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綿延更替中,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飛躍提高往往通過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作為衡量標準。古代社會的發(fā)展水平以及社會制度、經(jīng)濟、政治、文化則是通過一些留下的寶貴文物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而這些文物大多是一些手工制品。青銅器的出現(xiàn)對我們研究先秦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和造物思想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我國遙遠的原始社會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現(xiàn)和使用銅這一金屬制作器物了。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出土了黃銅殘片,龍山文化時已能制造青銅器,進入了銅石并用時代。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陸續(xù)出土了青銅器,其中有一件夏朝的鑲嵌松綠石的獸面銅牌,可知當時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銅器時代。到了夏、商、周青銅器的發(fā)展達到了鼎盛時期,鑄造工藝非常成熟,歷史上稱為青銅時代。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逐漸走向衰落。
夏代和商前期是青銅器的初期階段,裝飾比較簡單,種類比較少。到了商代后期和周代前期制作工藝開始成熟,裝飾繁復華麗,器物的數(shù)量和樣式逐漸增多。西周中后期開始強調實用主義,風格簡樸,青銅器的器體比較薄,顯示出比商代更高超的工藝。
青銅器門類很多,造型豐富多樣,周代的青銅器可分為烹飪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等,烹飪器有:鼎、鬲、等;食器有:簋、豆、簠等;酒器有:爵、觚、卣、壺等;水器有匜;樂器有鐘和镈;兵器出現(xiàn)了戟。其中藝術性較強的是食器和酒器,非常華美,有的上面還鑄有銘文,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特色。
西周眾多器形里動物器形是很有代表性的器形之一,特別是在“青銅器之鄉(xiāng)”的寶雞(周文化的發(fā)祥地)出土的西周動物形青銅器最多也最有特色。這些動物形的青銅器大多造型逼真、生動,藝術手法簡潔、明快,是不可多得的青銅藝術品珍品。展示了西周不同時期的青銅制造工藝,也從側面反映了西周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為研究西周青銅器藝術和西周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提供了幫助。現(xiàn)存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幾件動物形青銅器非常引人注目,向人們展示了幾千年前的青銅藝術。
三足銅鳥尊(西周中期1975年陜西寶雞茹家莊出土,現(xiàn)藏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高23厘米,長30厘米,腹深10.6厘米,重3公斤。三足銅鳥尊造型酷似斑鳩鳥,造型夸張。鳥昂首勾喙,雙目圓睜。背部開有方口,鳥的身體中空,用來盛酒。據(jù)專家推斷口上應有蓋。鳥腹下有極粗壯的三足,鳥尾羽寬大,從兩邊方折下垂。方形鳥羽和鳥的三足起穩(wěn)定均衡作用。鳥尊身體裝飾有精細的羽紋,寬尾邊垂花翎文,腿飾鱗紋。三足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時不存在的,周人鑄三足銅鳥,可能和神話傳說中的太陽鳥有關。《周禮?春官?司尊彝》記載古代祭祀禮器中有所謂的“六尊六彝”,“鳥彝”就是六彝之一。可以看出鳥尊應該是宗廟禮器。
象尊(西周中期,1974年寶雞茹家莊出土,現(xiàn)藏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通高21厘米,長38厘米,腹深13.8厘米,重3.5公斤。象尊為一靜態(tài)站里的大象。膘肥體壯,四足粗壯有力,十分憨厚。象微微抬頭向上卷曲著象鼻。象口微開,露著兩顆象牙。象目炯炯有神,象耳豎起,象尾自然下垂。象身軀中空以容納酒水,象鼻翻卷為流,以便傾注。象脊正中開有酒水注入的方口,有拱形方蓋。方蓋上設有兩個稍大的環(huán)形鈕,“8”形鏈把方蓋和象身連在一起,使方蓋不致脫落。象尊后臀、前胛處飾有雷紋填底的鳳鳥團花紋共4組。兩組鳳鳥團花紋之間用兩組上下倒置的四個大小相迭的三角形圖案相隔,疏而不繁。
此象尊與商代象尊特別是商夔紋象尊(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相比較,在藝術色彩上相對簡潔樸實,紋飾簡單,造型不單單是純寫實,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整個象形好似吸取了其它動物的造形特征,而象本身的特點并不是一下就可以看出的有一種抽象的手法。商代的象尊形象生動,藝術手法華麗,這是與西周象尊的區(qū)別所在。西周青銅器沿襲了商代青銅器的風格樣式,但是減少了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獸面紋、夔紋等紋樣逐漸轉化為簡單、洗煉的紋飾,使其行更加莊重典雅和諧。
井姬盂鏙(西周中期 1974年出土于寶雞茹家莊遺址,現(xiàn)藏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通高18?6厘米,長30?8厘米。器體似馬來貘,體態(tài)肥碩豐滿,腹身微垂。貘昂首,嘴部較長,向前伸出,頂端有方形流口,圓目有神,兩耳倒豎。四足較短,背部開方口,蓋上立虎,虎頭前伸,雙目直視,似在緩步前行,虎背微屈,長尾拖地,全身強健,充滿力量。貘尾作半環(huán)形鋬。耳、肩和臀飾圓滑卷屈獸體紋,方蓋內壁鑄有兩行銘文:(弓魚)白(伯)匄井姬用盂鏙(寶雞為古代(弓魚)國的所在地,(弓魚)國原為古代西部氐羌族一支,商末遷徙到秦川西緣的寶雞一帶。周初因相佐武王伐紂有功,被冊封為伯)。貘一般生活在熱帶,由此可推測當年寶雞可能是一個氣候炎熱,水草豐美的一個地方。
魚尊(西周晚期 1988年出土于寶雞茹家莊遺址,現(xiàn)藏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高15厘米,長28厘米,重1.1公斤。魚尊形似鯉魚,魚身為中空,也是用來儲酒的。魚口微張,下唇處有一細小穿孔。在魚背鰭處開有方形口,長7厘米、寬4.6厘米??谏嫌泄靶畏缴w并以魚的背鰭為方蓋捉手,背鰭上還裝有小的銅環(huán)。魚腹下設有兩兩相背、雙手捧腹作負重狀的四個人形足,其一足從器內壁可看出有明顯的補鑄痕跡。四個小人中有三人張著嘴,雙目圓睜,顯得十分賣力;另一小人口緊閉,也好像在摒著呼吸,擔心泄力。由此可見古人的設計精心和工藝的精湛。魚尊通體滿飾整齊一致的陰線鱗紋,兩鰓處各飾一組簡單的竊曲紋,將魚頭和魚身清晰的表現(xiàn)了出來。鈕蓋兩側蓋面上各飾一組線雕魚紋,方蓋的邊緣各飾一龍紋,龍頭在鈕蓋前部交會。魚尊不僅構思巧妙,制作精美,紋飾簡而不繁。這種魚形青銅器在之前從未出現(xiàn)過,這件青銅器說明周人在由西向東沿渭水逐步發(fā)展的時期,在農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牧業(yè)與漁業(yè)也得到了很大進步。《周頌?潛》言:“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梢姖O業(yè)、牧業(yè)的發(fā)展在當時西周范圍內冠蓋云集的盛況。
銅虎(西周 1988年出土于寶雞茹家莊遺址,現(xiàn)藏于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高10厘米、長20厘米,重1.6公斤?;⑸硗w飾重環(huán)紋,是一件很難得的青銅藝術品。它的造型向大家展示了一個頗有情趣的畫面:母虎嘴銜一只小虎仔,小虎仔回頭與母虎對目相視,神態(tài)親昵、可愛,充滿生活氣息。這件青銅作品抓住了動物的生活瞬間,詳細刻畫了一個和諧的畫面。如此真實的表現(xiàn)手法需要對動物進行仔細觀察揣摩它的習性,從而體現(xiàn)出當時的狩獵是很興盛的,可以觀察到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
除此之外,在寶雞市郊的紙坊頭、竹園溝和茹家莊等地的西周遺址還出土了許多動物形青銅器,如:青銅兔尊、青銅豬尊、小鳥尊、鴨頭形銅旄、牛頭形車轄、鴨形銅飾、銅犬、銅鹿等等??傊@些西周動物形青銅器與商代的青銅器已經(jīng)有很大的區(qū)別,不再有商代崇尚鬼神的濃郁宗教思想和圖騰崇拜。周人雖然承襲了殷人的技法,但鑄銅器側重于祭祀祖先、頌揚周人的美德,還有對貴族的賞賜和描述交換、婚嫁、訴訟等事情。因此,自西周中期以后,神秘怪異的紋飾被自由連接的波曲紋、鱗帶紋所取締。隨著青銅鑄造工藝的不斷成熟,使得“觀象制器” (《周易?系辭》)成為可能。西周動物形青銅器種類更加豐富,造型更加簡潔,與自然物象更加接近,顯得清新活潑,更具有現(xiàn)實主義雕塑的意義。
以上只是一少部分西周動物形青銅器的概述,但是從這些青銅器可以看到西周的農、牧、漁以及狩獵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概況。西周動物形青銅器不僅是當時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禮樂文明的物質載體,同時也是西周經(jīng)濟、文化、思想和藝術的高度體現(xiàn)。動物形青銅器在西周的興盛表明周人飼養(yǎng)動物開始成熟,他們不但獵取動物還掌握了家養(yǎng)動物的技術。所以家養(yǎng)動物也就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同時西周是一個崇尚禮制的國度,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是周代很隆重的活動,而祭祀用品是這一活動中的神圣物品。動物形青銅器也許就是人們?yōu)榱双C狩的成功,在祭祀時使用的祭祀用品。動物形青銅器不但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美術品,更是古代人民對神靈和祖先的敬仰以及對不可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表達出的敬畏思想感情。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
參考書目
[1]容庚. 殷周青銅器通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2]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M]﹐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3]李澤厚. 美的歷程[M]. 天津: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4]朱鳳翰. 古代中國青銅器[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5
[5]馬承源. 中國青銅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