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達
從上海坐汽車一個小時左右便到了古鎮(zhèn)西塘了,西塘位于浙江省嘉興善縣境內(nèi),是個千年古鎮(zhèn),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塘就是吳越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之稱。與繁華熱鬧的大上海比起來,西塘實在是有一種小家碧玉的寂寥、寂靜,因了這寂寥、寂靜,倒也讓心情獲得了一份難得的清涼,仿佛在昨日上海世博園里擠出的一身虛汗一下子在這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六月的江南水田里一片蔥綠,這朦朦朧朧綠意一直在視野里跳蕩著、跟蹤著,少有農(nóng)人在田里忙碌的身影,偶有水牛在田埂里悠閑地甩著尾巴,一幅悠閑的江南鄉(xiāng)村風(fēng)情畫。
從古鎮(zhèn)古牌坊門口進入,需購得門票,若是鎮(zhèn)上的人便自由出入了。天虛虛地陰著,暗灰的天色和古色古香的小鎮(zhèn)倒也渾然一體了。
走過的街道,鋪開的店鋪里主人是一副溫和的笑臉,夾著嘉興一帶鄉(xiāng)下的軟語。游人悠閑地走在石板街上,更多的游人和我一樣,對小鎮(zhèn)的古屋建筑發(fā)生興趣,就停下腳步來仰臉張望,細細地沖著敞開的堂屋內(nèi)瞧。這些衰老的老屋,一身烏黑,多是些明清時建筑,房檐廊柱間、幽深的天井里和敞著的正堂太師椅木柜,散發(fā)著一股久遠的氣味。更有人家會把一兩件古董擺放在正堂的烏黑的柜子上,從街走過可以瞥見,便知這家祖上在鎮(zhèn)上有些年代了。
西塘和別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不一樣的是,在古鎮(zhèn)臨街的木屋都是有廊棚的,這也方便了那些商家商販,把自家的商品鋪位,直接攤擺在廊棚下,不必擔(dān)心晴天的日曬和雨天的雨淋,任游人像魚兒一樣在長長的廊棚下游來游去,那鋪子的主人就一副姜太公釣魚的神情,坐在暗暗的鋪子后面了。游人不管需不需要,多是會隨手選一些當(dāng)?shù)匦∩唐诽禺a(chǎn),如絲綢織品或特色小吃品。
走在這樣的長廊古街上,更多的是走出一種心情,閱讀一種文化。西塘古鎮(zhèn),廊棚蒼老,弄堂幽深,置身其中,似乎走進了久遠的歷史……時光仿佛和緩慢的腳步一樣停止了。在一些烏黑的古屋瓦頂上,長著近尺高的瓦草,據(jù)傳是宅屋以前的魂靈附在這些草上了,使它們長得如此茂盛,保佑著古屋的寧靜和久長,也佑護著古鎮(zhèn)的繁榮和祥和。
和嘉興一帶別的水鄉(xiāng)一樣,水是西塘的衣裳。九曲回腸的水道在古鎮(zhèn)的街巷里穿來穿去,那臨水巷的木屋多是臨水而建,浸在水中的木柱久而久之便生了一層墨綠色的青苔。推開臨水的窗子就能望見水道中的船只走來走去,和對岸街面繁華的街鋪、如織的人流。更多的臨水房屋多是些客棧了。到了晚上住在客棧的客人可以推開臨水的屋門,坐在亭臺上飲酒,也可以聚到水邊搭就的一個舞臺上唱歌,會別有一番情趣的。
走在這樣的古鎮(zhèn)水鄉(xiāng)里,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老天似乎很解游人的心境,不知何時飄起纏綿的雨絲來,那雨絲細如牛毛沾到皮膚上,潤潤的,粘粘的,又有幾分沁涼,輕柔如少女的玉指輕輕掠過。這江南雨也是這般溫柔。再去看水巷里,拱橋下,織起了一道銀色的絲網(wǎng),撒在那氤氳的水面上。行走在水道里的艄公顯然已習(xí)慣這雨中走船了,并沒有去戴上斗笠,任雨沾濕了臉,烏亂的頭發(fā),“吱啞——吱啞——”一搖一晃地擺去。岸上的游客如我,和我的同伴,并沒有去遮傘,好像就該在雨中去欣賞這個江南小鎮(zhèn)的。
站在肩頭接踵的永寧橋拱形橋面最高點,抬頭望去,這朦朧雨霧中的小鎮(zhèn),白墻墨頂,舟影波光,如一幅輕輕潑墨的水彩畫,一種清靈脫俗的飄逸就在其中了。
古鎮(zhèn),古韻,讓人流連忘返。
去過西塘,再去烏鎮(zhèn),好像一幅畫的兩個版本。都是江南秀氣的小鎮(zhèn),水在巷中流,巷在水邊依,水巷兩邊是古樸的人家,捶衣、淘米皆在水邊的石階上。就連巷子里如雨后春筍興起的小商鋪都大同小異。將一條窄窄的巷子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游人如魚兒塞行在巷子間。寬松的是水道,船夫撐著船桿兒,穿梭行走在九曲回腸的巷道里,將一撥撥游人送上岸來。漫游在巷子里容易迷路,因為所有的水巷、所有連接水巷之間的石拱橋都十分相似的,以船代步則免去了迷巷的困擾。
茅盾的故居就坐落在這樣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依次穿過一片竹林,竹林下的水道就泊著一些船只,走過一個水塘里,水塘里立一高高的竹竿,古鎮(zhèn)每到每年舊歷正月十五時,選一人把一香燈送上去的。竹竿頂部快彎壓到水面那人也不會掉下去,就想那人身輕如猿多么輕手利腳呵。
嘉興桐鄉(xiāng)一帶鄉(xiāng)下盛產(chǎn)繭絲紗布,這在茅盾的筆下已有過描寫了。而這里也產(chǎn)染織的青花布,在巷子?xùn)|頭就走進一家染織布作坊人家,院子里吊著一排排長長的青花布。出來又走進一家燒酒作坊里,院子擺滿了一排排醬色酒壇子。后作坊屋里間,一老者主人和兩年輕女子在酒柜臺面上還將剛出鍋的酒倒在幾盅白瓷小盅里供游人品嘗。
茅盾的故居就坐落在這條巷子的西頭,院落并不太大,游人到了這里已將巷口和窄窄的一條帶天井的庭院擠滿了。天井里長著一棵年代久遠的桑樹,此樹是茅盾的母親栽種從小教茅盾認(rèn)識的桑樹。以至后來影響到茅盾先生對《春繭》小說的寫作里。
走到巷子里,和茅盾故居斜對面的幾步遠的街旁,便是寫著“林家鋪子”的一家商鋪,不過早已不是茅盾筆下林家鋪子的模樣了,走進去,是一家很大很嘈雜的商鋪,里面是出租柜臺,經(jīng)營著十幾戶個體商販,賣一些應(yīng)時的商品。商鋪里人流穿梭往來,好不熱鬧。魯院同期的海外作家學(xué)員方麗娜在里邊買一盒當(dāng)?shù)靥禺a(chǎn)芝麻糖小吃,邊走邊品嘗了起來。
走出來,一上午的時間不知不覺如行云流水過去了,人也走乏了。正是晌午時分,坐船走出巷子返回的人多,就成堆候在水邊上了,要排隊等船上去。那船只倒是一條一條飛快劃來,但實在是人多,就慢了些。等了四五撥才輪上我們八人。就坐了上去,船劃起來,沿著水巷慢悠悠地走,一身熱汗方才漸漸消盡,心思也慢慢清涼撫平下來。
眼望兩岸,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古樸的風(fēng)情圖:石橋、流水、人家,就不由自主地喜歡起這悠然自得的水鄉(xiāng)來,想,這靈秀的水鄉(xiāng),不出大家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