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狹小的空間和高度的生存危機,這是理解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最根本的東西。
踩了日本人一腳,日本人反而會鞠躬向你道歉。在狹小的空間,踩、撞、擠,經(jīng)常發(fā)生,整天這樣,管他誰撞誰,撞了什么,趕緊說對不起,走人要緊。即使不小心撞到電線桿子也立刻反應(yīng)說:對不起。減少摩擦、麻煩是首要。這種“親切的機械化”不是人性的反應(yīng),而是機械反應(yīng)。日本人說,日本就這么大,你還擠什么?
那年我在日本講學(xué),閑暇外出參觀,由一些友好人士陪同,他們安排的一個固定節(jié)目是去嵐山拜謁周恩來詩碑。那里公交車不多,活動結(jié)束回來,正好有一班公交車到了,但在馬路那邊,偏偏又是紅燈,我看四周無人也無車,就想過去。不料,同行的日本老人死死拉住我。又等了40分鐘才上了下一班車。
1994年~1996年,我在日本講學(xué),10年后我回去,紋絲未變。京都大學(xué)對面的小面館依舊在,小面館里的椅子擺設(shè)紋絲未變,放蔥花的小盆也在,什么都沒變。我對此很感動:變革不容易,不變更不容易,文化的堅守不容易。
川端康成自殺后被送往醫(yī)院,對司機說,路太擠了,給你添麻煩了!我認(rèn)為他這句話最深刻地體現(xiàn)了他對自己民族特性的理解。他能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他對本民族的理解是最深的。
(司志政摘自《大學(xué)生》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