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敏 蘇 州 黎晶耀
(江西省贛州市畜牧研究所 江西贛州 341401)
鴨瘟是由鴨瘟病毒引起的鴨和鵝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血管破壞、組織出血、消化道黏膜丘疹病變和部分鴨頭頸部腫大、流淚為特征,自然感染病例中,以產蛋母鴨發(fā)病和死亡嚴重,雛鴨較少發(fā)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般病程3~10天。
筆者近日接到南康市潭口鎮(zhèn)某蛋鴨養(yǎng)殖戶報告,稱該場1000余只200日齡蛋鴨陸續(xù)發(fā)病,經剖檢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鴨瘟。
發(fā)病前,該場蛋鴨產蛋率達80%,日采食量100千克,發(fā)病后1周內死亡180余只,產蛋率下降至40%,采食量下降50%。發(fā)病嚴重鴨曾用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注射治療無效,全群用土霉素拌料連喂3天無效,鴨只繼續(xù)死亡。經詢問,該場鴨群開產前僅接種過禽流感疫苗。
病鴨體溫升高,精神委頓,食欲減退,飲欲增強,羽毛松亂無光澤,兩腿麻痹無力,伏臥不愿行走,排綠色稀糞,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病鴨眼周圍濕潤、流淚,眼瞼水腫,部分鴨頭頸部出現輕度腫脹。
剖檢病死鴨,發(fā)現頭頸、胸部皮下有黃色膠凍樣物,食道黏膜有縱行排列的灰黃色假膜覆蓋,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壞死點,腺胃出血,腸黏膜充血、出血,小腸可見深紅色環(huán)狀出血帶,卵巢充血,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泄殖腔黏膜出血、潰爛,表面覆蓋一層綠色的假膜。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初步診斷為鴨瘟,通過實驗室檢查最終確診。
實驗室診斷:(1)細菌學檢查:無菌操作采集病死鴨的肝、心血和肺接種血平板,37℃培養(yǎng)24小時,未見細菌生長。(2)病毒中和試驗:取病鴨的肝臟,研磨成1∶5懸液,添加青霉素、鏈霉素并置冰箱作用4小時,2000轉/分離心15分鐘,取上清液尿囊腔接種12日齡鴨胚,每胚0.2毫升,置37℃恒溫培養(yǎng)72小時,收獲死亡鴨胚尿囊液并作100倍稀釋后,取0.2毫升與等量抗鴨瘟血清混合,置室溫作用30分鐘,將混合液尿囊腔接種12日齡鴨胚5枚,同時以未經抗鴨瘟血清處理的死亡鴨胚尿囊液接種5枚12日齡鴨胚為對照,置37℃恒溫培養(yǎng),7天后,實驗組5枚鴨胚全部存活,而對照組5枚均死亡。確診該病為鴨瘟。
5.1 隔離病鴨,深埋病死鴨,按2~6升/米2的用量噴灑10%~20%石灰乳進行場地消毒,并換上干凈墊料。
5.2 對假定健康鴨用鴨瘟鴨胚化弱毒疫苗進行緊急接種。發(fā)病鴨可緊急接種4倍量弱毒疫苗或注射抗鴨瘟高免血清,2毫升/只,每只鴨1個針頭,做到徹底消毒。
5.3 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維生素C和維生素K3,連飲3~5天,對病鴨的康復將起到良好作用。
5.4 為防止繼發(fā)感染其他細菌性疾病,飲水中添加復方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25克加入水100千克,連用3~5天,效果良好。
6.1 應重視免疫預防。該場鴨群未進行鴨瘟疫苗免疫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免疫程序,雛鴨20日齡首免,4~5月后加強免疫1次。一般3月齡以上鴨免疫1次,免疫期可達1年以上。
6.2 發(fā)生鴨瘟時,應將病死鴨焚燒或深埋,環(huán)境、圈舍、墊料及糞便應嚴格消毒,禁止病鴨外調和出售,停止放牧以防止病毒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