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慶生
(淮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世說新語》里的“于”用法
駱慶生
(淮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chǎn)生的一部筆記小說?!妒勒f新語》里的“于”除做介詞外,還可做動詞等。由于該書所處的特殊時代,因此,對《世說新語》進(jìn)行專文討論,可以共時地呈現(xiàn)出“于”在該時期的用法特征。
《世說新語》;于;用法
《世說新語》①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而且又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發(fā)展的重要語料,在語言學(xué)界受到很高重視?!妒勒f新語》流傳的版本很多,本文探討的版本是由張萬起、劉尚慈譯注的以袁本②為底本的《世說新語譯注》?!妒勒f新語》中“于”一共出現(xiàn)了347次(其中有2個“于”表示姓氏,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其中含“于是”57次,“至于”10次?!坝凇痹凇妒勒f新語》里的用法多樣,分別為介詞、連詞、動詞、助詞等,本文將對各種用法進(jìn)行探究。
(一)“于+賓”用在謂語中心語之前,做狀語(共107例)
《世說新語》里,介詞“于”與賓語結(jié)合成“于+賓”結(jié)構(gòu),用在謂語中心語之前,主要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動作行為的對象等(統(tǒng)計時不包括“于是”),以下將詳細(xì)討論。
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范圍
可譯為“在……”等(共59例),例如:
(1)“諸葛靚在吳,于朝堂大會?!薄堆哉Z第二——21》
(2)“庾公不知,忽于獵場見齊莊,時年七八歲”《言語第二——49》
2.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
可譯為“在”等。經(jīng)考察,在《世說新語》里,大多通過“于時”連用來表達(dá)(共41例),其中“于時”40例,“于今”1例。例如:
(1)“曰:‘袁孝尼嘗請學(xué)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雅量第六——2》
(2)“于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jì)未舉?!薄堆哉Z第二——36》
3.相當(dāng)于“在……方面(共6例)
例如:
(1)“殷中軍雖思慮通長,然于才性偏精?!薄段膶W(xué)第四——34》
(2)“謝太傅語真長:‘阿齡于此事故欲太厲?!薄顿p譽第八——131》
4.引出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共1例)
例如:“孔子曰:‘衣夫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規(guī)箴第十——3》
注:《世說新語》中“于是”出現(xiàn)57次,是介加賓還是凝固結(jié)構(gòu),后文將詳細(xì)討論,此處不計統(tǒng)計范圍內(nèi)。
(二)“于+賓”用在謂語中心語之后,做補語。共166例(統(tǒng)計時不包括“至于”)
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或起點、來源、趨向等
可據(jù)文意譯為“在”、“到”、“從”等。跟處所詞語或一般名詞結(jié)合,這是“于”的最常見、最主要的用法(共82例)。例如:
(1)“謂溫嶠曰:‘...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譽于江南,子其行乎?’”《言語第二——35》
(2)“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賢俊于巖穴。’”《言語第二——22》
3.表示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對象,賓語是人或物品的名稱
可譯為“向”、“對”等,有時也可以不必譯出(共45例),其中“在于”1例,“等于”1例,“關(guān)于”3例。例如:
(1)“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德行第一——8》
(2)“樂令既允朝望,加有婚親,群小讒于長沙?!薄堆哉Z第二——25》.
注:(1)“在于”1例:“大略云:‘高士必在于縱心調(diào)暢。沙門雖云俗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謂也。’”《輕詆第二十六——25》
(2)“關(guān)于”3例:“答曰:‘發(fā)白齒落,屬乎形骸;至于眼耳,關(guān)于神明,那可便與人隔?’”《賢媛第十九——31》
(3)“等于”1例:“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fù)那得等于圣治!’”
《方正第五——30》
從語義考察上可以看出,以上“在于”、“關(guān)于”、“等于”,都不是凝固結(jié)構(gòu),均為動詞加介詞的組合。
4.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時間
可譯為“在”等(共3例)。例如:
(1)“簡文雖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覺造膝,共叉手語,達(dá)于將旦。”《賞譽第八——144》
(2)“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選曹尚書。”《識鑒第七——27》
4.表示比較
用于名詞、形容詞、動詞或數(shù)量詞之后(共20例)。例如:
(1)“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輕于五羖之皮邪?’”《德行第一——26》
(2)“顧謂四坐曰:“...啖芻豆十倍于常牛,負(fù)重致遠(yuǎn),曾不若一羸牸?!薄遁p詆第二十六——11》
5.表示方面、原因、目的
前面用形容詞、動詞,后面用動詞(共14例)。例如:
(1)“袁曰:‘何嘗見明鏡疲于屢照,清流憚于惠風(fēng)!’”《言語第二——90》
(2)“子野答曰:‘故當(dāng)出于難犯耳?!薄斗秸谖濉?5》
6.在被動句中的運用
以引進(jìn)動作的施事者(共3例)。例如:
(1)“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識鑒第七——14》
(2)“沙門雖云俗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謂也?!薄遁p詆第二十六——25》
1.于之:待他(1例)
“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于之甚至,一時無所后。’”《賞譽第八——80》
2.于字:組成字(4例)
“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捷悟第十一——3》
(一)“于是”,共出現(xiàn)57次,用法如下
1.用作連詞,放在句子開頭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代漢語里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共有49例)。例如:
(1)“公于是獨往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薄兜滦械谝弧?4》
(2)“于是至諸屯邸,檢校諸顧、陸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政事第三——4》
2.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
此種情況,“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在這”、“從這”、“當(dāng)時”、“在這時”等(共有8例)。例如:
(1)“于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猶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薄斗秸谖濉?5》
(2)“于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薄顿p譽第八——17》
(二)“至于”(共9例)
1.作連詞
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里“至于”的用法有4例。例:
(1)“至于辭喻不相負(fù),正始之音,正當(dāng)爾耳”《文學(xué)第四——22》(2)“至于識者,猶憎其眼。”《方正第五——36》
2.表示程度、范圍等
“至”為動詞,有實在意義(相當(dāng)于“到達(dá)”),“于”為介詞,一共5例。例:(1)“先君與君,自不至于此?!薄斗秸谖濉?8》(2)“薄伐獫狁,至于太原。”《排調(diào)第二十五——41》
本文通過對《世說新語》里“于”的分析,可以看出:1.“于”除了可以做介詞外,還用作連詞、動詞等。2.從統(tǒng)計出的數(shù)據(jù)看,《世說新語》里“于”用在謂語中心之后作補語的情況略多(在全書的“于”作虛詞的用法里,約占60%)。3.《世說新語》里的“于”出現(xiàn)了多種連用的形式,如“于此”、“于時”、“在于”、“關(guān)于”、“等于”等,有的后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發(fā)展成了一個虛詞,如“在于”、“關(guān)于”、“等于”;有的沒有,如“于此”、“于時”,雖然后兩者在《世說新語》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4.《世說新語》里的“于是”、“至于”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虛化了?!坝谑恰弊鬟B詞的用法,占了全部“于是”的86%,“至于”的連詞用法占44%。由此可以看出,《世說新語》里“于”前的動詞已開始虛化,而《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的典型作品,這也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虛詞語法化路徑考察,提供了一條有利的線索。
注釋:
①《世說新語》是產(chǎn)生于南宋時期(420-581)的筆記小說,主要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期名士貴族的逸聞軼事。該書是由劉義慶(403-444年)在南宋時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并由梁朝劉峻作注。原書為8卷,劉峻注本分為10卷,當(dāng)今流傳的為3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等三十六門,共一千多則。
②袁本:明嘉靖袁褧嘉趣堂翻刻南宋陸游刻本,簡稱袁本。
[1]張萬起,劉尚慈.世說新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3]楊伯俊.古漢語虛詞[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呂叔湘.文言虛字[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
[5]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6]張玉金.介詞“于”的起源[J].漢語學(xué)報,2009(4).
[7]向光中.古文獻(xiàn)施受句謂語體詞間之“于”考[J].徐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0(3).
[8]王其和.論史記中的“于”和“於”[J].山東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5).
[9]世說新語[EB/OL].(2011-11-04)[2011-11-15].http://baike.baidu.com/view/39662.htm.
[10]《世說新語》在線閱讀及全文檢索[EB/OL].(2011-11-15)http://www.tcm100.com/user/ShiShuoX-inYu/ShiShuoXinYu.aspx.
H146
A
1671-8275(2011)06-0119-02
2011-11-18
駱慶生(1986-),女,安徽蕪湖人,淮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國古典文獻(xiàn)學(xué)專業(yè)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xué)文獻(xiàn)。
責(zé)任編輯:石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