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泰山學院體育科學系,山東泰安 271021)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下半葉興起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一種文化思潮.他首先是一種文化傾向、是一個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的問題,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后現代”必須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界定:社會經濟的、文化的以及藝術的.在社會經濟方面,它指的是一個以信息、傳媒等為主導的新時代;在文化方面,它指的是一種反理性主義、反中心、反主體性的哲學思潮,它從根本上拆除了一切帶有總體性傾向的終極希望;在藝術方面,主要指新前衛(wèi)藝術運動.尋找后現代主義中所包涵的“和諧思想”,對我國構建和諧體育教學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啟示.在這個基礎上,從分析后現代主義中的“和諧思想”著手,以體育教學需要為原動力,對我國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和諧思想”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進行研究,用來為我國體育教學進行服務.
后現代主義的流行和蔓延有著其深刻的、復雜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是歐美各國晚期資本主義社會面臨重大危機的產物,有其政治和經濟淵源,也有著文化和思想的淵源.在當今進行和諧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更好的學習和借鑒后現代主義思潮中的和諧思想,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如果人類不拋棄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對大自然可以為所欲為的觀念,不去尊重大自然本身內在的邏輯和規(guī)律,不對改造自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以控制和治理,那么人類必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人類在自然界獲得的一切對人們有利的東西,也將會喪失,甚至于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也將不復存在.后現代主義者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張限制發(fā)展“穩(wěn)態(tài)經濟”模式,提倡持續(xù)發(fā)展.這種對現實的批判有利于促進人們生態(tài)意識的發(fā)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愛護、保護自然界就是愛護自己、保護自己的道理.如今人們逐漸意識到,經濟的增長并不等同與社會的進步,現代化應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后現代主義強調可持續(xù)發(fā)展,考慮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繼承性,倡導對未來和過去的關心,重新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形象.
構建后現代主義很是重視個人和自然社會的關系,要真正的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還得進一步的拓展關于個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新視野.“求同存異”的真實本質是以同一性消融差異性和多元性,因此導致了所謂的“權威對話”的合法壟斷統(tǒng)治,忽視了這個世界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造成了對個性的壓抑和摧殘,阻礙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平等對話與和諧發(fā)展,而在近代,這種思維模式得到了現代科學的支持,從而變得更加堅固.“社會是由單個人組成的,人是社會賴以存在和形成的前提”[1].社會的發(fā)展,包括社會各個層次的發(fā)展都是人類勞動的結果.因此,“社會是一個‘行為的場所’,但是,一切行為的源泉卻是個人”.另一方面,人是不能單獨存在的,人是社會的人,沒有任何人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并且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任何個人都必須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來獲取自己所需的東西,也必須通過與他人的交往才能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后現代主義者在強調科技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同時,也一同重視著人的發(fā)展,后現代主義鼓勵多元的思想風格,多元觀點對社會發(fā)展還是有一定貢獻的.他提倡的差異觀念注意到不同文化、種族、性別、階級群體與類別的差異,這是有一定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的.他倡導對一個事物從多角度去考察和解釋,不是一味強調要達成共識或者形成一致意見,尊重彼此的歧見以及維護差異的重要性,這也是符合事物本身復雜性的特征的.科學知識雖包涵了真理,但絕不是絕對最終的正確答案,他只是對現實的一種可能的解釋,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只能依靠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完成,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是對新知識的分析、檢驗和批判.
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特點:(1)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產生和發(fā)展,受到民族地區(qū)政治、經濟的制約;(2)民族傳統(tǒng)體育集文化、娛樂、體育于一體;(3)民族傳統(tǒng)體育古樸粗獷,獨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4)民族傳統(tǒng)體育簡便易學,對器材場地要求不高.
結合以上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和諧思想”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鮮明的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突出特征.我國傳統(tǒng)體育的特點為體育教學的實施和發(fā)展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和良好的文化氛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發(fā)展與繼承相結合,學習外國先進經驗與中國特色相結合,任何偏向一邊的做法都是違反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
這種不均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身心發(fā)展是不均衡的;一是在同一時期,青少年兒童身心的不同方面的發(fā)展也是不均衡的[2],“和諧思想”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除了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規(guī)律之外,也要注重其智力和個性的發(fā)展.教師應重視研究不同時期個體成熟狀況及其特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既有健身性又具娛樂性的教材.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誘導,探索的方法發(fā)現并掌握體育運動的規(guī)律.抓住關鍵時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促進青少年兒童的健康發(fā)展.
“后現代主義者尊重個性,強調學生的個別差異.”[3]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速度可能不同,二是不同個體身心發(fā)展的質量也可能不同.這種特點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實際,了解他們各自的發(fā)展背景和水平,理解他們的愛好、特長,因材施教.互補性是指機體某一技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長發(fā)展得到補償.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身心發(fā)展障礙和學習困難的學生,相信他們可以通過某種補償性發(fā)展達到一般正常的水平;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發(fā)揮優(yōu)勢,通過精神力量的發(fā)展達到身心的協(xié)調.
全民健身計劃和終身體育能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和物質、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跨世紀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個系統(tǒng)中,中小學體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全民健身的重點.學校體育實施“和諧思想”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運動動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讓他們在運動中體驗樂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中,掌握健身的技能和方法,并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這對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的實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體育教學目標是依據體育教學目的而提出的預期性成果,它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學目標的發(fā)展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等方向”[4].和諧思想指導下的體育教學目標首先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其次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基礎,最后強調傳授知識技能.把全體學生與少數特殊學生能區(qū)別對待,確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相結合,理論教學與運動技能相結合的指導思想.
以學生為本,使教學內容具有可學習性,它更多的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出發(fā);選編教材時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fā),強調競技運動項目的教材化和課程內容的多樣化,加大教材選擇的余地,加強體育教學內容與社會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靈活性很強,自由選擇余地大.教學內容彈性更大,明顯淡化了競技技術體系;內容更加廣闊,給教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廣闊的空間.總之,教學內容的改革和發(fā)展可以用四個字進行概括:“放開”和“開放”[1].
使方法的選擇適應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基礎水平,使學生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和技能,并受到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學方法的選用要做到科學選用、力求創(chuàng)新[5].我們依據體育課的目的與任務、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法采取分解練習、循環(huán)練習、運動游戲法、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讓他們體會到運動的樂趣所在,為樹立終身體育觀奠定基礎.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和發(fā)展的.優(yōu)化體育教學課程,體育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素質,學習知識和形成運動認知,體驗運動樂趣的過程.為了更好的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加強教學課堂的管理,合理分配時間,掌握教學技巧,使教學達到條件許可范圍內的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
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有利于簡化教學問題;有利于體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活躍第一線體育教師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采用技能掌握式、快樂體育的“目標學習”、小群體等的教學模式.發(fā)現式的模式類似于問題解決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主要遵循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來考慮教學過程.
體育課堂是是體育教學的細胞,也是體育教學的中心.在和諧思想的指導下,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更能顯示出學校“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體育教學的任何因素都會在體育課堂中顯現出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首先設疑導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從發(fā)現到學習,從被動到主動.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積極配合,相互指導,共同提高.
體育教學評價能判斷學生的體育學習潛力,是體育教學評價的選拔目的;判斷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來評定學生的運動成績;發(fā)現學生的體育學習問題,并幫助他們進步;反饋學生的體育學習進步,用以激勵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了解教學過程,參與教學評價,并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便于學習的掌握與提高.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要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來肯定學生的積極性與進步[6].
本著和諧思想的原則,教學環(huán)境也應該以人為本,圍繞著為學生上好課的前提,保證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良好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是有效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前提,是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良好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導向、陶冶、激勵和健康等作用,對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高松山.論我國體育課程標準中的后現代主義教育觀[J].體育文化導刊,2004,(1).
[4]楊敏.課程設置創(chuàng)新與學校體育評價目標的重新定位[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6).
[5]梁子軍.改革體育教學方法與內容的理論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03,(3).
[6]孫全洪.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J].體育文化導刊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