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
單位對面有個小店,每天滾動播出的廣告就是:“老板娘跑了,老板娘跑了,老板無心經(jīng)營,清倉大處理?!背掷m(xù)一個月以后就換為:“老板娘回來了,老板娘回來了,老板慶祝,打折大酬賓?!毕乱粋€月是:“老板娘又跑了,老板娘又跑了……”其營銷的中心思想是“老板娘”。他賣的是“故事”。
兩堆西瓜,一種有藤蔓且?guī)~,一種無藤蔓,店家吆喝:賣西瓜!賣西瓜!要帶藤的也有!你買哪種?大多數(shù)顧客會答:有藤的。賣瓜的,賣的不是瓜也不是藤,是生態(tài)。
某面包屋,明示一個購物袋一毛錢,但是平常服務(wù)人員找錢時會特地說:“算了,我送你一個?!蓖?,這樣的一毛錢,與打9折相比,更讓顧客感到貼心!它賣的是“另外”。
曾見過一個擺地攤的啞巴,他生意最好,只用筆寫下一個數(shù)字,不費(fèi)口舌,不二價,但是顧客信任他。一是大家更相信書面的東西,二是他有張樸實(shí)的臉。一個頂級價格談判手,口才反而是最后一位的。關(guān)鍵在于,他賣的是“沒商量”。
常常聽見樓下賣水果的小販高喊:“又大又甜的蘋果,農(nóng)民親自種的蘋果!”每次我都會情不自禁笑出聲,難道農(nóng)民還有不“親自”的?難道有市民種的蘋果?然而,他賣的就是“本色”。
報刊亭一大姐,她知道顧客需要,比如從一疊雜志里抽出第二本給顧客。她賣的是“體貼”。
都市一角,有個盲人老乞丐茫然地坐著,他面前的搪瓷盆里,只有幾張毛票,沒有人理他。這時來了個詩人,他在乞丐面前放下一個簡易的三角牌子,結(jié)果雨點(diǎn)般的硬幣和雪花般的紙幣紛紛落進(jìn)了那盲人的盆子里。老人迫不及待地問:“你到底在牌子上寫了些什么?”詩人說:“春天來了,而我卻看不見春天!” 這位詩人是最好的商人,他賣的是“見與不見”。
買賣,看起來無非是一方掏錢,另一方報以某物。然而,這實(shí)際上也是心禪的一種,它存于瞬間,仿佛剎那間的答案,逗你會心一解,直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