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德,徐建龍
(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以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了多視角的研究,概括起來可以分兩個層次,一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二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筆者認為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還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搞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從社會主義政治社會化的高度,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學化。
一
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100多年來,人們有不同的解讀。概括起來,有理論、實踐和文明三層解讀。從理論層面上說,馬克思主義是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從實踐層面上說,馬克思主義是實現人類解放的運動;從文明層面上說,馬克思主義是歐洲文明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作為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其精髓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里,立場觀點方法是指主體站在誰的角度和多少人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立場不同,得出的觀點不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公開表明,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262也就是說,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只有站在絕大多數人的立場才是馬克主義的立場。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主義。怎樣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黨掌握國家政權,建立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絕大多數人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實行公平分配社會財富的分配制度,消滅階級對立存在的條件,但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利。馬克思恩格斯稱之為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為了實現這樣的社會制度,馬克思主義提出階級斗爭和發(fā)展民主等方法,而貫穿其方法體系的精髓是唯物辯證的方法論,它要求人們從全面、聯系、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角度,尋找實現新社會制度的途徑。
馬克思主義作為實現人類解放的運動,其目的就是實現絕大多數人真正享有自由、平等、人權、財富和全面發(fā)展的社會,即“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聯合體”。[1]273從人類解放的角度說,馬克思主義是真正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主義。馬克思主義作為歐洲文明的產物,是歐洲文明發(fā)展到十九世紀中葉的集大成者。讀過馬克思著作的人都不會忘記,馬克思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基礎上,在對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的反思中,主張對不符合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東西進行無情的批判,要求創(chuàng)新社會制度,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盡管這種社會制度還沒有實現或者說還難于實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改變了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方向。從人類追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角度說,馬克思主義就是批判和創(chuàng)新的主義,缺乏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也不是馬克思主義。
由上可知,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就是站在人類的絕大多數人的一邊,根本觀點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根本方法就是唯物辯證法,根本理念就是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陀^地說,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有些已經變成了現實,有些還沒有變成現實甚至在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還不能變成現實,但不能因為那些還沒有變成現實的部分就否定它的科學性。對馬克思主義還沒有變成現實的部分,人們評判不一,但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保?]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功績就在于它為人類提供了其前輩沒有提供的新東西。這些新東西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和文明三個層面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經,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二
認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首先要面臨兩個問題,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面臨的重大問題而形成的系統(tǒng)理論。中國共產黨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構成。這個理論體系有三個來源,一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二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就是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三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內在聯系,就在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剔除了毛澤東晚年錯誤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了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毛澤東思想的區(qū)別,就在于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第一次運用和發(fā)展,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初期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第二次運用和發(fā)展,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當然,兩者在批判創(chuàng)新的內容上也有不同,毛澤東思想主要批判的是舊的社會制度和舊的革命方法,創(chuàng)立新的社會制度和新的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批判的是與社會主義制度不相適應的各種體制和建設方法,創(chuàng)立新的體制和建設方法,但兩者批判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為中國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促進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先進文化的繁榮、社會進步和文明,建設社會主義。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區(qū)別在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的,為中國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實現中國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是世界的,為世界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實現人類的解放。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馬克思主義“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如一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3]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應用于當代中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的產物。因此,無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還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其實質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大眾化,即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轉化為人民大眾樂于接受的內容和形式,引導大眾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以適應社會進步和文明發(fā)展的新要求。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一經被大眾掌握,就會變成他們改造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力量,這是大眾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所在。
三
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大眾化視閾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社會主義政治社會化的角度,廓清認識,以科學的態(tài)度、內容和方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學化。
以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思想政治教育?,F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美國學者阿爾蒙德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改變的過程。每個政治體系都有某些執(zhí)行政治社會化功能的結構,它們影響政治態(tài)度,灌輸政治價值觀念,把政治技能傳輸給公民和精英人物”,“這一社會化的持續(xù)過程貫穿人們的一生”。[4]91詹寧斯認為,“如果社會或社會中的某一特定機構想要有意識地來塑造其年輕公民,建立各種社會化機構之間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進因素”。[4]93政治社會化就是公民學習政治知識、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形成政治態(tài)度、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和培育良好政治行為的過程。它具有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育人輔政、傳承文明,引導價值取向,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功能。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社會化是以自由主義為核心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構成的資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以維護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系。正如江澤民所說:“西方國家都有一套系統(tǒng)的方法和手段,來對他們的官員、學生、群眾、軍隊灌輸資本主義的思想、價值觀和政治信條。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也是抓得很緊的?!保?]86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國家特定機構向公民講解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使之形成社會主義政治態(tài)度、政治情感、政治心理,培育良好政治行為,維護政治體系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閾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把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歪曲為可有可無的事、意識形態(tài)灌輸或控制的錯誤認識,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政治體系執(zhí)行政治社會化功能的科學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是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保證,使公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馬克思主義水平,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絕大多數人服務,反對各種頹廢腐敗現象,促進社會進步。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fā)展市場經濟,越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這是維護社會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年輕公民的責任,是成年公民和各級領導應擔當的社會責任。
以科學的內容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茖W地設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從國際和國內、歷史和現實出發(fā),科學地設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處理好維護政治體系和擔當社會責任的關系,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我國憲法規(guī)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體系、公民權利和義務以及公民所關心的各項目標,所有公民必須遵守和維護。社會主義政治體系的完善,公民權利的保障是在黨執(zhí)政的前提下來進行的,公民所關心的各項目標是在黨領導下來實現的,黨是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的,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符合憲法精神并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法律,政府依法執(zhí)行和治理,所有公民違法必究。擔當社會責任就是要培養(yǎng)公民維護政治體系,追求合法利益,維護公共福祉的責任。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傳播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主陣地,擔負著培養(yǎng)年輕公民的責任。社會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培養(yǎng)思想政治工作者、成年公民和各級領導在內的政治社會化過程,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擔負著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的責任。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引領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計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基本要求,一要增添馬克思主義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的內容,二要增添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內容,三要增添對公民利益關懷的內容,四要增添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鮮活事實,真正做到以事實說話,以理服人而不是以人服人,以教條服人。
以科學的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必須努力探索它的科學方法。江澤民曾指出“面對國際國內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眾講清楚,不那么容易”,“要真正把他們的思想統(tǒng)一起來,也不那么容易”。[5]76這兩個“不容易”告訴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方式方法和形式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chuàng)新,把時代性、針對性、時效性、主動性貫穿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堅持貼近理論、貼近科學、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理論就是要追求理論力量,以理服人而不是羅列現象。貼近科學就是要講解那些被實踐證明了的和將被證明的揭示規(guī)律性的東西,而不是從主觀出發(fā)去追求愉悅。貼近學生就是要講解學生關心但不了解、認識但不掌握、模糊但不清楚、貼近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東西。貼近實際就是要講解符合中國歷史實際和現實實際的問題,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現象聯系規(guī)律,成就聯系挫折,中國聯系世界,現實聯系歷史,現在聯系未來。堅持思想教育與利益關懷相結合,從客觀現實出發(fā),不僅要關心思想的狀況,更要從心理、情感、生活和就業(yè)與國家前途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人文關懷和利益關懷,不能回避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斩吹恼f教只能引起反感,繞開問題只能增加反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失去吸引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開設專題講座使認識系統(tǒng)化,進行課堂討論使認識正確化,組織專題演講使認識科學化,開展社會調查使認識現實化,觀看影像資料并寫出體會使認識情感化,達到學有所得,在解決問題時能管用,逐步培育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和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要創(chuàng)造符合中國文化習慣和接受方式的形式。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法定假日開展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要適當組織大眾觀看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的內容;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各級主要領導發(fā)表就職演說或報告,亮相于大眾使之接受大眾的監(jiān)督;要組織編寫通俗的大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讀物使之成為大眾的良師益友;要全面開展大眾評議活動,使之成為干群交流的平臺。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列寧.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4.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69.
[4] 阿爾蒙德,等.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5]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