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越
(1.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邏輯是構(gòu)建幽默的空框
蘇 越
(1.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幽默是人類智慧的映射,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與思想啟迪,具有批評、交往、諷刺、譴責等多種功能。邏輯規(guī)律的邏輯形式及其要求是構(gòu)建幽默的空框,只有巧妙制造邏輯矛盾才能產(chǎn)生幽默效果。概念、命題、推理按照一定的邏輯形式、邏輯方法及邏輯要求表現(xiàn)出來,在構(gòu)建幽默中功能各異,從不同方面構(gòu)成產(chǎn)生幽默的合力。可見,邏輯是構(gòu)建幽默的空框。
邏輯;幽默;空框
幽默是什么?這個與我們生活密切、常給我們生活帶來快樂與思想啟迪的朋友,要一語中的將其說個明白還真不易。所以,要確定幽默的涵義,著名英國作家康格里夫只能無奈地說:“那是一樁了無止境的操勞”。事實也確乎如此[1]。例如,有人說幽默是“智慧的火花”,“理性快捷而又風趣的表現(xiàn)”。也有人說:幽默是“語言的調(diào)料”、“生活的調(diào)色板”、“繆斯王冠上的明珠”。美國人則把幽默與滑稽聯(lián)系甚或等同起來,在其《新時代大百科全書》中給出定義說:“幽默是指一切滑稽可笑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把幽默等同于滑稽是不全面的,因為幽默固然會給人嫣然一笑,但又不僅僅是給人以笑而已,而是一種使人發(fā)笑之后給人以多方面的啟迪乃至化解矛盾的良好藥方。一般來說,滑稽或滑稽戲,大多是或主要是一種娛樂性的藝術(shù),只要能夠引起觀者的笑聲,那就達到了目的。像著名的滑稽藝術(shù)表演家顏順開表演的“吃雞”和陳佩斯的“吃面”,由于他們演得十分神似而使人百看不厭,其中并不會含太多的深層次的涵義。但是,一個好的幽默,不僅會使對方發(fā)出會心的微笑,而且給人一種思想的啟發(fā)?,F(xiàn)在,讓我們共同來欣嘗一下下面三段文字:
例1,甲乙為鄰居。一天,甲去向乙表示歉意,說:“對不起!我剛才在墻壁上打了一個釘子,想掛一幅國畫,聲音不小吧?真是不好意思,打擾您了!”乙聽了微笑著說:“沒關(guān)系,我正想去問問您:假如我在那釘子尖上掛一件大衣,是否能支持得住?”
例2,父親帶著三歲的女兒坐車進城,女兒兩眼滴溜溜地看著窗外的景物。不一會兒,許多冒著白煙的煙囪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但她不知何物,便問父親:“爸爸,那高高的冒著白煙的東西是什么呀?”父親不假思索地說:“孩子,你要好好記住,以后凡是見到高高的冒著白煙的東西就是煙囪。”女兒說:“哦!我知道了,原來爸爸的鼻子就是煙囪呀!”
例3,一個財主的兒子去上私塾,私塾老先生怎么教他都不能開竅。如實向財主作了匯報,財主卻很不高興,并留下狠話:“下次你要再說我兒子不好,我就砸了你的飯碗!”又過了一段時間,財主再次來到私塾學堂問老先生:“我的兒子有進步了吧?”老先生有了上次教訓,笑呵呵地對財主說:“有進步,有進步呀!”財主又問道:“怎么進步法呀?你具體說說看?!崩舷壬谑潜愕?“比方說,七竅的話,他都通了六竅!”財主聽了,大為高興。
以上三例都是幽默。例1中的鄰居甲不愧是個有涵養(yǎng)的人,在墻上打了釘子,擾了鄰居,便上門道歉,但他可能沒有想到,自己打的釘子已經(jīng)侵入了鄰居乙的空間,乙完全有理由火冒三丈地對甲批評一通卻沒有,而是還了他一個充滿友好的幽默。相信甲聽了之后會自感慚愧并自覺改正,由此可見,善良的幽默可以成為緩和矛盾、和諧相處的行為方式。例2中的父親自以為見多識廣,便以教訓的口吻說:你要好好記住,今后凡是見了高而冒煙的東西就要知道是煙囪。然而聰穎天真的女兒竟由此推出了“父親的鼻子也是煙囪”的結(jié)論,這是父親始料未及的。原來,孩子把父親的話作大前提進行了以下推理:“凡是高高的冒著白煙的東西就是煙囪,父親的鼻子是高高的,抽煙時也是冒白煙的,所以,父親的鼻子也是煙囪”。小女孩的這個推理并不錯,錯的是父親提供的大前提并不真實。它告訴我們:面對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下一代,父母只憑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不能持續(xù)學習新的科學知識,是不能勝任教育下一代的任務的。例3敘述了一個私塾先生如何巧妙地對付財主刁難的故事。通過幽默的回答,他既滿足了財主死要面子的虛榮心,保住了自已的飯碗,同時又暗示了財主的兒子實屬愚昧,因為七竅通了六竅,隱含著“一竅不通”的意思。
大量事實表明:幽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胡椒粉”,可以除去菜肴中的各種異味;幽默又是生活中的“太太樂雞精”,有了它,美味佳肴變得更加有滋有味;幽默是一個人的睿智的巧妙表達,是對博大精深的語言的精妙應用。它具有多元的功能。
其一,批評的功能,這是一種帶有溫柔的甜味的批評。請看案例:一天,約瀚找到丹納耳語說:想同你商量件事,你能給我保密嗎?”丹納:“當然”。約瀚:“我最近手頭很緊,能借我一筆錢以救急嗎?”丹納:“你放心,我就當作什么也沒有聽見”。這實際上作者是在批評丹納對朋友是“一毛不拔”。批評中,丹納的“小氣”,沒有怨言、不露痕跡!在此情況之下,批評變得那樣的平靜、理智與溫柔。
其二,反駁的功能,這種反駁是那么理性、平靜與不露聲色。請看案例:一位蠻不講理的青年攔住了迎面走來的一位滿是銀絲的老人。青年:“你知道嗎?我是從來不會給無賴讓路的”!老人抬起頭來對青年看了一眼,笑著說:“小伙子,我正好相反”。這則幽默中的青年想對老人進行羞辱。而老人的回答可謂是一石雙鳥,既示了老者豁達大度的胸懷,又對年輕人的無理進行了駁斥。這樣的幽默反映小事情,但表現(xiàn)了老人的大智慧。
其三,諷刺的功能,這種諷刺往往是善意的和令人愉悅的。請看案例:一個男子在單位常常高調(diào)宣稱:男子漢大丈夫要怕老婆的話太沒出息。一天深夜,丈夫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妻子一見,拿起把芭蕉扇要打丈夫。丈夫一見立即躲到床下,妻子命令他出來。丈夫說:“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我們感到這位怕老婆者的可笑之外,也感到他幽默得可愛。所以,一個好的幽然所包含的機智與啟迪,往往超出文字的范圍之外。
其四,交往的功能,即在與人交往中善于運用幽然,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友誼,而且也能提高公關(guān)成功的幾率,因而有人說幽默是人際交往的催化劑。請看案例:一位廠長人緣甚好。一位工人問他:“廠長,你在廠里是頭,回到家里也是頭嗎?”廠長答:“當然!”工人又問:“那你的夫人呢”?廠長說:“她是脖子,我是腦袋,她要朝東,我不敢朝西”。廠長的這一幽默,獲得了周圍職工的喝彩!無形中也就縮短了他與員工的距離。可以想見:一個老是哭喪著臉、沒有絲毫笑容、更不會幽默的人,他的人緣不可能好到哪里,參與公關(guān)更會顯得笨拙,效果是不會好的。
其五,譴責的功能,幽默譴責了丑陋,卻并不聲色俱厲,而是讓人感到了疼痛,但卻難于反駁,頗有啞巴吃黃蓮有口說不出的味道。請看案例:一天,阿凡提同當?shù)匾粋€財主一塊洗澡。肩上掛著一條毛巾的財主得意洋洋地問:“阿凡提,你看,憑著我的地位與身份,我這身肉值多少錢”?阿凡提打量來、打量去,然后鄭重地說:“我看就值一文錢!”財主聽了大為光火,說道:“光我肩上這條毛巾就值一文錢?!卑⒎蔡峤又f:“我指的正是這個”!阿凡提的回答是何等好呵!他將財主引入自己所設的圈套,終于得出了“你是一文不值”的結(jié)論。阿凡提罵財主“一文不值”的話,不可謂不重,但它是隱于幽默之中,即使對阿凡提恨得咬牙切齒,那也無可奈何……
上述足以證明:學會幽默、善于幽默,是一個人有才學又機智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進行成功的人際交往、公關(guān)的犀利武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幽默、善用幽默。這樣,我們的社會將有更多風趣與快樂,我們的人際交往將會更加文明、和諧與美好。
實際上,幽默也和其它知識一樣,是后天習得的。其中,運用邏輯為框架,填入五彩繽紛的知識、巧用隱含、富于哲理的語言,就可以獲得令人深思、使人愉悅的多姿多彩的幽默!
有人認為,幽默是語言的藝術(shù),他要求說話者不但要有豐富的語匯,而且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對知識的機智、巧妙、快捷的應用;甚至還有人說:“幽默是聰明人的專利”,是人的智商睿智的一種表現(xiàn),普通人是與之無緣的。誠然,人的情商智商的高低與其遺傳是有關(guān)系的,由此形成了人在認識與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差異,但是人的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還是通過后天的學習或?qū)嵺`而實現(xiàn)的。只要我們通過學習而掌握了豐富的詞匯,又形成以某個學科為中心的廣博知識,特別是掌握了邏輯的結(jié)構(gòu)及其要求之后,我們就可以自覺地運用邏輯的結(jié)構(gòu)作為空框,根據(jù)思維和邏輯的要求,將現(xiàn)實中所需的相關(guān)知識融入其中,造成某種違反生活常識的邏輯沖突,由此形成幽默。這無論是邏輯規(guī)律的知識還是概念、命題、推理的邏輯知識,都可以達到我們某種目的。
傳統(tǒng)邏輯的規(guī)律究竟應有幾條,邏輯界的學者是見仁見智。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從邏輯上說應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其一,必須明確地回答“是”或“不是”,即你主張什么或反對什么,觀點必須明確;其二,還必須回答為什么主張“是”或為什么主張“不是”?即必須說出你主張“是”或“不是”的充足理由。只是提出了明確的主張而缺乏充足的理由,或者雖有充足的理由卻無明確的主張,都是不合邏輯的,或者說這個思維過程是不完全合乎邏輯的。而邏輯規(guī)律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重要功能表現(xiàn)如下:
第一,同一律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功能。同一律的本質(zhì)要求是,在一個具體的思維過程中,其使用的概念和命題必須保持自身的同一,即“A是A”或者“pp”。如果在一個具體思維過程中,概念或命題并非是在同一范圍或意義上使用的,那就犯了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或者混淆概念或混淆論題的邏輯錯誤,人們利用這種邏輯錯誤,將其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人違反邏輯的行為導入其中,便可形成有趣的幽默。
例1,兒子:爸爸,打槍瞄準為什么要閉上一只眼睛?
父親:要是兩只眼睛都閉上了還能看得見嗎?
例2,布朗夫人:親愛的,我把珍愛的小狗丟了!
史密斯夫人:你快去報社登尋狗廣告呀!
布朗夫人:沒用的,我的小狗不識字。
例3,阿凡提當理發(fā)匠,大阿訇來剃頭總是不付錢。阿凡提很生氣,準備好好地教訓他。
有一天,大阿訇又來理發(fā)了。阿凡提先給他剃光了頭,在給他刮臉的時候問道:
“阿訇,你要眉毛嗎?”
“當然要呵,這還要問!”
“好,你要我就給你!”阿凡提說著,颼颼幾刀就把阿訇的兩道眉毛剃了下來并遞到他的手里說:“給你!
“阿訇,胡子要嗎?”阿凡提又問道。
“我不上你的當了,不要不要!”大阿訇有了上一次教訓趕快改口道。
“那好,不要就不要!”阿凡提說著,颼颼幾刀就把胡子刮了下來并扔到地上
阿訇知道又上了阿凡提的圈套,悔恨交加。
阿凡提卻和顏悅色地說:
“得啦,得啦,你還生我的氣吶?這不都是按照你的吩咐做的嗎?要是按我的本意,不說眉毛胡子不剃,就是你的頭發(fā)我也不愿意剃!”
以上三個幽默的內(nèi)容及其功能各不相同,但結(jié)構(gòu)都是通過有意違反“A是A”或“pp”的要求而完成的。在例1中,兒子要求回答的是射擊瞄準為什么要閉上一只眼睛,父親對此沒有作答,而是轉(zhuǎn)而回答瞄準不能閉上兩只眼晴,轉(zhuǎn)移了問題,犯了答非所問的邏輯錯誤。例2中的邏輯結(jié)構(gòu)與例1有所類似,但也存在區(qū)別。例1是回答沒有針對提問,例2是偷換了對象。眾所周知,刊登丟失小狗的廣告,是給人看的而不是給狗看的,失掉小狗的主人布朗夫人卻把小狗視作看廣告的主體,以致讓人哭笑不得。例3的情況相對而言要復雜一些。首先,阿凡提對剃頭而不付費的阿訇事先做了預設:“我要設法把阿訇的眉毛胡子都剃下來還讓他無話可說”,阿訇思想上卻毫無設防;其次,在“要”與“不要”的的理解上,兩者也不一樣,阿凡提思想中的“要”與“不要”是指剃下來的眉毛胡子給你“放著”或者“扔掉”,阿訇思想中的“要”與“不要”,則是指“眉毛不剃”和“胡子不刮”,這顯然是阿凡提有意利用違反同一律而賦予其特殊意義的“要”與“不要”,使仗勢欺人的阿訇上其圈套。由此表明,同一律不但可以是正面規(guī)范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構(gòu)建幽默諷刺表現(xiàn)一個人的思想與睿智的工具。概念的偷換不僅會給正確思維帶來負面影響,而且也可用來批評諷刺表示機智的積極功能。
第二,不矛盾律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功能。不矛律告訴我們:在一個具體的思維過程中,我們不能對兩個互相矛盾或反對的判斷都加以肯定,用公式表示即是:“A不是非A”,或者“并非(p并且非p)。誠如列寧所說,邏輯矛盾是任何正確思維過程都要努力避免的,因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違反常識,其中必然包含有假的命題。因此,運用構(gòu)建邏輯矛盾作為空框,將準備諷刺或批評的內(nèi)容納入到邏輯矛盾的空框中,就可以形成或是辛辣或是溫柔的幽默。
例1,一位女士上了出租車,要司機送她到市郊去。上車后,健談的女士便喋喋不休,司機只聽,而不說話,女士批評司機是冷血動物。司機一聽急了,反駁道:
“對不起,夫人!你的話我一句都沒聽懂,我的耳朵幾乎完全聾了?!?/p>
例2,阿凡提正在給朋友寫信。一個人悄悄地走過來站在他的背后偷看。阿凡提發(fā)現(xiàn)了,立即在信上寫道:
“……我要給你寫的話很多,可是,現(xiàn)在有個不懂禮貌、不知羞恥的青年,正站在我的背后偷看寫信,我不能再寫下去了……”
那人看到這里,氣急敗壞,立即站到阿凡提的面前質(zhì)問道:“你為什么無緣無故侮辱我?憑什么說我偷看了你的信呢?”
“你真聰明呵,小伙子!”阿凡提回答說?!凹热荒銢]有偷看我的信,你又怎么會知道我說你偷看信呢?”
例1中的司機,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他一方面說自己的耳朵聾,幾乎完全失聰,但又說他對女士的嘮叨“一句都沒聽懂?!边@就說明,司機對女士的說話都聽到了。例2中,年輕人也許是缺乏涵養(yǎng),也許是法律意識淡薄,他不懂得偷看私人信件是違法的、不道德的??砂⒎蔡釕{著他的智慧予以切中要害的反擊:“如果你沒有偷看弦的寫信,你又是怎么知道我說你偷看了呢?”阿凡提抓住年輕人明明“偷看了”卻又為自己辯解說“沒有偷看”這一矛盾致命一擊,終于使得年輕人羞愧難當、狼狽離去。
第三,排中律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作用。排中律要求我們,在一個具體的思維過程中,對于兩個互相矛盾的概念或命題不可都加以否定,而是必須做出毫不含糊的明確的回答,誰是誰非,一清二楚。用公式表示就是“:A或者非A”或是“(PVP),否則就會犯出模棱兩不可的邏輯錯誤。現(xiàn)實中的“含糊其詞”、“不置可否”“、騎墻”、“折衷”或“抹稀泥”大多可視為違反排中律的表現(xiàn)。因此,以某個思維主體回避問題、含糊其詞、不予明確回答之內(nèi)容,注入排中律的邏輯形式及要求的空框中,就可以形成我們所需要的幽默。請看下面例子:
例1,20世紀50年代,國家計委一工作組到一大型企業(yè)了解年度生產(chǎn)計劃完成情況。企業(yè)主管生產(chǎn)的負責人匯報完后與工作組長有下面對話:
工作組長:聽你剛才說的,你們廠已超額完成今年的生產(chǎn)計劃了?
企業(yè)主管:我并沒說我們的企業(yè)已經(jīng)超額完成了生產(chǎn)計劃呀?
工作組長:(感到吃驚)那么,你是說你們企業(yè)沒有超額完成生產(chǎn)任務了?
企業(yè)主管:(臉紅不安)我也沒說我們的企業(yè)沒有超額完成生產(chǎn)計劃呀
工作組長:(有點不耐煩)你給我明確一下,是超額完成了還是沒有超額完成?
企業(yè)主管:我的意見很明確,還是上面所說的兩句話……
例2,甲乙一道看了一場演出,回家的路上談論觀感:
甲:你說說,你對今天的演出感動了嗎?
乙:說不上被感動了,也說不上沒有被感動。
甲:廢話!你這不等于說:“說不上你今天來看演出了”,也說不上“你今天沒有來看演出”一樣的荒謬嗎?!
乙:我說的大實話哦!
在例1中,企業(yè)主管說他的話“很明確”,他明確了什么呢?通過工作組長與企業(yè)主管的對話,我們既看到了有意含糊掩蓋真相的窘境,也看到了言不由衷的尷尬與可笑。在例2中,乙自稱是“實話實說”,但這種“實話實說”是不合邏輯的,因為“你被今天的演出感動過”和“你未被今天的演出感動過”是兩個矛盾的判斷,不可同時都予以否定。所以,乙說他說的“實話”,只能說明他對邏輯是一無所知,是其邏輯蒙昧的自我承認。這樣的“大實話”越少越好。
笫四,充足理由律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功能。充足理由律要求我們:在一個具體的思維過程中,對于思維主體提出的任何一個論段、觀點或命題,要使他人欣然接受與信服,就需要用充分的論據(jù)進行令人信服的證明。用公式表示就是“:P真,因為q真,并且由q可推出p”,或是“:[p并且(qp)]p”。違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就會犯推不出來或理由虛假的邏輯錯誤。運用邏輯推不出來等邏輯錯誤作為空框,將現(xiàn)實思維實際中的某些似是而非的事實,作為某種荒謬主張或看法的理由,就可以構(gòu)成既可以使人發(fā)笑,又可以給人深思的幽默。請看以下事實:
例1,甲:你看,那玩球的小孩是男孩,還是女孩?
乙:女孩,她是我的女兒。
甲:呵!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是她的爸爸。
乙:不!我是她的母親。
例2,姐姐同弟弟放學后回到家里。
父親:放學啦!今天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怎樣?
兒子:不錯啦,我和姐姐考的成績一樣。
女兒:你胡說!我考了95分,你才考了70分,怎么會一樣呢?
兒子:是一樣。95分是及格,70分也是及格,70分不是等于95分嗎?
例3,老師:從甲地到乙地是7公里,請問:從乙地到甲地是多少公里?
學生甲:也是7公里
老師:你說得對!
學生乙:(突然站起)老師,你說得不對!從五月到10月是五個月,從10月到來年5月也是5個月嗎?
在例1中,甲從女孩是乙的女兒,就推定乙是孩子的父親是缺乏必然性的,因為作為女孩的家長,除了有其父外,還有其母。看來出此差錯的甲,除了視力有問題以外,智商也有問題。要不,就不至于做出這種唐突的結(jié)論。在例2里,考了70分的弟弟,為了證明自已的成績和他姐姐的成績95分是一樣的,作了如下推理:
95分是及格,70分是及格,所以,70分是95分。
這個推理,可以視作一個第二格的三段論。按照第二格的要求,它應包含一個否定的前提,但它沒有,所以結(jié)論是不必然的;再者,在弟弟的思維中,兩個前提中的聯(lián)項“是”實質(zhì)上是“等于”的意思,但事實不是“等于”而是“大于”,70分比及格多出10分,95分比及格多出35分。所以,95分比70分多出25分??梢?通過關(guān)系推理的推出,姐弟成績的差異就一目了然。在例3中,學生乙的回答看起來好似振振有詞,但實際上他已偷換了問題。老師問的是甲乙之間的距離,兩者是可逆的,因而學生甲的回答是正確的,學生乙駁斥老師的肯定,是用時間的度量尺度(一年等于12個月)偷換了度量距離的尺度,令人可笑而且有趣。
由于邏輯規(guī)律的遵守或違反,都要通過思維邏輯形式的應用表現(xiàn)出來,因而建構(gòu)幽默離不開概念、命題、推理的有關(guān)知識與要求。
(一)概念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作用。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構(gòu)筑思維體系或理論大廈的基石或最基本的材料。所以,思維的過程常常需要對相關(guān)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不能隨意擴大與縮小,更不能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有意進行偷換。運用概念內(nèi)涵的惡意偷換和對外延的隨意擴張,便是構(gòu)建幽默的空框。請看下面案例:
例1,20世紀的80年代,一對剛結(jié)婚不久的夫婦走在回家的路上。
女:回去對你媽說,明天開始我們與媽分開過。
男:為什么?
女:你沒看到,這幾天來天天都在宣傳反對吃大鍋飯嗎?
例2,有一次,西方一記者同某夫人閑聊時問起:
記者:請問夫人,您同您丈夫的共同點是什么?
夫人:我和我丈夫的共同點是在同年同月同日結(jié)的婚。
例3,演出結(jié)束后,文化局長同他的秘書并排走出了劇場。
秘書:您對剛才的演出有何評論?
局長:我看有三個缺點,非改不可。
秘書:哪三個缺點?
局長:第一,節(jié)目從頭到尾就那么一個人獨舞,太單調(diào)了!第二,獨舞就獨舞吧,可他只上身動下身不動,始終站在一個地方,太沒意思了。第三,下身不動也罷,最討厭的是他背部始終朝著群眾,要不是謝幕,連演員是什么模樣不知道。
秘書:您是指哪個節(jié)目呀?
局長:就是那個…叫什么來著?呵!想起來了,叫交響樂唄!
在例1中,這對年青夫婦中的妻子混同了“贍養(yǎng)老人”與“吃大鍋飯”這兩年概念?!俺源箦侊垺笔侵阜峙渖系摹敖^對平均主義”,勞動中不管干活是多是少、是好是壞,其勞動所得都是一樣。這種做法,會極大的挫傷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故要堅決反對;“贍養(yǎng)老人”則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世美德,是兒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把“反對吃大鍋飯”與“拒絕贍養(yǎng)父母”等同起來,犯了混淆概念的邏輯錯誤。在例2中,我們不禁對文中夫人的智慧肅然起敬!夫人在回答記者的提問中所要表達的是“毫無共同點”的概念,但在說話中用的是“共同點”的概念,妙就妙在她是將“沒有共同點”的概念,隱含在“共同點”的概念中了!“共同點”等于“沒有共同點”,妙哉!在例3中,幽默對文化局長的無知的批評是善意的,又是尖刻酸辣的。一個主管文化的局長,竟然分不清“音樂指揮”與“舞蹈”、“小品”、“歌唱”等演員,因而混淆了這些概念!
(二)判斷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作用。判斷也稱命題,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者否定的思維形式。當一個判斷或命題對思想表達得一清二楚之時,那是難于形成幽默的,因為這時命題作為一個空框它已載滿,沒有了進行幽默的空間;只有當判斷中隱含著新的判斷甚或推理的時候,運用判斷及其要求,才可以形成既給人愉悅,又給人啟迪的幽默。請著事實:
例1,一次,王光英前去香港。一下飛機,一群記者就圍了上來。
記者:請問:你這次到香港來帶了多少錢?
王光英:您們知道,西方有一句俗話:“見到女士不應問歲數(shù),見到男士不應問錢數(shù)。
例2,在一則邏輯的智力測驗題中,要求從以下三個判斷里判定誰是最好的裁縫,這三個裁縫住在倫敦同一條街上。
甲:倫敦最好的裁縫 乙:英國最好的裁縫丙:本街最好的裁縫
在例1中,王光英先生乃知名的愛國商人。他在上一世紀改革開放后去香港,必然會引起傳媒的高度關(guān)注。記者提出“你帶了多少錢來”的問題,這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智慧的:你既不能不予回答,又不能如實回答。王先生從西方普遍遵守的習慣出發(fā),運用了一個“在西方,見到女士不應問歲數(shù),見到男人不應問錢數(shù)”的聯(lián)言到斷p并且q,便巧妙應對,既維護了個人的隱私,又大度的應對了記者的提問,還引來了記者們的會心的微笑。一個不起眼的聯(lián)言命題,卻最充分地表現(xiàn)了王先生的公關(guān)藝術(shù)和大智慧。在例2中,按照常理,丙應說“我是世界最好的裁縫”,但這樣的回答就會流于俗套、近乎吹牛了。所以丙另辟蹊徑,根據(jù)給出的條件,出人意料的做出了我是“本街最好的裁縫”,語言平實,但卻既蓋過了甲,又蓋過了乙,未說“誰是最好的裁縫”,但已包含了這層意思,顯示出富于創(chuàng)新,很有智慧!
(三)推理在建構(gòu)幽默中的功能。推理是由前提與結(jié)論兩部分組成的,只要我們掌握了各種推理的結(jié)構(gòu)及其要求,把注入推理結(jié)構(gòu)中的內(nèi)容有意形成前提與結(jié)論的不合情理甚至十分荒唐的聯(lián)系,就可獲得我們所需的某些幽默。請看事實:
例1,女兒:媽媽,您的頭發(fā)為什么白了?
媽媽:好寶貝,這都是讓你氣的呀!要是你乖,少讓媽媽生氣,媽媽的頭發(fā)就不會白了。
女兒:哦!我明白啦,姥姥的頭發(fā)變白是媽媽給氣的了。
例2,一次,國王和阿凡提閑談。
國王:你是個聰明絕頂?shù)娜恕R滥阏f,我死后的靈魂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阿凡提:依我說,你死后的靈魂準是下地獄。
國王:依我的福氣,怎么會下地獄?
阿凡提:尊敬的陛下,您別生氣!我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因為您把要上天堂的人殺得太多了,那里再也容不下您了。所以,你的靈魂只能下地獄!
在例1中,媽媽說的“自己頭發(fā)變白是女兒氣的”,是一個不科學的判斷。女兒以媽媽的論斷作大前提進行了如下推理:
如果母親的頭發(fā)白了,都是她的女兒氣的,
姥姥的頭發(fā)白了,
所以,姥姥頭發(fā)變白是媽媽(即女兒)氣的。
這個推理雖不正確,但責任不在女兒而在母親。女兒在這里表現(xiàn)出來的邏輯推斷力和聯(lián)想力,卻是值得夸獎的。
在例2中,阿凡提使用幽默將國王的靈魂打進了地獄,而幽默的邏輯空框則是一則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即:
國王死后的靈魂要么是上天堂,要么是下地獄;
里面已被國王所殺而又該上天堂的人住滿了,
所以,國王的靈魂只能下地獄。
用邏輯的公式表達就是:要么p,要么q;非p,所以q。這個推理完全正確。
而邏輯在構(gòu)建幽默中的其它作用,還有它在相聲、電影、諷刺、詩歌、漫畫、人際、公關(guān)等語言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功能。這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快樂與思想啟迪。
[1](美)保羅麥吉.幽默,它的起源和發(fā)展.轉(zhuǎn)引自康家瓏.語言幽默的藝術(shù)[M].長沙:岳麓書社,2008.
Logics Is the Framework of Humor
SU Yue
(School of Philosophy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Humor if the reflection ofhuman’s wisdom,which often brings us happiness and revelation with critic,communication,ridicule and blame.The logic form of logic law and its requirement are the framework of humor,and clever-made logic contradiction can produce the humorous effect.Conception,proposition and inference are embodied based on logic form,method and requirement.They function differently and form resultant force.Therefore,logic is the framework of humor.
logic;philosophy;framework
B81-05
A
1673-8861(2011)01-0001-06
2011-02-06
蘇越(1937-),男,廣西靈川縣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邏輯、哲學、思維、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