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家偶遇,
“粉絲”愛上偶像
她對他的感情是從單純的“追星”開始的。1933年,剛滿15歲的她正上儒勵女中,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他發(fā)表在《文學》雜志上的《虞姬》一文,頓時著迷了。一字不落地讀完后,她牢牢記住了那個讓古人喊出“愛情萬歲”的名字——陳白塵。
她崇拜他的文采和思想,但從沒敢奢望過自己有一天會見到他??伤姷搅?,他就那樣清瘦地站在了面前。
那是1939年,21歲的她已為人婦,且是一對兒女的媽媽。那天,她站在丈夫楊英梧的身邊迎接遠方投奔而來的客人,沒想到就是他。他幾乎是逃難來的,因為從監(jiān)獄出來有傷要養(yǎng),就一路輾轉到了重慶歌樂山中一個名叫高店子的小鎮(zhèn)上——她的夫家就在那里。
雖然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初次見面,她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單純,年輕,就像是一名剛剛邁出校門的女學生。而得知他的身份后,她的眼里、心里都充滿了濃濃的好奇和崇敬。吃飯時,她緊張得說不出話,只是安靜地坐著,不時用那雙深邃的大眼睛打量著他——他帶來的風塵喚起了她對外面世界的渴望與遐想。
因為禮節(jié),他們單獨相處的機會很少。一次,楊英梧出門辦事,他終于忍不住向她開了口。當?shù)弥潜簧頌樯倘说母赣H因為人情債而從江西九江許配到鎮(zhèn)江給人做兒媳時,他感覺有些心痛。她反抗過,哭泣過,甚至絕食過,但終究絲毫沒有改變結果。發(fā)著高燒的當天,一頂花轎結束了她的少女時代??此齻牡刂v述往事,他安慰道:“我看楊英梧還是很愛你的?!彼痤^直愣愣地看著他說:“不,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愛情!我好幾次提出離婚的要求,他都不同意!我只是他生兒育女的工具!我想考大學,他死活不同意,他的眼里只有錢!”說著說著,她又紅了眼眶。
她尊敬地稱呼他“先生”,而他顯然開始對眼前的“女學生”刮目相看了。后來的接觸中,她提起看過他的劇本,他便知道她愛看書,于是,他就把攜帶的箱子里所有的書借給她看。書一本又一本地讀完了,楊英梧也最終發(fā)現(xiàn)了他們之間的秘密?!爸鹂土睢币幌拢突帕恕頍o分文。于是,她就用手帕包了幾塊銅板悄悄塞進他的口袋。而他則暗暗地遞了一張紙條給她,上面只有兩個字:“堅忍”。
后來,她不顧一切地從楊家跑了出來,只拿了幾件換洗衣裳,沒有拿一分錢。她要獲得經(jīng)濟上的獨立,于是千方百計找到一份工作?;樽詈筮€是離了,簽字時,他被楊英梧迎面狠擊了一拳,頓時鮮血淋漓。他們終于守在了一起,從此,她有了一個新名字——金玲,是他幫她起的。
隱藏夢想,
甘做綠葉
見過金玲的很多老一輩作家,無不為她的美貌所驚嘆——那是一種柔弱的美,柔得讓人心生愛憐,弱得讓人徒生憫惜。
然而,柔心弱骨的她,為了“至上”的愛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先是不滿兩歲的小女兒夭折了,接著她患上了在當年如同絕癥的肺結核,差點送掉了性命。因為家里窮,金玲的病一拖再拖,當陳白塵看著她吐了一臉盆的鮮血時,竟然哭了。這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子,蹲大牢,挨槍子,都沒掉過一滴眼淚,此時竟為因清貧未能讓心愛的女人過上一天好日子而悲痛欲絕了。
婚后,陳白塵只能通過寫文章賺取微薄的稿費來維持生活,而她在精神上給予丈夫全心的幫助。兩人琴瑟相和,雖苦也甘。這就是她苦苦追求的幸福,朝思暮想的愛情!
她經(jīng)常給他抄稿子,那一手端莊的顏體讓人驚羨和感動;兩人也經(jīng)常一起探討作品,她說得頭頭是道,他聽得聚精會神。其實,要論才華,她完全可以不當綠葉,不隱幕后。在中國作協(xié)古典文學編輯部工作時,她的老領導——著名作家陳翔鶴就曾這樣夸獎過她:“論文學功底和藝術修養(yǎng),絕不在他人之下。”
其實,她是有自己的文學夢的,她有過遺憾,就是沒能讀成大學。父親不讓她讀,因為重男輕女;楊英梧不許她讀,是要“金屋藏嬌”;陳白塵不希望她讀,理由是:“我就在大學教書,你何必舍近求遠呢?”她試圖努力過,曾悄悄寫過一篇社會見聞投給《華西晚報》,為了不讓當時在那里編副刊的丈夫知道,她甚至換了一個名字,并改變了筆跡,可最后,還是被陳白塵發(fā)現(xiàn)了。從那時起,她埋葬了心中的那個夢,并暗暗立下誓言:她要竭盡全力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她曾經(jīng)對陳白塵說:“我要讓你堅強地活下去,讓你安心地寫下去,其他的一切都有我呢!”
她不怪他,因為她知道丈夫也有自己的難處——一家夫妻兩個都寫作,那誰來照顧家呢?對此,她充滿理解,毫無怨言。只是,當1977年大學終于恢復招生時,她急不可待地跑回家催促已30歲的大女兒陳虹報名。當南京師范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到來時,她哭了,因為南京師范學院的前身就是金陵女子大學,那是她曾經(jīng)的夢想。如今,女兒終于幫她圓了那個久遠的夢。
沒能上大學是金玲女士一生最大的遺憾,而終其一生,她最大的懊悔就是“文革”時期自己和丈夫陳白塵的1000多封家書,一封也未留下。
1966年9月11日,陳白塵被中國作協(xié)的“造反派”從南京揪回北京的干校,關進牛棚。從此,相互扶持的恩愛夫妻天各一方,而通信成了他們唯一的聯(lián)系方式。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兩人在每封信的末尾都寫上“看后即焚”的字樣。7年中,家書1000多封,竟一封也未能留下。那一年,金玲48歲,因為丈夫的牽連被迫辦理了退職手續(xù)。沒有錢,她不怕,她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但沒有他,她受不了,整天憂心如焚,悵然若失。
一朝定情,
同枕共穴
在金玲的款款深情中,陳白塵度過了那段辛苦的日子,可還是患上了嚴重的冠心病。他擔心萬一有一天自己走在了妻子前面,她又如何能夠活得下去呢?
1994年的初夏,陳白塵與世長辭。隨之而來的,金玲的精神接近崩潰的邊緣——她整日以淚洗面,并堅持不讓安葬丈夫的遺體,甚至后來竟于夜深人靜之時悄悄吞服了安眠藥。孩子們顯然無法理解她的舉動,出院后,女兒陳虹忍不住號啕大哭:“媽啊,難道在你的心中只有爸爸,就沒有我們兒女嗎?”她表情木然地看著女兒,搖了搖頭?!澳悄惝敵鯙槭裁匆挛覀??”女兒幾近絕望。她臉上依舊沒有任何表情地回答:“你爸喜歡孩子,我是為他生的……”
在子女的極力勸說下,她仿佛慢慢醒悟了過來,只是整天愁眉不展。為了讓她高興起來,女兒特地跑到專賣店為她挑選了一件天藍色的開司米毛衣。不料,她看都不看就扔在了地上:“你爸剛走,我怎能穿新衣服?”一邊說一邊還用腳使勁地踩。無奈,女兒又陪她隨意地畫起了漫畫。不料,僅僅為了一張紙,一張他生前用過的信紙,她又大發(fā)雷霆。她將女兒拽到丈夫的遺像前:“跪下,向你爸認罪!”女兒為此哭得無比傷心。
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日子總算平靜了下來,她不再輕生,也不再對子女發(fā)脾氣,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她的臥室里,有一個丈夫陳白塵的靈位,數(shù)年不變。每天早上,她起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他的遺像前點燃一炷香,泡上一杯茶,換上幾枝新買來的鮮花,然后便開始與他“談心”——就像他還活在世上一樣,娓娓的,絮絮的,永遠有著說不完的話題……整整14個年頭,5300多個日夜,她沒有落下過一天。在她的心尖上,只有他,她為他一個人活著,活得如癡如醉,無怨無悔。
陳白塵的骨灰盒是她親自挑選的,她買了一對一模一樣的。他的墓碑也是她親自設計的,黑底白框,并排刻著兩個人的名字。墓蓋上是他生前為她親筆寫下的十六個字:“柔情似水,意志如鐵。共患共難,同枕同穴。”
2008年的冬天,她終于走了。子女在她的墓穴里放進了一個小鈴鐺,那是他病重時她怕聽不見他的呼喚而特意為他準備的,上面留有他的指紋。另外,孩子們還放進了一支鋼筆,那是她數(shù)十年來為他抄寫稿子時使用的,上面留有她的汗水。
他們終于在天國團聚了。為了這一天,他們苦苦思念了14年,切切期盼了5000多個日夜。從此之后,他們便可再也不分離:她繼續(xù)為他抄稿,他繼續(xù)陪她散步,兩個人手拉手繼續(xù)講述那些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
(李蘇杰摘自新浪網(wǎng)成小晟的博客)