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南京 210097]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人物之口闡述了許多重要的詩學觀,這是我們探索其本人詩學觀的主要依據(jù)。我們不能將作品中人物的觀點簡單等同于曹氏本人觀點,因為它們難免要經(jīng)過藝術化的處理。但這不能否定通過人物詩論探索曹雪芹本人詩論觀的可能性。畢竟這些詩學思想是曹氏在時代思潮影響下,根據(jù)自己的觀點然后“按頭置帽”創(chuàng)作出來的,其必然打上曹氏本人的烙印。正如蔡義江先生所言,只要我們“有分析、有鑒別地去看待它,那么,從這些經(jīng)過藝術加工而變得個性化、通俗化了的詩論中,仍是可以看出曹雪芹在詩歌方面的某些見解來的”①。目前,很多學者對這些詩論已做歸納和梳理,但將其放在清前中期 (順治─乾?。┰妼W這一背景下進行研究的還很少。筆者認為,做此探索可以理清曹氏詩學思想的直接源頭,更加清晰地界定曹雪芹的詩學觀及其時代意義。
清初曹家一直處于當時文化圈的中心,文壇思潮的涌動都會波及曹家。曹家敗落后搬到北京,正處于文化中心,詩壇思潮對曹雪芹的影響會更加直接、深刻,二者呈現(xiàn)出許多一致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詩歌的宗尚和師承。這里指的是宗唐和宗宋之爭。宋代以來,不同時期的唐宋之爭會呈現(xiàn)各自的特點。清初唐宋之爭的特點在于:宗唐和宗宋兩派不再尖銳對立,他們在堅持自己宗尚的同時承認對方觀點的某些成分。有的學者超越唐宋時代界限,從全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是蔣寅所說的“重構詩歌傳統(tǒng)以拓展詩史視野”②??傊?,清初詩壇宗唐和宗宋兩派呈合流之勢。從當時學者的論述中可以看到這一趨勢。錢謙益的詩學使人們的視野從盛唐擴大到整個唐詩,再到兼取宋詩。葉燮對七子派和公安、竟陵派各執(zhí)一端的詩學加以批判,要從這兩種極端中超越出來。對于王士禎提出的“神韻”說,朱則杰認為其“對于抹平當時的‘唐宋之爭’扭轉以時代論詩的風氣,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③。由此可見唐宋之爭的新變化。
從《紅樓夢》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思潮對曹雪芹的影響。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學詩,她建議先學王維的五言,杜甫的七律,李白的七絕,有這些人作“底子”之后,再向上推,學習漢魏以來的詩歌,卻只字未提盛唐以后的詩,可見盛唐在曹氏心中的正統(tǒng)地位。黛玉自己也說“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這似乎表明曹氏對宋詩和晚唐詩的否定,其實不然。緊接這句,黛玉說:“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銈冇植涣糁鴼埡闪恕!贝司涑鲎岳钌屉[的《宿路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此詩寫雨夜作者的“相思”之情,凄涼感人。但作者沒有直接抒發(fā),而是借雨點打在枯荷上的聲響來反襯自己內心的寂寥,意在言外。黛玉先否定了李商隱的詩,但緊接著又說在這“最不喜歡”的詩中有她很喜歡的一句。這實為欲揚先抑,更加突出了自己的審美趣味。清人周春也說:“‘最不喜歡李義山詩?!@句是顰卿假話。不然,義山佳句,豈止‘留得殘荷聽雨聲’一句哉?”④清人陳其泰也說黛玉的詩作“似晚唐人手筆”??梢?,黛玉的詩論本身以及詩論與詩作之間出現(xiàn)了不一致,這種不一致還體現(xiàn)在對宋詩的態(tài)度上。張宏生教授就指出,黛玉很多詩作更像宋調,而非唐音。⑤從脂批中也可看到當時對宋詩態(tài)度的變化。比如第十四回寫水溶見寶玉“語言清朗,談吐有致”,便向賈政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于老鳳聲’,未可量也。”脂批在此曰:“妙極!開口便是西昆體,寶玉聞之,寧不刮目哉?”西昆體是北宋初年楊億等人模擬李商隱所作的詩,歷來評價不高。而脂硯齋卻說西昆體可以使寶玉“刮目”,可見審美取向的變化。
總之,黛玉論詩和作詩的不一致,小說中晚唐、宋詩的大量運用,正折射出曹氏本人思想中唐宋界限的模糊化,而這與當時詩壇唐宋之爭的新趨勢是分不開的。
其次,對待師古與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師古與創(chuàng)新之爭也是我國古代詩壇的焦點之一。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聲勢浩大,詩人們在復古圈子里徘徊,詩歌喪失了活力。清人開始反思,他們普遍認為應該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求新求變,創(chuàng)造清代自己的詩歌。錢謙益強烈反對摹擬古人之風,他繼承公安派詩學,將“學古”與“師心”結合。葉燮從宇宙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創(chuàng)作和接受心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得出詩歌必變的道理。標舉“溫柔敦厚”詩教的沈德潛也強調詩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這一思潮影響了曹氏本人的詩風,好友敦誠認為曹氏“詩筆有奇氣”。多年后回憶曹雪芹時,仍贊其詩“新奇可誦”。由此可見一斑。這種思想也貫穿在《紅樓夢》人物的詩論中。
曹氏在小說開篇就發(fā)表了創(chuàng)新宣言,誓要讓世人“換新眼目”。第三十七回“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寫了一段寶釵與湘云關于如何擬題的對話。湘云提議作“菊花詩”,但又“恐落套”,寶釵建議:“以菊花為賓,以人為主,竟擬出幾個題目來,都要兩個字,一個虛字,一個實字,實字就用菊字,虛字便用通門的?!痹伨赵谖覈姼枋飞蠚v史悠久,有豐富的資源可借鑒,但這容易落入前人的窠臼。寶釵提出虛實結合的方法,既詠了菊賦了事,又不落套,正體現(xiàn)了曹氏于舊題中出新意的思想。還有第六十四回,寶釵看完黛玉的《五美吟》后評道:“作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置妹眠@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辈徽撌裁搭}材都要在前人立意之基礎上出新意,絕不“隨人腳蹤”,否則便“落第二義”,就不是“好詩”??梢姴苎┣蹖⒘⒁獾男屡c舊作為評價詩歌的重要標準。第七十回,寶釵作《柳絮詞》時表達了同樣的思想,她見湘云、探春等人的詞皆哀婉纏綿,為了“不落套”,她故意將柳絮寫得高貴、自由、充滿活力,贏得所有人的贊許。不僅立意區(qū)別于他人,還體現(xiàn)出了自己獨特的性情。因此,創(chuàng)新不是刻意地標新立異,它“凝聚著詩人對現(xiàn)實人生和社會的感悟和體驗,常常表現(xiàn)為作品的內在審美意蘊”⑥。曹雪芹所主張的創(chuàng)新不等于完全否定師古的重要性,而是反對那種亦步亦趨地模仿古人而喪失自己個性的做法。因為獨特所以才新、才奇,因為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感受所以才真。這是曹雪芹力主立意真、新的實質。
最后,對待辭與意的關系。辭與意的關系就是法度與情意的關系。我國古代詩論一向將“意”放在首位,這一傳統(tǒng)在明代的復古模擬之風中一度衰落。清人對此做了深刻反思,重新確立“意”的主導地位。錢謙益首先對七子派格調優(yōu)先論發(fā)起抨擊,提倡性情優(yōu)先,提出“有詩無詩”的標準,表達出真情就“有詩”,否則便“無詩”。吳喬論詩也以意為核心,反對“有詞無意”。同時代的袁枚也認為:“意似主人,辭如奴婢?!雹摺耙狻睂Α稗o”應起著統(tǒng)攝作用??梢?,對真情、真意的提倡成為當時詩壇的主流。
曹雪芹借人物之口也反復表達了這一思想,第三十七回寶釵論詩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韻。分明有好詩,何苦為韻所縛!”她認為“韻律”除了用來“難人”,用處實在不大。第四十八回黛玉也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辭害意’?!毕蝼煊駥W詩的香菱也領悟道:“如今聽你這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彼齻兌挤磳Α案裾{規(guī)矩”等形式因素的限制。在第七十八回中,寶玉對這一觀點觀闡述得更加深刻:“誄文挽詞也須另出己見,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余,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o達意盡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間哉?!边@段話具有綱領性的作用,不僅談到了立意之新,性情之真,還談到如何正確處理“詞”與“意”的關系?!皩幨刮牟蛔惚杏?,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薄稗o達意盡為止”等語力重千鈞。在曹氏看來,句式、用典、譬喻等都只是形式和工具而已,它們的使用完全取決于“意”的表達。
綜上所述,清前中期詩學思潮在詩歌的宗尚和師承,如何對待師古和創(chuàng)新以及如何處理辭與意之間的關系三個方面所呈現(xiàn)的新趨勢,對曹氏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這一時期詩壇上仍盛行著落后守舊的詩論,作為一位具有開拓、批判精神的作家,曹雪芹必然要沖破這些詩論的束縛,呈現(xiàn)自己的特點。
分析曹雪芹的詩學觀與當時主流詩學觀的不同應從整體著眼,而不是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筆者認為二者根本不同在于:曹氏堅持以“情”為本的詩學觀,而清前中期詩壇,從初期的以現(xiàn)實主義為主向中期的以復古主義、形式主義為主過渡,尤其是從乾隆朝開始,占統(tǒng)治地位的仍是形式主義和復古主義的臺閣詩風。溫厚平和的盛世之音成為詩壇主流,其本質是宣揚封建倫理道德,維護封建統(tǒng)治和自保的工具,這阻礙了詩歌寄性寫情主體功能的充分發(fā)揮。與此不同,曹氏論詩以“情”為核心。從創(chuàng)作動機到創(chuàng)作過程都圍繞一個“情”字。下面分而述之。
首先,詩歌因“情”而作?!凹男詫懬椤笔遣苎┣蹖υ姼璞举|和主體功能的認識。張宜泉曾評價曹詩:“君詩未曾等閑吟,破剎今游寄興深?!笨梢娫姼枋怯脕砑耐泻褪銓懬樾缘?,而非宣傳倫理道德的工具。第三十七回,寶釵論海棠詩:“古人的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寫情耳。都是等見了作,如今也沒這些詩了?!笨梢姡皩懬椤辈攀亲髟姷哪康?,所詠之物只是“寄興”的工具,即使眼前并非實有此物,也可以創(chuàng)作。脂批在此曰:“真詩人語?!钡谒氖寤兀髡咭约毮伒墓P觸剖析了黛玉創(chuàng)作《秋窗風雨夕》時的心理和外界環(huán)境:身體的病弱,日落黃昏的小雨,竹林的清寒,無人陪伴的孤寂,再加上別離詩詞的感染,這一切怎能不使本來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心有所動”呢?無法排遣的愁情、癡情、詩情、怨情促使她“不禁發(fā)于章句”而成詩一首。
其次,“情”應盡興而發(fā)。曹氏提倡情感的抒發(fā)不應受到限制,盡興才好。這與他本人的性格是一致的,張宜泉曾評價曹雪芹“素性放達”、“好飲”。敦誠的《佩刀質酒歌》云:“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瑯瑯。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睆闹锌梢钥吹讲苁峡穹挪涣b、豪爽傲世的性格。另外,他在第一回就說要“將兒女之真情發(fā)泄一二”。“發(fā)泄”二字,至為關鍵。寶玉的《芙蓉女兒誄》最能反映這一點。誄文宣泄強烈的愛憎,激情澎湃,高度贊揚晴雯,詛咒歹毒的邪惡勢力。從中分明可以感受到曹雪芹本人的滿腔怒火。這與詩壇上盛行的“溫柔敦厚”的詩教是完全不同的。金開誠先生認為曹氏這些詩論并非“泛泛而談”,“相對于當時流行的臺閣詩風來說,具有反潮流的意義;而從它對創(chuàng)作實踐的指導意義來看,則是為了使詩的創(chuàng)作能夠痛痛快快地說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想要傾吐的真話和新話?!雹嗨詷O是。
綜上所述,曹氏對清前中期詩學思潮采取了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他一方面繼承了清前中期詩學中的積極成分,另一方面又對當時以復古主義、形式主義為特征的官方詩學進行了否定。他論詩打破了唐宋門戶之見,強調“立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論詩以“情”為核心,詩因情而作,情應盡興而發(fā)。這對詩壇上盛行的形式主義詩風不啻是強有力的反駁,這正是曹雪芹詩學觀意義之所在。
①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頁。
② 蔣寅:《在傳統(tǒng)的闡釋與重構中展開──清初詩學基本觀念的確立》,《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③ 朱則杰:《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4頁。
④ 朱一玄編:《紅樓夢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526頁。
⑤ 張宏生:《說詩與作詩:林黛玉的兩重性》,《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4期。
⑥ 李成文:《意趣說:曹雪芹詩學思想的核心》,《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6期。
⑦ 劉衍文、劉永翔合注:《袁枚續(xù)詩品詳注》,上海書店1993年版,第3頁。
⑧ 金開誠:《從〈紅樓夢〉看曹雪芹的詩論》,《〈紅樓夢〉研究集刊》第四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紅樓夢》研究集刊編委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