西方的選舉民主強調的是我競爭上臺以后用我的人,而東方政治文化最反對的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主張和為貴、五湖四海。這是東方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們現(xiàn)在碰到了一個比較迫切的難題,選舉民主的好處是每一個人的民主權利通過選舉這種形式能夠體現(xiàn)出來,而且公開、透明,大家感到這是一個體現(xiàn)民主本質要求的民主實現(xiàn)形式,所以,我們也在探索和研究。但是,這種從西方政治生態(tài)中產生的制度怎么同東方的政治生態(tài)、政治文化相適應,還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這幾年搞了這樣那樣的選舉辦法,有的人在這樣或那樣的勢力支持下,上了臺,當了干部、進了領導班子,但其中不少人不僅素質不行,還搞不團結,為爭權奪利鬧矛盾。所以,我認為應該好好地研究一下在政治體制理論中,怎么把西方的民主實現(xiàn)形式和東方的政治文化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符合我們自己國情又具有現(xiàn)代民主特點的選人用人制度。
“五湖四?!?、“以德為先”這兩條用人標準之所以受到更多的關注,一個現(xiàn)實的原因就是現(xiàn)在我們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在“德”方面的缺陷,以及班子內不團結和搞“小圈子”等嚴重問題。我想,這些問題發(fā)生是和我們制度設計中碰到的難題是有關系的。我主張,我們不僅僅要看到問題,還要看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進一步研究我們制度怎么在創(chuàng)新中完善的問題。
■ 責任編輯: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