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然
荒蕪,這竟是我對洛杉磯的第一印象。飛機還未停穩(wěn),便是大片大片的空地,上面覆蓋著厚厚的金黃色植被,顯得加州陽光更加肆無忌憚。遠處連綿的山脈讓人產(chǎn)生了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但又不是錯覺,我的確穿過了15個時區(qū),來到了這個比北京時間慢15個小時的城市。
Murrieta。這是我們所居住學習的小鎮(zhèn),說是小鎮(zhèn)但卻更有一絲張揚的恬靜。張揚又恬靜,用在這里竟絲毫不矛盾。公路寬敞且干凈,在陽光的照耀下油柏黑得發(fā)亮;每輛車子都似電影中般,平穩(wěn)高速地行駛著,安靜又寬敞,應是永遠不會出現(xiàn)擁堵與急躁的;路兩旁是真正的小鎮(zhèn)風光,空曠的土地上沒有耕地沒有高樓,放眼望去凈是一片片金黃的海洋。紅綠燈是不常見的,甚至在十字路口也會出現(xiàn)沒有紅燈的情況,但卻從不擁堵——車子遠遠的就會停下為先到的車子讓路,這似乎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比起紅綠燈更加讓人舒心。馬路中間沒有絲毫的欄桿隔開,僅是一條黃線就將兩邊的車輛劃得涇渭分明,不會有車子隨意掉頭,在這里,這似乎是一種極不和諧的因素,也沒有人愿意去扮演這個角色。
陽光是炙熱的,土地是金黃的,空氣是干燥的。不似海南那個熱帶小島,這里的每一絲空氣都透著干燥,好似不帶一絲一毫的水分子。天空藍得透亮,正因為沒有一絲云才藍得如此清澈如此純凈。地中海氣候使這里的夏季炎熱而干燥,好像身體中的水分每分每秒都
像沙漏般的在蒸發(fā)——這是可以感覺到的。然而加州的人們熱愛陽光,擁抱陽光。這里你找不到太陽傘,如果有那一定會是你所熟悉的黃皮膚面孔。他們覺得接受陽光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墨鏡足矣,至于太陽傘,那便真的是太奇怪了。
一個純粹生活的小鎮(zhèn),沒有匆匆趕車的路人,沒有華麗光鮮的高樓。在這里,沒有人在意你的工作收入,沒有人介意你的職位是否足夠體面,只是純粹的生活,安逸的生活。沒有了喧鬧的浮躁,一切和諧的因素變得自然起來,不需要華而不實的口號也能讓人切身感到舒服了。
來之前寄宿家庭的主人便已發(fā)了郵件,告訴了我她家里的情況。老太太剛剛退休,一個人獨住,如果不算上Bella、Barron和Kitty的話——那是她的寵物,兩只小狗和一只貓。三個女兒,兩個孫子都分別住在別處。說實話,難免會有一些失望:老太太一個人交流會不會太少?信息量會不會太小?話題會不會太古老?如果碰上個摳門刻板的老太太怎么辦?……然而一系列問題在我來到這個寄宿家庭后都隨水分蒸發(fā)掉了。
棕色頭發(fā)白皮膚,有些臃腫的身材,一副金絲眼鏡,皺紋爬上了臉龐,但是整個人卻精神奕奕,若不是她說,很難猜到眼前的這個老太已經(jīng)六十出頭了。這就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是個很典型的美國老太太形象,跟電影中看到的慈祥老太別無二致。哦,不,這更加真實,而且我若可以預知未來的話,也會知道她更加親切更加善良。
去她家路上,沿途全是一幢幢小別墅,最高的也不過兩三層樓,精致而又讓人羨慕——在中國,建筑商恐怕是不忍心那么浪費土地的吧。小區(qū)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至少一路上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很高的柵欄或鐵門,只是一個漂亮的被鮮花簇擁的logo,便標志著一個小區(qū)。而在進入老太家別墅的那一刻,我真的有了想生活在美國的沖動。(還好簽證官沒能預見,不然能否見到這幅場景都是個未知數(shù)了。)
車剛一靠近,車庫門便緩緩開啟——這門是認主人的,只有Ginny的車子可以出入自由。PS:Ginny64高齡卻還自己駕駛著一輛本田越野呢。最先蹦達出來迎接我們的是那兩只可愛活潑的臘腸犬,Bella是個愛撒嬌討人喜歡的小女生,而Baryan則是個調皮愛舔人的小男生。在美國家庭,寵物們便是家里的一份子,他們從不用“它”來稱呼寵物們,而是“他”或“她”,更多的時候是 good girl和good boy~親切極了。Kitty是只害羞的小母貓,只是看到我們一眼,便嬌羞地跑走了。
房間里干凈又溫馨——我很奇怪他們是如何進門不換鞋而保持得如此清潔整齊,幾乎所有地方都鋪著厚厚的地毯,連浴室也不除外,但地毯上仍是干凈得一塵不染,別說是鞋印,連小渣子都沒有。對著花園的開闊的廚房使老太對這房子一見鐘情,但最讓我羨慕的,則是那廚房外的那片開闊地。
厚實的草坪被老太收拾得清脆欲滴,各種鮮花在樹上爭奇斗艷,綻放著她們獨一無二的妖嬈美麗。原諒我只說得出薔薇這一種花的名字,但其他花朵卻絲毫不遜色于她。粉黃紅,顏色搭配得協(xié)調而又賞心悅目,在陽光的斜曬下顯得格外鮮艷誘人。
花園的另一側則蘊藏了更豐富的驚喜——是一顆顆果樹以及一小塊菜地。桃子蘋果葡萄,土豆青瓜番茄。桃樹上的果實已經(jīng)成熟,有些已經(jīng)被鳥兒嘗了鮮。“The birds are so bad!”(這些鳥兒太壞了?。├咸吹教易訒r發(fā)出了如此俏皮的感慨。孰不知在都市中,我們拼命地尋找自然,鳥兒也不愿光臨了。撥開墻邊的層層密葉,便可以看到即將成熟的一串串葡萄了。不似吐魯番的葡萄那么飽滿大個,它們細長但果肉卻十分厚實,像是要沖破葡萄皮的束縛般。蘋果和蔬菜早已擺上了桌,能吃到自家花園中的果蔬,感覺真好!
就像家一樣的感覺,難怪會覺得異常親切而感覺不到時間飛逝。三個星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讓我著實感受到了美國家庭的和睦與溫馨。朋友之間常常串門,都帶著自家花園剛結的新鮮果實;鄰里之間見了面都會親切地打個招呼,有時甚至會停下來聊上兩句;跟女兒們雖不住在一起,但感情卻絲毫不淡……
別墅+花園+車庫+暖暖的情意,這不就是每個中國都市人夢寐以求的完美生活么?
明媚的陽光讓這座城燦爛,炫目的好萊塢讓這座城張揚,干凈的街道讓這座城甜美,而彬彬有禮的人們更為洛杉磯增添了幾分無言的魅力。
Thank you、please、excuse me……這些恐怕是在美國用得最多的詞匯了。不是難懂的詞匯,不是錯綜復雜的語法,這些小學一年級便學了的單詞反而成了最必須的日常用語。家人之間,朋友之間,甚至是陌生人之間,沒有刻板的面孔,都是暖暖的笑容。
上課地方的附近有幾個挺大的超市還有一元店,竟無一例外的都有賀卡專區(qū)。各式賀卡琳瑯滿目,滿滿的擺了好多排。生日賀卡、婚禮賀卡,寶寶滿月賀卡、感謝賀卡,分類之細令人詫異。生日賀卡中甚至還分男士女士及年齡,真是聞所未聞。直至生活了一個星期之后,才對這些賀卡的含義有所了解。
由于之前在郵件上就跟主人Ginny提到過可以為她做中國菜,熱情好客的她在第一個星期天毫不馬虎地叫了她四個朋友前來品嘗。七手八腳地在廚房里忙活了一下午,總算是沒有為中國食物丟臉,個個都吃得心滿意足。當然,他們的心滿意足也讓我們感到心花怒放。只是沒想到驚喜是在兩天后。
一大早Ginny便拿了封信件給我們,說是寄給我們兩個的,本以為是學校通知之類的信件,打開信封才讓我們都傻了眼。是一封來自她朋友的精美的賀卡,簡單的語言表達了對那頓晚餐的感謝,我們心里感到溫馨甜蜜。不僅僅是心中的喜悅,更讓我覺得溫暖的,是美國朋友之間這暖暖的不帶隔閡的情意。
這樣的賀卡在短短的三個星期里,我們竟有幸收到了兩封。另一封則是來自Ginny的女兒。Ginny的三個女兒都有自己的住處,大女兒Amy生日恰逢周末所以便驅車與母親一起慶祝,但不巧的是那周末正好有集體活動所以無奈錯過了生日Party。于是我跟同住的室友早早就準備好了禮物,打算第二天送給留宿的Amy。Amy和她母親一樣平易近人,雖只相處了一天但也沒有感到生疏別扭。她很喜歡我們送她的禮物,一套帶有字母A的工藝品碟子——他們這點很好,永遠會把心里所想直接表現(xiàn)出來,省去了猜疑虛偽的過程。
出乎意料的,兩天后我們又收到了感謝賀卡——來自洛杉磯另一端的感謝賀卡,可愛的Amy甚至蹩腳地寫下了我們的中文名字。同樣是簡單的話語,賀卡也并不昂貴,但這樣的心意著實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感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散步的時候互相說聲“Hi”,在路上打喇叭搖下車窗提醒前面的司機油塞沒有關好,排隊時在黃線外自覺地一條直線,甚至在結賬時都會問你一句“How are you today?”(你今天過得怎么樣)……一切就是那么自然地感動著我們這一群“外來人”,讓我們也不自覺地受到了感化。
回想起洛杉磯的三個星期還是覺得歷歷在目,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吸引著我們,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打動著我們,一種文明感染著我們。再見,洛杉磯。一定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