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最大的問題是,“亞洲”從來不是一個文化的共識。歐洲具有條件成立歐盟,因為歐洲各國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廣州主辦的精彩亞運會結(jié)束了,香港也想仿效,撥款400億,卻沒能在立法會通過。
最大的問題是,“亞洲”從來不是一個文化的共識。歐洲具有條件成立歐盟,因為歐洲各國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歐洲首先有基督教信仰,即使其中分為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但是三教同源,在藝術(shù)、建筑、音樂、節(jié)日習(xí)俗之上,有許多共通之處。從飛機(jī)上俯瞰歐洲的地貌,各國之間雖存在地理的分野,但人工的景觀,如宏偉的教堂、鄉(xiāng)村的綠野、古樸的房舍、河道與橋梁,其井然有致、美麗和諧,富于審美品味,都如出一轍。所以當(dāng)初歐元鈔票的設(shè)計,并無選任何一國之名勝地標(biāo),譬如巴黎圣母院、凱旋門、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威尼斯嘆息橋、維也納皇宮、德國科隆大教堂、柏林布蘭登堡門、布拉格的查理橋,而雜采各時代建筑風(fēng)格的窗戶與橋梁的圖案,以象征各國打開心窗,伸向彼此,聯(lián)成一體。
歐洲的藝術(shù),經(jīng)由文藝復(fù)興的大熔爐,從意大利開始,如火山塑造地形,力量向四方迸射,荷蘭有倫勃朗,英國有端納,法國先后有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的洪流,西班牙有哥雅與后來的畢加索,維也納還興起裝飾主義。歐洲的音樂,南有扭丁民族之擅長曲調(diào)(Melody),北有條頓民族之精于和諧(Harmony),但有樂神莫扎特橫空出世,兼采南北,游走英倫,真正將音樂推向歐洲諸國間無隔閡之共通語言,為后世德、法、英、俄、美、意大利、西班牙各族音樂家一致供奉。
歐洲之成為一個共識,最重要是曾經(jīng)歷法國大革命的洗禮。大革命宣揚平等、自由、博愛,沖擊貴族特權(quán),推動資產(chǎn)階級興起,貴族所掌控的文化精華廣泛流入民間,是改變歐洲社會面貌的最大一次火山噴發(fā)。自大革命之后,各國皇室瓦解,只保留名義,實質(zhì)都改行民主,現(xiàn)代宣告誕生。但彼此之間的宿怨,古代殘余的種族分歧,還要留待20世紀(jì)兩次大戰(zhàn)之后,才算掃蕩一清,歐洲的一體,是浴血的新生。再加上兩次大戰(zhàn)之后,美國確立霸權(quán),英語乃成全世界第一語言,歐洲諸國即使各持本國語言不下,歐盟官方語言定為23種,但英語是無可取代的共享語言,即使在歐盟內(nèi),也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使用英語。
歐洲從不必辦“歐運會”,因為足球是歐洲人所共同熱愛,歐洲杯之精彩,絕不亞于世界杯。相比之下,亞洲各國,在宗教、文化、歷史、語言上,沒有血緣關(guān)系,許多尚有領(lǐng)土紛爭,互相敵視。歐洲不一樣,直布羅陀是英國還是西班牙領(lǐng)土?由居民的意愿投票決定,兩國政府沒有異議。
亞洲只是一個地理概念,組合紛雜。亞洲人只以地理來分,種族差異也極大,即使只是東亞地區(qū),東北亞與東南亞,面貌也截然不同。南亞本身范圍也極廣,西面的阿拉伯半島,文化上接近地中海更勝南海。還有一片面積相當(dāng)于一半歐洲的中亞,是絕大多數(shù)香港人一個國家名字也叫不出的模糊地帶。連西伯利亞也算在亞洲之內(nèi),亞洲范圍之廣,超乎想象。
亞洲國家,首先缺乏一個能代以溝通的語言。缺乏一種像英語那樣廣受公認(rèn)的共通語,對于舉辦國際性比賽,殊為不利,亞運會的官方語言是什么?難道也使用英語?但英語不是亞洲區(qū)的語言,這就說不過去。香港舉辦奧運馬術(shù)比賽,使用英語,沒有問題。因為奧運會是世界性的,但亞運會是地區(qū)性的。
再者,阿拉伯半島自古以來與歐洲來往甚密,由于阿拉伯的關(guān)系,歐洲人不識亞洲,卻只知東方,阿拉伯稱為中東,而中國則成遠(yuǎn)東。東方一詞,比亞洲歷久許多。好笑的是,在歐洲人眼中,連東歐巴爾干半島以及俄羅斯,同樣屬于東方,長期稱之近東。因而兩年前,俄羅斯領(lǐng)袖普京高調(diào)慶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聲稱“在文化精神上,俄羅斯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以顯示俄羅斯與歐洲本是一家人。
東方諸國之內(nèi),究竟還有幾個有“脫亞入歐”情意結(jié)的“投機(jī)分子”?這筆賬倒值得細(xì)查。既然如此,舉辦亞運會,需要加強(qiáng)心理認(rèn)同,使之成為一個人人共同向往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