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非?!百Y深”的導游,也有自己跟團當游客的時候。有人問我:那你們知道那么多“內(nèi)情”,會不會特別難搞啊?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知道同行的不易,自己跟團旅游的時候,才會對他們有更多的理解和體諒,做最“配合”導游的好游客。
不過,配合歸配合,卻并不意味著要做冤大頭。比如導游帶大家進店購物,我絕對不會大煞風景地道出其中的奧秘,我什么都不會說,但我也什么都不會買。當然,我也不是真的那么吝嗇,付小費的時候,我決不會手軟。記得有一次去香港,返程那天因為航班是晚上的,上午退房后,一干朋友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大堂。最后去取的時候,大家拿了各自的東西便有說有笑地走開了,我看見行李員一臉不爽地站在那里,就立刻從兜里掏出錢,說,這些人的小費我一起付了吧。這個細節(jié)被香港的導游朋友看見了,他走過來跟我說,到底是導游同行啊,付小費的意識就是強!
說到小費,還真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每次帶團出全陪的時候,我都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幫地陪和司機收小費。通常我會在車上發(fā)兩個信封,告訴客人明天我們就要離開這座城市了,為了感謝導游和司機一路上的辛勤工作,建議大家每人攢點小費放在信封里,以表謝意。盡管我已經(jīng)反復告訴他們小費的具體“標準”是多少,但每次總是有不解人意的老外私下里跑來很嚴肅地問我:“我究競該給他們多少錢呢?”我心思重,被他們這么一問,總覺得這話里有雙關的意思,立刻覺得不好意思起來,只得說:其實是沒有什么標準的,如果您確實對他們的工作感到滿意,就酌情付一點好了……
結果第二天,地陪氣呼呼地跑來找我理論:你們客人給的信封里,怎么還有一角五角的毛票呢?
就跟中國人去歐洲玩一樣,現(xiàn)在的很多外國入境團,也把小費包含在了團費中。接團的時候,旅行社會給全陪一筆錢,一路上按一定標準分給地陪、司機和酒店的行李員作小費。這樣的好處就是,地陪不會再向我抱怨客人的吝嗇了。不過也有壞處:既然小費是恒定的,那么大家的工作熱情就會大打折扣——反正服務得好服務得差,結果都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把小費看成是一種獎勵機制:如果它是隨著服務的質(zhì)量而浮動的,那么大家就會很有干勁,但如果付出的勞動跟預期的目標不相符,就會有人覺得心里不平衡;如果它是固定的,不遵循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原則,大家就會立刻懈怠;而如果這些錢要經(jīng)過公家的手,呵呵,就很有可能被剝?nèi)ヒ粚樱蝗绻梢粋€人掌管和分配,就很難防范腐敗的發(fā)生——你看,從小小的小費上面,可以做出一個社會學的模板。
游客在對導游服務進行評價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其實導游也在暗暗評價游客:這個客人,進店的時候什么都沒買,兩手空空就出來了,一點“貢獻”都沒做。那個客人,動員加點的時候總是跟我唱對臺戲,太討厭了。還有那個,連五塊錢一本的明信片都要討價還價,小費肯定沒戲,就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了……哈哈哈,好像被我說得很黑暗很可怕的樣子,其實將心比心,這些也是人之常情。出門在外,讓導游帶著這樣的怨氣為你服務,自己終究也不會很爽吧?所以我跟團旅行的原則就是,如果不買東西,我就積極參加他們的“自費項目”;如果對加點不感興趣,我就多給點小費——反正開心就行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只是有一點我到現(xiàn)在還沒學會: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對導游加以暗示,讓他們從一開始就相信,像我這樣的好人,到最后是一定不會把小費落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