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生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 江蘇 溧水 211200)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創(chuàng)導者郭思樂教授說,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理念的教育體系。預設是課堂教學的河床,生成是真正的河流。預設并非只局限于教師一個人的苦思冥想,生成也不是學生們的肆意發(fā)揮。教學不應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執(zhí)行的過程,而是持續(xù)生成教學內容的過程。課堂教學又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這意味著課堂教學必須具有一定的預設性,于是預設與生成就構成了新課程教學中的一對矛盾,共同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如何把握和處理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的互動和合作。而在這互動的過程中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又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這意味著課堂教學必須具有一定的預設性,于是預設與生成就構成了新課程教學中的一對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預設中有生成,生成離不開預設,只有預設的課堂也許是有秩序的課堂,但會缺乏些許靈氣;生成的課堂也許會亂一些,但可能會因此而精彩。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和處理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問題。
解讀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并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案,這是教師所特有的工作,預設教案猶如杜威所說,“每一位老師帶著自己的哲學思想走向課堂,愈是優(yōu)秀的教師,設計教案的水平與質量愈高?!鳖A設一個高質量的教案,既是教師經驗的積累,也是教學機智的展現(xiàn),成功的教案預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沒有預設,也就說不上生成。可以這樣說,單純的生成的課還比較少,只有在實施預設教案的進程中,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chuàng)見、實驗現(xiàn)象等精彩瞬間,以學生有價值、有創(chuàng)見的問題與想法等細節(jié)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教學程序或內容,自然地變?yōu)樯?,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成中,教師還要高屋建瓴,甄別優(yōu)劣,選擇恰當?shù)慕嵌群蛦栴}作為生成的“題眼”,引導教學進程,讓課堂教學在健康有效的軌道上發(fā)展。課堂教學要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好的課堂效果也只有在師生的互動中才能生成。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預設的升華。
構建動態(tài)的課堂,關注生成并非要舍棄預設。不是教師不用備課,不是盲目、被動、天馬行空式地開展教學。恰好相反,精彩的生成基于精心的預設,有目的的預設,是為了更有效的生成。精心預設可以為動態(tài)生成保駕護航,保證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預見課堂上一切的動態(tài)生成情況,但是,生成的基點是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在備課時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真實學習水平,思考學生的認識和想法可能是從何而來的,預計想像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進行有的放矢的預設,方能衍生出動態(tài)生成點,就可避免無效生成。
例如對人教版《化學1(必修)》中“硫酸的性質”的復習教學,筆者以問題“給定兩瓶硫酸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確定哪瓶是濃硫酸,哪瓶是稀硫酸?”預設教學,我們了解學生在新課學習時掌握得不錯,清楚學生在生活中或媒體中看過聽過一些關于硫酸的知識,預設了這個具有很強發(fā)散性的問題,預計學生會答出多種鑒別方案,同時期待我們沒想到的方案。果然,問題剛一拋出:
生1:我一看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2:我一拿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3:我一搖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
生4:用小木條分別蘸取兩溶液,木條變黑的是濃硫酸。
生5:取少量溶液分別于試管中,投入鐵片,有氣泡產生的是稀硫酸。
生6:取少量溶液分別于試管中,投入銅片,溶液變藍的是濃硫酸。
每個社團的成立都有它規(guī)定的一些制度,這些制度是自發(fā)形成的一種約束力。社團成員會自覺將這種意識規(guī)范來制約自己的各項行為,這種特定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同時,還能夠形成一種對各個成員進行監(jiān)督的社團輿論,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自律性,更好的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久而久之,這種深入人心的制度能使學生增強自律意識,提高對課堂學習的尊重,認識專業(yè)學習的重要性,帶動良好的學習氣氛。
生7:取少量溶液分別倒入盛有少量蔗糖固體的試管中,蔗糖變黑并膨脹的是濃硫酸。
生8:取少量溶液分別倒入盛有少量濃鹽酸的試管中,產生白霧的是濃硫酸。
生9:取少量溶液分別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試管中,使試管發(fā)熱的是濃硫酸。
……
師:請給以上同學們的鑒別方法按硫酸性質進行歸類。
學生歸納硫酸的密度大、難揮發(fā)、酸性強,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腐蝕性、強氧化性。
在鑒別的回答時,同學們沒等我點名叫答,爭先恐后的站起來回答,而且越答越來勁,那熱烈的氣氛讓人難以忘懷,意想不到的是有位連水的分子式是“H2O”都不會寫的同學也積極起來回答,“分別倒在布條上,布條燒個洞的是濃硫酸”(我想他是從生活中獲知濃硫酸的腐蝕性),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同學開心的笑了。在這節(jié)富有動態(tài)節(jié)奏的課堂中,生成的不僅是硫酸這個知識點的落實,還有生成的是對化學的喜愛,課堂積極思考的習慣,全體同學積極參與課堂的班級學習風氣,同學間相互鼓勵(不是相互鄙視)的情懷。這位連水的分子式是“H2O”都不會寫的同學也從此萌發(fā)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所謂“彈性”就是指為實現(xiàn)化學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設計出靈活、動態(tài)、板塊式的“學”案,而不是周密細致、一成不變的剛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師預計教學過程的全部細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和實驗探究的具體步驟等。當教學活動中與預設出現(xiàn)差異時,由于預設留有余地,便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事先預設,機智地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以免臨時被動陷入僵局。彈性預設,為課堂實施留下足夠的彈性時間和空白地帶,為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學生的自主建構留有了余地。無論是生成正確結果還是生成錯誤結果,我們都需要首先給學生準備一個釀造生成的空間。課堂中增加學生的活動面,擴大學生的活動量,留給學生更多的質疑問難、探究嘗試、拓展開放的時空,讓學生去遐想,去深思。要相信,我們給學生一個天地,學生還我們一個驚喜!
有這樣一則報道:美國迪斯尼樂園主體工程竣工后,如何確定連接景點之間的路徑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何解決?設計師決定采取繪畫的“留白”藝術:他們在樂園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開放樂園,讓游客在景點與景點之間隨意踩出一條條小路。之后,設計師依照游人踩出的小徑,設計出景點之間的道路。這個設計獲得了“園林藝術最佳設計獎”。設計的獨特匠心在于:景點之間的道路是游客自然“生成”的,而這種自然生成正是緣于設計師的“留白”預設?;瘜W教學也一樣,彈性預設,留有空白,學生會給我們繪上精彩的畫面。
例如對人教版《化學1(必修)》中“金屬鈉與水反應”的教學,筆者只設計了相應的學案,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填寫下表,并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這雖然是新知識,但學生根據(jù)實驗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①金屬鈉浮在水面上 鈉的密度比水小②鈉熔化成小球 鈉與水的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③小球四處游動并發(fā)出嘶嘶聲 有氣體產生④滴酚酞的溶液變紅 有堿生成
對于實驗現(xiàn)象的填寫,與預設的基本一致,但對于結論的填寫卻五花八門,他們有自已的觀點。比如:“根據(jù)鈉浮在水面上不能得出鈉的密度比水小的結論,因為鈉是在水面上高速運動,是不會沉下去的,這正如現(xiàn)在流行的極限運動——滑水,在動力快艇的拖曳下,潛水者在水面上是不會沉下去的。”“鈉熔化成小球不能得出鈉的熔點比較低的結論,只能得出這個反應是放熱反應,比如鐵熔點很高,但鋁熱反應放出來的熱量也能使鐵粉變成鐵水?!薄八凰宦暡粌H僅是產生氫氣的緣故,可能是紅熱的鈉遇到水時所發(fā)出來的聲音,就像家里炒菜時熱鍋遇上冷水一樣?!薄@樣的一堂課上下來,可謂精彩紛呈,學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力甚至超過了教師的預期?,F(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學生發(fā)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立個性與創(chuàng)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即強調生成空間。彈性預設可以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多種“渠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拓展廣闊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多地關注自己的預設,認為一節(jié)好課是建立在教師完美的設計和高超的教學藝術之上的,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從自身的角度來理解課程的內容。新課程強調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一種重要的生命載體,因為在任何一節(jié)課上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經驗、認識、思考和靈感等因素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去的。因此,精彩的生成來自學生,課堂上我們要關注學生,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表情、語言和舉動。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善于聆聽的耳朵及隨機應變的頭腦,造成精彩的生成往往只有一瞬間,在它稍縱即逝時,及時抓住這生成的瞬間,隨機應變,把握契機,捕捉生成,造就生成。
例如,上面所例舉的“硫酸性質”復習課,在生1說“我一看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我及時抓住這“一看就知道”的學生通俗用語,趁機問“其他同學有沒有一怎么就知道的方案?”,“一怎么就知道”雖然不是回答物質鑒別的規(guī)范用語,但這個詞具有煽動性(言外之意這么簡單就可鑒別,那我也得想想),激發(fā)學生思考,使人興奮。果然不出所料,學生們爭先恐后來回答,而且越答越興奮,有的說“一拿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有的說“一搖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有的說“用木條一蘸就知道,這瓶是濃硫酸,那瓶是稀硫酸”等等,正是即時把握了生1的生成性說法,鼓勵了生1,才激發(fā)了一批學生,從而生成了滿堂精彩。
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偶發(fā)事件、產生異常問題,比如,實驗中反常現(xiàn)象。這些事件、問題又往往在教師預設之外,是教師始料未及的。這些偶發(fā)事件、異常問題不是課堂的“最大干擾”,恰恰是可成為精彩生成的火種,我們不能漠視它,更不能潑冷水澆滅它,而是要采取積極的鼓勵態(tài)度,將這火種呵護好,機智地運用這偶發(fā)教學資源,適時引領,課堂上能利用的就讓這火種燃燒發(fā)光,運用這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資源。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將火種精心培育好,要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且我們要和學生一起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地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我們不呵護它,失去的不僅是這節(jié)課的某個生成點,而是丟棄了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習慣和品行,錯過了生成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良機,因為許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往往是在偶發(fā)異常中生成的。
在人教版《化學2(必修)》“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教學中,在學生完成課本P34【實驗2-4】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填寫表之后,筆者安排flash的動畫模擬: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是因為鋅通過導線將電子轉移到銅片上,氫離子從銅片上得到電子產生氫氣,所以在銅片上有氣泡產生,靈敏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偏轉。但不少學生卻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實驗中鋅片的表面上也有大量的氣泡產生呢?這是個有價值的問題,因此筆者先讓學生討論,并建議學生用純鋅再做這個實驗。通過討論—實驗—再討論,最終師生一起解決了這個問題。沒想到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也就在這節(jié)課上,有個實驗小組的學生,在做以下實驗(見下圖)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時發(fā)現(xiàn)B、C裝置的電流表指針也發(fā)生偏轉,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要下課了,筆者把這個問題布置為當天的作業(yè)……
這些“意外”或許會打亂教學的節(jié)奏,但許多不曾預料的精彩也會不期而至,從而使學生在不斷的生成過程中得以發(fā)展。動態(tài)生成式教學,不圖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實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突如其來的問題時,即使這個問題不適合在課堂上展開,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態(tài)度,而要鼓勵他們到課后去尋找答案,因為課堂上的45分鐘總是有限的,但課后的時間是無限的。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就會如火山爆發(fā)般噴涌而出。
總之,預設與生成是相互聯(lián)系的。預設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章可循,生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面對新課改,我們要在繼承傳統(tǒng)預設課堂的良好基礎上,積極引入并探索動態(tài)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及時反思、揚長避短,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
[1]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趙小雅.課堂如何讓“預設”與“生成”共精彩[N].中國教育報,2006-5-17
[3] 儲廣林.讓預設與生成相融合[J].教育科學論壇,2005,(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