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茫
2010年即將在網友們的各種歡笑與無奈中悄然逝去。在互聯(lián)網日益普及的今天,網絡流行語已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文化現(xiàn)象,記錄著社會和民生中的點點滴滴。
“給力”是中國北方的土話,表示給勁、帶勁的意思?!敖o力”一詞最初的火熱源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彼^“不給力”就是形容和預想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一般理解為有幫助、有作用、給面子。由于“給力”一詞正好能很好地表達網友看球賽的情緒,世界杯期間“給力”在一些男性網友之間很受歡迎,慢慢流傳開來。不僅如此,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標題也用了“給力”。于是乎,“給力”真的很“給力”了!
“蒜你狠”是時下中國流行的一句時髦用語,這是源于大蒜瘋漲超過100倍,甚至比肉、雞蛋還貴。網友據(jù)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的相聲段子,發(fā)明了“豆你玩”,是繼“蒜你狠”后的又一流行用語。隨著食品接連漲價的現(xiàn)狀,糖高宗、姜你軍、油你漲、鴿你肉,大批三字經猶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諾骨牌,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除了無奈外,我們還能做什么?我們還需要給多少物資起名字?
“神馬”不是一種馬,而是“什么”的諧音?!案≡啤钡囊馑技刺摕o縹緲,轉瞬即逝,意為“不值得一提”。“神馬都是浮云”的流行,源于紅遍網絡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國慶期間,“小月月”橫空出世,以極其詭異的言行雷倒眾生,并讓網友們將“神馬”和“浮云”聯(lián)系在了一起,誕生諸如:“用任何詞語來形容她,都根本乏味得很,神馬網絡豪放女,浮云!都是浮云!”的感嘆。而“神馬”和“浮云”的神奇之處,則是當這兩個詞結合在了一起,便可組成萬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風靡。
10月16日晚發(fā)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這個“官二代史上最強音”迅速成為傳媒和網民關注的焦點,并最終演變成一場全民娛樂“李剛”的黑色幽默。面對牛氣沖天的“官二代”,有些人不無感慨地說:“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爸爸都能叫李剛?!边@種基于事件的全民造詞運動,除了幽默、起哄等情感訴求外,更多的是對某個階層的一種不滿,一種宣泄。
2010年11月3日晚,騰訊發(fā)表了“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稱“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將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隨后網民開始模仿騰訊公開信改寫“QQ體”,并在幾小時內便風靡網絡。其中精彩的典范如:“阿迪達斯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一旦檢測到用戶身上有耐克,衣服鞋將自動變成透視裝?!盦Q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受傷害的卻是廣大消費者。
“羨慕嫉妒恨”2010年開始流行,第一次被媒體廣泛引用是2009年,張藝謀賀歲喜劇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票房火爆的同時,被罵得也很慘,張藝謀的電影制作人張偉平稱電影圈的很多人對他和張藝謀就是5個字:羨慕嫉妒恨。這短短個5字,感情卻有三層遞進:羨慕多了成嫉妒,嫉妒過了成了恨。“羨慕嫉妒恨”在網絡的大面積流行,雖然有跟風復制的調侃成分,但是其中的“糾結”意味卻讓網絡文化開始用一份自嘲自省。
“圍脖”是“微博”的諧音(發(fā)音相近),因此把發(fā)微博比喻做了織圍脖。在重大敏感的事件中,“圍脖”以其便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在當今互聯(lián)網生活中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人不僅感慨:“這年頭,沒個‘圍脖’,還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薄敖裉炷憧棁绷藛??”隨著微博的火爆,越來越多人開始“迷戀”微博。
“鬧太套”是英文“not at all”的中文音譯。歌手黃曉明在演唱《One World One Dream》 時,由于對not at all的發(fā)音酷似“鬧太套”而遭網友調侃,此詞也因此成為網絡流行語之一。黃曉明從此得名“鬧太套”教主,此詞也被網友用以嘲笑許多明星,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卻弄巧成拙。有網友造句:“做人不能‘鬧太套’,說英文讓人笑?!碑斎唬鋈艘竦?,你也不能保證你就沒有“鬧太套”的一天。
“我勒個去”這種用法最近很流行??梢哉f是一種調侃式的笑罵,有種無奈的“我靠”的意思,其實就是個嘆詞,無實際意義,相當于古代的“嗚呼哀哉”。這個詞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搞笑漫畫日和cucn201配音版多次使用,一夜爆紅。如今你要是在網上還用“我靠”來形容憤怒或無奈的心情,說明你已經徹底out了。走在潮流尖端的網民們,紛紛用“我勒個去”或者簡稱“我去”來代替“我靠”。簡而言之,可以把“我勒個去”當成“我靠”的升級版。
“凡客體”,即凡客誠品廣告文案宣傳的文體,模板為“我愛××,我不愛××,我是××,我不是××”。該廣告意在戲謔主流文化,彰顯該品牌的個性形象。然其另類手法也招致不少網友圍觀,網絡上出現(xiàn)了大批惡搞凡客體的帖子,代言人韓寒也被掉包成小沈陽、鳳姐、郭德綱、陳冠希等名人,網友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廣告語也滿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的黑色幽默,其廣告詞更是極盡調侃,令人捧腹,被網友惡搞為“煩客體”。網友調侃道:“在‘凡客體’世界,只有想不到,沒有看不到?!?/p>
回眸2010年的網絡流行語,我們深刻感受到:網絡語言已由無厘頭的惡搞或自我表達向關注社會熱點事件轉變,面對紛至沓來的社會思潮,人們更多了一份理智和清醒,這也是頗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