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路
《湯罐中的遺贈》是一則國外的小品文,篇幅不長但意味深長。作者芭芭拉講敘的是,在四十歲的時候,突然某一天,想到了去世的外婆留給她的遺贈。她不知道這遺贈是什么,它被一只紙盒裝著,被膠帶封著。
二十五年過去了,一直被遺忘在她家的閣樓。
那位充滿智慧和幽默感的外婆,在二十五年前,當(dāng)她用膠帶封起這個紙盒時,她到底想告訴外甥女什么呢?
芭芭拉拍去二十五年堆積在紙盒上的塵埃,揭開膠帶。一個湯罐浮出昔日的時光,靜立在眼前。外婆并不想玩深奧,她要告訴芭芭拉的是,人活到四十歲的時候,會突然心有所悟。好日子的開始,得依賴眼前這個湯罐。
芭芭拉記住了,用這個湯罐,外婆的午餐從十點(diǎn)半開始,用它慢慢地在文火上燉肉,晚餐從三點(diǎn)半開始,還是用這個湯罐,在文火上慢慢燉肉。日子不知不覺就那么過去了,肉湯新鮮而美味,外婆每天的重要工作是給肉販子打電話。那聲音是富足而快樂的,就像一個湯罐在文火上歌唱。
溫暖的廚房,舊橡木的餐桌,桌布上的湯汁……一絲懷舊,一縷溫馨,瞬間就將芭芭拉擊中,她仿佛聽見了湯罐在呻吟,打開湯罐,里面竟是外婆留給芭芭拉的一封信和一則烹飪湯的食譜,那是芭芭拉最愛喝的一種湯。
外婆似乎未卜先知。預(yù)料到芭芭拉生活的匆忙,或許在外婆古老的時光中也曾經(jīng)歷過芭芭拉當(dāng)前的匆忙。外婆在信中說:“當(dāng)你停止奔忙、放慢腳步的時候,我希望你取出外婆的舊湯罐,把你的房子變成一個家?!?/p>
“把你的房子變成一個家”,文中外婆的這句話,給我印象太深了。
原來,房子并不等于家。房子是冰冷的建筑物;而家,是情感的棲息地,融進(jìn)了漫長時間里的許多溫馨和細(xì)節(jié),它必然包含美好的味覺記憶和各種感覺沉淀。
四十歲了,問問自己,雖然有了房子,但匆忙地上下班,勞碌地應(yīng)酬,中午草草地在這房子里吃快餐,夜晚在這房子里淺淺地睡一覺。這房子就是家嗎?
四十歲了,正是個承上啟下的年齡,愛人忙里忙外,孩子正在發(fā)育,父母年事已高。此時,可曾停止奔忙,放慢腳步?可曾用愛的食譜,為親人們煲過一次湯?
煲湯誰都會,用料,用水,用火,用時,用力,唯獨(dú)沒有用心;煲出的湯自然差強(qiáng)人意,要么咸了,要么淡了,要么生硬,要么爛熟,很難恰到好處。
完整地定義一個周末吧。用心守著爐火,守著爐火上低吟淺唱的湯罐,靜靜地欣賞蒸氣把罐蓋頂開,頂出嘟嘟的聲響,一直等湯熟了。一家人圍坐在湯罐邊,霧氣隨著罐蓋的打開,在屋子里彌散開來,房子里慢慢升高的,不僅是溫度,還有親情。此刻,房子變成了家。其余的一切,真的不那么重要。
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不欠單位什么;安安分分地做人,不欠社會什么;踏踏實(shí)實(shí)地奮斗,不欠人生什么。而對親人,卻欠下了許多債。
今夜,讓群星在天空閃耀,把外面的世界擱在一邊。我要濃濃地,為親人煲一罐湯。
(圖/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