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明
(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 江蘇 南京 210007)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能適應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也高職英語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傳統(tǒng)的外語課堂教學模式以應試和考級為目標,忽視了對于學生進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通常以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成為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也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如果不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打破傳統(tǒng),提高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目標就會落空。因此,如何進行高職英語課程改革,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就成了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指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的交際需要確定語言學習任務,由學生圍繞這一任務制訂計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計劃、完成任務,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評估自己的學習。任務型教學把語言教學真實化、課堂社會化,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在運用中學,而且為了運用而學,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去用英語完成各種情景中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叭蝿招徒虒W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現(xiàn)狀的最佳途徑之一”。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來自許多方面,有心理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等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之一來自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根據(jù)語言習得懂得規(guī)律,語法知識的記憶不能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即語言的真實使用。社會建構主義理論也是任務型教學法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
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提出的任務學習法的理論框架。概括地講,分為以下三個步驟。(1)前任務(Pre2task),(2)任務環(huán)(Task2cy2cle),(3)后任務(Post2task)。
2.1 前任務階段(pre-task phase)。前任務階段主要起著熱身的作用,主要激發(fā)學生對主題或任務的關注和興趣,包括任務的導入,文章的Teaching Aim和真實語料的提供。在這個階段,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方式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對課文的基本內容有初步的了解,為順利地完成第二階段的交際任務做準備。
2.2 任務階段(task cycle phase)。任務實施階段由三個部分組成:任務(task)、設計(planning)和匯報(report)。 在任務的實施階段,學生與學生之間采取不同的互動方式,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等運用已學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思想,促進任務的完成,并做好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的準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在小組中,學生們可以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任務。而教師是激發(fā)者、引導者、協(xié)作者。教師要注意引導和總結,并適時在語言上給予幫助。
2.3 后任務階段(post-task phase)。后任務階段,又可稱為語言焦點(Language focus)階段,包括語言分析和語言練習,本階段中,學生就執(zhí)行任務情況進行匯報,這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機會重復執(zhí)行正式任務,教師要鼓勵對正式任務成果進行反思,鼓勵聚焦語言用法,從而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的語言知識?;顒拥闹攸c將從語言意義轉向語言形式,幫助學生鞏固基本語言點,可以使學生內化語言知識,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3.1 高職學生英語存在的問題
與其他類型的高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語言基本功相對較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多數(shù)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動力和自信心不足,學習習慣差,迷戀上網(wǎng),沉醉于言情、武俠小說。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些均對高職學生學習英語造成了障礙。而學生把考試作為唯一的目標去學習英語,造成英語實際的應用和交際能力較差,即使筆試能勉強通過,實際需要應用英語的時候就聽不懂,說不出了。
3.2 高職學生英語的教學原則
“3S中心”教學模式是近年來針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提出的新的教學理論,即高職英語教學應以“以社會需求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學習主題為中心(Subject-centered)”。
3.2.1 “以社會需求為中心”是指以社會第一線的職業(yè)崗位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
3.2.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就是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提高其英語的各種技能和熟練地駕御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教師由原來的教學中心變成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咨詢者。
3.2.3 “以主題為中心”就是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都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即從不同側面圍繞一個學生感興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題,在這一主題下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課堂教學以單元主題為中心,語言作為信息載體,學習和掌握語言是為了獲取信息,領會主題內容的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應用能力。
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任務型教學法是適合高職人才目標的培養(yǎng)的新型教學法。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特征是實用性,其實質是培養(yǎng)理論知識夠用,應用能力較強的實用性人才。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這一核心非常適合高職英語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的特征。任務型教學法不但具有真實性和交際性,而且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部學習動機,使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運用自己的思維主動去習得語言。
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1冊中的一篇課文The Battle against Aids(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⒈ Unit 5,Section A)為例子,說明任務教學法在設計大學英語課堂活動中的應用。
4.1 前任務階段
上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等途徑查閱資料,收集了解全球艾滋病問題的現(xiàn)狀,艾滋病的形成原因及傳播途徑及相關的詞匯和語言
Task 1:Warm-up Activity: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does this design stand for?1.What is AIDS?What is HIV?
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rld AIDS Day?How many ways can HIV spread?
Who is most likely to become infected?
在前任務階段,教師通過紅絲帶標志象征的提問引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艾滋病。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視頻和多媒體向大家展示當今世界范圍內的艾滋病現(xiàn)狀,艾滋病的形成原理及傳播途徑。同時讓學生回憶與艾滋病有關的詞匯和語言,并把這些詞匯收集起來。這些活動的目的在于突出任務主題,激活相關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艾滋病這個主題的關注,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4.2 任務階段
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為學生設計了三個任務,老師先把任務中可能涉及到的重要詞匯,短語,句型用PPT展示:4.2.1 扮演艾滋病宣傳者,在社區(qū)以各種形式用英語宣傳普及艾滋病相關知識,使人們了解艾滋病的發(fā)病原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
4.2.2 一位扮演艾滋病患者,其余的扮演群眾。當大家得知艾滋病患者的身份時,人們的不同反應。
4.2.3 準備小組間辯論:艾滋病是醫(y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兩個小組為正方,兩個小組為反方。
在任務階段,老師應不斷來回巡視,監(jiān)控并向幫助學生把要表達的思想組織成語言。設計的三個任務有效地激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鞏固所學的艾滋病相關的知識的同時,也充分鍛煉了他們的英語口語和思維能力,以模仿艾滋病患者的游戲,讓小組成員體會艾滋病人身體的痛苦和遭受到的誤會、歧視,使人們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給艾滋病患者更多的關愛與幫助。意識到艾滋病除了是個醫(y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預防艾滋病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4.3 后任務階段
4.3.1 各小組展示剛才的分組表演,并互相進行評價,如宣傳艾滋病相關知識,艾滋病的發(fā)病原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的介紹是否正確,語言表達是否合適,對涉及到的重點詞匯和語言點進行歸納總結。
4.3.2 小組間辯論賽:艾滋病是醫(y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兩個小組為正方,兩個小組為反方,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辯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
4.3.3 Acquire more knowledge of AIDS and write a report on the topic:How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being trapped into HIV.通過本任務,既鞏固了本文所學的有關艾滋病的英語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5.1 針對高職學生動手和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的特點設計多種多樣的任務讓學生完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5.2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
5.3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活動,啟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5.4 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大量的小組或雙人活動,需要良好的團體合作精神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
5.5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于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6.1 設計的任務要貼近學生的語言水平,難度要合適
在設計任務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需求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思想、興趣和愛好等情況,以便合理地設置任務。根據(jù)學生的客觀情況和實際需求制定各種任務。同時,教師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任務設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使得任務教學法能夠貼近不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既要有適當?shù)碾y度又要有可操作性。
6.2 教師在進行任務型教學法時隨時調整自己的角色
任務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但并不是說老師變成了旁觀者,及時地調整角色變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在教學開始前,教師要根據(jù)教材提供的素材精心設計適合學生語言水平的、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在布置任務時,教師為學生的計劃方向進行指導和把關。在學生活動中,教師承擔監(jiān)督角色。在分組活動中,教師可以到各組聽取活動情況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在學生匯報時,教師充當主席的角色,評價各組任務的完成情況。在后期任務階段,教師總結學生的報告,指出帶有普遍性的語言錯誤。
6.3 測試和考核方式的影響
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法,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口語,閱讀,寫作等實踐教學中,并已見成效。然而,任務型教學法考核評估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現(xiàn)有的考試方法難以體現(xiàn)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因為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評估方式,教學效果難以衡量,學生的積極性也受挫,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價需要進一步探討。本人在教學中采取的是老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
[1]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陳曉棠.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
[3]丁碩瑞.任務型教學法在《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College English,2009(1).
[4]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
[5]廖乃幟.基于任務教學法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課程設計[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