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 廣東省博物館
淺淡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幾點體會
秦亞 廣東省博物館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文物保護事業(yè)也得到了持續(xù)的發(fā)展。新時期的文物保護工作在繼承了傳統(tǒng)技術的同時,也借鑒了一些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理念和技術。作為博物館的一名文物保護工作者,筆者對此談談幾點體會。
對文物前期信息的采集工作十分重要,充分了解文物背景是保證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第一步,它包括:相片、歷史信息、價值評估等信息的收集;樣品采集與處理等。隨著科學檢測在文物保護中的廣泛應用,為了更好的開展文物研究工作,在新時期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文物的科學檢測環(huán)節(jié)也尤為重要。通過各種科學儀器對文物進行觀察和定性定量的檢測分析,我們可以獲取文物的材質、制作工藝、病害機理、保護修復材料等方面的信息,為制定相應的保護修復方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2007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已陸續(xù)正式頒布了《館藏金屬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編寫規(guī)范》、《館藏青銅器病害與圖示》、《館藏鐵質文物病害與圖示》、《館藏紙質文物病害分類與圖示》、《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編寫規(guī)范》、《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guī)范》等多項行業(yè)標準。文物保護事業(yè)將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標準化。
文物內在的老化猶如人體的自然衰老一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F(xiàn)在我們涉及到的文物修復一般都是搶救性的,即文物生病后才實施保護。但文物不患病則已,一病就是無法根除的“慢性病”,很難恢復原初的模樣。所以現(xiàn)代的文物保護工作中,我們要倡導“預防性保護”的理念,不僅要對瀕危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還要對正在老化中的文物提前采取各種預防性的保護措施。
以前的文物保護工作一般是視文物級別來確定工作的優(yōu)先級別,珍貴文物、級別越高的文物越是受到重視,一般文物的腐蝕破損常常被忽視,發(fā)現(xiàn)問題后不能及時受到保護修復,從而使病害情況加重,甚至造成擴散傳染。在國外的修復理念中,是將文物的殘損程度和珍貴級別綜合考慮,以此判斷文物保護修復的緊急程度,通常分為“緊急且重要”、“重要非緊急”、“緊急非重要”、“非緊急非重要”四個程度。這樣就能很好的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同時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這些文化遺產的原貌。
文物保護方案通過審核后,在實施過程中,需遵循修復原則進行修復保護,為了避免造成“保護性破壞”,所有修復材料都需要經過試驗確保安全可行方可用在文物上。
在文物保護處理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引入的新材料的各種性能十分的了解,所使用的材料原則上不能對文物產生任何的不良影響;對于未在文物保護方面使用過的材料,應進行全面的了解和系統(tǒng)科學的試驗,以確定選用該材料的可行性。
修復檔案詳細記錄了文物在修復前后的照片、病害情況、修復技術和材料,通過它可以完整的還原該文物的修復過程,對以后的再保護和再修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早期,因為修復檔案建立制度不完善,檔案記錄不完整或丟失時有發(fā)生,這幾年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就時常因此大大增加了難度。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強化建立文物修復檔案的意識,在修復過程中對于每個微小步驟都要進行詳細紀錄,建立起一整套包括照相、文字和繪圖等各種材料在內的修復檔案,以便若干年后的專業(yè)人員的參考。
廣州地處亞熱帶,常年高溫高濕的氣候非常不利于館藏文物的保存,會導致文物發(fā)霉、生蟲、變形、銹蝕、脫彩等。所以在做好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對文物保存環(huán)境的監(jiān)控和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文物保存環(huán)境一般指的是文物儲藏和陳列的環(huán)境,即庫房和展廳。文物保存環(huán)境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空氣溫濕度、光照(可見光、紫外光)、空氣污染物(包括塵埃)和有害生物等。不同材質的文物受各種環(huán)境因素影響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我們要在庫房和展廳設置環(huán)境監(jiān)控設備,做到可以隨時采集到環(huán)境包括溫濕度、光照、空氣污染物等指標,并根據保存文物的類別加以調控。
綜上所述,雖然文物保護正在逐步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邁進,但在技術、理念、制度等方面與國外其他較為先進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就需要我們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文物保護事業(yè)的明天將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