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讓其他民族的人很難理解,尤其是歐美人。“二戰(zhàn)”時期因此還鬧出一段日本人虐待美軍俘虜?shù)墓?。根?jù)史料記載,事情發(fā)生在東京俘虜收容所直江津分所。當(dāng)年獄方特別從外地調(diào)運來牛蒡配做俘虜伙食中的蔬菜,結(jié)果美國人認為,這是在故意給他們吃樹根。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昭和21年(1946)進行橫濱審判時,美國人對此提出起訴,以虐待戰(zhàn)俘的罪名,將東京獄方有關(guān)人等判處2人死刑,3人終身監(jiān)禁,2人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實,牛蒡在日本飲食傳統(tǒng)中曾經(jīng)是高檔宮廷菜。五代十國時期由朝鮮進入日本,但牛蒡在日文里的發(fā)音沿襲中國吳越之地的方言,因此日本人仍認中國為原產(chǎn)國。牛蒡在日本一開始也是藥用,據(jù)日本典籍記載,宋、元之間牛蒡才開始作為蔬菜出現(xiàn)。1118年,日本鳥羽天皇巡幸宇治平等院時用的御膳中有一道菜叫“干物五杯”,其中牛蒡為原料之一。
而在我國,特別流行的一個說法是,牛蒡傳入日本的年份是公元940年,這大概和日本平安時代著名的“平將門之亂”有關(guān)。傳說,在那場叛亂結(jié)束后,勝方藤原秀郷將軍大宴兵士,其中有一道菜用到了一個長75.8厘米、粗17厘米、重達3.75公斤的巨大牛蒡。
牛蒡的好處在于幾乎能夠與日本料理中一切肉食食材——生魚片、泥鰍、魚雜以及牛肉——完美搭配。一起烹煮時,不僅可以去腥去臭,還能將魚肉本身的清美之味引出來。然而牛蒡本身有一股野氣,如何去除這股氣味是做好一道包含牛蒡的日式料理的關(guān)鍵。方法是把清水和日本醋按5∶1的比例混合成一種酢水,將洗凈的牛蒡在其中泡上15分鐘。這道工序中所用的酢水不會像普通的醋那樣把牛蒡變黑,還能預(yù)防切開之后的牛蒡因擱置而變黑,按此方法處理后牛蒡質(zhì)地會變得稍硬,香味也會更純更濃。
大的牛蒡可以把中心掏空,塞肉后煮著吃,或者切碎后涼拌、燉煮。日本人認為,根據(jù)不同的烹飪需要,必須重視牛蒡的切法。如果是要涼拌,則要左手持牛蒡,右手持刀,像削鉛筆一樣順著牛蒡的纖維削,這樣切好后能保持牛蒡的嚼頭。如果是要燉肉,則要斜著把纖維切斷,這樣既能入味,又能在煮好后帶來軟糯的口感。
而考慮到日本人是一個長壽的民族,牛蒡的長壽功能自然是不必多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