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浩
咱中國人啥都不缺,缺的,除了樂呵就是幽默。
話,似乎人人都會說。張嘴就來,還要什么技術含量?
謬矣。
東漢時,李膺任洛陽司隸校尉,很有名望,家中常有官宦名流雅集??兹谑畾q時,跟隨父親來到洛陽。一曰。孔融去李膺家,對門衛(wèi)說:“我是你家李大人的親戚?!蓖▓笾?,他便成了座上客。李膺問他:“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
孔融從容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有師徒之誼,所以我與您是累世通家的親戚?!崩钼吲c在座的賓客,無不被孔融之言震住了。
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有人把剛才的對話告訴了他。他不以為然地說道:“小時候聰明。長大以后不一定就能出眾?!笨兹诼牭胶?,回道:“想來您小時候一定機敏過人?!?/p>
這是《世說新語》里的一則故事,或者說一個段子,誘我成文的,還有我親歷的一些事。
那年。我首次擁有自己的手機,很高興,忙不迭地給朋友發(fā)短信。不一會兒,我便陸續(xù)地收到了回復。打開短信,不由得我臉紅了。
朋友是熟知的,可我忘記了,我的手機號對他們來說卻是陌生的。有朋友直接回復道:“我認識你嗎?”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雖隔著手機屏幕,我依然感到很尷尬。有時不經(jīng)意的只言片語,很傷人心。多數(shù)人的回復:“你是誰?”唯有一位哥們的回復不一樣。他的回復是:“who are you?”雖然是換湯不換藥,卻讓人感到舒心、溫暖。
“你是誰?”三個字,用英語表達出來,曲徑通幽,似乎有7某種緩沖力。就像擠公交時,不小心會踩到別人的腳,若出言不遜,自然少不了一番口舌之爭。相信多數(shù)人都會碰到,我也遇到過,不但沒吵起來,還讓對方給逗樂了。
公交車啟動時,才擠上車,一提速,本來就立足未穩(wěn)的我,猝不及防,一腳踏到一男子腳面上。我正想道歉,他卻一本正經(jīng)地開了口:“不好意思,硌著你的腳了吧?!?/p>
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的意思,從不同的人嘴里表達出來,有如天壤之別。一些段子之所以流傳廣,除了內(nèi)容可樂,再就是,說話的技術含量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