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林忠
(濱州日報社,山東 濱州 256603)
新聞的第一要義是真實性,沒了真實性新聞也就不叫新聞了。然而看看電視、翻翻報紙,有些報道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孤立地看,似乎沒啥問題,但了解一下背景,深入地進行一下分析,會發(fā)現(xiàn)真實的背后含有虛假的成分,經(jīng)不起推敲,姑且稱之為“偽真”。筆者將其歸結為以下幾種情況。
“卯吃寅糧”。貸款消費叫做“寅吃卯糧”,即現(xiàn)在把以后的錢花了。如今在新聞報道特別是工作報道中有一種傾向亦可稱為“卯吃寅糧”,即本任將前任的功“貪”了,或當前活動將以前類似活動的成績搶了。某地一官上任未足一年,政績擺了一籮筐,這大項目、那大工程,此獎章、彼榮譽,有些主要是上任完成的,有些是上任計劃好還沒來得及做的,統(tǒng)統(tǒng)成了本任的政績。某報報道某地開展“幫扶”活動,開展不久就成效顯著,幫助上了多少項目、提供了多少信息、多少人因此脫貧致富,報道唯恐讀者不信,還煞有介事地舉個例證,誰知報道選擇的對象在此活動開展之前就已脫貧致富了,當時還作為某活動的受益典型被當?shù)孛襟w廣泛報道。這類報道摻假不說,還有搶功之嫌。
“以小見大”。以小事件反映大思想本是慣用的一種報道方式,但如果把握不好,也會鬧出笑話來。2010年“五一”,某市在人民廣場舉行了一個節(jié)日花展,為防止市民“順手牽羊”,舉辦者采取了隔離措施,并增設了管理人員。期間,舉辦者發(fā)現(xiàn),市民不但沒有偷盜者,而且十分愛惜這些鮮花。于是撤走了隔離帶,允許市民直接進入?!拔逡弧苯Y束,上萬盆鮮花沒丟一盆。有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用了這樣一句話:“某市人民經(jīng)受住了社會道德的考驗?!本驮谝荒昵埃撌邪l(fā)生了一件事,有家餐廳突然停電,員工沒有采取應急措施而是忙著查找斷電原因,等到恢復供電時,上百人的就餐者只剩下一對母女,還不是當?shù)厝?。當時有媒體用“某市人道德滑坡”、“集體道德失律”、“道德素質令人遺憾”等來對這一事件進行報道。一年的時間,該市人的道德素質就在新聞媒體上來了個大落大起,有點滑稽。
“五官爭功”。某地有個村,經(jīng)濟富裕、政治民主、民風淳樸,總之各方面在當?shù)囟际菙?shù)得著的,是地方政府向外推介的典型,也成了上級部門屢屢視察和兄弟村紛紛參觀學習的對象。在該村發(fā)展過程中,當?shù)馗飨嚓P部門如農(nóng)業(yè)、林業(yè)、人武、計劃生育、工商、稅務等都對該村有過或多或少的幫助,并都將其作為本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點,順理成章地成了各自掛在嘴邊的政績。這在當?shù)乇娝苤愃魄闆r習以為常。問題出在,當?shù)孛襟w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報道中將該村的發(fā)展歸功于不同的部門,公布于眾。如此一來,知情讀者沒被欺騙,媒體倒是真實地把自己欺騙了一回,也失去了讀者的信任。
“本末倒置”。有些報道,現(xiàn)象是真的,但在尋現(xiàn)象找背后的原因時,卻找錯了地方或沒抓住本質。某報有篇報道,說某地近年來財政稅收急劇增加,增幅甚至達到了百分之二百。這原本是個很好的新聞素材,一個較落后的地方,黨委政府思路開闊,政策措施制定得當,新項目接踵而上,群眾致富渠道逐日拓寬,地方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財政稅收自然水漲船高。但報道對此一言帶過,大篇幅介紹當?shù)囟悇詹块T如何依法治稅,如何創(chuàng)新征收方式,如何下大力氣“抓大不放小”、堵住稅收漏洞。稅收的增長固然有稅務部門的功勞,但根本的還是當?shù)馗扇糊R心協(xié)力,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帶動了稅收的急劇增加,讀來匪夷所思。
實踐證明,新聞報道只要有一點點不真實,就會欺騙讀者、誤導輿論,損害媒體的形象,長此以往,媒體也就會失去讀者的信賴。媒體制造了“偽真”,受害的最終將是媒體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