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晴
加拿大北部靠近北冰洋抵達了北極圈,這里常年被冰雪覆蓋著。
在北極圈里,有取之不盡的冰、用之不竭的雪。每當(dāng)冬天來臨,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因紐特人,便用這些冰雪壘成房屋,熬過嚴(yán)寒的冬天。時至今日,他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傳統(tǒng)習(xí)俗,仍舊居住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奇特房子——一冰屋里。
也有人將冰屋稱為“雪屋”。因紐特人建造雪屋時,“建筑材料”全部是雪,建筑工具只需一把薄薄的大鏟刀。他們用鏟刀在一個大雪堆上幾下子就切出一個一米長、半米寬、二十厘米高的大雪磚,約半個小時就切出二十多塊相同的大雪磚。雪磚壓得很實,就像一塊壓縮餅干。備好了料,再清理出一塊直徑約四五米的空地,接著就開始蓋雪屋。先用雪磚圍成一圈為基地。再一層層地將雪磚壘砌起來,每砌一層雪磚都要向內(nèi)傾斜,一層層往里收,封頂后形成一個半球形的雪屋,最后用鏟刀挖出一個洞,再用雪分別將雪屋內(nèi)外的磚縫勾抹上,一件雪屋就完工了。
雪屋蓋好后還讓幾個小孩子爬上屋頂又蹦又跳,以檢驗雪屋是否牢靠結(jié)實。為了保暖和安全,雪屋的洞開得很小,身材矮小的人都要彎著腰進去,身材高大的人則要爬進去。洞門口掛著獸皮門簾,在半球形的屋頂上鋪一層厚厚的野草,再覆蓋一層海豹皮,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屋內(nèi)外空氣的對流,保持屋里的溫度。
人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藝術(shù),但是這些冰建筑的壽命卻是短暫的。一間雪屋的平均壽命只有50天左右。因此,因紐特人蓋新房和搬家的次數(shù)均為世界之最。
這些奇特的冰屋,被譽為愛斯基摩人的令人羨慕的藝術(shù)杰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世界各地的游人來到這里都會租一間大雪屋住上一兩宿,體驗一下因紐特人的生活。很多藝術(shù)家也受此啟發(fā),來到這里,在冰天雪地里建造出神奇的冰旅館、冰教堂、冰酒吧……
早期教育(美術(shù)教育)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