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鋒,張寶芝,李德平
(慶陽市國營華池林業(yè)總場,甘肅 慶陽 745000)
山荊子又名山定子、水楸子(Malus baccata)。落葉喬木,其根系深,耐寒性強,生長茂盛,是我國北方嫁接蘋果和花紅的優(yōu)良砧木,同時是庭院綠化樹種或水土保持樹種。果實含糖量,可釀酒;嫩葉可代茶飲用;也含鞣質(zhì),可提供栲膠和用做家畜飼料。木材堅韌,可制作農(nóng)具、家具或用做礦柱和薪柴。
取種用的果實必須在種子充分成熟以后采收。采下的果實最好立即壓碎,取出種子,不能堆集漚爛,以免果肉發(fā)酵時產(chǎn)生高溫,燒壞種子,降低出苗率。取出的種子,洗凈陰干后,可放在通風處保存。陳種子出苗差,不要應(yīng)用。
秋播的種子不用處理,春播的種子必須在播前經(jīng)過人工層積處理來促使其完成生理后熟。一般采用沙藏法。即先用清潔的河沙與種子混合均勻,種沙比例為1∶5。也可將種子與沙相間堆積,即鋪一層沙子,撒一層種子,沙的濕度通常以手捏成團,一觸即散為度(5~15%),沙藏的溫度以-2~5 ℃為宜,層積厚度不超過50 cm。層級天數(shù)30~35 d。
當調(diào)入的種子應(yīng)時間過遲,來不及冬季沙藏時,可在播種前10 d,用60~65 ℃的溫水浸種,并充分攪拌直至晾涼,繼續(xù)浸泡4~6 h,然后取出種子混以濕沙,進行短期沙藏,保持溫度10~20 ℃,每天勤翻動,及時補水,5~7 d種子發(fā)芽。
苗圃地應(yīng)選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質(zhì)差異小、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地勢低洼的土地,易遭受霜凍且易積水,不易育苗。以土質(zhì)肥沃、便于灌溉的砂壤土和輕壤土為好。同時育苗地必須輪作,避免重茬。
播種前需進行細致整地,使土壤疏松,便于灌溉,保證地力一致,造成有力根系分布的疏松土層。因此,首先應(yīng)深翻細耙,深度以25~30 cm為宜。同時,施加肥料,一般每畝施農(nóng)家肥3 000 kg左右,化學復合肥100 kg。為防止地下害蟲,可施殺蟲藥,如3911顆粒每畝施加1 kg。
經(jīng)過耕翻平整之后,即可做畦。一般做平畦(有灌溉條件的,也可做高畦),畦寬一般1~2 m,長10 m左右,易東西排列,有利于光照。
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土壤封凍前進行,慶陽市區(qū)域多在10月底至 11月上旬。春播則在土壤解凍后開始,慶陽市區(qū)域一般在驚蟄后為宜。秋播種子不須沙藏,能節(jié)省勞動力,適宜播種的時間長,第二年出苗早,出苗率高,苗木生長迅速。但在冬季干旱、土壤結(jié)構(gòu)不良以及有鳥獸危害中的地區(qū),應(yīng)春播。
通常每畝下種量2~3 kg。因播種方法和種子質(zhì)量而異,可適當調(diào)整下種量。
多用條播。行距40 cm,播幅5~10 cm,溝深一般1.5~2 cm,播后立即覆土,覆土后0.5~1 cm,并將畦面整平。有條件的地方覆土后,再覆蓋鋸末或麥穗種苞皮,起到保墑,防止土壤板結(jié)的效果。
播種后種子出土前切忌灌水,如果土壤干燥,可在傍晚時噴水增墑。幼苗出齊后,應(yīng)及時松土,長出2~3片真葉時,間苗移植和補苗,過晚影響幼苗生長。要做到早間苗,晚定苗,分次間苗,合理定苗,保證苗木苗旺。
幼苗生長期間要經(jīng)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缺墑時進行灌水,澆水時不宜過早,也不宜過多,否則,易發(fā)生立枯病。結(jié)合澆水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需加磷鉀肥,一般在5~6月開始追肥,促其生長。
幼苗生長初期易患立枯病,應(yīng)用代森錳鋅、辛硫磷、波爾多液等藥物防治。苗木生長中后期易患葉銹病,應(yīng)用黑殺、代森錳鋅、粉銹靈等藥劑防治。
如果當年秋季嫁接,除加強前期肥水管理外,苗高30~40 cm以上時,可及時摘心,以利加粗生長。同時在嫁接部位以內(nèi)及時抹除分枝。
在越冬前,無論秋季嫁接過的砧木苗,還是未嫁接的砧木苗,在地封凍前根部培土并灌水,以利越冬和來年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