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華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盤錦124010)
遼河坳陷油燕溝中生界潛山油氣藏特征及潛力評價
胡振華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盤錦124010)
利用綜合錄井、巖心觀察、薄片鑒定、鑄體薄片、掃描電鏡等資料,綜合研究遼河坳陷油燕溝潛山中生界小嶺組儲層巖性、物性等特征。分析潛山成藏的幾個條件:多套油源供給為油氣藏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斷層和不整合面為油氣運移提供條件;良好的儲層為油氣聚集成藏提供了必要的場所。認為中生界潛山是新生古儲成藏模式,并預測了榮76南為勘探有利指向區(qū)。
油燕溝;中生界;儲層;成藏條件;潛力評價;遼河坳陷
油燕溝潛山位于榮興屯斷裂背斜構造東側[1],其上披覆構造層系勘探程度較高,相繼發(fā)現了沙三、沙一及東營組三套含油層系。油燕溝潛山巖性主要為中生界火山巖,目前該區(qū)及周邊鉆遇中生界探井共37口。其中榮76井、油38-56井在中生界獲工業(yè)性油氣流,榮42、榮50、油1、榮100等井見不同程度的油氣顯示,說明中生界火山巖具備一定的成藏條件。由于目前該區(qū)勘探程度較低,具有較好的勘探前景。
油燕溝潛山火山巖厚度大,中生界主要為早白堊世小嶺組,巖性由上部和下部2套厚層的塊狀火山巖夾一套粗碎屑巖組成?;鹕綆r巖性較復雜,主要以中酸性為主[2-3],包括安山巖、凝灰?guī)r和安山質角礫巖等火山噴發(fā)巖類,油氣主要分布在中生界上部的火山巖中。
根據綜合錄井、巖心分析、試油資料分析表明,中生界發(fā)育的主要巖石類型為早白堊世小嶺組的安山巖、煌斑巖、凝灰?guī)r和安山質角礫巖等,其中安山巖為本區(qū)主要的儲集巖。
紫紅色安山巖,為中性噴發(fā)巖,礦物成分以中性斜長石和鐵鎂礦物為主,鐵鎂礦物主要為角閃石,其次是黑云母或輝石。鉀長石和石英含量不高。安山巖主要結構是斑狀結構和玻基斑狀結構,常見構造為氣孔構造、杏仁構造等。
灰色、綠灰色煌斑巖,巖心觀察巖性致密、堅硬,滴酸起泡劇烈,以垂直裂縫為主,全部為方解石充填。鏡下觀察見煌斑結構,塊狀構造,局部見碳酸鹽交代。礦物晶粒大小在0.03~0.45mm之間,礦物成分主要為斜長石、暗色礦物黑云母,石英少量。斜長石含量70%左右,自形-半自形長板狀,雙晶發(fā)育,蝕變中等-深,部分見環(huán)帶,絹云母化。暗色礦物蝕變程度深,多蝕變完全,碳酸鹽交代,可見綠泥石化。石英為粒狀結構,表面光潔。
根據巖心觀察并結合巖石薄片、鑄體薄片、掃描電鏡等資料研究表明,本區(qū)中生界火山巖儲集空間主要分布在小嶺組,既有原生孔縫,又有次生孔縫,且以次生孔縫為主[4]。
表1 中生界火山巖儲集空間類型表
榮35井、榮64井93個小嶺組孔隙度樣品和62個滲透率樣品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5]:小嶺組孔隙度為0.1%~24.9%,平均孔隙度為10.3%;滲透率為(0.012~129)×10-3μm2,平均滲透率為18.9×10-3μm2。
以上分析數據顯示小嶺組火山巖物性特征較好,可以作為優(yōu)質儲集層。對小嶺組的孔滲關系作進一步研究顯示,其孔隙度與滲透率呈線性關系,并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孔隙度在0~10%之間,滲透率為(0.01~10)×10-3μm2;另一種是孔隙度在10%~25%之間,滲透率為(0.01~100)×10-3μm2。顯示了一種受火山巖巖性控制的儲層特征。
2.1.1 油源條件
本區(qū)西側緊靠二界溝和蓋州灘兩大洼陷,二界溝洼陷在沙三早中期主要為深陷帶,處于深湖-半深湖沉積環(huán)境,沉積了巨厚的暗色泥巖,為油氣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根據區(qū)域研究,本區(qū)北部還發(fā)育中生界梨樹溝組湖相暗色泥巖沉積,也具有一定的生烴能力,是該區(qū)北部次要的生油巖系。
根據鉆井、地震資料分析,古近系沙河街組大套深湖相泥巖,具有厚度大,分布廣的特點,最大厚度1 500m,生油洼陷沉降中心靠近東側潛山帶,是本區(qū)的重要烴源巖。潛山帶西側以長期發(fā)育的燕南深大斷層為界與油源接觸,形成巨大的油氣疏導層和供油窗口,油源條件優(yōu)越。
東部凹陷東南部榮興屯地區(qū)還分布有中生界生油洼陷,在油燕溝-燕南潛山的西側和北部的洼陷區(qū)內預計也發(fā)育中生界梨樹溝組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巖,北部榮興屯-駕掌寺洼陷內暗色泥巖最發(fā)育,具有厚度大,分布廣的特點,最大厚度500m,生油洼陷沉降中心靠近潛山帶兩側,是本區(qū)較重要的烴源巖。
上述兩套主要烴源巖[6]與潛山帶接觸,通過北東向主干斷層連接,形成有效的油氣疏導層和供油窗口,使研究區(qū)具有優(yōu)越的油源條件。
2.1.2 疏導條件
油氣輸導體系即油氣運移通道體系,已知的油氣輸導體包括斷裂(裂縫)、不整合面等,這些輸導體在三維空間中組成一個復雜的立體網絡,猶如在源巖和圈閉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油氣運移至圈閉中形成油氣藏。
(1)斷裂輸導體。本區(qū)中、古生界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先后經歷過擠壓、多次拉張斷陷和構造反轉,發(fā)育有大量的斷裂構造。其斷裂以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斷裂為主,共有四組,主體為北東向延伸的正斷層,其次為近東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主干斷裂控制著盆地以及盆地內次級構造單元(如凹陷和凸起)的形成和演化,而各種級次的斷裂控制著構造帶和各類圈閉的形成與演化。
斷裂改變了圈閉與源巖之間的空間配置關系:研究區(qū)中生界圈閉由于隆起較高,早期的古生界源巖因熱演化終止不具備二次生烴的條件,來自潛山帶兩側洼陷內的中生界源巖和新生界沙河街組的成熟源巖為油氣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而潛山帶兩側的邊界斷層的存在使得油氣可以沿斷裂運移至潛山圈閉中,油氣通過斷層面或供油窗口可直接為潛山內幕圈閉供油。
(2)不整合面輸導體。研究區(qū)中、古生界存在著古近系與中生界、中生界與古生界、古生界石炭系和奧陶系碳酸鹽巖之間的多個較為顯著的不整合面接觸。它們可以成為研究區(qū)中、古生界油氣橫向運移的主要通道。
2.1.3 儲集條件
中生界儲集層巖性以安山巖為主,由于構造運動可產生大量裂縫,孔隙度主要為5%~10%,可作為有效儲層。
依據成藏組合的定義[7],根據生儲配置關系可把中生界成藏組合劃分為新生古儲式組合,預測本區(qū)北部可能存在自生自儲式組合。
(1)中生界新生古儲式成藏組合。由于新生代的拉張斷陷使中生界儲層與新生界沙河街組烴源巖對接或相通,構成新生古儲式組合,這類生、儲、蓋組合分布在潛山主體部位。
(2)中生界自生自儲式成藏組合。緊鄰研究區(qū)北部的梨樹溝組烴源巖與小嶺組火山巖、梨樹溝組砂巖可構成自生自儲式組合。這類生、儲、蓋組合類型主要分布在油燕溝潛山北部的榮興屯地區(qū),預測本區(qū)深部可能存在這類成藏組合。
根據中生界油氣成藏特點和成藏規(guī)律,結合對其油源條件、儲層條件、成藏組合條件和疏導條件等綜合評價分析,認為臨近生油洼陷的燕南-油燕溝潛山西側的低斷階帶和東側的高斷階帶為勘探有利區(qū)。根據圈閉評價結果并參考鉆探情況,優(yōu)選出榮76南半背斜作為近期勘探的目標。
(1)構造落實,資源規(guī)模大。榮76南半背斜中生界構造以燕南斷層為界,其西臨二界溝洼陷,東臨燕東斷槽,南部與燕南潛山相鄰,呈北東向條帶狀展布。榮76南半背斜上覆古近系沙一段和東營組,在東營組榮76塊、太陽1塊、太陽8塊已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8×104t,含油面積3.5km2。榮76塊在中生界上報預測石油地質儲量108×104t,含油面積3.5km2。說明潛山和上覆地層都具備成藏條件,是一個油氣富集區(qū)塊,勘探潛力大。
通過綜合分析,預測該井區(qū)油層有效厚度應大于25m,含油面積16.4km2,本區(qū)中生界平均油單儲系數約為6×104t/(km2·m),預測資源量應大于2460×104t。
(2)具有良好的油源和儲集條件。油燕溝潛山是在遼河坳陷的結晶基底上發(fā)育了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巖地層和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巖堆積地層,后經過加里東、海西等多期構造運動改造,經歷了古生代早晚期和中生代末期等多次抬升剝蝕。潛山內幕存在古生界構造層的圈閉、構造裂縫及構造不整合,上部有中生界構造層的圈閉和風化殼不整合面,成為油氣運移通道和聚集場所。這些多期構造產生的構造裂縫和內幕巖性組合控制潛山油氣成藏,對于形成潛山內幕油藏十分有利。
根據地震、地質資料綜合研究,油燕溝潛山帶主要受2條長期繼承性發(fā)育的正斷層所控制:其中一條走向北東,斷面傾向南東;另一條走向北東,斷面傾向北西。一系列北西、近東西向的次級斷層將構造進一步復雜化,整體形態(tài)東高西低。油燕溝潛山構造帶的南部高部位,古近紀長期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因此缺失古近系。西側緊靠二界溝洼陷,與沙三中下段暗色泥巖直接接觸,并有斷層溝通,預計高部位具有較好的含油氣性。
(3)生、儲、蓋層組合配置好。具有良好的生儲蓋配置:①本區(qū)與二界溝洼陷相鄰,油源充足,潛山西緣的油西斷層持續(xù)活動,將二界溝洼陷與新老地層相溝通,可以作為油氣運移的通道。②中生界火成巖裂縫、氣孔、溶孔發(fā)育,頂部古近系泥巖可作蓋層,形成側生式中生界潛山儲蓋組合。綜合分析,本區(qū)具有良好的生儲蓋組合。
(4)鄰井顯示好。本區(qū)有多口井在中生界油氣顯示活躍,其中油燕溝潛山帶北側的油38-56井在中生界1 514.00~1 546.00m井段試油,每層長32.0m。常規(guī)壓前,3mm油嘴,15mm擋板,日產油3.45t,累計產油53.7t,日產氣 486m3;累計產氣 1 869m3。常規(guī)壓后,8mm油嘴,日產油 6.89m3,累計產油69.84m3。這些數據顯示該區(qū)勘探前景良好。
(1)油燕溝潛山中生界小嶺組發(fā)育安山巖、煌斑巖、凝灰?guī)r和安山質角礫巖等,儲層物性較好,次生孔隙發(fā)育。
(2)二界溝和中生界梨樹溝組烴源巖中排出的油氣通過斷裂和不整合面等運移通道進入潛山儲層,形成新生古儲型潛山油氣藏。同時,預測北部榮興屯地區(qū)可能發(fā)育中生界自生自儲式成藏組合。
(3)通過成藏特征研究和勘探潛力評價,認為榮76南半背斜是勘探有利指向區(qū),勘探潛力較大,有望獲得勘探新發(fā)現。
[1]趙澄林.遼河盆地火山巖與油氣[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
[2]潘寶芝,薛林福,李舟波,等.裂縫性火山巖儲層測井評價方法與應用[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3.
[3]張新榮,王東坡.火山巖油氣儲層特征淺析[J].世界地質,2001,20(3):272-278.
[4]李明生,朱紅梅,邸秀蓮.榮興屯地區(qū)中生界火山巖儲層特征及其地球物理響應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7,14(2):1-4.
[5]徐浩,代宗仰,何云,等.遼河盆地東部中生界小嶺組火山巖儲層特征[J].地質學刊,2010,34(1):17-20.
[6]郝琦,查明,劉震,等.遼河東部凹陷潛山油氣藏特征及油氣分布規(guī)律[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3(3):246-251.
[7]趙文智,何登發(fā).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導論[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Reservoir Characters and Potential of Youyangou Oilfield in Liaohe Depression
HU Zhen-hua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Liaohe Oilfield Co.,Sinopec,Panjing 124010)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reservoir litholog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Xiaoling Group Mesozoic in Youyangou hill of Liaohe depressio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data of comprehensive logging,core observation,thin section analysis,casting thin section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etc.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ransporting system,source-reservoir-seal configuration etc,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are analyzed:(1)Multiple supply of oil source provides a rich material bas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2)Faults and unconformities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and(3)Good reservoir provides the necessary place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study considers that the ancient Mesozoic hill hydrocarbon pool belongs to"new source to old reservoir"and predicts that Rong76Nan well is the advanced region for exploring.The study resul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exploration.
Youyangou;Mesozoic;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potential evaluation;Liaohe depression
TE122
A
1673-1980(2011)06-0034-03
2011-07-19
胡振華(1980-),男,碩士,研究方向為油氣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