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濤
(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在赫德于1874年1月22日正式成立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之前,倫敦已經(jīng)有一個中國海關駐倫敦代辦處,這個代辦處是1861年設立的,當時設立的目的是配合總稅務司李泰國從英國幫清政府購買船艦之用,完全是商業(yè)性質(zhì)的。后來由于李泰國想與清政府爭奪阿斯本艦隊的指揮權(quán)而被革職,倫敦的代辦處也隨之關閉。赫德正式擔任總稅務司后,于1867年重新恢復了倫敦代辦處,并且委派英國商人貝切拉為代辦處代理人。隨中外關系的發(fā)展,倫敦代辦處的任務也逐漸增多,除了一般性的購買海關用品外還有很多政治性任務要在歐洲辦理。赫德鑒于中國海關倫敦代辦處系由一名商人(貝切拉)作為“代理人”,已經(jīng)不能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于是他決定改組原來的倫敦辦事機構(gòu)。
中國海關駐倫敦代辦處將于1874年3月31日關閉(1)p189,代之以成立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駐倫敦辦事處,金登干以中國海關駐外稅務司身份主持該處,頭銜是“無任所秘書”,但在公開場合或職員表上,都稱“主任”。從以后的歷史中可以看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駐倫敦辦事處的任務是很多樣和復雜的,陳霞飛認為:“辦事處的公開任務是為中國海關采購各種物資和用品,招考洋員等。機密任務是收集與傳遞情報。此外,它含有準外交機構(gòu)的性質(zhì),為經(jīng)辦各種按其性質(zhì)本應由清政府駐外使節(jié)經(jīng)辦的事情”(2)p677-678。倫敦辦事處的任務大致可以概括如下:一是為中國海關和政府購買物資。二是為中國海關選拔洋員。三是為中國從事一些秘密外交。四是搜集情報。
近代中國海關的助航設備,如燈塔、浮樁、霧霾等等都是通過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駐倫敦辦事處從歐洲進口的,由金登干統(tǒng)一辦理,全權(quán)負責。購買助航儀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赫德與金登干之間對于儀器的購買是有一套比較嚴格的程序的。首先對于物品的夠買有個總的原則,即“倫敦辦事處奉命凡無總稅務司官印簽字之訂單均不予承認”(1)p191。這個總原則傳達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一是除了經(jīng)過倫敦辦事處外,中國海關各關不得直接向歐洲訂購任何物品;二是各海關如要向歐洲訂購任何商品時,應先寫申請書,交給總稅務司簽字并蓋章后才可送去倫敦辦事處;還有一點是“申請應事先提出,不得事后補辦”(1)p192,即各海關不得自行給倫敦辦事處發(fā)訂購單,然后再向總稅務司補簽申請單,應該將需要的向總稅務司提出,先提交申請單,由總稅務司定奪。接下來以購買燈塔為例,理清這個過程。
第一步,提交申請。近代中國海關的助航設施,如燈塔等,是由海關統(tǒng)一辦理的,并且海關還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船鈔部。其中和燈塔購買關系密切的是總營造司,后來也稱總工程師。在這就必須要提到一個總營造司——韓得善,他與1869年初進入中國海關,任燈塔營造司,1871年任海關總營造司,直到1898年退休。近代中國沿海的大部分燈塔都是經(jīng)他之手設計和建造的,總稅務司梅樂和贊道:“首任總工程司韓得善君勛勞尤著,蓋以中國沿海燈塔,經(jīng)韓君擘畫建筑者,實居多數(shù),而為任何工程師所不可及”(3)。韓得善對于中國沿海燈塔的建設是功不可沒的。要購買燈塔設備時,總營造司要經(jīng)過實地的考察,結(jié)合各種影響燈塔運行的因素(如地形、臺風、地震等),畫出燈塔的設計圖并要寫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和規(guī)格說明書,注明一切所要說明的問題,最后還要給出購買燈塔設備的估價。把這些資料和申請單交給總稅務司,由總稅務司簽字蓋章后再寄給倫敦辦事處的金登干負責購買事宜。
第二步,歐洲購買。金登干在收到總稅務司的燈塔購物單后,會根據(jù)情況進行招標,而且金登干認為:“對于公家訂貨,招標制度肯定是最好和最可靠的方法”(4)p775。從赫德和金登干的信件內(nèi)容來看,參加競標的主要有法國的巴比埃和費內(nèi)斯特公司,英國的張氏兄弟公司、阿姆斯特朗爵士公司。一般情況下,燈塔工程訂單的歸屬是由以上三家公司競標決定,哪家公司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要的費用最少就把訂單給它,如在石碑山燈塔招信號燈標時,巴比埃和費內(nèi)斯特公司要價3152英鎊,而張氏兄弟公司要價2800英鎊,最終石碑山燈塔的訂單就落入了張氏兄弟公司手中,而張氏公司由于人手不夠,邀請阿姆斯特朗爵士公司一起建造。但是也經(jīng)常會有例外,沒有招標就直接給某公司這筆訂單。在1874年準備建造漁翁島燈塔和烏邱嶼燈塔時,赫德就直接下令把訂單給了巴比埃和費內(nèi)斯特公司,赫德對金登干是這樣說的:“由于我們急需,以及政治的原因,我想在法國搞點名堂,你就把這兩份訂單交給巴(比埃)和費(內(nèi)斯特)公司,不必再問我了”(2]p5。完成招標后,中標的公司會針對中國海關總營造司的設計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見,如對于使用什么材料、什么燈頭以及怎么設計更好更省錢等等問題進行商量,這也是總稅務司希望看到的,按他的話說:“訂購重要的貨物時,為了效能和經(jīng)濟起見,我經(jīng)常要求承包商提出可能需要修改的地方”(5)p400。在石碑山燈塔招標時,總營造司韓得善原設計塔身用熟鐵,但是中標的張氏兄弟公司建議用鑄鐵,不然就會“燈塔頭重腳輕”(5)p119,后來經(jīng)過雙方的多次商量,最后一致認為“為了安全、牢固和耐久,在燈塔外面用鑄鐵板是大有好處的”(5)p136。經(jīng)過雙方的商議最終決定整個方案,然后根據(jù)這個方案給出最終的價格,進入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在生產(chǎn)過程中,承包的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中國市場,會把一些最先進的燈塔技術(shù)用在上面,這就是為什么近代中國沿海的燈塔很多是世界級的原因。整套燈塔的生產(chǎn)周期將近要半年,生產(chǎn)完成后,金登干會邀請燈塔方面的專家一起親自去檢驗,全部合格后,就進入運輸?shù)倪^程。
第三步、運輸安裝。一般而言,從歐洲通過輪船運輸燈塔設備到中國沿海要五個星期的時間,如石碑山燈塔的全部設備于3月11日從英國運出,4月18日運抵中國的汕頭。運輸過程中最容易發(fā)生的問題就是燈塔設備受到損壞。因為燈頭等都是玻璃制品,由于包裝不到位加上海上風浪撞擊船只,使船顛簸,經(jīng)常導致燈塔設施的破損,給海關造成很大的損失。赫德也抱怨過“張氏公司的人員包裝得太壞,稜鏡運到時一概破碎,玻璃嵌片也都碎裂”(5)p491,“我親自檢查了燈光和張氏公司的包裝,包裝很壞,我深信其他地方抱怨損失由這種不良包裝所致,是有充分根據(jù)的”(6)。運到以后就要進行燈塔的安裝,船鈔部的營造司會派出專業(yè)人士安裝燈塔設備,全部由洋人完成。但有時中國海關會購買一些當時最先進的燈塔,在中國的燈塔人員不熟悉新式設備的安裝,所以就導致了在購買燈塔時,供貨的公司要派出自己的員工隨船來到中國,并負責安裝管理燈塔設備。如在1892年準備建造橫欄洲燈塔時,由于設計的燈塔是第一次把水銀樞軸和戰(zhàn)車式傳動裝置合并在一起的器械,承包的巴比埃個費內(nèi)斯特公司要“派一名最好的安裝匠隨燈塔一起去中國”(4)p635。這樣有利于燈塔的安裝維修,但同時也是中國海關又多了一個昂貴的額外雇員。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近代中國海關從歐洲進口儀器設備是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程序的。首先,要向總稅務司提出購買申請,申請時要附有設備的設計圖、款式以及大概的估算。經(jīng)過總稅務司核實后,總稅務司會簽字蓋章,然后把申請單寄給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去購買。倫敦辦事處在接到訂購單后,會根據(jù)需要進行招標,一般以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出價越低越有可能中標。中標的公司也會根據(jù)需要向總稅務司提出修改的意見,然后根據(jù)雙方的最后協(xié)定,商定一個最后的價格。然后就進入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產(chǎn)品經(jīng)過相關專家的檢驗合格后,才可裝運送往中國安裝使用。所以整個過程還是相當嚴密的。
注釋:
(1)海關總署《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通令選編》編譯委員會:《舊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通令選編》第一卷,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3年。
(2)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秘檔》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3)班思德著,李廷元譯:《中國沿海燈塔志》,上海:海關總稅務司公署統(tǒng)計科,1933年,序二。
(4)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秘檔》第五卷,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5)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秘檔》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6)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秘檔》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