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渠立強 侯宗海 朱顯忠 周建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蘋果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就必須推行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技術,而土肥水管理技術對無公害蘋果生產(chǎn)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豐縣的蘋果主要分布在飛泡沙土、沙土及兩合土等三種類型的土壤上,土層薄,土壤貧瘠,保水保肥性差,是主要特點,由于近幾年施肥不合理,有機肥使用量下降,有機質嚴重不足,大部分蘋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不到1%,另外化肥使用量較大,有機和無機肥比例嚴重失調,導致蘋果樹根際土壤老化,根系功能減弱,又是另一顯著特點。目前,蘋果園土肥水管理由于缺乏針對性、科學性,存在許多亟等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機肥料所能提供的氮素只占蘋果所需氮量的20%,80%左右要靠化肥供應,其它如磷、鉀等肥料元素也呈現(xiàn)類似情況,化肥的增產(chǎn)效應十分明顯,正因如此,有些果農(nóng)開始忽視有機肥料的施用,施用量逐年減少,甚至個別果園不再施用有機肥料,單靠施用化肥來維持產(chǎn)量,造成果園土壤板結,果品質量下降。二是有些果農(nóng)不注意或不了解肥料的平衡作用,在施肥時往往以氮、磷為主,其他元素施用較少,導致缺素癥的發(fā)生,產(chǎn)量不高,品質下降。三是不少蘋果園將秋施基肥推移春施,打破了蘋果樹“生物鐘”,養(yǎng)分不能及時轉化分解被根系吸收供給樹體春季需肥高峰期的利用,直接影響有機養(yǎng)分積累和花芽形成,降低品質和硬度,失去了施肥意義。四是在生產(chǎn)中不少果農(nóng)比較重視施肥工作,但往往忽視澆水工作,雖然施肥不少,但因土壤干旱而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肥效,因而對果品產(chǎn)量和質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只有持續(xù)的全面的進行土壤培肥改良,才能全面提高蘋果質量。
土壤培肥改良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土層厚度,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
1、深翻擴穴,深度50-60cm即可,寬度60-100cm,要有計劃地逐年進行,同時每年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不能都施在穴底,要以20-40cm的土層為主,且要摻土混合。最后要大水沉實,深翻擴穴以根系生產(chǎn)旺盛的秋季為好,春、夏也可。
2、開溝埋草,尤適宜有機肥肥源不足的情況,雜草、樹葉、作物秸桿(玉米秸要鍘碎,不能整捆埋入)等皆可,此法作用也較好,并且簡單可行。
3、水土保持。注意利用果園表層土,通過多種方法減少表土的水土流失。如改善蘋果園的田間水利工程,推廣覆草技術和生草種植等。
4、改革土壤管理制度
據(jù)土質及降水等資源條件,生草的限制因子太多,而生產(chǎn)上的清耕有很多弊端,因而,提倡果園土壤管理的“全園覆蓋制”。
1)時間,以夏季麥收后為主,全年進行。
2)用量,所用材料用草、麥秸、玉米秸等為好,厚度不得低于20cm,3000-4000kg/667m2。
3)方法,一次性覆好,逐年追加,保持覆蓋厚度,若物料不足可分片進行。覆好后不能于秋后摟草清園埋入地下,要持續(xù)到底,才能充分發(fā)揮覆草效果。
4)注意事項,一是防火,二是汛期防澇,三是考慮全面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1、了解蘋果園的土壤養(yǎng)分狀況
豐縣大多數(shù)蘋果園區(qū)土壤有機質嚴重缺乏,平均0.98%,土壤有效氮絕大部分處在中等和偏高水平,土壤堿解氮平均為116.7×10-6,土壤有效鉀有約70%的園處于較低水平,中等和較高水平僅占20%,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為78.6×10-6, 而土壤有效磷有80%以上的園在高和較高水平,比較富足,土壤速效磷平均為18.8×10-6,另外,園區(qū)土壤的一些中微量元素比較缺乏,其中鋅、錳、硼比較缺乏,黃泛沖積物形成的土壤,由于石灰性反應強烈,有效鈣、鎂含量不足。
2、確立施肥原則:滿足農(nóng)業(yè)部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施肥準則,不施用有毒有害肥料,不施用含有生長激素的肥料。并且氮素要保證全年供應,長流水,不斷線,不過剩,磷素要以前期施為主,改變前期氮,后期磷鉀肥的做法,鉀素要以后期為主,前提是有機肥施用量較多或土壤肥力水平中等以上的園片,否則也要每年前后期都要施。鉀肥供應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鉀肥的施用要以硫酸鉀為主,盡量少施或不施氯化鉀,否則對蘋果品質提高不利,影響甜度提高,有苦澀味。同時合理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確保蘋果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全面。
3、確定合理的施肥量
施肥量的確定: 施肥量受多種因素的限制,生產(chǎn)上一般有“習慣施肥量”和“以產(chǎn)定肥“兩種方法,且兩種方法要綜合考慮。我縣于2007——2009年三年對20個667m2產(chǎn)5000kg左右主產(chǎn)園的施肥情況跟蹤調查,平均結果如下表。這個用量與我縣多年試驗以及有關規(guī)定的每生產(chǎn)100kg蘋果,需施純氮1.15kg,五氧化二磷 0.6kg,氧化鉀0.96kg的指標基本相吻合,有機肥的施用量要求“斤果施2斤有機肥”。
不同樹齡對各元素的吸收比例也不同,幼樹氮、磷、鉀的比例一般為2:2:1,生長過旺的園可以1:2:1;成齡樹氮、磷、鉀的比例一般為2:1:2。同時要根據(jù)土壤的養(yǎng)分實際含量進行增減調配,如果磷素處于高水平(大于20×10-6)而氮鉀素不足的園,可以一年或多年少施磷素化肥,而氮、鉀素處于低水平的園片則要在上述比例的基礎上多次增施氮、鉀肥;如果土壤速效鉀含量較高(大于100×10-6)而氮磷含量不足的園區(qū),可以適當增加氮磷肥用量,減少鉀肥使用量,以有機肥補鉀為主;對一些中、微量元素較缺乏的園,也要有針對性的施入,做到“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并且測土要年年進行,甚至一年多次,才對配方施肥有指導意義。
4、選擇適宜的施肥時期
根據(jù)根系生長高峰,吸收功能和樹體的吸肥特性,化肥的施用時期一般采取春、夏、秋三次施肥,即分別于3月、6月、9月三次施肥,生產(chǎn)上可視氣候、土壤、樹齡及長勢等情況,在花前、花后、果實膨大、花芽分化以及果實生長發(fā)育后期等幾個時期施肥。基肥要秋施,并且以有機肥為主,適當增加磷、鉀肥,要改變以前采取年后、晚秋或冬施的作法,秋施基肥的好處是:地溫高,斷根易愈合,微生物活動旺盛,有機物分解快,提高肥效;這時正處根系生長高峰,可促發(fā)大量新根,增加吸收,可當年利用養(yǎng)分;促進定位發(fā)根,改善根系類型組成,增加吸收根比例;增加樹體貯藏營養(yǎng),為來年豐產(chǎn)打下好基礎。
5、制定科學的施肥方法
根據(jù)多年實踐,科學施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環(huán)狀施肥法,多在樹冠投影下或稍遠處挖環(huán)形溝施肥;放射狀溝施法,在根系活動區(qū)內,開放射狀的溝進行施肥;條溝施肥法,在行間、株間溝施;灌溉式施肥,結合節(jié)水灌溉施專用配方肥料,這樣肥料利用率較高。同時,注重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分為干枝噴肥和葉面噴肥兩種,所用種類有尿素、硫酸鉀、磷酸二氫鉀、硫酸鋅、硼砂、硫酸亞鐵、氨基酸肥、優(yōu)質葉面肥等,葉面噴施的濃度為0.2%-0.5%;干枝噴肥多以補充氮素為主,濃度為3-5%,可以與打藥結合進行,每年3-6次。但根外追肥只是土壤施肥的補充手段,是快速臨時性的措施,不能替代土壤施肥。一般微量元素肥料的補充,多以根外噴肥的方法,因為果樹對微量元素肥料需要較少,一般根外噴肥即可解決問題,并且效果較好。
根據(jù)多年試驗,果園土壤的相對含水量為60%-80%時,最適宜果樹的生長發(fā)育,當?shù)陀?0%時應及時灌水,并且灌溉水水質要達到農(nóng)業(yè)部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水質環(huán)境要求。如果自然降水少,在下列時期應該灌水,即發(fā)芽后至開花期;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是澆水臨界期,應滿足水分供應;果實迅速膨大期;采收前后及休眠期,最好結合施肥進行灌溉。灌水量一般每次灌溉30-60m3/667m2即可,尤其土層薄的坡地和沙性土壤不宜灌大水,提倡節(jié)水灌溉,推廣節(jié)水農(nóng)藝技術。灌水方法一般采?。簻瞎?;樹盤灌溉;噴灌;滴灌;穴注肥水。尤適天氣干旱年份和水資源條件太差的果園,適宜推廣穴注肥水方法,該方法是于早春在樹盤周圍挖4個40cm深,直徑43cm的穴,將玉米秸等捆綁成直徑15-25cm,長30-35cm的草把,放入穴內,同時每穴施0.3-0.5kg尿素和二銨,之后樹盤覆膜,在穴中心穿一小孔,平時用土封住,追肥時將適量化肥溶液沿孔注入或干旱時沿孔澆灌。注意防澇,當土壤水分達到飽和時即應組織排水,坡田要管好堰下溝,平地要視土壤情況每隔一定距離建一排水溝,排水溝的深度一定要達到土壤耕層以下,確保田間不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