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電影初傳新疆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當時不少白俄達官顯貴逃亡到新疆,在逃亡者中“有一部小型手搖式電影放映機,并附帶有兩盤蘇俄影片,在自己家里放映,自娛自樂。” [1]1924年后,蘇聯駐喀什領事館將電影從國內帶到其駐新疆領事館內放映。這時喀什人開始了解電影,人們懷著極大的興趣,街頭巷尾到處都議論紛紛,對電影的好奇心都想一睹為快,但是當時在蘇聯駐喀什領事館內的電影放映,純粹屬于自娛自樂的性質,沒有對外營業(yè)。20世紀30年代初,隨著電影放映業(yè)的逐步興起,影片發(fā)行應運而生。因此,電影在19世紀末問世后,新疆人最早接觸電影這一新生事物的主要渠道是蘇聯領事館。新疆電影傳播的起步,受到蘇聯影響很大。
1933年,盛世才掌握了新疆政權。他認為只有依靠強大的鄰邦蘇聯并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于是打出親蘇的旗幟。1934年4月,盛世才公布了八項宣言,不久又提出“反帝、和平、建設”三大政策。蘇聯決定支持盛世才有自己的政治考慮,20世紀30年代,新疆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較為松散。30年代初,英國、日本在新疆活動頻繁,與盛世才爭斗中略占上風又由日本帝國主義支持的馬仲英如果得勢,那么蘇聯的中亞地區(qū)就將處于日本的威脅之下,蘇聯為維護其在中亞的穩(wěn)定和遠東地區(qū)戰(zhàn)略安全,擴大在新疆權益。正是在這種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的基礎上,盛蘇同盟很快建立。蘇聯采取了支持盛世才的政策,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予以支援,派遣一批專家、技術人員、干部、聯共黨員來新疆,恢復和發(fā)展新疆的經濟文化。1936年,在蘇聯的支持下,盛世才逐步形成了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的六大政策。親蘇不僅是六大政策的外交綱領,實際上也是六大政策的核心,新疆地方政府成了一邊倒的親蘇政府。
1935年,私營電影放映業(yè)相繼在喀什、迪化、伊犁問世,新疆電影的片源主要以蘇聯電影為主,蘇聯駐疆商務代辦處統一經營蘇片發(fā)行業(yè)務,1935年,蘇聯開設了駐迪化、喀什商務代辦處及國際書店,經新疆地方政府與蘇方協商,由處、店統一經營蘇片發(fā)行業(yè)務,劇片由代辦處經營,不久改由代辦處統一發(fā)行,雜志片歸店經營。新疆各放映經營者與其直接聯系,租賃劇片享受優(yōu)惠價,雜志片無償提供。[2](P.171)1938年,蘇聯影片輸出公司在新疆設立了代表處,代替了蘇商代辦和國際書店的供片業(yè)務。
[3]1941年,新疆電影公司成立,代辦發(fā)行業(yè)務,一直持續(xù)到1946年該公司解散。
抗戰(zhàn)時期新疆各文化組織的群眾俱樂部是蘇聯電影傳播的主力軍。省城迪化(烏魯木齊)首先開始興建俱樂部和影劇院掀起了全疆各地的興建熱潮。1934年,在迪化經商的俄羅斯人在南梁集資首建俱樂部??箲?zhàn)前成立的政治及文化組織反帝總會、維文總會和漢文總會將修建俱樂部列入1937年工作計劃。截至1940年,“新疆電影院總計已過77所,平均每縣具有一個電影院?!?/p>
[4]新疆各族文化促進會俱樂部發(fā)展速度極快,到1942年達到高潮,這些文化促進會的俱樂部分布天山南北,初步形成俱樂部網絡。
盛世才政府采取親蘇政策后,蘇聯影片在全疆各地廣泛放映。1935年以后,維文會積極推動電影業(yè)這一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本民族內的發(fā)展。在喀什維文會俱樂部成立前后,蘇聯駐喀什領事館商務代辦為喀什幾家電影院提供了大量的蘇聯原版俄語電影拷貝,還有大量的新聞短片和動畫片。維文會俱樂部使用弧光電影機的出現,大批蘇聯進步電影進入新疆和喀什,標志著喀什早期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挛臅诳κ补_放映電影,在喀什有一定的影響。
[5](PP.93-94)喀什放映過許多介紹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影片,對喀什抗日宣傳和文化工作影響很大。
為了豐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開辟財源,解決漢族文化促進會本身所需的活動經費,1938年,焉耆漢文會的俱樂部最初放映的全是無聲影片如《小英雄》等。到了l940年才開始放映有聲影片。[6](P.33)中蘇文化協會的電影放映活動十分頻繁,推動了蘇聯電影在新疆的傳播。1939年11月5日,以促進中蘇兩國文化交流為宗旨的新疆中蘇文化協會成立,中蘇文協積極地利用電影來促進中蘇兩國之間文化的交流。中蘇文化協會新疆分會放映了許多電影,以蘇方提供的蘇聯新片為主,通過放映蘇聯影片,宣傳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及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推動了電影在新疆地區(qū)的傳播,為新疆電影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為新疆各族人民了解蘇聯的政治、生活提供了載體,使蘇聯的抗戰(zhàn)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更為直觀的展現在各族人民面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l942年l2月3日,發(fā)表署名易葉的《蘇聯電影概況》一文,對新疆上映的蘇片做了如下評述:“教育性、現實性、為反侵略服務的目的,是它的三大特點”,文章指出:全疆近百個俱樂部和50余架電影機放映蘇聯影片,對新疆文化的提高,對新疆各族群眾的影響是深遠的。
1944年新疆三區(qū)革命后,三區(qū)政府仍然放映蘇片。1945年5月,三區(qū)政府教育部成立電影放映隊,三區(qū)公辦、民辦的電影放映業(yè)逐步發(fā)展。僅伊寧電影俱樂部達十多家,放映由蘇聯駐伊犁領事館發(fā)行的蘇聯影片。但是,1943-1945年,新疆的電影放映業(yè)受到極大的影響,1944年的《新疆日報》中甚至連電影廣告都很少,蘇聯電影因為受到限制,放映的就更少了,從1943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外國進口新疆的影片中,蘇聯電影很少,美國有些電影開始在新疆傳播。蘇聯電影在新疆的傳播與新疆的政局變化密切相關。
尤其是抗戰(zhàn)時期,新疆放映了大量的蘇片。從1939-1942年《新疆日報》刊登的電影廣告中放映的蘇片主要有:《巴黎公社》、《列寧在十月》、《集體農莊的人》、《漂亮的瓦西里撒》、《英勇的紅軍》、《在深海中》、《騎士》、《被開墾的處女地》、《戰(zhàn)斗的青年》、《大遠村》、《人民的武裝》、《夏伯陽》、《多瑙河上》、《紅色艦隊》、《新世界中的一日》、《把敵人趕出去》、《七月十一日》、《惠風東來》、《坦克車手》、《戰(zhàn)斗之日》、《假如明天戰(zhàn)爭》、《斯大林報告》、《十三勇士》、《稀奇古怪》、《彼得大帝》、《在莫斯科粉碎德國法西斯強盜》、《蘇聯抗德實錄》(1—l0部)、《拖拉機手》、《五月之夜》、《高爾基童年》、《在敵人后方》、《歸來》、《從前線歸來的士兵》、《偉大的運河》、《光明之路》、《快樂的人們》、《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在敵人后方》、《最高獎賞》、《海軍崗位》、《史臺班?拉金》、《勇敢的坦克兵》、《西伯利亞交響曲》(彩色,漢語)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抗戰(zhàn)時期在新疆放映的蘇片至少在100部以上,這些蘇聯影片,絕大多數為反法西斯故事片,也有一些蘇聯歷史片和神話故事片。有的翻譯成了漢語,有的有漢文字幕,有的在開演前發(fā)給維、漢文字說明,更有大量的原版蘇片,但是,新疆民眾百看不厭,形成了抗戰(zhàn)時期蘇聯電影在新疆傳播的一個高潮。
從電影輸入新疆到走向商業(yè)化,蘇聯對新疆電影的傳播影響很大,使新疆電影放映從無到有,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一個重要支點維持了新疆的電影放映市場;新疆人民被蘇聯電影抗戰(zhàn)內容所吸引。如1940年12月1日,《新疆日報》刊登了社論《談談電影事業(yè)》,文中指出:在蘇聯,電影被視為革命的重要武器,在蘇聯電影是被作為宣傳、鼓動與教育群眾的主要利器之一。1941年,中蘇文化協會新疆分會發(fā)起中國人民向蘇聯人民寫信運動,1941年12月1日,《新疆日報》刊登了《給蘇聯電影界的一封信——對蘇聯電影的印象》,作者認為“蘇聯電影在中國特別是在新疆普遍的熱烈的受看和歡迎,在中國廣大人民之間發(fā)生著偉大的影響,”蘇聯電影“充滿著新精神與新內容,同時它已成為教育大眾最好的精美的工具,蘇聯電影充滿了人類社會的理想,為了建立必勝必成的信念,為加強堅忍不拔的精神,為了培養(yǎng)干部工作的熱忱,為了一種新的生活而決定它的內容與形式的。” [7]截止1942年,蘇聯電影的影響遍及新疆天山南北,甚至遠達農村牧區(qū),蘇聯電影在新疆的觀眾涉及社會各個階層、眾多民族??箲?zhàn)時期,蘇聯電影在新疆傳播的過程中,《新疆日報》無論從電影廣告、電影新聞、以及電影評介等方面,都適應了新疆地方政府親蘇政策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需要,具有一邊倒的作用。
蘇聯電影之所以在新疆得以廣泛傳播,當時新疆地方政府的親蘇政策是蘇聯影片得以新疆廣泛傳播的最重要的原因,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政府出于自身在新疆利益的考慮,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滲透,從多方面對新疆援助,電影也不例外,可以說新疆地方政府的親蘇政策和蘇聯政府為其遠東和中亞利益考慮這雙向的原因,蘇聯對新疆電影業(yè)的發(fā)展給予了很多的援助,在蘇聯的援助下,蘇聯電影在新疆傳播很快;“蘇聯的影片和別國不同,他們并不是為了娛樂而制造,他們受著國家的扶持,為了要訓育和感化國內的公民,使他們能幫助國內社會、政治、科學的進步,他們是真能盡教育能事的教育影片?!?[8]因此,蘇聯電影政治教化的特點非常明顯。在抗戰(zhàn)語境下,當時人們的價值標準、生活態(tài)度、審美趣味相似,全民相似的審美心理下,反法西斯片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新疆與蘇聯毗鄰,抗戰(zhàn)時期新疆是中外聯系的重要運輸通道,當時蘇聯的許多援華物資就是通過這一通道運往中國抗戰(zhàn)前線的,蘇聯影片進疆運輸方便,而國產片受戰(zhàn)亂的影響,進疆緩慢,運抵新疆不是很多,周轉過于緩慢,如1938年夏天,“教育部郵寄的國產影片《綏遠抗戰(zhàn)》,因為運輸路途遙遠,加之戰(zhàn)亂,交通不便,影片沿途旅行了一年才到迪化;”[9](P.47)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新疆,電影本身還是一個新奇事物,人們對電影還十分好奇,選擇余地也比較小;各文化團體為蘇聯電影的傳播提供了載體。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蘇聯電影在抗戰(zhàn)時期迅速著陸新疆市場,并一度占領新疆電影市場,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激發(fā)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戰(zhàn)激情,使各民族投身于抗戰(zhàn)的洪流中,愛國主義熱情空前高漲,支援了前線的抗戰(zhàn),為抗日戰(zhàn)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到國民黨統治新疆時期,蘇聯電影放映量大幅度下降,美國電影開始在新疆有所放映。
科研課題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新疆項目:《民國時期新疆各族文化促進會研究》,課題編號10XJJA850004。
[1]景夢陵.電影藝術傳入新疆始末[J].新疆藝術,1995,(5),40-41.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史志編輯室編.民國時期的新疆文化資料長篇專輯(油印本).1994年12月.
[3]朱培民.抗日戰(zhàn)爭在新疆[J].西域研究,1995,(2).
[4]社論.談談電影事業(yè)[N].新疆日報,1940,12,1,(1).
[5]車夫.喀什早期的電影業(yè)[A].喀什文史資料第6輯[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喀什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喀什日報印刷廠印刷,1991年9月.
[6]周鳴歧.我所了解的漢族文化促進會[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焉耆回族自治州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焉耆文史資料第2輯[C].巴州報社印刷廠.
[7]給蘇聯電影界的一封信—對蘇聯電影的印象[N].新疆日報,1941,12,1,(4).
[8]羅靜予.論電影的國策[J].中國電影,1941,1,(1).轉引自馮清貴.陪都電影傳播戰(zhàn)時機制的確立與理論導向[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
[9]李富.銀幕春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烏魯木齊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烏魯木齊文史資料(第5輯).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