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宏,吳振明,吳際友,王旭軍,程 勇,徐艷平,羅 軍
(1.湖南省林業(yè)科學院,湖南長沙 410004; 2.湖南省林業(yè)廳,湖南長沙 410007;3.湖南省森林植物園,湖南長沙 410116)
閩楠 (Phoebe bournei(Hemsl.)Yang)為樟科楠木屬常綠大喬木,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用材和優(yōu)良觀賞樹種之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開發(fā)前景,屬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4]。其干形通直,木材芳香耐久,淡黃色,有香氣,材質致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紋理美觀,經久不腐,是優(yōu)良的家具、裝飾、工藝雕刻用材。由于人為因素和自身生物學特性及自然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作用,致使閩楠資源接近枯竭。隨著對閩楠在用材與園林綠化等方面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工造林已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與關注[5-8]。本研究通過開展閩楠嫩枝扦插繁殖試驗,旨在為今后閩楠無性系苗木快繁提供技術支撐。
本研究試驗地設于湖南省桃源縣盤塘鎮(zhèn)白家育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6.4℃,絕對最高溫度39.1℃,絕對最低溫度-13.8℃,一月平均氣溫5.5℃,七月平均氣溫28.6℃,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降雨量1 480 mm,年日照1 531 h,無霜期286 d。地貌為丘陵崗地,海拔約150 m,土壤為第四紀紅壤,土壤pH值為5.0~6.5之間,質地較粘,土壤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多在0.5%~2%之間,適宜多種林木生長。
本扦插繁殖試驗材料來自湖南省林業(yè)科學院本項目組選育的閩楠優(yōu)樹種子播種苗3年生移栽苗,穗條是當年生半木質化的嫩枝,生長健壯、發(fā)育正常、無病蟲害,將其剪成6~8 cm長的枝段,枝段按要求保留一定的葉片數(shù);將剪成的穗條浸入800倍多菌靈液中8 min,穗條基部處理 (按試驗要求進行),用不同濃度的生根促進劑GGR液進行處理,處理時間均為5~8 min。穗條扦插株行距為15 cm×15 cm,插入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2以上。
2.2.1 區(qū)組設計 本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處理30株 (支)、3次重復。試驗處理包括:穗條預留的葉片數(shù)、GGR濃度、扦插基質等,具體處理情況如下:
① 不同單株 (共10個單株):B01、B02、B03、B04、B05、B06、B07、B08、B09、B10;
②穗條預留的葉片數(shù):0片葉、1片葉、2片葉、4片葉;
③ GGR 濃度:0 mg/kg、100 mg/kg、200 mg/kg、300 mg/kg;
④扦插基質:純黃心土 (未耕種過)、黃土 (耕種過)、水稻田土、火燒土。
2.2.2 插床準備 扦插圃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呈微酸性。將苗圃進行深耕25 cm、整細、除去雜物,結合整地按每667 m2施生石灰50 kg撒在地面進行土壤消毒,結合開廂按每667 m2施鈣鎂磷肥50 kg和復合肥100 kg作基肥。以120 cm寬開廂,東西向,廂溝寬25 cm,廂溝深20 cm,其余圍溝、腰溝依次漸深,苗床上鋪一層厚4~5 cm的過篩干凈未耕種過的無菌黃心土,苗床做好后,搭設高1.8 m左右的遮陽棚,用遮陽網進行遮陽,要求遮陽網的透光度為50%左右,避免基質表面溫度過高。
2.2.3 插后管理 插后管理主要有:一是覆膜保濕,插后及時澆透水,使插穗與土壤密接,插完一垅應及時覆膜,其方法是:用約2 cm寬的光滑竹片兩頭插入苗床兩側其中間成拱型,中間高50 cm,其上覆蓋無色透明地膜,用土壓膜邊,使苗床處于全封閉中。遮陽棚上蓋遮陽網,扦插苗處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利于插穗生根;二是噴藥防菌、滅菌,主要藥品有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進行輪流噴撒,防止霉變發(fā)生,濃度為800~1 000倍液,在扦插后覆膜前噴一次,以后視情況噴撒;三是拆棚與揭膜揭膜時先打開拱膜兩端,讓其自然通風3~5 d后,再揭膜。
本試驗扦插穗條采用半木質化嫩枝 (帶2片完整葉),穗條基部用100 mg/kg的GGR溶液浸泡5 min。扦插育苗試驗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扦插生根率最高的單株為B03,其生根率為91.8%,相對較高的還有:B02(85.8%)、B08(81.5%),扦插生根率最低的單株為B05,生根率僅為45.5%。
表1 閩楠單株間嫩枝扦插繁殖生根率(3重復平均)Tab.1 The rooting rates of softwood cuttings on single plant of P.bournei(average 3 repeat)
表1結果表明,不同單株間其扦插生根率不同,因此,選擇生長性狀優(yōu)良且扦插生根率高的單株直接用于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試驗插穗來自優(yōu)株B02,穗條葉片數(shù)分別為:0片葉、1片葉、2片葉、4片葉;穗條為半木質化的嫩枝,扦插前穗條基部用100 mg/kg的GGR溶液浸泡5 min。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穗條保留不同葉片數(shù)對其生根率的影響 (3重復合計)Tab.2 The effects on lceeping different leaf number of ear for rooting rates(repeat 3 total)
表3 穗條保留不同葉片數(shù)對其生根率方差分析Tab.3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on rooting rates by different leaf number of ear
從表2可以看出,穗條保留不同的葉片數(shù)對其生根有顯著的影響,穗條不帶葉片其扦插生根率僅為7.8%,穗條帶1片、2片、4片葉其扦插生根率分別為68.9%、87.8%、75.6%。表3方差分析[9]表明,穗條保留不同的葉片數(shù)其生根率存在極顯著差異。因此,采用帶2片葉的穗條進行扦插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本試驗插穗來自優(yōu)株B04,GGR濃度分別為:0、100、200、300 mg/kg,穗條扦插前其基部按試驗要求浸泡不同濃度的GGR液5 min,穗條為半木質化的嫩枝 (帶2片完整葉),試驗結果見表4。
表5方差分析[9]表明,GGR不同濃度處理后的穗條其生根率有極顯著差異即該無性系穗條本身的生根能力受GGR生根促進劑處理的影響,考慮到成本因素,宜采用100 mg/kg的GGR生根促進劑處理,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表4 不同GGR濃度處理對穗條生根的影響 (3重復合計)Tab.4 The effects on ear rooting by GG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表5 不同GGR濃度處理對穗條生根率方差分析Tab.5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in ear rooting rates by GG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本試驗插穗來自優(yōu)株B08,扦插基質為:純黃心土(未耕種過)、黃土 (耕種過)、水稻田土、火燒土,采用容器育苗的方式進行,即將基質過篩后裝入塑料膜容器袋中,容器規(guī)格為口徑5 cm,高12 cm,穗條為半木質化的嫩枝 (帶2片完整葉),扦插前穗條基部用100 mg/kg的GGR溶液浸泡5 min。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扦插基質對穗條生根率的影響 (3重復合計)Tab.6 The effects on ear rooting rates by different cutting substrates(repeat 3 total)
從表6可以看出,不同基質對穗條生根有顯著的影響,水稻田土、黃土其穗條扦插生根率僅為16.7%、32.2%,純黃心土、火燒土其穗條扦插生根率分別為75.6%、78.9%。因此,采用純黃心土或火燒土為扦插基質為好,考慮到成本因素,我們建議宜采用純黃心土為閩楠嫩枝扦插育苗的基質。
(1)本研究開展了閩楠嫩枝扦插生根試驗,閩楠3年生苗木單株間嫩枝扦插生根率有顯著差異,閩楠半木質化穗條帶2片葉進行扦插可顯著提高穗條生根率,這可能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產物及蒸騰作用有關,在進行閩楠扦插育苗時,建議其扦穗宜帶2片葉,因此,為提高閩楠的繁殖系數(shù),建立閩楠采穗圃是十分必要的。GGR生根劑不同濃度處理閩楠穗條對其生根率有極顯著影響,即閩楠本身的生根能力受GGR生根劑處理的影響,在進行閩楠扦插繁殖時,為提高扦插生根率應采用100 mg/kg的GGR生根劑進行處理。不同扦插基質對閩楠插穗生根率有顯著影響,建議以純黃心土作為閩楠扦插育苗的基質,這樣既可確保扦插成活率,又能降低生產成本。
(2)本研究結論對指導閩楠苗木快繁、促進閩楠產業(yè)化開發(fā)具有重大意義。如何提高閩楠嫩枝產量、建立閩楠優(yōu)良無性系采穗圃是今后探索的方向。
[1]祁承經,林親眾.湖南樹木志[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劉寶,陳存及,陳世品,等.福建明溪閩楠天然林群落種間競爭的研究 [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5,25(2):117-120.
[3]吳大榮,朱政德.福建省羅巖自然保護區(qū)閩楠種群結構和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林業(yè)科學,2003,39(1):23-30.
[4]李冬林,金雅琴.我國楠木屬植物資源的地理分布、研究現(xiàn)狀和開發(fā)利用前景[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4,31(1):5-9.
[5]江香梅,林衛(wèi)紅.閩楠育苗初報[J].江西林業(yè)科技,2000(4):9-10.
[6]吳大榮.福建省羅巖自然保護區(qū)閩楠種群種子雨研究 [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7,21(1):56-60.
[7]吳大榮,王伯蓀.瀕危樹種閩楠種子和幼苗生態(tài)學研究[J].生態(tài)學報,2001,21(11):1751-1760.
[8]張志祥,梁文斌,言新民,等.四川榿木優(yōu)株扦插繁育技術初報 [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7,34(1):21-22.
[9]蓋鈞鎰.試驗統(tǒng)計方法 [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