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手記
人類在海洋上爭奪權益古已有之,從領地到物資,海洋承載著戰(zhàn)艦炮艇,承載著征服的欲望,承載著擴張的野心,最終書寫了一部歷史。這些海上的爭斗,雖不能算作人類的光彩,但從一定的角度來看,卻也折射出了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而海洋在這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貨物轉運的重要途徑之外,也是文明傳播的主要通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受限于陸地的資源與環(huán)境困境,海洋逐漸成為了人們寄托希望的最后領地。
近些年,世界范圍內很多海洋國家之間的權益爭奪紛爭頻起,海上風波不斷,不見消停。2006年2月,日本島根縣議會通過“竹島日”條例,規(guī)定當月22日為“竹島日”一周年紀念日。韓日圍繞獨島歸屬問題的緊張氣氛遂起。3名韓國人重返獨島定居,以顯韓國人捍衛(wèi)主權的決心。2007年8月俄羅斯?jié)撍聺?000多米在北冰洋下插上國旗,以向世界宣示北極主權,引發(fā)周邊國家緊張,并紛紛采取仿效行動。2010年2月,阿根廷抗議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附近海域開采石油,侵犯阿國主權,但英國置若罔聞,戰(zhàn)火陰云瞬間籠罩兩國上空。2010年11,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登上國后島視察,俄日之間圍繞北方四島的爭端再起。其后,俄政要紛紛登上北方四島視察,連續(xù)視察國后島和擇捉島。日本外相于12月對北方四島進行了“遠眺視察”,2011年2月7日首相菅直人又發(fā)表了“俄總統(tǒng)登島視察是粗暴行徑”的言論,隨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于2月19日和20日兩天分別對北方四島進行了“空中視察”。對于中國來講,諸多涉及海洋權益問題的島嶼、島礁紛爭則更惹人關注。2008年12月,國家海洋局下屬的東海海監(jiān)總隊“海監(jiān)46”號和“海監(jiān)51”號船分別由寧波港和上海港出發(fā),于8日上午正式進入釣魚島12海里范圍實施維權巡航。這一我國海洋監(jiān)察執(zhí)法部門對所轄海域的正常巡航行為被日方誣作“入侵領?!?。而周邊國家對我國南海諸島及島礁的覬覦更是有恃無恐,不僅實際占有島礁,甚至掠取海洋油氣資源
世界并不太平,海洋也不平靜。在日本災害發(fā)生之后,海洋又一次讓我們揪心。這一次,它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當人們忘乎所以地從海洋攫取資源的時候,海洋狂暴地將一切席卷而去;而海洋最終又作為一個幾乎是“萬能”的容器,把人類釋放的潛在威脅沖刷干凈。這一次海洋以一種矛盾的形式,教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在自然中所處的位置。但愿這種教訓能夠相對持久,但愿它并非剛剛埋下的一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